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05|回复: 0

魅力河源精彩一笔 勃兴文化添姿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4-27 19:0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魅力河源精彩一笔 勃兴文化添姿彩

2004-04-26 16:10:31  羊城晚报



  南方网讯  今天(4月25日),首届客家文化旅游节在河源市举行,客家美食展、客家民间艺术大巡游、乡村聚焦客家风等大型活动同时推进。借此盛会,河源将吹响依靠“大文化”推动“大旅游”的进军号角。

  2004年,河源市确立发展“大旅游”的思路:以政府为主导、以文化为灵魂、以环保为前提、以产业带为载体、以提升竞争力为核心,重点打好四张牌——即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金牌”,拥有水质生态环境的万绿湖“王牌”,集历史文化、恐龙文化于一体的文化“名牌”,以苏家围等客家文化为主的“品牌”。

  河源市委书记梁伟发说:“过去,河源讲工业发展和旅游发展都很单纯,没有与文化紧密结合。现在政府要转变思路,把文化作为载体,经济才能做大做强。”

  恐龙文化资源得天独厚


  从1996年至今,河源境内先后挖掘出6500多枚恐龙蛋化石、七具“黄氏河源鸟”恐龙骨骼化石和100多个恐龙足印化石,这不仅使河源一跃成为全球恐龙化石资源最丰富的城市,更为其赢得了“南国恐龙之乡”的美誉。

  在河源市博物馆馆长黄东的引领下,记者在博物馆中一个不足150平方米的简易贮藏室里见到了6000多枚恐龙蛋化石,包括“黄氏河源鸟”和“水晶恐龙蛋”。

  黄东是当年发现恐龙蛋化石的有功之人,“黄氏河源鸟”就是以他的姓来命名的。他说,自发现恐龙蛋化石以来,博物馆至今已接待120万名游客。但这个数字还远远没有体现出恐龙文化应有的魅力。这是因为博物馆内部收藏陈列设施简陋,外部缺乏开发利用资金。

恐龙蛋水晶化石


  其实,近年来前往河源商谈开发恐龙文化资源的中外客商已不下50位,但他们最终都因实力不够而被河源市政府一一婉拒了,因为河源追求的是高质量、高水准的开发。据介绍,根据“河源石峡恐龙遗址公园”规划,要保护和利用好这些珍贵的恐龙文化资源,至少要投资5亿元。如果投资商实力不够,不仅资源利用不起来,还可能导致其毁灭性破坏。

  当地政府在保护和利用恐龙文化资源上一直不遗余力。早在10年前,这个经济并不发达的山区城市,曾经“大手笔”地拿出几十万元,重奖发现恐龙遗迹化石的市民。而新上任的河源市委书记梁伟发,更在百忙中亲赴香港,主动寻求与香港中旅集团合作,以尽快将恐龙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

  2003年,广东省建设文化大省规划纲要明确:“要抓好河源石峡恐龙遗址公园的建设”,可见河源恐龙化石资源不仅是河源市的重要品牌,也是广东建设文化大省的重要历史资源。

  名人光辉犹如皓月当空


  河源在以往的旅游发展定位中,生态旅游是主线,但对于当地历史文化旅游的开发却处于空白。

  河源的历史文化资源相当丰富,拥有全省历史文化名城佗城、孙中山祖居孙屋排等,但是,这些“一流的资源”一直没有转变为“一流的产品”。

  追溯河源历史,一位名人不得不提,他就是南越王赵佗。早在2218年前,他率兵统一岭南,担任广东最早的古县——龙川县首任县令;创立岭南历史上第一个割据政权南越国;推行郡县制,将中原先进的封建制度推广到岭南。河源市龙川县就是当年赵佗的“兴王之地”,县治所在地因此得名佗城,至今保留着赵佗时期的汲水井、越王庙、新塔、学宫等。

  佗城的历史文化魅力还远不止此。据介绍,在只有4万人口的佗城镇,至今保留着138个姓氏,某些村落几乎家家不同姓,这一现象在国内十分罕见。有学者考证,这正是秦代中原人大举南迁并在岭南定居的历史见证,这批中原人实际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客家先民。

  河源市委宣传部长叶祥昌认为,赵佗时代留下的历史文化遗迹,是广东经济文化发展的宝贵资源。岭南文化、广东人精神中的很多本质性的内容,如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意识、务实精神等,都与赵佗这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南下干部”一脉相承。然而可惜的是,由于龙川地处偏远山区,佗城的保护开发严重滞后。因此,如何保护、发掘、弘扬赵佗文化已成为河源文化旅游产业的当务之急。

  除赵佗外,河源史上还有不少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明朝儒学家王阳明、岭南第一进士古成之、清朝高官颜氏三代以及孙中山祖先等。如今的和平县,就是当年王阳明镇压农民起义后奏请朝廷建立的,为纪念他的设县功劳,现在的和平县城主体阳明镇仍沿用此名。河源紫金县中坝镇的孙屋排,是经过有关专家和孙中山后裔确认的孙中山入粤始祖开基地,至今仍保留着孙氏入粤始祖的墓地与祖屋。

  清代颜氏三代——颜希深、颜检、颜伯焘,是连平县人。颜家的36字官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至今仍被后人视为从政的座右铭,包括朱鎔基在内的不少国家领导人曾多次公开引用。


  苏家围屋自有旖旎风光


  在河源,客家人超过九成,与梅州、惠州并称为广东三大客家人口聚居地。但在很长一段时间,河源在发展客家文化旅游问题上却遇到了不少尴尬。河源市旅游局局长高仁泽平心而论:“与梅州、惠州这两个客家城市比较,河源的客家文化风情既不及梅州的‘正统’,也没有惠州地理位置上的优势。要发展河源的客家风情旅游,只能走创新之路,包装有自己特色的客家文化。”


客家人静谧优美的村落


  苏家围是河源近年发展比较成功的客家文化旅游景点。旅游项目负责人刘大普介绍说,苏家围在开发前只是位于东江边上一个并不起眼的小村落,虽然至今保留着18座完整的客家古民居,但客观地说,其规模很难与梅州地区一些古老的客家围屋相比,当初旅游项目的初步开发经费也只有区区100万元。然而过了短短三年,苏家围景区却接待了几十万慕名而来的省内外游客,成功原因何在呢?

  “关键是苏家围抓住了有自己特色的客家文化。”这个当初不起眼的小村落乃苏东坡后裔的聚居地,居住着苏氏第28代子孙。不仅有古老的民居,还有建于明代的苏公祠、苏氏讲堂遗址等。刘大普说,在全省各地众多充满客家乡土风貌的村落中,能同时打出类似“文化名片”的并不多见。

  在苏家围,记者见到了反映客家斗笠文化的“农事四季廊”以及全国首个“乡村性别文化展览”等。另外还有经过重新包装的客家妹导游、客家山歌、客家婚俗、客家擂茶等,形成了全省客家文化旅游中的一道靓丽风景。2003年,苏家围被授予“广东省旅游扶贫重点项目”及国家旅游扶贫示范工程。

  河源市旅游局长高仁泽说:“河源在发展客家文化旅游中,既与梅州、惠州比,也不与它们比。不比的是人家的资源,比的是自己的特色。”河源市委书记梁伟发也不止一次提到:“河源做客家文化旅游,不和人家比房子的大小,关键是做出自己的特色,对客家文化提纯创新,增加文化含量。”


  做大做活亲水爱水文章


  在河源未来的文化旅游发展战略中,以万绿湖为代表的水文化不仅是旅游业的龙头,还担当起推动河源未来经济飞速发展的重任。

  占地37万平方米、蓄水量139亿立方的万绿湖是河源最早开发的旅游景点。河源市旅游局长高仁泽说,河源人“爱水如金,爱水如命”。河源人有爱水的情结,历史上有“送水观音”的传说。作为东江水的重要水源地,河源人长期担起了保护水资源的重任,为一衣带水的港澳地区输送了最优质的淡水。去年,万绿湖入选了广东著名商标之列,万绿湖水文化所带动的产业也纷纷启动。

  今年2月,河源市与农夫山泉公司签定合作协议,对方投资10亿元在河源建立一个全国乃至全世界规模最大的饮用水生产基地,明年春第一条生产线将落成投产。下一步,与水有关的行业,包括绿色食品、保健产品等都将沿着水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形成相关产业。


(编辑:冯怡驹)


作者:记者 区健妍 孙璇 通讯员 黄聚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5 12:37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