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729|回复: 22

瞎论梅州人才(转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4-20 22:5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bbs.mz520.com/dispbbs.asp ... ID=42335&page=1
瞎论梅州人才!!
【 没有文化的“文化之乡” 】
    2003年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倪鹏飞博士主持发布了2003年度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这一报告通过深入调查和精细研究,运用最新的数据和先进的计量方法,对中国200个主要城市涉及竞争力的主要方面进行了评估。在今年6月22日出版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公布了部分分项指标。其中在城市文化竞争力方面,深圳名列第一。
    这是一个让很多人感到意外的结果。因为在人们印象中,深圳的文化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相比,差距巨大。就在几年前,还流行着“深圳是文化沙漠”的说法,怎么一转眼,深圳又第一了?虽然,《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里对文化的定义可能不全面,但它关注到了文化一个通常被人忽略的经济实力。
    如果按报告中的方法来排广东省各个城市的文化竞争力,梅州在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中能排第几?不难想象,以2001年梅州人均GDP3902元,21个地级以上市中倒数第二的身份想必不会排得太前。这一结果想必是大多数梅州人不能接受的。
    梅州还是“文化之乡”呢!
    据说,评价文化竞争力有四项因素,其中就包括价值取向,而现实中价值取向又包括重商意识和赚钱欲望。“知识就是财富”早已不是一朝一夕的提法了。读大学的时候,一位西部来的老教授对我们说,几年前,很多在我国西部的教授是吃着方便面搞学术研究。书虽然出了一部一部,可还是收入微薄。因为他们想的是将就过日子,执著做学问,如果你问他们为什么不出去下海或是搞些“营生”,他们都是无奈的笑笑……这里有文化。但是几年后,随着商品经济时代,不少人的价值取向也在执著守望中动摇,很多曾经陶醉于单纯的知识和文字、思想打交道的的人也通过他们的双手给家庭和孩子创造些丰裕的物质生活,他们走了出来。他们下深圳闯上海就是冲着钱去的,因为深圳、上海的物质的丰富和活力。
    众所诸知,在生产力的诸多要素中,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在今天知识时代,信息和知识型的劳动者已经成为基本的生产力要素。人才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基本动力,人才的进入,他们从母体文化中吸取来的营养就会源源不断滋养出去。引来一只,就可能带动一片;引来一群,就可能富起一方。
    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说,要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就要提升城市吸引人才的能力,发展一个城市的经济。没有经济实力作为靠山,“文化之乡”也就可能不为“文化之乡”了。【 人才,在梅州为什么不发光? 】
    一提梅州“文化之乡”和崇文重教的传统,总是让人肃然起敬。
从古至今,梅州人、梅州籍的人才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梅州培育过16个院士,至今健在的就有9个,这在全国也是少有的。梅州人口在全省排第五,但多年以来高考录取人数每年不是第二就是第三,大学毛入学率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梅州在人才方面可以用藏龙卧虎来描述。(http://www.southcn.com/news/dishi/meizhou/zt/200302201059.htm)
    但是,一段时间里,许多梅州籍人在地方并不见得精经传,但是,出到别的城市,立竿见影就是技术骨干,项目带头人。2001年时,梅县第一个炒公务员鱿鱼的乡镇干部黄*东的例子就相当值得玩味深思。2000年时,黄*东大学本科毕业分配到梅县某镇政府,一年过去了,虽然该镇在轰轰烈烈搞建设,但他丝毫没有长进。2001年,他个人摔掉“铁饭碗”走了出去。据悉,在出去的第一年,他就成了深圳一家3000人企业的技术骨干,今年初,他已经是该公司一个重点科研项目的带头人。其实,黄*东现象在梅州并不是个案。在梅州,一方面有工作能力的人得不到召唤,另一方面得到召唤的人却不会做工作。人才积压与短缺矛盾双双突出,这不能不说这是梅州现有用人体制的一个悲剧。
长期以来,在用人问题上,我们的“格”太多,农民、工人、干部各种身份之间壁垒森严。看文凭、看资历、比职称、论资排辈。不重视能力和贡献,导致学历热、靠年头等现象的出现,使很多人丧失奋斗精神,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调动不起来,个性得不到施展,人才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充分发挥。
对许多大学院校毕业生,或者有一定技能而没有文凭、没有职称的人来说,来到梅州、回到家乡。他们没有感觉到自己是稀缺资源,他们看不到头,看不到希望,女朋友飞了,创新精神枯萎了,闯劲没有了,外语忘完了,青春慢慢逝去了……而真正职称、工龄,工作经验“窝”足了,又往往可能35周岁过了。
凡是人才,都有强烈的事业心,经济利益可能是他们追求的,创造业绩也是他们的生命。众所周知,树挪死,人挪活。在现有环境不能促使他成才的情况下,只有走,只有飞。于是,我们看到“凤凰”飞走了,“孔雀”东南飞了,“麻雀”也跟着飞……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改革开放的年代,不少领导干部以伯乐的慧眼和胸怀,擢拔人才,奖掖后生,实为对改革和建设的一大贡献。人们赞许伯乐,是因为伯乐识才独具慧眼,后人多以伯乐相马形容举荐人才的善举。然而,21世纪是注重创新的社会,挖掘人才仅靠“伯乐”相马是远远不够的。有关选人,汉代韩婴在《韩诗外传》中指出:“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看准人选准人,靠一两个、几十个伯乐是不够的,凭个人的经验和感觉更是靠不住的。不仅缺乏公平、公正、公开的制度保证,也缺乏完备、规范、严格的标准。
因此,在人才缺乏的背景下,我们实施人才战略时眼界要更开阔一些。
选人方式、标准要不拘一格,用人的方式也要不拘一格。树立“人才不设防”的指导思想,“英雄不问出处”,人才不重身份,而重德才。在人才招录时,非岗位需要,不设置身份限制、年龄、职称,符合条件的公民都可报考;人才调配时,应着重考虑人才是否适合工作岗位,注重人才的品德与才干。给他提供发光的机会。
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雄心,还要给各类人才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成就事业的良好环境。要给人才以合适的生存和发展的土壤,要让人才的价值充分地得以体现,适当的政策上的倾斜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职称、住房、晋升等相关待遇的落实和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将会充分发掘人才的潜力并使之得到最大限度甚至创造性的发挥。
    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让已有人才在政治上不断进步,在工作上有用武之地,在生活上无后顾之忧。已有的人才心情舒畅了,四方英才自然也乐于前来大显身手。 【 公平感召得人心 】
    虽然人才兴梅,重在人才,人才难得,人才需倍加珍惜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现有的体制和操作上的因素,对于人才,我们还是不公平地伤了他们的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才的有效利用,一方面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怀才无用武之地,另一方面,一些善于投机取巧,阿萸之徒奇货可居。
    2002年初时,市一直属单位人事科到嘉应学院招录一名行政文员,因为该单位属于行政单位,当时该院参加该职位应聘的毕业生就有上百人,经过层层选拔,当时法律系一名相当出色毕业生脱颖而出。论实力,该生各方面的才干已得到学院上下,乃至梅州上下的认可。当时,该单位正处于用人关头,所以,录取的一个星期后,尚有半学期才毕业的他就到该单位人事科开始参加工作,工作过程中,该毕业生也得到全单位上下的一致认可。但是,当年五月份,就在该生试用期即将届满,该毕业生却被该单位一名领导的亲戚——一位医学中专毕业的学生取代了。而该毕业生只能“沦落”到深圳一报社当记者。
在关系致胜的基础下,与一般的岗位人才相比,不要说才华一般,能力相仿的人才难以得到重用,就是实力超群的人才面对如此体制也只能望洋兴叹。不公平的竞争让青年人才如此一去,耽误的却是整个单位、乃至整个地方的经济发展。不公平的竞争,会刺激人才进一步外流。人才的培养、成长千辛万苦,人才的离去却是一走了之。
再比如,在梅州的一些农村中小学,一方面师资水平和力量严重不足,高中生教初中、初中生教小学甚至小学生教小学的情况非常普遍;另一方面,中专生甚至大学生毕业多年,仍赋闲在家的现象处处存在。每年的七、八月份,大学师范毕业生参加工作都必须参加上岗考。就今年梅州某贫困县为例,以该县教育局公布的数据,今年回教育局报到的有210多人,由于岗位限制实行上岗考试,拟定三个招一个的原则择优。
但是,考试结束,“三个招一个的原则”令毕业生们人心惶惶,有“关系”的找人拉“关系”,没“关系”的花钱买“关系”。有消息说,大多数毕业生都花了2000-3000元不等的活动费。而最终的结果是有参加上岗考的毕业生都如数上岗。作为一个贫困县,学子三年的大学学习几已花尽了家庭的全部,眼看毕业工作在即,却还要额外加一笔不菲的活动费实在令人痛心。
而这一切就发生在8月23日梅州有关领导到该县进行法制教育期间。
其实,在眼下人才就是资本,人才就是生产力的关键时期,选人用人理应以真才实学和业绩作为衡量准则。要筑起防止人才流失的“大堤”,就必须创建使用人才的良好软硬件环境,形成人人所长发挥、个个身心舒畅的公平氛围。提供一个公平竞赛的平台,人们有了展示才能的机会。让“赛马”真正名副其实。公平、公开、公正和人才选拔制度是最能感动人才心的。【 梅州人才,在哪里流通 】
    前次回家,一位嘉大读书时的师兄打了几次电话给我,让我回学校同老师说一声,他还没有找到稳定的工作,希望学校能允话他的档案再挂靠一段时间……
    大学生毕业,竟然档案都没有地方挂靠,真是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4-20 22:5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次回家,一位嘉大读书时的师兄打了几次电话给我,让我回学校同老师说一声,他还没有找到稳定的工作,希望学校能允话他的档案再挂靠一段时间……
    大学生毕业,竟然档案都没有地方挂靠,真是文化之乡一个奇怪的现象。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靠什么?毫无疑问必须靠市场、靠双向选择、靠市场规则安排。但是据我所知,目前梅州的现状是在近500万人口中,人才数量不少,质量也不低,但是屡屡到用时,却不见了踪影。很在一个原因是现有人才没有完善的市场枢带,没有人才交流的平台,网上的人才供需除了梅县有个人才网(http://mxtm.meizhou.net),再没有成形的人才市场。没有市场,就如同商品没有展销的场所和收藏的仓库。也就不能及时提供市场经济急需的技术开发、市场营销、产品改良及有各类专业技术知识和各类专业技术技能的人才信息。
    固然,市委有组织部,市府有人事局,但是,每年有多少大学毕业生?有多少回流?有多少充实到企事业?又有多少人仍然业?……这些恐怕没有一个部门能站出来公布一个权威的数据。如果每一个才的利用都经过政府的宏观配制,也许下岗工人都媳妇熬成婆了,更甭提下岗人员能得到培训。
    软、硬件建设不完善,没有没有形成遍布城乡的劳动力人才网络,一定程度上用人单位不知有人才,人才不知有自己能用,交流和配置人才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人才积压和短缺并存的矛盾。因此,建立、完善人才市场,形成人员合理流动的机制。使人才更加主动、更加自由地进入市场、发挥自己的专长,推进我市经济发展势在必行。
    其实,作为人才市场,一方面通过人才市场为他们搭建供需桥梁,定期为企事业搭建沟通的平台,同时建立完整畅通的人才信息网络。有计划、有组织地增强人才交流,尤其对于象我市这样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意识形态相对局限的地区开展人才交流,进行人才余缺调剂,使人才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更具有长远意义。促进下岗分流的技术人员再就业,引导大学毕业生、富余人员向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流动。摸萦出人才资源配置的规律,使人才市场真正成为集预测、信息传递、职业技能培训、吸纳、分流多种功能为一体的调节人才合理流动的“蓄水池”。
    另一方面,通开发人才资源,强化对人才的教育培训,为我市经济建设服务。 同时搞好人才资源的预测与规划、调整布局优化结构。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加大知识更新培训力度,对下岗职工和富余人员进行培训,培养一批懂生产开发、产品营销、农业产品改良……的复合型企业管理人才,充实到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领域。
    人才市场是人才实现自身价值的场所,是人才生存的土壤,搞好人才的开发利用,使更多的人才进入市场进行交流和重新配置,是人才只有进入人才市场交流和配置,才能真正发挥人才作用,实现其个人价值,促进经济发展。
   
【 引进来,留住最重要 】
    几年来,在引进人才方面,梅州也可算得上是下足功夫锉足劲。可是,作为文化之乡却屡屡引来人才留不住,三月来了四月走。文化之乡不能留住人才,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嘉应大学是梅州地区唯一的高等学府,2000年时,为适应学校上本科的需要,嘉应大学花大力气从全国各级院校挖来一大批教授、专家,其中包括落户中文系的教授张永芳,据悉,张永芳教授也是当时梅州地区唯一享受国务院津贴的教授。但是,一年后,因为种种原因,张教授一去不返。
每个人才求职,在一个地方发展都是带着他的梦想来的。据一份网上调查表明,跳槽是员工获得加薪的重要手段,有79%的跳槽都试求通过跳槽获得薪资的增中,也就是说,大部分跳槽者都有通过跳槽来获得高于原单位职位的薪水。一个人愿意留在他乡工作的原因主要是他认为在他乡更能体现价值,更有发展空间。
现实中,我们梅州虽然说是文化之乡,一方面,高薪(相比梅州其他行业)聘来教授、专家,我们没有给他们提供他们实现梦想的发展环境,没有给他信发挥才干的天地,没有科学的利用方案。申请课题经费拮挤,没有重点科技项目……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科知名度和招生号召力;另一方面,为他们提供的生存环境也不及其它一些地方,不要说与广州、深圳等地动辄年薪十万、数十万,与身边一些同类型高等院校相比,梅州的待遇也不是最好的,同是50周岁以下的教授,韩汕师范学院提供的是三室二厅住房,安家补助费10万元(http://www.hstc.edu.cn/hyxc/zprc.htm);惠州学院提供的是102平方米住房,教授、博士安家补助费4万元(属点引进的教师,经院长办公会议批准,安家费可上浮30%--50%) (http://news.hzu.edu.cn/show.aspx?ID=27) 。而我们梅州嘉应学院提供给人家的却是130平方米的住房,发给安家补助费4万元 (http://www.jyu.edu.cn/xxgk/xxgk_rczhp.htm)。无论软硬环境都不具备与其它地区相比。
在人才流动日益频繁的今天,一个高素质的人才一旦产生不安心的心理,是很容易找到其他机会的。如果一个地方让他看不到前景,如果其它城市能提供更优厚的待遇,如果他觉得其它城市更能体现价值,更有发展空间,你欠发达地区怎么留住他?你有什么理由不让他走?即使你暂时留住了他的人,又怎能留住他的心?
梅州急需大量的专业人才,人才的引进是一个艰巨的工程,是长期的任务,不是“应景之作”。引来人才,用好是关键,引进人才,需要给人才充分发挥才华的空间,给其搭建一个可以展示他们才干的舞台,营造出干事业、干成事业的良好氛围。同时,用较高的待遇、较丰厚的条件、较好的工作环境和较好的人际关系等多种方式留住人才。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上,人才就犹如一列火车的车头,拉动经济的发展和带动经济的进步是很明显的。所以,舍得花大本钱投入打造软硬环境,飞来的“金凤凰”才可以长此栖居。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4-20 22:58:55 | 显示全部楼层
【 没有自豪的理由 】
    2002年12月,广东省第11届运动会在深圳举行,来自全省22个运动队的健儿同场竞技,为奖牌发起冲击。
    我是一个狂热的地方主义体育迷,每有体育赛事,国际比赛看国家队,国内比赛看广东人……尽管省运会项目的水平和观赏性都不甚精彩,但每天工作中余,我还是忙里偷闲到赛场为家乡的健儿呐喊助威。记忆中,我们客家人吃苦耐劳。当时,我更多想法是去看家乡健儿奋勇拼搏的。
    然而几天里,赛场发生的一幕幕却令人酸楚,一些原本是梅州人,梅州籍的运动员代表其他运动队出战并屡屡击败自己的母队,替别人羸得奖牌。如果说竞技体育,经济实力也是一个残酷的因素的话,这点也就罢了。   
    但是,更令人痛心疾首的是,在赛场上,我们实力输给了人家。在许多项目,我们运动员的精神风貌也输给了人家。都说客家人吃苦耐劳,富于拼搏精神,但是我看到的却是梅州运动员屡屡在赛场落后其他运动员时放弃比赛,放弃最后一个冲过终点。有好几次,我都看到是我们运动员主动放弃。固然,竞技体育的衡量标准就是成绩,但是,“胜不骄,败不馁”是最基本的体育精神,我们的运动员都不能很好秩守。
    如果说运动成绩与经济实力成正比的话,赛场上,我们的运动成绩可以客气地输给人家,但是,主动放弃比赛,个中反映的是一个运动队的精神面貌和人的内在争强欲望。没有进取心,没有拼搏欲望难道仅仅是为了“重在参与”而到赛场完成任务吗?事实上,比赛结束,梅州代表团的成绩位列倒数“三甲”,就连一直以来的追兵河源团也体面的排在自己前面。
    没有到过梅州的人可能会羡慕梅州“文化之乡”的美誉,也可能会憧憬“金柚之乡”的甘甜,或者想象“足球之乡”的精彩。但是,当在梅州生活几年,真正认识梅州时。梅州现有的人才储备,现有的人才利用给人的感觉更多的是愧疚、汗颜。文化之乡,绝大部分梅州人连基本的普通话都说不准确,省委书记今年国庆来了回梅州,党报头条新闻的撰写记者只能特约;http://www.mzrb.com.cn/news/0310/06/031006001.htm足球之乡,放眼国内,几年来,不要说在国家队能看到自己子弟的身影,就连甲A赛场也只能无奈地看到梅州籍的温光辉和李建华(深圳健力宝队)为同一个位置的主力而苦苦挣扎;还有华侨之乡,我依稀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思想品德课上乡土教材篇时,老师教导我们曾宪梓是伟大的华侨,我们要学习他的爱国爱乡的乡梓情怀,十多年过去了,中秋回家时,看了一场文艺晚会,结束时,依稀看到的还是老曾伯伯拖着老态的躯体上台与演出人员合影留念。
    如果说,进入21世纪,广东其他一些欠发达地区建设和发展方面走在梅州前列的话,就人才而言,梅州在吸引面临的也是你追我赶的激烈竞争局面。就省内而言,遑论深圳广州,惠州,顺德、中山也已经先行一步了。
    今天的梅州,人才兴梅。各界对人才兴呼唤从没有如此迫切。其意之诚,其心之切,都不容置疑,但愿在行动上不会是去年春天枝头的那朵桃花……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4-21 00: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英雄无用武之地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4-21 02: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开放梅州”这个口号能真正发挥作用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4-21 12:4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很高兴可以在这里看见这么多关系梅州各方面发展的广大乡亲。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4-21 15: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梅城没有关系是找不到工作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4-21 15:2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梅州各地的官场最腐败!!!!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4-21 17:33:11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天狼吼 at 2004-4-20 22:58
【 没有自豪的理由 】
    2002年12月,广东省第11届运动会在深圳举行,来自全省22个运动队的健儿同场竞技,为奖牌发起冲击。
    我是一个狂热的地方主义体育迷,每有体育赛事,国际比赛看国家队,国内比赛看 ...

哪一部分是你的评论,倒想听听你的高见,挺不错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4-21 19:59:27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adg at 2004-4-21 17:33
哪一部分是你的评论,倒想听听你的高见,挺不错的!

这些都是转载的。高论不敢当,我个人认为发展梅州这样较落后的地方必须努力具备更大的魄力和革新勇气才行,同时确实需要有赤子勇于抛弃外地的优厚待遇甘于艰辛回乡建设,梅州要努力形成一个能让有才有志的人充分发挥的环境。

[ Last edited by 天狼吼 on 2004-4-21 at 20:01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4-21 20:3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梅州没有关系寸步难行!所以很多人宁愿去外地打工也不愿回去做公务员。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4-21 23:3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梅州没关系寸步难行。。所以很多人才就这样流失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4-21 23:5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感同感!!!!!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4-22 09:3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没那么严重吧~~
关系固然重要,个人能力还是不能少的……
有些有能力的人只会说,梅州发展空间太小……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4-22 20:3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有这么严重呀。。要不我早就回家工作啦。。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3 18:4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