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家媳妇》,萧炳正著,北京燕山出版社 长汀文友萧炳创作的3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萧家媳妇》已经出版了。文友郑宜火昆,把《萧家媳妇》改编成30集电视连续剧。 当我迫不及待地读完这篇小说后,脑海中闪过的是一幅幅古汀州浓郁的风俗画卷,一个个小人物跳跃而出,演绎了一个个让人惊叹的故事。 打赤膊,开夜市的他,一直没有停止读书 53岁的萧炳正,如今被长汀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管理委员会聘用。 “我的父亲是14期黄埔军校毕业生,曾任江西上饶防空指挥部参谋主任,当年是穿马靴骑大马的军官。1945年退役回乡。新中国成立后,在镇反运动中,他被打成历史反革命,送反省院关了一个月后,释放回家。此后,他就成了一名挑夫、小贩,蒸胖糕小卖,也到江西挑担。父亲的这段历史,使我对民国史、国共斗争史的研究,有了兴趣。”萧炳正说。 1969年2月,萧炳正还在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就随父亲下乡到长汀童坊一个叫胡岭的汤坊村,在那有山有水的地方,过桥走田坎到乡里的小学、中学读书,直到初中毕业。他这一辈子就没想过,有一天还能回到城里。 历史,总按照自己的轨迹走路。1978年,萧炳正随最后一批下乡人员返回城里。做石匠、学篾匠,什么活都干,在马坪岽挖土方时,通过招工考试,进入长汀棉纺厂工作。一直到1999年企业改制,从此他“下岗”了。 为了生活,萧炳正在汀江边南寨坝开了一家夜市,常常开到凌晨四五点钟。生意火暴时,他既当老板,也当伙计,打赤膊,端酒上菜,吆喝顾客,直到2011年才歇业。 “我的大学,就是读书。”他说,身为社会底层的他,从来没有停止过读书。他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也跟大部分文友一样,积极参加书评、影评,参加“南窗雨丝”等文学社团活动。他如饥似渴地读文学作品、历史书籍,也读人物传记,涉猎四书五经、哲学、宗教。这一切,都涵养了他的文学功底。 萧家的故事,一直纠缠着他,十年腹稿,终于成书 萧炳正的母亲出身书香门第,曾任小学教师。1955年后,因丈夫的历史问题,辞职在家,绣花、做围裙头,织袜子,靠一手女红,养活6个孩子。母亲的善良、勤劳、聪慧、坚韧,影响了她的孩子们,《萧家媳妇》中的“丘孺子”,处处都有母亲的影子。 萧炳正的外公,新中国成立前曾任过地方警官,剪恶除霸,包打官司,帮助过不少百姓,也得罪了不少人,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这些故事,萧炳正偶然能够从前辈的只言片语中,知晓一二,也吸引他对那段故事的兴趣与探究。 萧炳正家住长汀城的萧屋塘边,深宅大院的九厅十八井,花厅壁影,断墙残垣,常常引起他的遐想,想象当年的奢靡繁华和人物故事。萧家的七八个媳妇,有他的祖母、叔婆、伯母、姑嫂,她们性格脾气各有不同,人生五味杂陈,甜酸苦辣,他浸润其中,耳濡目染,渐渐有了书中人物。 民国时期,长汀出了3位将军,均出自萧家,如陈诚派系的十八军十一师的“土木系”创始人萧乾中将,抗战中战况发布组组长萧树棠少将,国军五十师师长萧兆庚少将等,在《萧家媳妇》中,均找得到他们的影子。处理、表述这段国共斗争的历史,多个派系,多种势力的矛盾,是需要政治智慧的,我觉得萧炳正表现得恰到好处。在上世纪30年代,萧家未受到大的冲击,也给作家以转圜自如的余地。 萧炳正在萧家大院长大,这些家族的故事,像影子一样,一直纠缠着他,使他欲罢不能,梦寐思之。他构思10年,一直想写,打好了腹稿。终于,从2009年开始,他在夜市收摊之后,沿汀江孑孑独行,回到家中,灵感袭来,一发不可收拾,敲字疾书,写好后立即发送到网络上,好评如潮。 笔者以为,萧炳正的这部长篇小说,是长汀版的《家》、《四世同堂》,是长汀现代以来,写得最好的一部长篇小说之一。小说真情感人,引人入胜,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其中对于汀州社会背景、民间习俗、人物语言的描写,其中的客家风情、客家语言的娴熟引用,让人回味再三。如对于婚嫁、丧葬、社交、言谈的描写,原汁原味的汀州客家话,浓郁的客家色彩,让人感到十分亲切。一些细节描写,细致入微,也是很见功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