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56|回复: 4

[出句] 古道擂茶 药膳香天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6 15: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Kejiashan 于 2014-1-26 22:29 编辑




                            [出句] 古道擂茶 药膳香天下 [客风海韵]

                            [出句] 古道擂茶 药膳香别院 [客风海韵]
        

   中国博大精湛的茶文化中,客家擂茶是一枝独秀的奇葩;其以古朴见奇趣,以保健见奇效,自古闻名遐迩,是中国最古老的茶道之一。三国时就有史书记载,南宋时在南方地区甚为普及。   

     擂茶风俗在中国华南六省都有保留,海陆丰、潮汕地区将擂茶称之为“咸茶”、“菜茶”,清远、英德称之为“粥茶”。  保留擂茶古朴习俗的地方有:广东省的揭西、陆河清远英德海丰汕尾惠来五华等地;江西省的赣县、石城、兴国、于都、瑞金等;福建省的将乐、泰宁、宁化等地;广西的贺州黄姚、公会、八步等地;台湾新竹、苗粟等地。喝擂茶地区人口约有600万人。

       客家人热情好客,以擂茶待客更是传统的普遍的礼节,无论是婚嫁喜庆,还是亲朋好友来访,即请喝擂茶。传统用人工制作。擂茶有一套称为“擂茶三宝”的工具:一是口径50厘米且内壁有粗密沟纹的陶制擂钵;二是用上等山楂木或油茶树干加工制成的约85厘米长的擂棍;三是用竹篾制成的捞滤碎渣的“捞子”,制作擂茶,用一把好茶叶,适量芝麻,几片甘草等,置入擂钵,手握擂棍沿钵内壁顺沟纹走向有规律旋磨,间或钵中间擂击,将茶叶等研成碎泥,即用捞子滤出渣,钵内留下的糊状食物或叫“茶泥”、或称“擂茶脚子”。再冲入沸水,适当搅拌,再佑以炒米、花生米、豆瓣、米果、烫皮等,就是一缸集香、于一体的擂茶了。

        制作客家擂茶是要科学合理的配料。这除了要用好茶、芝麻为主要原料外,配料可随时令变换。春夏湿热,可采用嫩的艾叶薄荷叶、天胡荽;秋日风燥,可选用金盏菊花或白菊花金银花;冬令寒冷,可用桂皮、胡椒、肉桂子、川芎。还可按人们所需,配不同料,形成多种多样多功能的“擂茶”。如加茵陈、白芍、甘草,为“清热擂茶”;加鱼腥草、霍香、陈皮,为“防暑擂茶”。经医学验证,擂茶对常年生活在大山长谷瘴气较重的客家人,有一种独到的驱邪健身功效。君不见客家老翁老妪,精神健旺,少病少痛,这不能说不是得益于常饮客家擂茶。



       客家人每当劳作回来,一进客门,就要先饮一碗擂茶,再说进食解饥肠事。客家人又常用糯米做糍粑,或用大米做米果(粑粑)当点心。故有俗谚说:“喝擂茶,吃粑粑,壮身体,乐哈哈。”以致说这奇特的客家擂茶是“药食兼佳,味中有味”的“客家保健饮料”。品尝擂茶时,茶桌上荡溢出一片诱人的清香,一口试饮,口舌生津,满腔留香;二口深饮,神气仙人,通体舒畅。


       相传三国时,刘备领兵驻扎江南,时正酷暑,将士们不服水土,一个个又吐又泻,军营皆成了病房。这可急煞了刘备,到处求医寻药及不济事。有客家老婆婆闻如此事,大发善心,走家串户动员众客家乡亲动用“擂茶三宝”,制成大量擂茶,使刘备的将士们饮后病情大减。客家擂茶从此更是盛名远播。

        擂茶传统人工做法有趣,但费时费工。机械化生产的擂茶刚做成方便食品,直接将擂茶成品送到消费者的面前。为消费者品尝客家特产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许直接食用擂好的茶品,缺了些乐趣,但更为快捷方便的食法会一样丰富您的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6 22: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道擂茶 药膳香天下
梅州汉乐 八音颂客家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6 23: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yanxiuhong 发表于 2014-1-26 22:19
古道擂茶 药膳香天下
梅州汉乐 八音颂客家



     谢谢管理员赐对, 是否原来的”曲风“也是好对?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7 09: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先是

古道擂茶 药膳香天下
梅州汉乐 曲风济八方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7 10: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道擂茶 药膳香天下
客家白酒 豪情醉故乡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24 02:27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