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41|回复: 0

臺灣客家山歌;山間聞歌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 08: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edmund_chf 于 2014-1-1 18:51 编辑

                                                
      臺灣客家山歌團/姜雲玉
        臺灣客家山歌簡述:
      臺灣客家山歌指的是客家先民渡海來臺,在臺灣落地生根之後,所傳唱的山歌、小調。雖然有不少歌詞仍繼承著原鄉的傳統,但隨著時間相隔越久,由於地理環境、生活方式的不同,或受到其他族群的相互影響,再加上衍生作品與創新作品的累積,使得客家山歌產生內容與風格的質變也是自然的事。
      
語言和民歌可說是一個民族重要的DNA;客家話和客家歌正是延續客家文化最重要的生命氣息,因此維護和保存絕對有其必要性。自客家先民渡海來臺至一八九五年臺灣割讓給日本,客家山歌發展困難,主要依賴民間的口耳相傳,日據時代的早期亦曾禁唱一段時期,但客家山歌仍廣大流傳於客家村落。早期客家人多居住於山區或丘陵地帶,靠著耕田或種茶為生,因而唱的多半是山歌或採茶歌。在臺灣桃、竹、苗等地區流行傳唱的有:老山歌、山歌子、平板以及如思戀歌、桃花開、瓜子仁.....等許多膾炙人口的小調,是客家人主要的生活調劑和精神食糧。然而,如此珍貴且獨樹一格的民族聲音,卻曾因政府的偏差政策,在校園內提倡「國語」,禁止「方言」。客家的語言文化在強勢文化打壓之下,沉寂、沒落了一段很長的時間。後來又因電視開播,民間娛樂轉移,使得客家山歌加速式微,解嚴後鄉土文化日漸抬頭,客家人對於屬於自己族群文化的發揚與保存,有了前所未有的危機意識,老一輩客家人對於唱山歌,聽山歌的懷念與渴望,開始付諸行動,紛紛成立「客家歌謠研習班」。
     北部「山歌」並「採茶」
  「老腔山歌」、「山歌子」及「老山歌」都屬於「山歌腔」重要曲調,有著與主幹音「La、Do、Mi」相同的調式,但節奏型態三者截然不同。後有發展諸多曲調如:「挑擔歌」、「初一朝」、「送金釵」、「打海棠」… 等,都是桃、竹、苗地區流行的重要山歌曲調。如今更不分南、北,廣為傳唱。
  「老腔山歌」屬一板一眼〈2/4拍〉的規律性節奏形態,歌詞中甚少加入虛字襯詞,尾句為散板托腔,自然而樸實,為適合初學山歌者的入門曲。
  「山歌子」是一板一眼的「老腔山歌」加入虛字或插字(襯詞)後,演變成一板三眼〈4/4拍〉的山歌子曲調。山歌子曲體節奏規律、風格較為豪邁,是客家歌謠中被傳唱極為廣泛的曲調。融入採茶戲後,逐漸發展成許多山歌腔的山歌。如:「挑擔歌」、「初一朝」、「送金釵」、「陳仕雲」及「打海棠」均屬此類。
  「老山歌」是客家重要的「山歌曲牌」,屬臺灣北部地區之原生態山歌,老一輩山歌手稱它為「大山歌」。節奏散板、行腔自由,原來皆以徒歌〈清唱〉為主。唱者在以「以字行腔」的原則下,可隨興填詞,唱出婉轉動聽的山歌。
  「採茶」、「平板」、「梆傘尾」、「老平板」及「送郎歌」等均屬於「採茶腔」類的山歌。
  「平板」,屬徵(Sol)調式,有固定節奏(4/4拍),曲調委婉而柔美,十分具有親和力,深受客家鄉親的喜愛。平板調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對於人們的悲傷喜樂,都能深刻的表達,是客家採茶戲中最主要的曲調。
    二、南部山歌多風采
「大埔調」屬高屏地區山歌,依據吳榮順教授調查資料,本曲調係源自嗩吶曲(噠仔曲)之「送郎歸」段,曲名則係沿用原鄉嗩吶曲「廣東大埔調」而來。之前陳建中先生將它取名為「美濃山歌調」,是美濃地區土生土長的山歌。而楊兆禎先生則認為「大埔調」是鄭成功的部將流傳下來的原鄉曲調,同時加註:又叫「下南調」。
   「正月牌」源自於美濃地區八音「噠仔調」而來。此曲已流傳百年以上,然而受到七0年代坊間曲譜記譜不全的影響,造成今日南部和北部兩種不同的版本在流傳,但站在民族音樂應尊重原創性民謠的角度,有心人士已將近年來北部所傳唱尾段整整少掉一段的「不完整版」,更正為完整版本的美濃傳統正月牌,保留充滿原始韻味的美濃曲調。
  「半山謠」是美濃地區頗具特色的一首山歌,曲調融合了原住民歌調,格詞仍強調美濃的地方特色。「自從唔識起北風,北風吹來鑼鼓動」,正點出了美濃的地理環境和特殊氣候,以及客家的文化背景。據當地耆宿們之說法,原為「番仔曲」的曲調,被客家音樂吸收之後,廣受人們喜愛並流傳普遍,也為族群融合做了最佳見證。
   「送郎」高屏地區山歌,本曲與「老腔送郎」和近年傳唱之「十八相送」皆為南部送郎歌的代表曲調。
   「大埔調」、「正月牌」、「半山謠」與「送郎」四者合稱南部四大調,其實,北部三大調或南部四大調,只不過是民間沿襲已久的習慣說法,主要是強調其流傳廣泛,具有代表性。而「客家歌謠九腔十八調」即是形容客家歌謠曲調豐富、聲腔多彩之意。
     臺灣客家山歌的特性與重要性
   「千年榕樹共條根,天下客人一家親;期待有緣來相會,隔山隔海難隔情。」說明客家人飲水思源重感情,客家人對親情故土的依戀很深,經常將重要地名直接置入歌詞之中,如:著名的蕉嶺長潭山歌「長潭行出公王陂...」梅縣的松口山歌「松口行下甘露亭.....」,而在臺灣,直接歌頌寶島臺灣的山歌詞更是普遍常見,舉例如下:
           臺灣寶島好風光,桐樹開花白如霜,桐花一年開一擺,開出白花滿山鄉。
臺灣風景毋會差,滿山種有油桐花,油桐開花白過雪,山歌唱出眾人誇。
寶島臺灣好地方,四季如春百花香,南北交通真便利,世界各地來觀光。
    前兩首歌詞,是近幾年客家委員會為推展客家文化產業,舉辦「桐花季」之後,所創作的山歌詞,有明顯的「桐花」主題。第三首歌詞則點出寶島臺灣氣候宜人、交通便利,是個觀光的好地方。這些屬於臺灣的現代山歌,不僅繼承了傳統客家山歌之美,更成為記錄臺灣的「有聲」資料。民歌記錄人民生活,臺灣的客家山歌有屬於臺灣客家的特性,是我國極為重要文化資產。
      目前臺灣客家山歌承傳的情況:
    近十幾年來在寶島臺灣,客家歌謠除了廣受客家鄉親們喜愛,更逐漸受到學術界的肯定及重視。從過去純屬茶餘飯後消遣,以及民間廟會野台走唱形式,提昇為藝術殿堂中的新寵。客家委員會成立以後,在各級政府機關和民間力量的共同努力之下,客家文化開創嶄新的局面,客家社團亦紛紛成立且成長快速,這些社團除了連絡鄉親情感外,主要的活動是以母語教學和山歌教唱為主。除了舉辦近五十屆,極具代表性的竹東「天穿日客家山歌比賽」之外,規模較大的客家組織或社團也經常舉辦客家歌謠比賽活動,藉以推廣客家山歌,薪傳客家文化。
    政府單位也鼓勵客家現代的音樂創作,如在金曲獎中增設客家歌曲專輯、演唱.....等獎項,客家委員會舉辦客家桐花歌曲暨桐花舞曲的比賽,新北市、新竹縣主辦客家歌謠詞、曲創作比賽亦有多年。新創作的作品以及通俗流行歌,也成為客家歌謠發展中重要的新產品。客家歌謠除了繼承優良傳統外,更以豐富多元的面貌迎向新時代!

臺灣客家山歌相關資源(網站、資料庫、書籍、DVD等)
台灣客家山歌團
http://www.hakkaworld.com.tw/twhakka-chorus/main.html
網站:客家委員會-哈客網路學院
http://elearning.hakka.gov.tw/
資料庫:客家委員會「客家音樂戲劇人才資料庫案」
http://musicdrama.hakka.gov.tw//Default.aspx
書籍:【客家山歌選集】客家委員會出版 2008
【本專集收錄傳統曲調52首創新歌曲41首,附有:CD12張(6張範唱、6張伴唱)】  
鄭榮興著【臺灣客家音樂】臺中市晨星出版有限公司出版20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12 13:0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