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430|回复: 4

惠阳秋长镇人文鼎盛,客家民居保护情况[叶挺的家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4-19 12: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www.wswin.com/home/redire ... 2&goto=lastpost

第一节   规划编制概述  
  
一、规划背景  

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惠阳市境内的秋长镇,东临四季如画的大亚湾海滩(一级)和吞吐万吨级货轮的特级港口--惠州港,南壤深圳市经济重镇宝安,西临东莞市,它正以其强劲的经济走势和悠久的历史底韵得到惠阳人,乃至广东人的重视。  
●  秋长镇是著名革命家军事家的故乡,与他成长息息相关的历史及文物,应该得保护;  
●  秋长镇是著名侨领的故乡,与它息息相关的历史人文、环境应该得到保护,这对激发广大侨胞的爱国热情有利;  
●  秋长客家作为客家族群的分支,虽然与种群有共同点,但也有自己的生活习俗和语言特点,保护一些有一定历史价值的建筑群,可为考证历史,了解中华民族历史演变提供实物素材,因此必须保护一些有价值的建筑群。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的迅猛发展,建设用地的不断扩大,这些要保护的建筑群渐渐地从人们的视野中一点点消失,如何保护这些有价值的建筑群已变成一项艰巨的任务。在此背景下,受秋长镇政府的委托,编制秋长镇历史文化保护规划。本次规划经法定程序批准后,将作为文物保护的法定文件,并纳入秋长镇总体规划。  
二、  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  
一)、地理位置:  
秋长镇地处广东省惠阳市,位于东经114°32′,北纬22°45′。东与市府所在地淡水接壤,南与深圳市宝安区相连,西与新圩镇相邻,临近东莞市,东北部靠永湖镇,总面积为145平方公里。  
二)、自然条件:  
秋长镇地势东北高,中部西南低,山岭连绵,有小块平地,属丘陵地带。秋长镇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  
秋长镇水资源丰富,淡水河由南向北环绕全镇,境内有白石河、维布河、茶元河、象岭河等多条河流,并有正径水库,鸡心石水库等13山塘水库。

第一节   人文及历史建筑群  
  
一、人文  
秋长镇由原来秋溪乡、长兴乡合并而成。这里是客家人的聚居地,本地主要语言为客家话,属客家人。据族谱记载,蒋田叶氏先祖裕公南宋末年从福建省迁徙到秋长,定居蒋田,后建蒋田南阳世居。在此之前,这片土地已有人繁衍生息, 在此之后不断有人迁来,清初从广东梅州迁来的居民最多。  
秋长镇人杰地灵。各姓氏先祖非常重视教育,如沙坑叶氏有“隆学校以端士习”、“训子弟以禁非为”的家训,并于乾隆二十五年捐建挺秀书舍,于乾隆五十年扩建为书院,其他比较大的村庄也都办有私塾,如二圣宫学校、腾云学校等。  
在如此浓郁的文化氛围熏陶下,秋长文风昌盛,人才辈出。清康熙以来,考取进士的有四人,进入翰林院的有三人,国子监三人,考取举人十五人,秀才不计其数。进入仕途的有清明远将军叶任才、两广水师总督李万荣等。  
近现代更是人才荟萃:北伐名将叶挺;长征女杰、原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廖似光;原国防科工委副主任、俄罗斯宇航研究院国际院士叶正大中将;原东江纵队支队长、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叶锋等。据不完全统计,辛亥革命以来少将以上军衔者10多人。建国以来,秋长籍地师级以上干部有30多人,在各方面有所成就的专家学者20多人。如我国著名古玺印学专家叶其峰;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赖伯疆等。  
秋长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辛亥革命时期,秋长的同盟会会员叶匡便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七汝湖起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秋长籍共产党员叶文匡在秋长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惠阳县委;抗日战争时期,曾生在秋长组建了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总部旧址设在现秋长镇周田村的育英楼。  
秋长镇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全镇属革命老区的村庄有48个。老区人口占全镇总人口的80%以上。辛亥革命以来,秋长有130多名烈士为国捐躯。  
在秋长众多的革命者中,最为著名的是叶挺将军。叶挺(1896--1946年),字希夷,惠阳县秋长镇周田会水楼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他是中国无产阶级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1926年北伐战争中,他身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团长,率领独立在湖北汀泗桥和贺胜桥两次战役中,一举击溃军阀吴佩孚主力,获得了北伐名将的声誉,所部被称为“铁军”。1927年参加领导“八一”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分别任十一军军长和总司令。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新四军军长。1941年在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皖南事变”中负伤被捕,1946年被党中央营救出狱,4月8日在由重庆返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在周田村,至今仍有保存完好的叶挺故居、读书亭、腾云学校;象山下,有保存完好的挺秀书院,在这里他接受了先进的思想,从这里他走向了保定军官学校。  
秋长也是惠阳重点侨乡之一,有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1.8万人,很多秋长人旅居海外,对当地社会、经济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在众多的英才中, “吉隆坡王”叶亚来最为突出。叶亚来( 1837--1885年),又名德来,1854年出国,先后在马六甲、吉山等地谋生。1861年,年仅24岁的叶亚业成为芙蓉地区甲必丹(当地最高掌权人),1869年成为吉隆坡甲必丹。1873年至1880年间任吉隆坡地区行政首长,掌管吉隆坡政令,有“吉隆坡王”之称。1862年至1885年间,叶亚来将原不足千人的吉隆坡建设成为马来西亚早期繁荣进步的重镇。  
此外,秋长人叶炳曾任马来西亚议会上议员。  
马来西亚归侨、原籍秋长铁门扇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叶佩英,现任中央音乐学院教授。  
原籍秋长铁门扇的叶进南任厄瓜多尔政府部长。  
秋长籍华侨不仅为当地的经济作出了贡献,同时也为秋长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秋长之所以取得今天的经济成就,与秋长籍华侨的投资、引资分不开。  
  
二、历史建筑群  
一)、历史建筑群概况  
秋长大地曾孕育出一代又一代英才伟人,他们给后人留下了许许多多感人的事迹,同时也在秋长大地上留下了一幢幢以其磅礴的气势令众多建筑师折服的客家民居,在秋长镇有八十多幢围屋,我们重点考察了四十八处。(具体位置见分布图)  
这些围屋相对集中在将军路和惠淡公路沿线,其中将军路沿线最多;现在围屋内住的人很少,有的围屋甚至无人居住,原来住这里的人有的在附近建了新房,有的到镇区和市区居住;现在围屋的厅堂部分用来嫁娶设宴,殡丧致吊,其它部分基本上闲置。  
这些围屋主要为客家围屋,其主要特点为:  
  
1.建筑形制为封闭的方形和马蹄形围屋,前有月池、禾坪,后有花台,四角设碉楼。  
2.内部格局以“三堂两横”为核心,呈对称式布局,与闽西土楼和粤东围龙屋相比,内部家居单元相对独立,私密性较强。  
3.外墙材料多为三合土,少量以生土夯筑,厚重朴实,具有较强防卫功能,内部主体建筑则为砖木结构,有精美的木雕彩绘。  
4.建筑内部生活系统完备,有水井和排水沟,天井在客家民居建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主要建筑群  
从我们重点考察的四十八栋围屋中,选出了一些主要建筑群,以下从历史建筑群的原貌保存度,历史年代,现状规模,空间分布及价值特色等方面来介绍:  
  
三)、现状存在的问题  
1.   这些建筑群正处于闲置状态,没有任何用途,正在逐渐消失。  
2.  新建筑日益挤占用地,建筑风格不协调,严重破坏历史建筑群的原始风貌。  
3.  严重缺乏专业维修队伍,有好心办坏事的现象。  
4.  维修、管理的资金严重不足。  
  
围屋基本情况见下表:  
  
名称  所在村  建造年代  现居住人数  名称  所在村  建造年代  现居住人数  
茂林新居  维布村  1829年  无人居住  棠梓岭  莲塘面村  1890年  无人居住  
埔仔老围  维布村  1552年  无人居住  牛郎楼  象岭村  1772年  无人居住  
南阳新居  高岭村  南宋末年  无人居住  挺秀书院  象岭村  1760年  无人居住  
拱秀楼  官山村  1861年  2户9人  南阳世居  铁门扇村  1695年  6户25人  
会新楼  周田村  清末  1户3人  桂林新居  铁门扇村  1747年  1户1人  
衍庆楼  官山村      西湖老围  西湖村  清道光年  2户7人  
崇芳楼  官山村  1885年  无人居住  松乔楼  茶园村  1753年  8户36人  
会龙楼  官山村  1889年  无人居住  鄂韦楼  莲塘面村  1755年  5户22人  
瑞狮围  周田村  1880年  无人居住  鹧鸪岭老屋  岭湖村  1745年  无人居住  
嗣前新居  茶园村  1895年  1户1人  会源楼  周田村  清光绪年  3户  
石苟屋  铁门扇  1765年  无人居住  二圣宫  周田村  明末  无人居住  
会水楼  周田村  1825年  无人住  榴兆楼  茶园村  清光绪年  无人居住  
青草楼  铁门扇    2户11人  见田世居  新塘村  清道光年  无人居住  
黄竹沥老屋  铁门扇  1690年  无人住  求水岭老屋  象岭村  1725年  无人居住  
碧滟楼  周田村  1889年  2户7人  毅诒楼  茶园村  清朝   
周田老屋  周田村  1676年  无人居住  碧水楼  茶园村  1890年  无人居住  
育英楼  周田村  清朝  无人居住  福林楼  岭湖村  清朝  无人居住  
叶挺故居  周田村  1884年  无人居住  高布老围  高岭村  南宋末年  1户1人  
腾云学校  周田村  清朝  无人居住  瑞林楼  茶园村  清朝  无人居住  
秀水    清朝    秀林楼  茶园村  清光绪年  无人居住  
余庆楼  象岭村  清朝  无人居住  琼林楼  维布村  清光绪年  无人居住  
  
第三节.规划构思  
  
一.  规划保护原则  
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应当遵循“保持建筑的历史形态,维护和修复传统风貌,改善环境和内部设施,在保护的基础上适当利用” 的原则。  
  
二.  总体规划保护策略  
一)、分级评价与保护  
为了对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客家民居进行有针对性的保护,首先对现存民居进行分级评价,以确定不同的保护级别。分级评价的标准主要依据建筑的历史价值、建筑特色、建筑质量及规模等四项因素。  
经过分级评价,我们将要保护的建筑群分为三级:  
一级保护建筑群为重点保护单位,长期保护,有叶挺故居等四处。  
二级保护建筑群为本地典型民居,保护年限依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确定,有铁门扇—南阳世居,蒋田—南阳世居等九处。  
三级保护建筑群为一般客家民居,有松乔楼,秀林楼等十二处。详细情况见右表。  
  
二)、划定保护范围  
基于要保护的建筑群相对分散,我们在做规划时未进行区域划分,只分别对要保护的建筑群划定保护范围。在划定保护范围时既考虑了保护文物的要求,也考虑了节约用地的因素,根据不同的保护级别划定保护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和建设影响区范围。  
1〉.叶挺故居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划分:  
2〉.其它一级保护建筑群按建筑 *** 30米为重点保护区,30米到60米为建设的控制区,60米到100米为环境协调区。  
3〉.二级保护建筑群按建筑 *** 30米为重点保护区,30米到60米为建设的控制区。  
4〉.三级保护建筑群按建筑 *** 30米为重点保护区。  
三)、划定历史区域  
一些要保护的建筑群相对集中,我们认为分别对单个建筑群保护的同  
建筑分级评价表:  
名称  历史价值  建筑特色  建筑质量  规模  保护级别  
叶挺故居  名人故居  一般围屋  好   小  省级保护单位,一级  
腾云学校    一般围屋  好  小   
育英楼  东江纵队旧址  一般围屋  好   小  市级保护单位,一级  
碧滟楼  名侨领故居  一般围屋  上乘  中  市级保护单位,一级  
会龙楼    建筑精工细作  质量最好  中等  一级  
铁门扇  名人祖居  一般围屋  好   大  二级  
石狗屋    建筑有回音效果  好  中  二级  
会水楼  叶挺家祠  一般围屋  好   中  二级  
周田老屋  叶挺祖祠  典型的风水格局  好   大  二级  
挺秀书院  名人母校    好  小  二级  
布仔老围  李万荣故居  建筑布局独特  好   中  二级  
桂林新居  名人故居  一般围屋  好  最大  二级  
南阳世居  惠阳市现存最早的围屋  一般围屋  好   大  二级  
嗣前新居  文化名人转移时住过  一般围屋  好  中  二级  
松乔楼    精美的木雕  好   中  三级  
崇芳楼    一般围屋  好  中  三级  
会新楼    一般围屋  好   中  三级  
会源楼    一般围屋  好  中  三级  
拱秀楼    一般围屋  好   中  三级  
瑞狮围    与环境配合好  好   中  三级  
秀林楼    精美的泥塑  好  中  三级  
鄂韦楼    一般围屋  好   中  三级  
余庆楼    一般围屋  好  中  三级  
黄竹沥老屋  进士第  一般围屋  好   中  三级  
毅诒楼    一般围屋  好  中  三级  
鹧鸪岭    一般围屋  好   中  三级  
  
时,进行小区域保护,我们划分了叶挺故居历史区域和铁门扇历史区域。  
叶挺故居历史区域:南起嗣前新居、北至会新楼、西起拱秀楼、东到朱古岭的方形区域。含:叶挺故居、碧滟楼这些名人故居;松乔楼、会龙楼这些建筑艺术水平较高的古建筑群。  
铁门扇历史区域:西起桂林新居,东到惠淡公路,南起桂林新居,北到黄竹沥老屋。含:桂林新居、铁门扇、黄竹沥老屋、石苟屋、青草楼这些规模大的民居。  
在秋长镇远景规划中形成历史区域,是对秋长 “工业立镇”规划的补充。同时叶挺故居历史区域的环境保护,有利于秋长镇主要水源鸡心石库的水源保护。  
  
四)、客家围屋的开发利用  
  
客家民居不仅是文物,它更是一种文化,我们应当通过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赋予它新的生命和活力,使之成为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秋长历史文化,开拓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我们结合旅游规划,按现存民居分布情况,分为四个景群,并将这四个景群纳入惠阳市旅游线路中。  
1.故居景群。  
以参观名人故居为主,主要有叶挺故居、叶挺祖祠会水楼、周田老围,叶亚来故居--碧滟楼等。  
2.会龙楼景群。  
以参观建筑艺术为主,主要有会龙楼、松乔楼、秀林楼、嗣前新居等。  
3.铁门扇景群。  
以规模宏大的客家民居为主,主要有桂林新居、黄竹沥老屋、石苟屋、铁门扇等。  
4.挺秀书院景群。  
以展示客家民俗为主,主要有挺秀书院、秀水楼、牛朗楼、毅诒楼等。  
  
故居景群、会龙楼景群,有刚开通的双向四车道的将军路,从镇政府直达叶挺故居,交通条件便利,可吸引大量镇区打工族及大量的惠阳市市区客源。铁门扇景群、 挺秀书院景群, 惠淡公路,交通条件便利; 靠近三和经济开发区,有大量的车程在20分钟的职工客源及大量的惠阳市市区客源。这样既解决了惠阳市市区民俗旅游资源短缺,又保护了民居,同时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未来进一步加强软性材料(如家谱、历史记载等)的保护和发掘,加深丰富旅游活动。  
  
第四节.保护规划  
  
据以上规划设想,我们编制了一级保护建筑群及部分二级保护建筑群的保护规划,部分二级保护建筑群及三级保护建筑群,现在只提出保护准则,今后在保护准则的控制下,结合旅游开发、城市建设,再进一步编制规划。下列是我们已编制的保护规划:  
  
1.叶挺故居保护规划(见规划图)  
2.碧滟楼保护规划(见规划图)  
3.会龙楼保护规划(见规划图)  
4.桂林新居保护规划(见规划图)  
5.嗣前新居保护规划(见规划图)  
6.蒋田南阳世居保护规划(见规划图)  
  
第五节.保护准则  
  
一、有关保护区的规定  
  
1.各级保护单位的重点保护区内,不得改变文物原状,不得破坏文物建筑及其附属物,不得存放危及文物安全的物品,不得修建其它建设工程,如因国家建设需要,须经市政府和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同意。本保护区内的非文物建筑物应区别情况逐步拆除活整治。  
2.各级保护单位的一般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建设危及文物安全的设施,不得修建与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环境风貌不相协调的建筑物或构筑物。本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内新建建筑物。构筑物的设计方案须经市文物管委会同意后,报市行政规划主管部门批准。  
3.各级保护单位的一般保护区内不得修建9米以上高度的建筑物,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修建18米以上高度的建筑物。如有特殊要求,兴建超过以上高度建筑物的,须经市文物管委会同意,报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二、有关历史区域的规定  
  
1.历史区域内以保护为主,开发必须在不破坏历史区域风貌的前提下,进行有限度开发。  
2.历史区域内的用地性质: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绿地。  
3.将历史区域落实到正在编制的秋长镇远景规划中。  
4.历史区域内现有的山体、水体、植被必须得到保护,不得破坏。  
  
三、一级保护建筑群保护准则  
  
一)、叶挺故居(含故居,腾云学校,读书亭,育英楼)保护准则  
1)、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长期保护的重点保护单位。  
2)、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划保护范围。  
3)、置换故居产权,收归国有。  
4)、按原样修缮恢复损毁建筑局部。  
5)、拆除保护范围内影响故居风貌的构筑物,保持整洁的周边环境。  
6)、保护原来门前的视觉通廊,保护以故居为中心半径1.5公里内的植被、山体和水体。  
7)、用来陈列与叶挺有关文物,作为参观,旅游。  
8)、用于保护和修缮的资金,主要部分由政府财政负担,部分从旅游收入中提取。  
9)、在镇城建办内设专门保护小组,长期保护监督。  
  
二)  、滟楼保护准则  
1)、为一级保护建筑群,长期保护的重点保护单位。  
2)、按建筑 *** 30米为重点保护区,30米到60米为建设的控制区,60米到90米为环境协调区。  
3)、迁出现住居民,清理建筑内外环境,按原样修复损毁建筑局部。  
4)、保护原来门前的视觉通廊,保护建筑群后的山体,保护门前小溪,并对门前鱼塘,小溪清淤,保持整洁的周边环境。  
5)、清理建筑物内部及周边排水设施。  
6)、用来陈列与叶亚来有关的文物及相关客家文物。  
7)、用于保护和修缮的资金,主要从旅游收入中提取,其余部分由政府与其后人共同分担。  
8)、在镇城建办内设专门保护小组,长期保护监督。  
  
三)、会龙楼保护准则  
1)、为一级保护建筑群,长期保护的重点保护单位。  
2)、按建筑 *** 30米为重点保护区,30米到60米为建设的控制区,60米到90米为环境协调区。  
3)、迁出现住居民,清理建筑内外环境,按原样修复损毁建筑局部。  
4)、保护原来门前的视觉通廊,保护建筑群后的山体,对门前鱼塘清淤,保持整洁的周边环境。  
5)、清理建筑物内部及周边排水设施。  
6)、用来陈列与东江革命学校有关的文物及相关客家文物。  
7)、用于保护和修缮的资金,主要从旅游收入中提取,其余部分由政府与其后人共同分担。  
8)、在镇城建办内设专门保护小组,长期保护监督。  
  
四.二级保护建筑群的保护措施  
  
一)、桂林新居保护准则

1)、为二级保护建筑群,保护年限依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确定。  
2)、保护范围按建筑 *** 30米为重点保护区,30米到60米为米为建设的控制区。  
3)、修缮损毁建筑局部,需修旧如旧。  
4)、适量允许其后人作为保护性居住,但不能改变其内部结构及用途。  
5)、保持原来门前的视觉通廊,防止破坏原来的后山。  
6)、清理建筑物内部及周边排水设施。  
7)、作一些不影响民居风貌方面的用途,如展览,旅游商店等。  
8)、禁止拆建,不主张已毁坏建筑重建;如重建,需修旧如旧。  
9)、用于维护和修缮的资金,由政府与其后人共同分担,部分从旅游收入中提取。

二)、蒋田南阳世居保护准则

1)、为二级保护建筑群,保护年限依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确定。  
2)、保护范围按建筑 *** 30米为重点保护区,30米到60米为米为建设的控制区。  
3)、修缮损毁建筑局部,需修旧如旧。  
4)、适量允许其后人作为保护性居住,但不能改变其内部结构及用途。  
5)、保持原来门前的视觉通廊,保存原的墙。  
6)、清理建筑物内部及周边排水设施。  
7)、作一些不影响民居风貌方面的用途,如展览,旅游商店等。  
8)、禁止拆建,不主张已毁坏建筑重建;如重建,需修旧如旧。  
9)、用于维护和修缮的资金,由政府与其后人共同分担,部分从旅游收入中提取。
  
三)、嗣前新居保护准则  
1)、为二级保护建筑群,保护年限依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确定。  
2)、保护范围按建筑 *** 30米为重点保护区,30米到60米为米为建设的控制区。  
3)、修缮损毁建筑,需修旧如旧。  
4)、适量允许其后人作为保护性居住,但不能改变其内部结构及用途。  
5)、保持原来门前的视觉通廊,防止破坏原来的后山。  
6)、完善建筑物内部及周边排水设施。  
7)、作一些不影响民居风貌方面的用途,如展览,旅游商店等。  
8)、禁止拆建,不主张已毁坏建筑重建;如重建,需修旧如旧。  
9)、用于维护和修缮的资金,由政府与其后人共同分担,部分从旅游收入中提取。

四)、其它二级保护建筑群的保护准则  

1)、二级保护建筑群按建筑 *** 30米为重点保护区,30米到60米为米为建设的控制区。  
2)、二级保护建筑群为本地典型民居,保护年限依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确定。  
3)、修缮损毁建筑,需修旧如旧。  
4)、部分允许其后人作为保护性居住,不能改变其内部结构及用途。  
5)、保持原来门前的视觉通廊,防止破坏原来的后山。  
6)、清理建筑物内部及周边排水设施。  
7)、作一些不影响民居风貌方面的用途,如展览,旅游商店等。  
8)、禁止拆建,不主张已毁坏建筑重建;如重建,需修旧如旧。  
9)、用于维护和修缮的资金,由政府与其后人共同分担。  
  
五、三级保护建筑群的保护措施  
  
1)、三级保护建筑群按建筑 *** 30米为重点保护区。  
2)、三级保护建筑群为一般客家民居,保护年限依旅游开发的价值确定。  
3)、定期修缮损毁建筑,适量允许其后人作为保护性居住,不能改变其内部结构及用途。  
4)、对有旅游开发价值,适当作一些特色旅游的服务配套项目,不能改变其内部结构及用途。  
5)、用于维护和修缮的资金,绝大部分从旅游收入中提取,少部分由政府与其后人共同分担。  
6)、有条件的情况下,保持原来门前的视觉通廊,防止破坏原来的后山。  
7)、禁止拆建,不主张已毁坏建筑重建;如重建,需修旧如旧。  
  
将所有保护规划与正在编制的秋长镇远景规划、近期建设规划相结合,如有冲突可以商量解决。

民居分區


民居分佈


民居分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4-19 12: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曾在電視上看過麗江的報導,
假如能搞成那樣,既能保存古蹟,又能發展經濟,觀光.
讓返鄉遊子有就業機會,是再好不過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4-19 13: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没人住也不是办法,租给打工仔也不是办法。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4-19 13:3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叶挺的故居太破旧了,党啊党,怎么办,凉拌......先科叶公子怎么想?????????:shy: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4-20 09: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住,變成紀念館.
地方若繁榮起來,討生活就容易了!!

'徐傍興紀念館':
http://test.kosyn.net/pthgct/doctor.htm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3 06:3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