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208|回复: 3

李国平 院士[丰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2-4-17 20:3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国平
(1910.11.15—1996.2.8)
http://www.casad.ac.cn/ysjs/sx/1-55-10.htm
数学家。广东丰顺人。193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武汉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武汉数学与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主要从事函数论、数学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半纯函数、唯一性问题、有理函数表写问题、整函数理论应用、解析函数逼近、数学物理与系统科学等研究中获多项重要成果。在函数论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突出成果。

 

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28 01: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国平为我国的科学事业执著追求,奋斗不息,同时为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亦怀着“登高人向东风立,捧土培根情更急”的圣洁之情,为我国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优秀专家学者,近百名教授是他的高足,更多的中青年在他的指导下迅速成长。
  李国平毕生成就的另一方面是他数十年间撰写数百首诗词。早在中山大学攻读数学天文时,即兼修了中文系的古代文学等课程,对古典诗词产生了浓厚兴趣,含英咀华,打下了深厚基础。他的诗词之作题材丰富,笔力雄健,意境清新高远,语言朴实生动,铿然有金石声,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耐人寻味之作比比皆是。整个诗词确是他胸怀、心灵的写照,是作为科学家的良心与艺术家心灵相结合的体现。
  李国平教授于1996年2月8日在武汉病逝,享年86岁。

  (作者:范文涛   唐廷友)




简历

  1910年11月15日 出生于广东省丰顺县。
  1923—1926年 在中山大学附属中学学习并兼任南方中学数理化教师。
  1927—1929年 在中山大学预科学习。
  1929—1933年 在中山大学数学天文系学习。
  1933—1934年 任广西大学数理系讲师。
  1934—1936年 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理学部数学科研究生。
  1937—1939年 任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研究员赴法国巴黎大学庞加莱研究所工作。
  1939—1940年 任四川大学数学系教授。
  1940—1996年 任武汉大学数学系教授。
  1955年 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4年改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56年 当选为全国先进工作者。任第四届至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6—1968年 任中国科学院武汉数学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学院数学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
  1977—1984年 任武汉大学副校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数学系主任、数学研究所所长。
  1979—1986年 任中国科学院武汉数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国家科委武汉计算机培训中心主任。
  1979—1996年 任《数学物理学报》主编。
  1986—1996年 任中国科学院武汉数学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
  1991—1996年 任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研究所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与顾问。
  1996年2月8日 在武汉病逝。




主要论著

  1 李国平.半纯函数的聚值线理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
  2 李国平,郭友中,陈银通.自守函数与闵可夫斯基函数.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3 李国平,郭友中.数理地震学.北京:地震出版社,1978.
  4 李国平.一般相对性量子场论Ⅰ,Ⅱ.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0;1981.
  5 李国平.数学模型与工业自动控制1—3卷.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78;1980;待发表.  
  6 李国平.Bessel函数的性质.中山大学自然科学季刊,1930.
  7 Li  Guoping.On  meromorphic functions  of  infinite order.Jap.J.Math.,1935,12:1—16.
  8 Li Guopi Hg.On the  unified  theory of meromorphic  functions.J.Fac.Univ.Tokyosect.,1937,13:153-286.
  9 Li Guoping.Sur les valeurs  multiples et lesdirections de Borel des fonc-tions meromorphis.C.R.Acad.Sci.,Paris,1938,209:1548—1550.
  10 Li Guoping.Su run theoreme fondamental dams la theoriedes fonctionsquasi-analytiques.C R.Acad.Sci.,Paris,1939,208:1625—1627.
  11 Li  Guoping.Sur des nouvelles  Classes  quasi-analytiques des fonctions.Ibid,1939,208:1783-1785.
  12 李国平.关于具特征函数之非线性常微分方程的新理论.数学学报,1954(4):467-478.
  13 李国平.Привалов氏定理.武汉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56(1):5-10.
  14 李国平.Riesz氏定理的转化形式.数学学报,1957,7(1):128-131.
  15 李国平.整函数插补法中一个基本定理.数学学报,1957,7(2):268—270.
  16 李国平.Cauchy氏不等式的转化形式.数学学报,1957,7(3):340—345.
  17 李国平.解析函数构造理论中两个基本原则及其推广.数学学报,1957,7(3):327—339.
  18  李国平.函数论中的若干问题.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建国三十周年论文集,1980.


来自:http://www.cpst.net.cn/kxj/zgkxjszj/CX/lxb/pe/sx03025003.htm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28 09:44:4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头戴诗人桂冠的数学巨子  

--------------------------------------------------------------------------------

――记著名数学家李国平

李国平(1910-1996),幼名海涛,字慕陶,1910年11月15日出生在广东省丰顺县沙田黄花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期家境贫寒,靠父亲的裁缝手艺养家糊口并供李国平上学读书。

李国平有兄弟四人,他是长子。10岁前在乡间读私塾,受业于当地有名的学者李福田先生。11岁时随伯父李介丞到广州,进南海第一高小学习,后又考入广东省高等师范附设师范专科学校。入学时,各门成绩优异,唯数学仅15分而甚苦。初中二年级开始,在刘君罴指导下钻研《温德华氏小代数》,有所颖悟,从此酷爱数学。17岁进高一,李国平即自学读完了大学一年级的物理、化学与微积分;高二、三(大学预科)时已选定数学为其终生方向,遂攻读大代数、解析几何,并系统学习了近代分析学。曾兼任南方中学数理化教师,以维持生活。1927年至1929年读于中山大学预科,同时兼任文德补习学校数学教师。1929年8月,李国平考入中山大学数学天文系。兼任文德补习学校、知用中学数学教师。大学一年级时,他就开始读四年级的课程。大学期间受到著名教授赵进义、刘俊贤的栽培。1933年毕业后被聘为广西大学数理系讲师。1934-1936年,在东京帝国大学做研究生,得到该校数学系主任竹内端三及迁正次教授指导。在此期间与我国近代数学的先驱者之一熊庆来教授结为忘年交。1937年经熊庆来推荐任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研究员,被派赴法国巴黎大学庞加莱研究所工作。1939年,正值抗日战争初期,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他毅然回国,任四川大学数学系教授。自1940年7月转入武汉大学任数学系教授,期间1977-1984年担任副校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数学研究所所长。1956年受中国科学院委托,组建武汉数学研究室与中国科学院数学计算技术研究所,并兼任所长。1968年该所转入国防科委为海军服务,所以李国平也为我国海军建设,培养输送了大批人材做出了贡献。1979年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武汉数学物理研究所所长,1986年后改任名誉所长。1991年,他受聘兼任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所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顾问与研究员。他还曾担任中国数学会理事、常务理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科协副主席,并且是《数学物理学报》主编和《数学年刊》副主编。

李国平于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被选为全国先进工作者,是第四、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李国平前妻朱耳早逝,留下两子两女。后妻郑若川,浙江慈溪人,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教育系,擅长诗词,从事图书馆学研究工作。1942年与李国平结婚,是李国平的贤内助,生有五男二女,大部分是有成就的科技工作者。

全国解放后,李国平满腔热情地致力于新中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几十年来,他孜孜不倦,奋发进取,为我国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曾参加历次数学、计算机、自动化等科学远景规划工作。1954年曾被选为武汉市和湖北省甲等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1956年被聘为东德的《数学辞典》编委,负责写《准解析函数理论》部分;德国的《数学评论中心》的评论员;应东德邀请,在柏林大学讲学,作关于《全纯函数序列的封闭性》报告。1977年参加全国基础学科规划预备会和全国基顾学科规划会,任数学组副组长。1978年参加全国科学大会。1979年,负责组织和主持召开了我国“第一次数学物理讨论会”,会上被选为数学物理联络组组长。

李国平作为一名数学家,在数学园地辛勤耕耘了60余年,在函数论与数学物理等方面的许多分支学科做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累累硕果,先后发表重要学术论文80多篇,撰写了18部专著,其中已出版了11部,并收入他主编的《函数论丛书》及《数学物理丛书》中。引入新的概念,取得新的结果,获得了国际数学界的高度重视与好评,并被引用和介绍。

早在青年时期,李国平就以函数论方面的突出工作而享誉海内外。从1935年起,他先后在《日本数学杂志》、《巴黎科学院院报》等国外重要刊物上陆续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半(亚)纯函数方面的研究成果。他所提出的“有限级与无穷级半纯函数的波莱尔(Borel)方向与填充圆的统一理论”、“关于幅角分布理论以及对奈望林纳(Nevanlinna)基本不等式的强化”等工作,尤其是整函数与半纯函数理论中关于级与型的概念和辐角分布理论等,使这一领域的理论更加完善精密,从而引起了国际数学界的注目。法国著名数学家伐利隆重视李国平的这些成果,曾对李国平所发表的论文逐一评价。我国著名函数论专家熊庆来和苏联著名数学家列昂捷夫、梅克良等,多次撰文予以肯定和赞扬。李国平在1958年出版的专著《半纯函数的聚值线理论》中对上述工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李国平还在“半纯函数的唯一性问题”、“有理函数表写问题”、“整函数论在函数序列的封闭性问题上的应用”、“伴随(及强伴随)维尔斯特拉斯(Weierstrass)函数”、“整函数的拉格朗日(Lagrange)插值收敛性”、“解析函数的多项式副近”等问题上,做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庆祝我国建国10周年之际出版的《十年来的中国科学(数学部分),1949-1959》这一代表中国数学发展史的重要文献中,对李国平的上述工作及其贡献均进行了介绍。

在准解析函数理论方面,李国平从30年代起就致力于这方面的工作。他给出了统一的序列规则化和函数族规则化准则,建立了一套新的准解析函数理论,并以这套理论为基础得出了若干新的准确析函数族,论证了全纯函数族H1与准解析性的关系。此外,他还研究了该理论在常微分方程组准解析解方面的应用。其早期工作先后发表在《巴黎科学院院报》、《武汉大学理科季刊》和美国《数学评论》等刊物上,以后的许多结果发表于1984年出版的专著――《准解析函数论》中。

李国平十分重视微分与差分方程的理论及其应用工作,他不仅研究了与此有联系的自守函数、闵可夫斯基――当儒瓦函数问题,而且将自己关于半纯函数、整函数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常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的研究,并研究了将函数构造理论的结果应用到微分方程理论中的问题。先后在国内外一些刊物发表了一系列论文。80年代以后,李国平完成并出版了《推广的黎曼几何在偏微分方程中的应用》、《算子函数论》、《亚培尔函数论》等多种专著。

1958年以后,李教授了继续函数论的研究外,主要精力集中于数学与物理科学、生物科学结合以及数学与计算机、系统科学相结合的工作上,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研究成果。一位从事数学物理工作的有成就的教授认为:“数学物理是一个极重要的分支,可惜国内这方面力量组织不够。李先生多年来一贯提倡此项,为我国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科研活动中,李教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他经常深入生产实际,和工作、技术员一起调查研究,解决科技问题,写出了相应专著,他特别着重数学的研究,60年代以后李国平便把自己的工作重点转到数学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李国平除了潜心研究数学理论外,还非常重视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倡导加强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倡导加强数学与其他科学技术交叉领域的边缘学科研究。60年代初,李国平从实际出发大胆地提出一种现在常被形象地称为“一个主体,两个翅膀”发展数学科学的科研设想;一个主体是指通过数学、计算机科学与系统科学的三结合,发展数学、应用数学与计算数学,并开发系统科学的基础理论。两个翅膀,一是数学与物理科学(包括天文学、地学、化学乃至工程技术等)相结合,研究宏观与微观物理现象的数学规律,为物理科学以至工程技术服务;二是数学与生物科学相结合,研究运动形式的发展,特别是生物运动和生命运动的数学规律性,为生物科学乃至系统科学服务。通过这些方法来探索数学应用的具体途径,又反过来为研究纯数学提供新的内容,概念和方法,这样数学便在两翼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检验,发展数学本身。李先生所领导的中国科学院武汉数学物理研究所就是以“一个主体,两个翅膀”的基本思想为科研方向的。为了实现这一宿愿,李国平部分地中断了他熟悉的函数论方面的研究,毅然把工作重点转到数学物理与系统科学两个领域,为应用数学与数学的应用,30年如一日,含辛茹苦,勤奋探索,在数学物理与系统科学两个领域为应用数学与数学的应用开辟新路,并取得了重要成就。

1961年,他在电磁流体力学中从小扰动电磁流体力学波方程与传输线方程的相似性出发,提出了电磁流体力学波的特性阻抗概念,认为可以类似于电磁波中特性阻抗的作用,建立关于电磁流体力学波的工程理论。以后他又在研究地震的弹性波方程时,运用同样的观点导出了地震弹性波的特性阻抗,探索了地震弹性波传播的工程理论,并与他人合作撰写了《数理地震学》一书。从此,他提出使用的英文词mathematical seismology成为数理地震学公认的正式名称。

1964年,李国平带领学生参加葛洲坝工程建设前期有关技术论证工作之后,针对岩土力学的研究,引进地质点的概念,提出了岩石统计力学的理论框架。1965年,李国平率先把纤维丛的理论应用于基本粒子理论的研究,提出了纤维丛的微积分概念,以探讨基本粒子的运动,他大胆地提出了一个猜想,光子的反光子并不是它自身。李国平认为,由外运动引出的两种方程是分别描述正反两种光子的,目前所观察到的二者的同一性很可能是我们尚未获得观察一般相对论效应的客观条件的结果。这是与其他一般相对论实验所证明的有关预言相一致的,纤维丛积分的概念,给出特殊相对论向一般相对论转化的一般原则,为新的基本粒子理论准备了数学工具。

1972年,为解决物理学中半导体各向导性能带问题,李国平以外微分形式为工具,系统地论述了现代数学物理中的八具肉容,通过关键性的半导体中导带电子有效质量张量与带空穴有效质量张量概念的提出,确定了相应的输运方程,成功地建立了半导体的各向异性能带理论。

李国平还在其所著《n体问题》一书中,研究了牛顿天体力学中n体问题的相对论修正案,获得了二体问题相对论修正案行星运动的精确解,并拟定了只考虑太阳对行星的吸力作用而略去行星之间吸引的(n-1)个行星的相对论修正运动的摄动计算理论方案。在另外一些领域,例如计算机研制与应用、控制论、系统科学及其工程应用等方面,李国平也进行了大量的指导和具体研究工作。

此外,他还将数学物理的有关理论应用计算机研制及应用、控制论、系统科学等领域,对这些学科的发展起到了指导和推动作用,同时也开了数学理论与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相结合的先河。

(未完待续)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28 09:47:2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接上)

为了推动数理科学的发展,李国平花了较大的心血来进行科技队伍的培养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组建。

李国平在科学研究上的另一组系列成就是与他积极倡导数学物理的研究,努力探索一条数学理论联系实际的道路分不开的。他一直关心微分方程的解析理论以及这门学科的广泛应用背景,从40年代起就让他的学生注意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建国后,更着意为我国建立一支微分方程的研究队伍。为此,1954年,他受国家教育部的委托,与申又枨教授、吴新谋教授合作,在北京举办了微分方程讨论班,并亲自主讲了“常微分方程”的理论部分。通过这次讨论班,为我国建立和培养微分方程的研究队伍做出了宝贵贡献。许多参加讨论班的同志,日后成为微分方程学科研究和教育的中坚。

1956年,他参加了由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召开的“全国科学远景规划会议”,是数学组、计算技术组、半导体组和自动化组的成员,除了积极参加各组的工作外,并负责起草了“函数论发展规划”,为我国函数论学科的发展,规划了宏伟蓝图。通过这次会议,李国平对祖国的未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加充满信心,他对各学科相互联系渗透的科学技术发展趋势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会后,他以充沛精力和忘我的精神投入到科研单位的组建和优秀人才的招募工作。同年7月,就创立了中国科学院武汉数学研究室,并积极参与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的筹建工作。

正当李国平意气风发地带领科技人员攀登数学科学高峰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在那个年代里,科研工作不得不中断,研究所也就“改组”、“分割”了。十年动乱后,科学的春风再次吹拂祖国大地,重新鼓起了科学家为国家科学事业的振兴而奋斗的信心。此时,李国平又以惊人的毅力,经过认真筹备于1979年重建了中国科学院武汉数学物理研究所。在这个精干的也是我国唯一专门从事数理科学研究的研究所里,很快聚集了一批中青年专家。十几年来,他们在李国平的指导和带领下,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特别是第一次成功地证明了数学物理的世界著名难题――偏微分方程中拉克斯-弗立德里希差分格式的收敛性,解决了等熵气体动力学方程组整体解的存在性,使我国在这一研究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享誉国际数学界。一批崭露头角的年轻科学家,从这里走向世界。

尔后,李国平又创办了国家科委武汉计算机培训中心(后改为国家科委管理学院),与其他老一辈科学家一起创办或恢复了《数学物理学报》等高层次学术刊物,组建了“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等学术组织,并于1979年和1982年亲自主持召开了全国第一、第二次“数学物理学术讨论会”。这些工作,为我国数理科学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为了更好解释生产实践和工程中的问题,李国平提出了电磁风暴说。为了方便物理和工程学科的工作者,李教授提出了保持张量形式的外微分形式及其应用;用奇摄动方法研究了n-体问题的相对论效应。还把他和由他指导下完成的工业自动控制理论和数学模型、人工智能,图样识别等方面的工作毫无保留地加以总结和推广。李教授在数学物理方面的专著象《数理地震学》、《导体和半导体》均已由我国主动向国外介绍;《电磁风暴说》一书中的重要结果已作为国家科研成果向国外报导。

李国平是著名的科学家,也是功绩卓著的教育家。从30年代初开始,他先后在广西大学、四川大学和武汉大学担任讲师和教授,在研究所是硕士和博士导师。60多年来,他怀着“登高人向东风立,捧土培根情更急”的炽热之情,以渊博的知识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人才,堪称桃李满门。其中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就有三人,还有众多颇有成就的教授或学者,他为祖国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教学中,李国平主张理论联系实际,要求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尽可能地获得问题产生的背景,鼓励学生从实践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提高才智和能力。他主张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讲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法,他认为有所作为的人,必须有很强的自学能力作为基础。他还主张学生对老师不盲从,他从不以自己的专业范围和研究兴趣束缚学生,鼓励学生独立工作,开阔视野,尽力发挥自己的特长,直至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因此,他的学生大多知识面广,适应力强,几乎遍布数学学科乃至计算机科学、系统科学等许多领域。

李国平有着坚强的党性和革命责任感,始终如一地坚持“既教书又育人”。他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同时又强调学术上的民主。无论是在平静环境里,还是在动荡的岁月中,他都以自己的坚定信念感染学生:为着一个目标,毫不动摇。他认为:“学生必须超过老师,也应该超过老师,否则就一代不如一代了。”他总是要求学生按照时代的需要,把个人的前途融汇到国家的前途中去。李国平对自己的学生要求十分严格,他有一句口斗禅:“你们要在人品和学业上都经受得起我李国平这一磨,磨过来了,你们就有希望了。”他的许多学生就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与教育下,走上了成才之路。

李国平一生为人正直,襟怀坦荡,性格豪爽,志趣高雅。他是一位出色的诗人和书法家。他把中国古代诗词的研究及诗词创作作为他生活的另一方面。30年代初,李国平在中山大学数学天文系读书时,就迷上了古诗词,于是在攻读数学的同时,兼修了中文系的古文学。从此含英咀华,一往情深,工作之余尽情地在诗词、书法、海洋泛舟,曾有“西风响松柏,群山为我俦”的妙句。

尔后的数十年,均以写诗和书法为业余爱好,终身乐此不疲。“文化大革命”期间,李国平无辜地遭到迫害,事后写出“千锤百炼真金在,待铸洪钟应鼓声”之名句,表现了他的宽广胸怀。

几十年来,李国平以诗词、书法为第二爱好,以精深的造诣和雄健洒脱的笔锋,勤耕不辍。其诗词或歌颂党和国家,或盛事志庆,或抒怀寄友,或描绘山川名胜,其题材丰富,意境清新高远,天然去雕饰,自成一格,读来琅琅上口,沁人心脾。李国平在40岁以前,就作诗百余首并编辑为《慕陶室诗稿》,以后又有《海涛集诗抄》几百首、《梅香斋词》二百余篇、《国平诗词三百首》等。赋诗填词之余,他还致力于词的创作研究,打破了历史认为“词为诗余”的传统看法,提出“词非诗余,实为诗宗”之说,并撰有《词中诗辑要》和《苏东坡诗中词百首》以论证比观点。在李国平80华诞之际出版的《李国平诗词选》,更是清新隽永,陶冶情性,被广为传颂。李国平教授85岁高龄仍然精神抖擞,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奋笔疾书《函数论丛书》,仍然坚持到中科院武汉数理所上班,指导他的博士生、硕士生在数理王国遨游。闲暇之时,仍在他一生钟情的诗词“田园”中精耕细作,在书法的海洋里留连忘返。

李国平自弱冠治学迄今,60余载,凡夷险直曲、晴雨逆顺之遇,皆凛然以国家人民利益为重,权势莫能屈,艰苦莫能折,恩怨得失,无所萦怀。他学兼理文,涉域深广,桃李布全国而无门户之见。发而为诗,则清新瑰丽,引人感奋,与数理书画之学同标高格。

李国平1996年2月8日逝世,享年86岁。

[ 作者:佚名    来源:客家院士    2004-11-2    值班编辑:


转自红土情网站
回复 点赞 1 拍砖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2 13:37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