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鄉里有郎 于 2015-6-9 10:03 编辑
用你的方言阅读《施氏食狮史》,有多少同音字?
《施氏食狮史》作者赵元任(1892 11.3—1982 2.24) 汉族,字宣仲,又字宜重,江苏武进(今常州)人,赵元任先生的《施氏食狮史》写于1930年,全文含标题共九十七字,每字的普通话发音都是shi。全文如下: 《施氏食狮史》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食时,始识是十狮,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将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石室里住着一位诗人姓施,爱吃狮子,决心要吃十只狮子。 他常常去市场看狮子。 十点钟,刚好有十只狮子到了市场。那时候,刚好施氏也到了市场。 他看见那十只狮子,便放箭,把那十只狮子杀死了。 他拾起那十只狮子的尸体,带到石室。 石室湿了水,施氏叫侍从把石室擦干。 石室擦干了,他才试试吃那十只狮子。吃的时候,才发现那十只狮子,原来是十只石头的狮子尸体。 试试解释这件事吧。 按现在普通话仅存的三声四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来阅读,平均每个音调都有二十几个文字,此文去除相同重复的文字,作同音字排列:
1、阴平shī:诗、施、狮、尸、湿 2、阳平shí:石、食、十、时、拾、识、实 3、上声 shǐ: 史 、矢、使、始 4、去声shì:室、士、氏、嗜、誓、适、市、视、是、恃、势、逝、世、侍、拭、试、释、事 常见网络上一些古汉语学者、方言研究者炮轰普通话为满清官话,缺乏汉语传承,(比如拿普通话英文mandarin讲是“满大人”或“满鞑人”的翻译),这一讲法虽然有点偏激,但以北方话为基础的普通话,丧失了古汉语原本就有的入声,导致汉字读音的同音字数量大大增加,却是不争的事实! 按《施氏食狮史》中出现的文字,用海陆、揭西客家目前可确定的四声七调(上声难以区分阴阳)口音来阅读,共计十六种读音(不含重叠字变音),同音字排列如下:
1、阴平shi1:诗、施、尸 2、阳平shi2:时 3、阴上shi3 :矢、始 4、阳上shi4 5、阴去shi5:氏、誓、市、视、是、恃、逝、 6、阳去shi6:嗜、拭、试、 7、阴入shit7:识、室、适、 8、阳入shit8:食、实 9、中入shit:湿(重叠字后一个读音),如:湿湿 10、阴入ship7:湿 11、阳入ship8:十、拾
1、阴平sii1:狮 3、上声sii3:史 、使、 5、阴去sii5:士、侍、事 6、阳去she6:势、世、 7、阴入sit7: 释 8、阳入shak8:石 显而易见!对于仍然保留古汉语入声的南方方言,同音字的数量没有那么严重, 就广东地区方言来讲,汉族方言主要为广府语系、客家语系、闽南语系,这三个语系对汉语入声有完好的保留,广府和客家具备较大的同源性,如按以上《施氏食狮史》的文字进行读音排列则会有较多共同点;(湿、十、拾)广府、客家、闽南福佬同属闭口呼入声,同为入声字,发音是明显不同的,如阴入“湿”与“室”,阳入“拾”与“食”。 也许你听过北方人指责广东人讲话sh和s不分,以上文字中的“狮、史、使、士、侍、事、释”广府、客家、闽南福佬同为s声母,“狮、史、使”属《广韵》生母,生:《唐韻》所庚切,反而是普通话“狮、史、使”读音声母为sh,与反切广韵生母所庚切的“所”有矛盾。有趣的是“士”为《广韵》崇母鉏里切,“事” 为《 广韵》崇母鉏吏切,按反切既不是sh,也不是s,而应为ch,这个“侍”字《 广韵》常母時吏切,按反切应为sh声母,广府、客家、闽南福佬均读为s声母,都传承有误还是属上古读音? 在这里介绍一下海陆、揭西口音的入声情况,这一地区口音除阴入阳入读音外,有一种类同于阳平读法的入声,特别在重叠字时,后一个文字或变音产生此类读音,如“地板湿湿”、“碌碌滚”,的后一“湿”“碌”字等,因为没有见过阴平入、阳平入的读音归类划分方式,本人暂且按“中入”来区分此类读音。 语言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不断演变着,不同地区、不同语系的方言在不同的道路上走了太远,北方话具体在什么时代开始丧失了入声?今天也是个不容易考证的问题,《施氏食狮史》及后来的一些类似的同音文如:《季姬击鸡记》、《遗镒疑医》、《于瑜与余欲渔遇雨》等,都能反映出普通话的同音字太多,如果用你的方言来阅读《施氏食狮史》,会有多少同音字呢?
三人行必有我师,如有谬误,欢迎指正!
鄉里有郎 2013年12月1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