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民族的头等大事 ——如何培养知足常乐、勤劳节俭、刻苦耐劳? 附:财色名利、高名厚利之前不变节? 古时候儒释道的三个根什么时候扎?母亲怀孕时候就扎,那个根扎得多深!叫胎教。 小孩生下来,《弟子规》不是教小朋友念的,错了,《弟子规》是父母在家里头做出来给小孩看的。 现在没有了,他的父母也不知道,祖父母也不知道,断掉好多代了。今天遇到这个缘,他起心动念,他变了,传统伦理文化他也会说,讲得头头是道,可是高名厚利动人心,他的烦恼起现行,贪瞋痴慢起来,把伦理道德忘得一乾二净。甚至于用伦理道德的招牌搞自己的名闻利养,很多很多。这是正常现象,决定不能怪他,要原谅他,像佛一样。(净土大经科注 02-037-0210) 《大学》里面前头还有一段,「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个是教育的大根大本。 如何让小朋友从小就培养成对物质的欲望淡薄,从小培养知足常乐,这个非常重要。 纵然家庭是富贵家庭,对儿女要养成刻苦耐劳。 子弟从家庭,从小养成勤俭,懂得节俭,不可以浪费。 现在社会上没有了,就困难在这个地方。如何来培养?用什么方式能把它兴起来?这是大事,国家民族的头等大事。(净土大经科注02-037-0397) 这十几年来,听《弟子规》的人不少,讲《弟子规》的人也不少,真正在日常生活当中落实《弟子规》的人稀少,很少很少。 如果不能落实,都搞假的,只会说不能做,这兴旺不起来。(大经科注02-037-0470) 人应当付出自己的劳力,永远的刻苦,那你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现在交通便捷,信息发达,任何一个人都应当出去旅游,看看那些贫穷落后的地区,你就晓得我应该要吃苦。 富贵人家的子弟,更应当常常去了解这些环境,到最落后的、最贫穷的地方去看,激发你的慈悲心,激发你善良的心,所谓说本善的心能够激发出来。 所以人看到之后要立志,我到世间来干什么?我要来救人。(刻苦精神28-53-01) 一个孝、一个敬。这两个字站稳了,这个人肯定成就。 辛辛苦苦用一辈子的心血去栽培这个年轻人,就算有这么个缘分,从胎教父母就懂得照顾他,把他栽培成,好老师来带领他。这个社会是个大染缸,他到二十、三十,离开老师,踏进社会,能保证他不被污染吗?能保证他在高名厚利之下不变节吗? 全世界人都在渴望,希望有个大师出现,能真正救苦救难。 谁是大师?要真发愿。 发愿怎么样?要真吃苦,要真持戒。(净土大经科注02-037-0509) ※※※※※※※※※※※※※※※※※※※※※※※※※※※※※※※※※※※※※ ● 国家、民族的头等大事 我们在这一生,修身要靠后得智,齐家、治国、平天下全要靠后得智。后得智从哪里来?《大学》里面前头还有一段,「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个是教育的大根大本。如何让小朋友从小就培养成对物质的欲望淡薄,从小培养知足常乐,这个非常重要。纵然家庭是富贵家庭,对儿女要养成刻苦耐劳,这个可以从曾国藩先生他们的家能看出来。曾国藩的一生事业也值得人赞叹,在清朝,他做总督,管四个省,一般总督是管两个省,他管四个省。清朝也只出现这么一个人,之前没有管四省的,之后也没有,真是大富大贵。你看他对家庭子侄的教育,他的家训、他的家书能看到。子弟、后代,家里佣人多,决定不准佣人伺候,洒扫应对都要做。你自己住的房子,你自己收拾,学成刻苦耐劳,体恤这些工作人员。工作人员都出身贫寒的,他家雇用的,对待这些人仁道,教人感恩。子弟从家庭,从小养成勤俭,懂得节俭,不可以浪费。所以这个家到今天还不衰,他的后代都不错。我们在台湾有一个,好像是大学教授,他的后裔。所以家教太重要了。过去的旧社会,有社会能配合比较容易,现在社会上没有了,就困难在这个地方。如何来培养?用什么方式能把它兴起来?这是大事,国家民族的头等大事。 首先就学格物,格物就是对于物质的享受淡薄。宋朝时候范仲淹做到了。范仲淹出将入相,做到宰相,带兵打仗是他元帅。范家到今天还都不错,他的后人来找过我,我那个时候在,二00八年在庐江,冬天,他们到实际禅寺来看我。告诉我印家谱,印这个的事情。我说好事情,我说印多少?他说印一百套。我说太少了,你们那么大的家族,一百套怎么够?经济有困难。我说一套多少钱?一套一百块钱人民币,不贵。好像我送了不少钱给他,我帮助他好像印一千套的样子,一套一百,十套一千,百套一万,送他十万块钱。我说好东西,希望你们家人保存,再希望送给一些学校图书馆收藏,著名的大学都应该要送。这是我们民族当中的典型、榜样,应该要向他们学习。他们真正的根扎好了,这个根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叫根之根。这个根里头的根本智,我们讲《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那是外面的枝叶,要想枝叶繁茂必须根本做好,不能不重视这个问题。 ——《净土大经科注》(第三九七集) 2012/6/2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97 ●从小在艰难困苦环境当中长大的人,知恩、感恩 人一切很缓慢的,这个人寿长,这个人有福报,显得很稳重,都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觉察得到、体会得到。外国人学的是速度要快,他们讲科学,中国人不是的,中国人讲哲学。你看曾国藩的家书、家训,写信给他的晚辈,时时刻刻提醒他,行住坐卧动作要缓慢。虽然家庭是很富贵,要怜悯下面的佣人,他们也是人、也是父母所生,要尊重他们,不可以轻慢他,自己能做的事情尽量自己做。真难得!他的子弟、晚辈都会做家事,家里佣人虽然多,自己要工作,不是样样叫人侍候。教得好!所以要有家教。曾国藩的后代在现在都还不错,在台湾曾宝荪是他的后代,大学教授。所以家教严,后代昌盛,他明理,守规矩。 忆佛念佛,「感恩图报,思欲齐等」,感恩图报这个地方应该是一句,只有知恩他所以报恩。人为什么感恩这个念头很薄?就是因为他不知道恩,不知道恩是因为他没有吃过苦头。从小在艰难困苦环境当中长大的,这种人知道恩,别人对他有一点小的帮助,他一生都不会忘记。生在富贵之家,从小娇生惯养,他不知道感恩,他受一点委屈一定就是抱怨,怨天尤人,感恩的心生不出来。所以我们看到曾国藩先生,在清朝没有人能够超过他的,他做过四个省的总督,管四个省在清朝只有这一个人,一般做总督的是管两个省,他管四个省。对他家的子侄晚辈管教非常严格,不准许有豪华奢侈的这种娇生惯养,他是完全反对。自己的事情一定要去自己做,不需要别人服侍,晓得生活的艰难,不是容易事。所以他的家一直到今天都还很兴盛,子孙书读得好,在社会上也相当有地位,台湾的曾宝荪就是他的后代,这名教授。 由此可知,这家庭教育比什么都重要,教育一定要扎根。不是从根本上教的,不容易保持一生不改变,所以高名厚利的诱惑,把不住就变心了。我们从什么?不是从根扎的教育就容易变节。这个不能怪他,要怪他那我们就错了,这个有它历史的环境、渊源。佛在这部经上说得好,「先人无知,不识道德」,佛的这几句话用在现前这个社会,非常恰当。「无有语者,殊无怪也」,做什么样的错事都要原谅他,不是他的错,是什么?家里没有教好。 中国古人非常重视,你看曾国藩先生的家书、家训,他对于他的晚辈,要求的,稳重摆在第一,决定不可以心浮气躁。心浮气躁的人没办法救,他自己被吓坏了。稳重,灾难就在眼前,不为所动,这个人有智慧,有定功、有智慧。智慧,知道自己如何去应对,什么事都没有,平安度过。所以一切虚假的、欺骗人的念头不能有、言语不可以有。「当行实语之善」,这个要记住,无论对人、对事,说话都真实、都诚恳,这是第一条。 ——《净土大经科注》(净空老法师2011-2012年宣讲,共578集,每集2小时) ●勤俭、谨慎的家风;「孝悌为传家之本」 曾国藩先生曾经提到,他在官场上,在很多照顾人民、接触社会大众过程当中,体认到一个家族要绵延长久都不是偶然。他看到太多大商人、大官一代都过不了,而能过三、四代的一定是勤俭传家。能到五、六代的,一定是非常的纯朴,非常谨慎的家风承传;而要超过八代、十代的,一定要孝悌传家。所以老祖宗教诲我们,「孝悌为传家之本」,其实不只家庭要孝悌,以至于企业也要有孝悌承传下去。推衍到各个宗教、团体,唯有能孝顺佛陀、孝顺他们的圣哲人,才能够把正法不断的弘传开来。而所有的同参道友一定是有悌,「兄道友,弟道恭」的精神。「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所有四众弟子一家人,兄弟姊妹互相扶持,只想着如何成就、随喜对方。而孝悌要传得下去,最重要的要以身作则,孩子在潜移默化之下自然就学习了。 ——2007年净宗弘法大会—饮水思源 知恩报恩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一集) 2007/12/14 新加坡博览中心第二厅 档名:52-241-0001 ※※※※※※※※※※※※※※※※※※※※※※※※※※※※※※※※※※※※※ ●对年轻一代,怎么跟他们谈「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仁爱和平讲堂—刻苦精神 净空法师、蔡诗萍先生、新竹县长郑永金 2009/6/24 台湾华藏电视台 文件名:28-53-01 ◎主持人:……今天我要跟各位谈的话题,恐怕也是这个社会,能不能够继续的往前走,非常重要的关键,就是吃苦耐劳的精神。为什么在这几年,随着台湾社会慢慢的富裕起来逐渐的丧失了?到底什么是刻苦耐劳?什么是一种吃苦的精神?我们台湾话也有说过,所谓「吃苦当作吃补」,也就是说其实如果你懂得吃苦的话,你将来要出人头地、要更上层楼,机会是很大的。什么因素导致了我们这个社会,逐渐的流失了非常好的一种特质。…… ◎主持人:……客家人的这种刻苦耐劳,在中国文化里面是有名的。但是我刚才一开场先开了一个题,想请教老和尚帮我们开示一下,就是现在的年轻人一般来讲,你要叫他吃苦他也都不愿意。可是的确如果不经过一番寒彻骨的话,你大概就很难知道梅花的香味到底是什么?首先请教老和尚,为什么吃苦,刻苦耐劳在对一个人的成长,或对一个社会的进步那么重要? 净空老和尚:客家你从这个名词,你就能够想到,他远离家乡,到别的地方去谋生,如果不刻苦他就不能立足,所以就造成了一种刻苦的精神。这种精神是美德,人应当付出自己的劳力,永远的刻苦,那你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所以我们在世界各地,遇到客家的同胞非常多,他们能适合各种不同环境,都能够生存,而且都能够往前面发展。特别是保持了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在社会做出了一个很好的榜样,这就是他们对于人类的贡献,对全世界的贡献,这值得赞叹的。 ◎主持人:……客家人是非常吃苦耐劳,但是又非常重视文化教育的族群,这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所以请教老和尚,就说这种特质,刚才县长也说,随着经济慢慢富裕起来,环境慢慢一直在改变,它的确有慢慢的在流失当中。这部分老和尚有什样的建议吗?就是怎么样才能够让这种好的族群文化,能够保留下来? 净空老和尚:这是一个教育的问题,中国五千年来,这个传统文化一直能够保存到今天而不衰,就是靠教育。……我们常常会后在一起聚会聊天,他说「法师,你讲得很好,我们都能赞成,但是这是理想恐怕不能落实。」所以这信心危机,这才叫最严重的问题。 所以在今天社会,大家相信科学,科学最重要的拿证据来,你有证据,他就相信,我们必须把中国传统文化把它做出来。所以我在汤池做的实验点,是为联合国做的,让这些会友们真正看到,中国传统这个东西在现在还是管用。……实际上中国传统社会上它用三个根,传统文化离不开儒释道,儒的根是《弟子规》,道的根是《感应篇》,佛的根是《十善业道》,三个根都要教才能够扎得住。如果单单只有《弟子规》,儒家这个东西没有佛、没有道,佛讲心性,道讲因果,没有这个,容易流于很浮躁的、表面的,表面化。如果是有心性、有因果,他从内心里面发出来,那个力量就大了。所以中国维持五千年长治久安,是靠这个扎根教育,起了这个作用。…… ◎主持人:……对他们这种年轻一代,我们所谓的草莓族,出生的物质生活也不错,基本条件都没有以前那么差,也相对的台湾这几十年是很和平的、很安定的。怎么跟他们来谈一谈,人生要吃一点苦,才能够方为人上人,就这个部分要怎么样跟他们讲,他们才听得懂,老和尚可不可以帮我们开示几句? 净空老和尚:现在交通便捷,信息发达,任何一个人都应当出去旅游,看看那些贫穷落后的地区,你就晓得我应该要吃苦。如果我们这种富裕生活,你去看到人家没有吃的、没有穿的,贫病交迫没有钱医疗的,看到这个你能够看到人间地狱,那个心情就不一样。所以说富贵人家的子弟,更应当常常去了解这些环境,到最落后的、最贫穷的地方去看,激发你的慈悲心,激发你善良的心,所谓说本善的心能够激发出来。不亲自看到很难,听报导的时候,这是无关痛痒。所以人看到之后要立志,我到世间来干什么?我要来救人。救什么?舍己救人这种悲心,悲天悯人的心能生出来。我这一生无论从事哪个行业,我不为自己,我们很平常的生活能过得去就行了,有多余的收入都去帮助人,他才肯做这种事情,这就是圣人,这就是佛菩萨。各行各业都是佛菩萨,各行各业都是圣人,都是贤人。 所以个人,做一切众生的好榜样;在行业里头,我做一切行业的好榜样。家庭,家庭要刻苦耐劳,能够省一点,你看了凡先生家里面做的丝棉袄,把丝棉卖掉,买棉花的棉袄,多买几件他救救苦人,他说我们穿得暖,你看看别人没有穿暖。所以从这里说家庭,给家庭的一个好榜样。如果一个县,我们这个县是世界上最好的县,做到什么?现在物质上、科技上那不谈。你真正能做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你是世界上最好的县。现在全世界都希望有安定和平,你做出这个样子世界第一,全世界县市长都要到这来观摩,都要到这边来学习,成功!所以我们自己本身做好会影响到全世界,会影响到整个社会,这才真正能解决问题,这真正替天行道,为天下人服务,做出一个最好的样子。 ※※※※※※※※※※※※※※※※※※※※※※※※※※※※※※※※※※※※※ ●不愿勤奋工作,企业当然经营不好,美好的人生也无法实现。 ——日本经营之圣 稻盛和夫 “六项精进”中率先登场的就是“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在经营十二条中,我也向大家强调了“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这一条。在“六项精进”之中,我将其列在第一位。 在企业经营中,最重要的就是这一条。就是说,每一天都竭尽全力、拼命工作,是企业经营中最重要的事情。同时,如果要让人生幸福美满,那么每一天都认真干活是先决条件。想拥有美好的人生,想成功地经营企业,前提条件就是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换句话说,就是要勤奋工作。 做不到这一点,企业经营的成功,人生的成功,都是空中楼阁。不愿勤奋工作,只想轻松舒服,那么企业当然经营不好,美好的人生也无法实现。 说得极端一点,只要拼命工作,企业经营就能顺畅。刚才曾提到,今年也许不景气,但不管哪个年代,不管怎样的不景气,只要拼命工作,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人们常说,经营战略最重要,经营战术不可少。但是,我认为,除了拼命工作之外,不存在第二条通向成功之路。 ——《六项精进》- 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老先生演讲 说明:稻盛和夫的讲演视频六项精进 可在网上搜索下载,注意选择有中文配音和中文字幕的为好; 《六项精进》全文文字可查看: 米花在线书库->企管营销->六项精进:每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修炼 ◎对稻盛和夫儿童时代影响、受益终生的重要教诲—— 只要你还活着,每天就要念诵“南无阿弥陀佛”, “谢谢”! 在我上小学之前,那是战争时期,在家父出生的偏寂的山村深处,住着我的几位亲戚,他们偷着信佛。在明治时期, “废佛毁释”的政策使佛教受到了镇压,他们将佛龛和佛像藏在山里一家偏寂的房子的壁橱里。将佛教保传下来的就是这些偷偷信佛的人。 家父曾带我去过那位亲戚的家,按照从前的传统,我们提着一盏灯笼,步履艰难地走在漆黑的山路上,最后,我们终于来到了深山里一间破旧的房子面前。进去一看,那里坐着一位和尚打扮的人,在念佛诵经。在他的身后,站着五个双手合十的孩子,他们都是小学生。 那位和尚对家父说,“这孩子没问题,以后不用再来了。” 说完后,他又面对着我,说:“孩子,今生今世,只要你还活着,你就要念诵‘南曼、南曼,谢谢!’每天向佛陀表示感谢,绝对不能忘记呀。” 念佛时吟诵的“南无阿弥陀佛”,用鹿儿岛方言说就是“南曼、南曼”。 然后,那和尚又朝向家父说道:“如果这个孩子能照我的嘱咐去做,他的人生会很顺畅。”最后,他用眼神示意我们,“你们可以回去了”。直到现在,当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我照着那位和尚的嘱咐做,一直坚持到今天,从不间断。 ——《六项精进》“4 .活着,就要感谢!” ※※※※※※※※※※※※※※※※※※※※※※※※※※※※※※※※※※※※※ ●誰是大師?真正救苦救難。要真發願。要真吃苦,要真持戒。 要曉得老師的恩跟父母相同,連淨業三福,第一句孝養父母,第二句奉事師長。一個人無論世法出世法,他的成就就在這兩個字,一個孝、一個敬。這兩個字站穩了,這個人肯定成就,沒有不成就的。這兩個字要是缺了,或者兩個字都沒有,這個人無論怎麼用功,勤修一輩子,最後不會有成就,為什麼?根壞了,從根上看。枝葉壞了沒有關係,根不能壞,根是根本,根壞了沒救,枝葉壞了有救。這枝葉砍掉,會長個新枝出來,根壞了就沒辦法了。所以,孝親跟尊師重道是一樁事情。現在人所以難,難在哪里?就是不孝父母、不敬老師。這告訴我們一個什麼事實?告訴我們,這個人不可能承傳傳統文化,這個人不能承傳佛法。正法久住與他不相干,傳統文化的延續跟他也不相關,他沒有這個能力,想幹也不行,根沒有。所以要培植這個根,不容易! 辛辛苦苦用一輩子的心血去栽培這個年輕人,就算有這麼個緣分,從胎教父母就懂得照顧他,把他栽培成,好老師來帶領他。這個社會是個大染缸,他到二十、三十,離開老師,踏進社會,能保證他不被污染嗎?能保證他在高名厚利之下不變節嗎?誰都不敢保證。有個人來請你做部長、請你去做總理,你動不動心?給你幾十億美金、幾百億美金,動不動心?一動心就完了。高名厚利不變節的,那是真學問、真功夫!你沒有經過這個經歷,不敢講。所以,今天我們看到一些人修得非常好,最後遇到這個名聞利養,變節了,這樁事情古今中外都有,才曉得這樁事情多難。 全世界人都在渴望,希望有個大師出現,能真正救苦救難。誰是大師?要真發願。發願怎麼樣?要真吃苦,要真持戒。現前還貪圖一點小的享受、小的便宜,那大的名利來了,肯定變節。現在小名小利都貪,你將來大名大利你哪有不貪的道理?這樣的人,佛看到流眼淚,魔看到哈哈大笑,為什麼?我一用名利,就把你誘惑了。 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只有一點小小的成就,這個小小的成就就是求自己往生淨土。身體留在世間,一生做一樁事情,學習釋迦牟尼佛,天天講經教學。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對這個世間沒有貪戀,無取無舍。我們也快走到盡頭了,隨時可以走了,看到世間人這麼大的災難,這是不忍心。雖然有心幫助人,真的,心有餘而力不足,沒有真正得力的護法。國內沒有,國外有,國外有怎麼樣?要捨棄國內。這又不忍心,總是祖宗的家邦,生活在非常艱難痛苦之間。今天到這個年齡,這個年齡,垂死之年,萬念俱灰。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0九集) 2012/9/1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509 ●地獄變相圖要永遠掛在那裏 一個人肯學,那就得認真教他;不肯學的,隨眾,這個可以的。真學的人愈來愈少,根基不穩固會變節,學二、三十年都會變節。古人講的高名厚利,高名是大官,請你去,變節了;厚利,利是財富,貪心就起來了,這就把持不住,就墮落了,他能夠做出背師叛道、欺世盜名,他能做這些事情。這些事情知識份子明知故犯,都是地獄罪業。名利的誘惑,他把地獄苦忘掉,以後地獄境界現前,後悔莫及。這是讓我們活生生看到,於是我們深深的警覺到根不能不厚,所以紮根的教育重要。 紮根教育確確實實是從小開始,這根深蒂固。但是今天又有一定的困難,社會染汙,社會是個染缸,你根紮得再深,跟社會一接觸,小孩還小,一看社會上人是這個樣,跟我所學的完全不一樣,他就會懷疑,這是很大的一個問題。能不能將來有這一個殊勝的因緣,如果有這麼一個古城,將來在這個城裏面辦一個一條龍的學校,與外頭隔絕,城牆來隔絕,外面不准進來,裏頭不准出去,歡迎從事教育工作的人去參觀考察。這也許是個好辦法。培養他成年,二十幾歲了,等於是從幼稚園一直到大學博士學位拿到,這根深蒂固。這麼多年來的薰習,瞭解社會狀況,社會狀況,常常告訴他那是錯誤的,到以後他踏進社會,他見怪不怪,他能夠把守得住,知道自己有使命感,要給社會做好樣子。 「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一定認清楚,這個東西可不能碰它,那是下地獄的。這個城裏頭,地獄變相圖要永遠掛在那裏,讓大家天天看,時時刻刻提高警覺性。沒有這樣一個環境就難了,怎麼去培養!02-037-0396 ※※※※※※※※※※※※※※※※※※※※※※※※※※※※※※※※※※※※※ ●要重視生活教育 我們今天不要著急學經教,先要把生活教育學好,為什麼?這是基礎。基礎教育沒有學好,你還學什麼佛?你拿什麼為一切眾生服務?要知道佛法不離生活,佛法就是生活,就是至善圓滿的生活。學術要是離開生活,那就變成玄學,學了有什麼用處?所學非所用。學了就要管用。 現代許許多多做老人的、做父母的、做老師的,不瞭解這個道理,把兒女教錯了,老師把學生教錯了。我們這一代的人生活在戰亂的時代,那個時候中國跟日本作戰,八年抗戰。我從九歲起就要學燒飯,燒飯洗衣服,衣服破了自己要補,自己蓋的被子、蚊帳,至少一個月要洗一次,自己要知道縫補。在學校裏面老師也教,這一門課程叫勞作。 勞作我們主要學什麼?就是做日常生活瑣碎的工作。種菜一定要學,每一個同學都有一個小菜園,同學們種菜打分數比賽,老師指導。 露營生活,這個生活教育常常舉行,野外生活、野外謀生,這是必修的功課。你自己帶一點乾糧在野外什麼都沒有,你怎麼煮飯?找幾塊大石頭,我們隨身帶的有盆,有的時候也帶個鍋,就把它架起來,去撿樹枝來燒,自己要動手,自己會做。要挑水,山上找泉水,攜帶小桶去挑。 這些都叫修行,錯誤的行為要修正。不會的事情要學,認真努力的學,為什麼?學會了你才能修佈施供養,你才能為一切眾生服務。生活教育比什麼都重要,即使是富貴人家,家裏面傭人很多,他要是真正明理懂事,他的兒女、他的子弟一樣還是要做家事。大眾熟知的清朝曾國藩先生,他曾經做四個省的總督,清朝歷史上沒有第二個人,在他以前沒有,他以後也沒有。清朝總督一般都是管兩個省,他管四個省。我們看他的家書、家訓,曾國藩的家訓你去看看,他的兒孫家裏面瑣碎的事情要學、要做,對待家裏面的傭人要尊敬,家教好。自己房間裏面的整潔,掃地、抹桌子這種清潔要自己做,不能要家裏傭人來做,培福!所以曾國藩的後代,曾寶蓀是他的後代,在臺灣是大學教授,後代到現代都好,代代都有人、都有人才,家教好。 如果家庭稍稍富裕,愛護子女不讓他做這些工作,樣樣都要別人來伺候,他將來變成個廢物。你要想想他有多大的福報?一切人伺候是在享福,少年享福那可麻煩了,你這個福報是前生修的,你這個福報享完了,你怎麼辦?你什麼都不會,一個大的動亂來了,你就苦了,你死路一條!這不是好教育,這是做父母的不懂得愛護自己的子女。真正要是愛護子女,從小要培養他獨立。在沒有父母、沒有親人之下,他能夠活得下去,這叫真正照顧。要學能力,要有智慧、要有學問,處事待人接物都能夠做得圓圓滿滿。像孔老夫子、像釋迦牟尼佛,什麼都做,什麼都會,沒有一樣他不會;他要是不會,他怎麼能教人?孔老夫子不會的他馬上就學,很認真的學習。 現在這個世界變了,變的幅度太大太大,真正是佛在《無量壽經》講的,「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所以我們今天不能不重視生活教育。 我能夠做一桌素席招待大眾,我過去在懺雲法師那裏住茅篷,信徒到山上來看老法師,那個時候我主廚房,廚房就是我一個人。李老師他年歲比我大,他小時候學的比我多,他單單用豆腐,能做二、三十道不同的豆腐席。我看了沒法子跟他比,我燒豆腐大概燒四、五種不同的,行!要做十幾二十個,我就做不出來。這是老人,以前的人學的比我們多,現在人學的不如我們。 上一次我在此地接待江老師,在黃金海岸住了幾天,我們也有幾位年輕的法師來接待。有一天我看到他們煮的面味道實在是不好吃,我也看出來了,江老師這一行很勉強的吃下去。到第二天我下廚房,我做給你們看,你們大家也都吃了,吃得乾乾淨淨,一點都不留。我做得比你們簡單,比你們好吃,比你們有營養。你們不會做,很多養分都糟蹋掉了。湯麵,炒的菜、煮的菜,精華都在湯裏頭,你們知道吃菜,湯都倒掉,連麵湯都倒掉,那還吃什麼?你看我做東西,時間比你們短,動作比你們快,做出的東西可口,平常要學。我們在外面吃飯,常常應酬在館子裏吃飯,人家菜上來的時候你們只曉得吃,實在講你們是不知道吃;真正會吃菜的人,先品嘗,先來觀察這些菜是哪些材料?怎麼配、怎麼做的?再觀察研究它的火候,我吃一道菜就學會一道,「法門無量誓願學」。你以為什麼是法門,哪個都是方法,哪個都是門道,不學怎麼行!「一切法從心想生」,吃的東西也從心想生。 我有一次在北京,看到同修們端一碗醬擺在桌上,這醬很稀,我一觀察,兩種東西調的。到第二天我也調個醬,我調的比他好吃,我是三種東西調的,我用的是芝麻醬、甜麵醬、花生醬,你如果喜歡哪一種味道重一點,你比例就放多一點,濃度要調得適中。加一點橄欖油,因為裏面有芝麻醬就不需要加麻油。如果調稀一點多加一點水,調濃一點少加一點水,沾生菜非常好吃。在美國生菜吃得多,美國的沙拉醬我們東方人吃不習慣。我在溫哥華,我就想了一想,我們吃炸醬麵的炸醬如果拿來吃生菜,那味道一定很好吃,我就教大家做炸醬。這個風氣傳開了,以後在美國、在加拿大,每個地方講經,講經完之後要教他們做炸醬麵,做炸醬,教他們燒大鍋菜。我常常請客,佈施供養。 諸位要曉得修行,行是生活,飲食這方面尤其重要。四攝法我跟大家講過多少次,四攝法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往來交際。人是社會動物,不能離開人群,最基本的是家庭,四攝法落實在家庭,家和萬事興。你學了佛法,你要能落實四攝六度、十波羅蜜、十大願王,落實在家庭生活,你家庭是道場,你這才叫真正把佛法學會了。經典裏面學的是一套,生活又是一套,兩樣不相關,這不是佛法,這不是《華嚴經》。《華嚴經》大到虛空法界,小到毛孔、微塵,這裏面都含融一切諸佛道場眾會。我們有沒有想到四攝六度萬行、普賢十願怎樣落實到毛孔微塵? 這是《華嚴經》上講的不思議境界,至少我們要落實在生活。佛法是世出世間至善至真、圓滿幸福之法,為一切眾生的表率,為一切眾生的模範。我們今天的生活能不能給社會大眾做模範?我們的飲食起居,整個社會大眾向我們學習行不行?我們給社會大眾帶來的是什麼?教導的是什麼?他們得到的又是什麼?佛法不能學死了!從前李老師常講學錯了,他說:念書不能夠體會聖賢人的意思叫書呆子;學佛不能懂得佛的意思,「願解如來真實義」,你把如來真實義解錯、曲解,就變成佛呆子。這是李老師常給我們說的,學佛不要學成佛呆子,念書不要念成書呆子,活活潑潑。 經上常講得大自在,我們有沒有在一切境緣當中得大自在?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能給人做榜樣,樣樣都要有能力教導人。我們出家的時候,老和尚還常常給我們講,出家人有三把刀,第一個是剃頭刀,你自己要會剃頭,不能找別人給你剃,找不到人的時候怎麼辦?先要學會剃頭。第二個是剪刀,你要會縫補衣裳。過去確確實實物質生活沒有現在這麼富裕,得一件衣服、做一件衣服不容易,哪有那麼多新衣服?衣服穿舊了你要洗乾淨,破了要會縫補,所以至少你要會補衣服,你要學做衣服。這大掛比較難,裏面穿的內衣要會做。第三把刀是菜刀,你要能下廚房,你要會做菜、會燒飯,出家人必須要具備的生活條件。從前出家人跟現在不一樣,現在一出家就享受;從前出家五年學戒,這五年要為住眾服務,服勞役修福,你不修福你來享福,哪有這個道理? 寺院是個大家庭,大家庭裏面所有一切生活分工。那個分工是常常調動,不是說你只做一樣工作,輪流對調。惠能大師,我們在《壇經》上看到,他在黃梅分配到槽房裏面去工作。槽房做什麼工作?舂米。在從前稻殼,把稻磨成米,米再舂熟,劈柴供應廚房,這是粗重的生活。寺院裏面執事大概都是一年一調動,他在那個地方只住八個月就離開了。以後他逃難逃到獵人隊,在獵人隊裏面煮飯,這個工作幹了十五年。獵人打獵他有慈悲心,那個打傷的小動物,他看看還能活得下去,他就放生把牠放掉。給獵人做飯,他自己吃肉邊菜,拿一點蔬菜一鍋同煮,他撿菜吃。祖師大德什麼不會?什麼樣的苦都能受,為眾生服務。 ——大方廣佛華嚴經,淨空老和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