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01|回复: 0

「百節年為首」——有粄有圓客家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5 14:38: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好台灣網1月24日消息 (記者 葳葳 善坤) 「百節年為首」,過年是中國最傳統的節日。22和23日這兩天,「客屬電台協作網」兩岸媒體聯合採訪團走進客家原鄉梅州,在圍龍屋裏親自製作過年客家小吃,行走梅州老城區親身體驗濃濃客家年味。
  濃濃年味引台灣媒體人親身體驗
  22日下午,兩岸媒體記者來到位於梅州市梅江區三角鎮的圍龍屋承德樓「走原鄉品年味」,親身體驗客家人製作傳統年味小食的過程,感受到了濃濃的客家年味。
  「哇,好香啊!是什麼味道呢?是不是屋主在做年味小吃?」帶著這樣的疑問,記者們順著濃香飄來的方向找到了承德樓的廚房。在這裡,屋子的女主人瓊香姨正和家人們在製作年味小吃,忙得不亦樂乎,見有客人來,便熱情地招呼起來。瓊香姨告訴我們,她每年都要和家人一起弄很多這種客家傳統的年味小吃,除了自己吃外,還會拿來送給親戚朋友。
  (圖:客家傳統年味小吃「煎圓」、「子」)
  (圖:看,瓊香姨的臉被熱情的柴火照得紅撲撲的了)
  見新客家廣播電台的羅聖昱在一旁好奇地觀看,瓊香姨便招呼他過來「幫忙」,讓他好好體驗了一番客家人製作年味小吃的過程。瓊香姨在邊上給記者指導講解著,「這個叫‘煎圓’,主要成分是糯米,加上白糖、芝麻,用水和成漿狀,再用手搓成圓形狀......這個叫‘蘿蔔粄’,也是客家人過年吃的。做這些年味的時候要講好話哦,否則做出的東西就不好吃啦!」
  (圖:看起來真有模有樣的哦)
  這邊在炸「煎圓」、煎「子」好不熱鬧,那一邊的媒體記者已經忍不住美食的誘惑,在廚房外使勁地吃著剛從油鍋裏撈起來的「煎圓、子」,還不時地討論著原鄉和台灣年味小吃的異同......不一會兒,羅聖昱捧著自己親手做的「子」招呼大家過來品嘗,臉上一副驕傲滿足的表情,看著大家吃得津津有味,他更是笑的合不攏嘴。
  (圖:新鮮出爐的客家年味小吃引來大家的「哄搶」)
兩岸客家人,共樣客家年  23日上午,兩岸媒體採訪團繼續「走原鄉、品年味」,來到位於廣東省梅州市梅江區的淩風路和油羅街,感受濃郁的過年氣氛和道地的客家年節美食。  住在淩風路的阿海伯跟記者們介紹説,這裡是梅州的一張活名片,至今仍保留著較完整的傳統騎樓式商業建築格局。淩風路既有梅州學宮、八角亭等史跡文物;又有百家姓燈籠編織工藝、做木屐等老行當、老手藝;而且還雲集了許多傳統的老字號商鋪食肆。  (圖:兩岸媒體記者跟著阿海伯走街串巷品年味)  (圖:大傢伙一邊品嘗一邊觀看製作過程)  在梅城老街,一盞盞紅燈籠、一副副春聯把整條街道裝扮得年味十足,洋溢著濃濃的過年氣氛。前來置辦年貨的人們是人擠人,車挨車,大包小包提回家,年味濃而又濃!  來自台灣新客家廣播電台的羅聖昱對客家年味讚不絕口:「隨著時代的發展,城市裏已經很難感受到過年的氣氛,沒想到在梅州還能看得到如此喜氣洋洋,忙碌喜慶的景象,年味還那麼足,真的很棒!」  (圖:盞盞紅燈籠濃濃過年味)  而寶島客家廣播電台記者劉惠月在聽了客家老伯阿海伯對客家年節的介紹後則表示,台灣過年的習俗和原鄉幾乎一模一樣,台灣也有「入年架」的説法(客家人認為進入臘月的廿四就是「入年架」了,也就意味著這個「年」就開始了),台灣的入年架是在年二十五,入年架後家家戶戶就開始大掃除、挂對聯、做油角、菜頭粄等年節食品,為過年做準備,這些都和大陸原鄉是一樣的。  短短的兩天,無論是在圍龍屋裏和瓊香姨炸「煎圓」、做蘿蔔粄,還是跟著阿海伯在梅城老街走街串巷感受過年的氣氛,兩岸媒體記者體驗到的不僅僅是滿口留香,還有留在心裏的人情味。寒冷的北風吹不散大家製作年味的熱情,反而讓它們在淩烈的寒氣裏更見熱氣騰騰的溫暖。
网络来源:http://www.hellotw.com/gate/big5 ... 140124_909976_1.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4 09:3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