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閩西客語音韻研究
研究生: 呂嵩雁
學位類別: 博士
校院名稱: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 國文研究所
學年度: 87
[摘要]
閩西客語是指福建西邊地區七個客語縣:清流、寧化、長汀、連城、永定、上杭、武平,對內使用的漢語方言。當地對外使用官話溝通,是閩西土話與官話並用的雙方言區。今天有關閩西客語已發表的著述論文不多,即使七個縣誌也是1992年至1994年間陸續出版,可見是一塊有待開發的天地。筆者於1997年暑假及1998年寒假前往七個縣的城關地區做田野調查、收集資料。經過對比分析,發現閩西客語是以司豫移民的語言為基礎所發展出來的方言。由於地理位置關係,這個方言恰好位於閩粵贛交界地帶,所呈現的意義有二:
首先,位於武夷山北側的贛語跟北方官話對閩西土話產生相當程度的影響力。例如:來母讀做舌尖塞音、知組二等字和章昌母字讀舌尖塞音、清聲母的塞擦音與擦音互讀:全濁聲母從邪的讀音。
其次,由語音現象與司豫移民史可以說明:閩西地區恰好是由江西贛語到達廣東梅縣客語的過渡區,因此閩西語音與梅縣客語同樣有保守成份。例如:輕唇讀成重脣、舌上讀舌頭、濁上聲的歸屬、曉匣合口讀做唇齒擦音、三合元音、一二等[0]:[a]元音的對比等等。至於元音高化和後化、鼻音韻尾一致性的演變為舌根鼻音,甚至消失;人聲讀做喉塞音,甚至讀做口音都是創新現象。
總之,閩西客語既有梅縣方言的保守,也有贛語、官話的特點。而這種變化來自於內外兩方面:內在因素指本身語音的變化,外在因素主要指贛語及官話的滲透。「北有大槐樹,南有石壁村」,今日閩西客語跟河南、山西一帶的「中原西」語音、廣東梅縣客語、台灣四縣客語是「同中有異、異中有同」,證明客家人以「石壁」作為祖籍地,實在是其來有自。閩西客語面貌是多樣化的,其中一些不合語音演變規律部份,與少數族群有關的特殊音讀,閩西各分片的語音分析、比較,語法及詞彙的綜合歸納整理,仍待繼續研究分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