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www.mzzsb.com/person/wjz/book/book2_6.htm
讲客家话的德国人
赴西欧考察,第一站是到德国。动身前,中学的廖老师告诉我,在德国斯图加特市,有一位朋友,是德国人,他有个中文名,叫豪俊和,会讲客家话,有空时可以去会会他。为了使德国朋友先有印象,老师早在我们动身去西欧前半个月就给德国朋友写了信。
http://www.mzzsb.com/person/wjz/book/book2_6.htm
我到达德国法兰克福市时,就在酒店给豪俊和先生挂了一个电话,非常凑巧,正好是豪先生本人接电话。我用客家话问他,有无接廖老师的信,他用还算纯正的客家话告诉我,早已收到廖老师的信,盼着我们去呢,我问法兰克福市与他住的斯图加特相距多远,他说相距500多公里。
我查了一下日程表,刚好第二天晚上就是到豪先生所在的斯图加特市参观,并要在该市住二晚,我建议他在我们到斯图加特的第二个晚上见面,并把住的酒店地址告诉了他。
我们到达斯图加特市的晚上,刚住下,我就挂电话给豪先生,电话刚拔通,就听见德国话,我以为拔错了号,又重拔了一次,仍是那个德国人与我讲话,而且语调也一样,我急了,怎么在法兰克福都讲得通,现在到了斯图加特反而不行呢?是不是市内电话又有不同的打法?德语我一句话都听不懂,只好挂了电话。到了豪先生的家乡,见不到他,真是天大的遗憾。后来,我终于想通了,那是豪先生的留言电话,怪不得老重复那番话呢。
第二天早餐后,我们参观完规定的项目,到晚上九点多才回到斯图加特市住处,我抱着一线的希望,通过翻译询问酒店小姐,问她有无人来找我们,酒店小姐的回答使我们喜出望外:“有,早来了呢,他说他在隔壁的酒店里等你们。”隔壁的酒店虽然不大,但相当多人。幸得我们考察团的领队在梅州时接待过豪先生一行,认得他。花了不少功夫,我们终于在酒店的一个角落里找到了他。他正在那里拿着报纸聚精会神地阅读,我与他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也一见如故,在遥远的西欧,在大雪纷飞夜晚的异国酒店里,看到金发碧眼的德国人操着客家话与我们交谈,真如梦中一般。
豪俊和先生的家在斯图加特市属下的一个小镇,他在那个小镇任中学校长,带有不少学中文的德国学生,他的家离我们住的HANSA酒店还有100多公里,他告诉我们,他晚上八点就到了这里,等了我们一个多小时,令人感动。
我们把过年贴在门两边的万事顺意、恭喜发财的金童、玉女画送给他,他高兴极了。他指着画上的字读了二遍,说,他可以拿这二幅画给自己的学生讲述金童、玉女及里面的文字的含义。他送给了我们每人一个绒布做的小动物,真是物轻人意重啊!
与豪先生交谈中得知,豪先生童年曾在梅县生活,他的父亲是德国传教士,解放前,在当时梅县的教会学校乐育中学任过教,解放前夕,十一岁的豪先生随同父亲离开了梅县。豪先生离开梅县以后,几十年未到过中国,但他心里还是系着童年的梅县,惦着其父曾经从教的乐育中学。
改革开放以后,祖国的大门敞开了,豪先生于1986年,终于圆了回到童年生活过地方的梦,带着他的学生回到了梅县,回到了离开了四十多年的乐育中学。他兴高采烈地给人们讲述他童年的故事和他父亲从教的地方,以后每年,他都带着自己的学生,不远万里,到梅县参观,与乐育中学的师生联欢、交流。他说他对梅县的情感深极了,对淳朴的客家人印象好极了。他的客家话也愈讲愈好。他除了捐钱物给学校外,还自己出资邀请了梅州市七位有关人士到德国参观考察。他与梅州的情结愈来愈深,他所在的德国马斯·普兰克高级中学与乐育中学建立了姐妹友好学校,为发展德中文化交流与友谊作出新的贡献。
去年,他第九次带着十几个德国学生,到梅县与乐育中学的学生举行联欢活动,在会上,他用标准的客家话致辞,感人至深。
“莱茵河与梅江河水在欢腾,德国人民与中国人民的心连在一起。”豪先生如是说。
原载:《梅州日报》 1997年12月13日
《粤海同心》 1998?年第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