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878|回复: 10

现代的 小桃红 的混音(REMIX) 第一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21 10:3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namlow 于 2013-5-21 10:42 编辑

现代的 小桃红 的混音(REMIX):
第一版
https://soundcloud.com/namlow/remixv1
小桃红REMIXv1-namlow
散曲:越调
牌:小桃红

古郡炳灵山川绮,盖天钟秀处,词人墨客留遗风。
作华章,文昌桥上铺锦书。
中兴之地,才子之都,而今从头越。


辛卯年 癸巳月 已丑日 子辰作
6f061d950a7b0208e7578b9c62d9f2d3562c11dfa9ecd00d.jpg

小桃红REMIX.mp3

2.47 MB, 下载次数: 7, 下载积分: 纸票 -1

售价: 1 纸票  [记录]

现代的 小桃红 的混音(REMIX)v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21 13:5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不怎么好听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21 22:5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amlow 于 2013-5-22 17:29 编辑

回复 2# hv9h
是第一版,是电音,隨時都可改进。听后请建议。如何加入客家元素和神韵是关键。
尋找回元代的音韵也是一方针。

里头的西洋打击鼓不大適合,可能要用大鼓大鑼或其他打击合成乐器。

听众给意见再作第二版。
时空外的第五度感触
下图几首的混音待续.........................

时空外的第五度感触

时空外的第五度感触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21 23:0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amlow 于 2013-5-23 08:55 编辑

原 二胡(包括高中低胡)的汉乐和粤曲小挑红在这里:
https://soundcloud.com/namlow/p1ztinvxpbqn?in=namlow/sets/hakka-music
http://snd.sc/10M6Uda

"小桃红-粤曲"


更粤曲化的小桃红-
http://hdd.cnhakka.com/up/dbyy/%E5%B9%BF%E4%B8%9C%E6%B1%89%E4%B9%90-%E5%B0%8F%E6%A1%83%E7%BA%A2.wma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22 16:0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amlow 于 2013-5-23 09:10 编辑

其它版本的小桃红

这是广东版
=====================================================
视频: 婺剧曲牌 小桃红

=====================================================
普通话了的小桃红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23 09:3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amlow 于 2013-5-23 10:07 编辑

现代的 小桃红 的混音(REMIX) 基本声源



前人留下来的工尺谱

前人留下来的工尺谱

前人留下来的工尺谱


ERHU SAMPLING:


DRUMS MIDI audio:


MELODY MIDI audio:


HARMONY MIDI audio:







150首汉乐的现代混音(REMIX)namlow前天 11:15241namlow7 小时前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25 04:46:17 | 显示全部楼层
hv9h 发表于 2013-5-21 13:51
感觉不怎么好听

这叫做mastering;欢迎回来听往后的版本。这是原始第一版。网络時代可以这方式创造。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2 18:2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amlow 于 2014-12-12 19:15 编辑

视频: 潮州音乐--小桃红(汕头曲艺团)

视频: (56108)潮州音乐-小桃红(配器乐)

视频: 潮州音乐,小桃红,领奏:张良武。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7 16:5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amlow 于 2014-12-17 17:42 编辑

筝痴音乐会乐曲浅析
里有多首汉乐,可读读:

http://bbs.huain.com/viewthread.php?tid=20043

发表于 2004-2-17 01:49 | 只看该作者
筝痴音乐会乐曲浅析

为了便于筝友理解所弹乐曲意境,将曲目作一浅析:

《西厢词》:典雅抒情的汉乐(客家)筝曲,27板(一作26板)。属汉乐筝曲“串调”硬弦曲目。我理解为表现“竹影摇东隅,明月照西厢”的意境。

《杜宇魂》汉乐“大调”曲子,原名《小桃红》。软弦乐曲,68板结构。杜宇,相传为古蜀都之皇,号望帝,死后魂化为杜鹃。李商隐有诗云:“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出水莲》:“大调”软弦乐曲,68板。它是客家音乐(汉乐)中一首著名乐曲,相传在南宋末年由中原传入广东兴、梅地区。乐曲描绘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格。演奏中慢揉、徐按、轻放,不乱加花。声中求静、气肃音清、古朴典雅为其骨。乐曲可以接《熏风曲》(原名《大八板》、《西调》)中板作结尾,但为了和“软弦”的《出水莲》衔接,要把《熏风曲》中板旋律作软弦处理。

《汉宫秋月》:乐曲相传是根据东汉文人班彪之女、班固之妹班昭的一篇歌赋而作。乐曲以舒缓的节奏,描写了处在古代封建帝皇压迫和禁锢下的宫女们的悲惨遭遇,表达宫女对月伤情、望月思亲的心情。以悲凉、深邃、旷远为基调。

《陈杏元落院》:河南板头曲,又称《落院》,取材于戏曲《二度梅》,与《和番》是姐妹篇。叙述唐代吏部尚书陈日升之女陈杏元,受奸臣卢杞陷害,被迫前往北国和番。行至雁门关时,借拜昭君庙为名,在落雁坡企图投涧自尽,但恰好落入邯郸节度使邹伯符院中。该曲描写陈杏元落院获救后向邹夫人倾诉自己不幸身世的凄切情景。《和番》和《落院》两首曲子都深沉、忧郁、感人至深。在《和番》一曲中,较多地使用了“游摇”及缓缓而起的“下滑音”等技法,而落院则运用“滑中带颤”等技法,使音调起伏多变,形象地描绘出陈杏元哭诉时的情景。

《高山流水》:全曲由《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四曲组成。四曲皆可单独演奏,但多以联奏形式出现。分别刻划古琴悠扬的神韵,清风弄竹的景象,深夜山间马帮清脆的铃声,古人抑扬顿挫的朗朗书声。曲子华丽流畅、气势宏大,具有浓郁的山东筝派风格。它是山东弹筝艺人聚会时必奏的一支套曲。我在弹奏次曲时,按照南派用指习惯作了加工,可能在意境、速度、韵味方面与原曲有较大区别。

《崖山哀》:原名《靠山》,软弦乐曲。相传为悼念南宋将士文天祥等崖山之役英勇抗金、以身报国而作。一说为陆秀夫负朱帝殉国于新会崖门,后人寄托而作。

《连环扣》:广东音乐。原曲叫《寡妇诉怨》,缓慢哀伤。后由严老烈改编为轻快活泼的扬琴曲。

《蕉窗夜雨》:汉乐“串调”软弦曲子。我的理解:第一段节奏较缓,突出“夜”字。第二段开头稍微紧张,为风雨欲来作铺垫,然后节奏渐渐加快并作由虚向实处理,仿佛乌云逐渐密布并接近。下来一段速度、力度加强,表现“雨”字。最后一段高音按滑力求轻巧跳跃,表现夜雨轻打芭蕉,雨滴从蕉叶滴落的情景。曲子最后在宁静与清新的气氛中结束。

《雨打芭蕉》:广东音乐,古曲,一说出自何博众之手。意境可从标题理解。

《平湖》:“串调”硬弦曲目。湖面轻漾涟漪,岸边杨柳依依;清风拂面,使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国画之中……

《柳青娘》:潮州古曲,分轻三六调、重三六调、活五调三首不同调式曲子。柳青娘,词牌名,一说为古代名妓。轻六调《柳青娘》较为轻松明快;重六调则深沉厚重。重六调《柳青娘》包括三十板慢板,还有拷拍、三板。可以在三板后接奏“采花”、“梳妆”。各段速度、气氛不同,是一首学习重六调必弹的、技巧全面的曲子。活五调是潮筝独具一格的曲调,活五调《柳青娘》曲调哀怨缠绵,韵味十足。其定弦法有两种:一是保留原来1.2.3.5.6不变;二是改为1.2.4.5.6,两者皆可。

《打雁》:河南板头曲,乐曲第一段采用明快、流畅而渐趋紧张的旋律,描写了猎人发现雁群,伺机出击的情景;乐曲进入第二段后,交替弹奏的八度音在左手滑音的配合下,形象地模仿出受惊的群雁骤然起飞时的鸣叫声。接着,乐曲速度突然减慢,“上滑音”和密集的“小颤音”奏出了伤雁的哀鸣和挣扎。随后,群雁的鸣叫声再次出现,乐曲渐弱渐慢,描绘群雁不忍离去而又无奈离去的情景。曲调跌宕起伏、形象生动。演奏时滑音要迅速准确、摇指要刚健有力。

《粉红莲》:潮州筝曲。我演奏的是杨秀明先生的版本,曲子注明为“诸宫调”。乐曲引子过后,第一段作“活五调”处理,1=A;速度较为缓慢,仿佛红莲初醒,犹带夜露。第二段作“轻三重六”处理,1=D;色彩较前明朗,犹如莲花绽放、莲叶舒展。第三段作“轻三六调”处理,更加轻快活泼,仿佛莲花迎风摇曳,姿态万千。第四段“重三六调”,旋律在低音部弹出,辅以力度、速度的变化,仿佛对莲花曾埋于污泥的感慨与不平。第五段1=A,“活五调”。此后,第四段的旋律不断反复,速度不断加快,并作“重六”、“轻六”不同处理,仿佛莲花迎风舞蹈、生机勃勃;接下来一段较长刮奏,仿佛水波荡漾,鱼戏于莲。紧接一段音符虚化而又密集的旋律,仿佛莲花沐浴于微风斜雨中。我觉得这段旋律类似于古代乐曲“乱”的部分(华彩部分),可以处理得比较自由,只要“意”到即可。
       另,“诸宫调”的解释:“宋、金、元的一种说唱文学,以韵文为主要组成部分,夹杂散文说白,叙述一个故事。韵文部分用不同宫调的多组套曲连成很长的篇幅。”这里可以把这首曲子理解为“由不同宫调的多组套曲连成的曲子”吧?

小桃红(汉乐)大埔汉乐研究会 http://youtu.be/IFTQ45CQcfo

视频: 秦腔曲牌-小桃红

小桃红-梁萍  http://youtu.be/rjGzhDHpaLU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7 18: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amlow 于 2014-12-17 21:52 编辑

有关一本科生论文:
学生姓名      贾岩           
指导教师      孙越           
            学    院      艺术学院      
            专    业      音乐表演      
            年    级      09级           
兰州大学教务处

http://bbs.huain.com/viewthread.php?tid=15933212&extra=page%3D1
论现代筝乐作品的发展与创新

摘  要

素有“民族乐器之瑰宝,雅俗共赏的奇葩”的筝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筝的发展是乐器和作品、技法相互创新的结果,筝乐作品的发展和创新无可厚非是筝历史发展中重要的一部分。本文以古筝作品到新筝作品的发展创新为经线,以原创作品与改编作品两大类别为纬线,对现代筝乐作品进行研究、分析。通过选取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筝乐作品,对这些作品进行分析和对比,来剖析现代筝乐作品的发展方向和分析诸多现代筝乐作品中的创新之处。

关键词:传统筝乐作品,现代筝乐作品,发展,创新



ON THE DEVELOPMENTAND INNOVATION OF THE MODERN WORKS OF ZHENG MUSIC

Abstract

Known as the "gem of folk instruments, enjoyment of both scholars and the common people" ,Zheng is one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musical instruments. By now, it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2,500 years. Zheng's development is the result of mutual innovation of musical instruments and works, techniques.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innovation of Zheng music works is undeniable an important part of Zheng’s historical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researches and analyses the modern Zheng music works by taking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from Guzheng work to new Zheng works as the warp, the original works and adapted works as the weft. By choosing Zheng music works through different periods, different styles, different genres, and by analyzing and comparing them, this article is going to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the innovation of the modern Zheng Music works.



Key words: The traditional zither music works ,The modern zither music words,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目 录

中文摘要.................................................Ⅰ

英文摘要.................................................Ⅱ

引言.....................................................1

一、筝发展的历史.........................................2

二、传统筝乐作品的特点...................................3

三、现代古筝原创作品的发展与创新.........................4

四、现代古筝改编作品的优劣...............................8

五、现代新筝原创作品对现代筝乐作品的贡献.................11

六、现代新筝改编作品的艺术特点...........................13

七、结语.................................................14

参考文献.................................................16

附录.....................................................17

致谢.....................................................19


引言

中国传统乐器筝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因其历史悠久,也习惯性被人称为“古筝”。能够有如此悠久历史并且仍然活跃在现代艺术舞台上的乐器并不多见,与筝的起源年代大致相同,甚至晚于筝的很多乐器,如箜篌,瑟,筚篥这些乐器早已被历史淘汰。经常被人和古筝混淆的古琴,虽然也流传至今,但很明显古琴的受众面越来越窄,演奏它、研究它的人越来越少,已经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但筝却完全不同,它不但没有被淘汰,还越来越流行于当今社会。仔细分析,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筝一直处在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中,这个发展和创新的势头现在仍未减弱。

筝艺术的发展,是乐器与作品、技法交替创新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最初筝只有5根弦[1],可以想见当时的筝只能演奏相对简单的音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需要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的音乐,筝也根据实际需要由最初的5根弦逐渐演变为如今流行的21弦筝。而新筝的出现则更是锦上添花,它不只是弦数的增加,更在五声音阶的基础上增加了七声音阶,筝的这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使得更多的技巧也相应的被开发出来,这为筝乐作品的创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现代筝乐作品的发展与创新主要体现在演奏技法、创作内容、作曲技巧与风格等方面。由于筝弦数的增多,演奏技法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创新,诸如抓四点、扫弦双食点、扫摇四点、四指轮,击板、刮柱等,这为筝乐作品的创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如在《喜奔那达慕》这首现代筝乐作品中,大量运用了抓四点,四指轮、扫摇四点等技巧,将少年骑马喜奔那达慕的场景表达的淋漓尽致;在《战台风》中,柱外刮奏、扫弦双食点、扫摇四点的运用形象、逼真的描述了台风来了的壮观场面以及全民一起战台风的激烈场景。同时,作品所反映的内容也更加贴近生活和历史,取材丰富程度有很大增加。而在作曲形式方面,也在独奏的基础上,增添了重奏、合奏的形式,像《欢庆》、《红山魂》、《四小天鹅》这样的合奏、重奏曲也深受大家喜爱,演奏形式的多样,也极大的丰富了舞台的表现力,重奏、合奏形式的增添使人们对筝这件古老的乐器有了新的认知。

总之,现代筝乐作品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其中那些文备而实足的优秀作品深受大家的喜爱,但也有部分作品内容空洞,只是由单纯的音符串联起来,毫无旋律可言。为了未来筝乐作品能有更好的发展,本文从筝发展的历史,传统筝乐发展的特点,现代古筝新筝作品的特点等方面的对现代筝乐作品进行分析、研究,来剖析现代筝乐作品的发展与创新。

               一、筝发展的历史      

“古筝五弦,施于竹如筑,秦蒙恬改于十二弦,变形如瑟,易竹于木,唐以后加十三弦。”[2]从资料中看,古筝最初只有五弦,到了秦朝发展为十二弦,五弦到十二弦的改革可以说是历史性的突破,这一变革使筝的音域得到了拓宽,技法的进一步发展成为可能。不难推断出,12根弦的筝所能演奏的作品也相应地会更加复杂。十二弦筝相对成熟,一直使用了数百年,直到唐朝后期出现了十三弦筝。再到后来,古筝逐渐发展,元代出现了十四弦筝,明代又增加一根弦。到了清代,筝的弦数增加到了16根,1949年之后,按照毛泽东“古为今用”的文化方针,国家对传统音乐的发展与革新更加重视,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成立专门机构对传统乐器进行研究和改革。筝就在这个时期得到了非常大的一次发展,不但弦数一次性增加到21根,而且沿用了千余年的后岳山形制也得到了变化,由原来的平头变为S型。改革后的筝就是我们现在普遍通用的“S型21弦筝”。20世纪末期在原有21弦筝基础上开发而来的新筝更是为筝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

五、 现代新筝原创作品对现代筝乐作品的贡献

21弦筝无论从创新理念上还是艺术实践上,都为筝乐艺术的普及与繁荣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但这并不意味着古筝艺术已经到达顶峰,也不意味着传统形制的筝不存在进一步发展和创新的必要与趋势。

一直以来,筝都是在五声音阶体系框架内定音。中国传统的五声音阶体系有着和谐的自然音程关系,但却因缺少4和7等音严重影响了它的和声功能。这在和声运用不发达的古代尚不是问题,但在现代,这个问题就显得比较突出。与笛子、小号、二胡这样的单纯旋律乐器不同,筝本身具备了理论上比较强大的和声功能,在现代艺术的大环境下,非要放弃筝的和声功能是完全不现实的。于是,古筝和声功能的需求与乐器本身的限制就成为了越来越严重的矛盾。这一矛盾最终得到了一定的解决,解决方案就是被称为“新筝”的一件在古筝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乐器的诞生。

新筝的出现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古筝的不足,它在完全兼容古筝所有功能的同时,又增加了七声音阶的演奏区,使七声音阶与五声音阶并存的演奏成为可能。如果再通过简单的调校,就可以满足十二平均律所有音的要求,并且仍然保持五声音阶体系不变。这个创新不但丰富了筝的和声功能,也为更多新的演奏技巧的产生以及更多优秀筝乐作品的创作奠定了物质基础。[6]新筝强大的和声功能,使得比较常见的和弦技巧都可以运用到筝乐作品的创作当中,解放了多年来困扰作曲家创作的“缺音”问题。新筝的出现,为古老的民族艺术中融入了现代元素,使得数千年历史的古筝艺术得到了跨越发展的可能。

新筝的创新从筝乐艺术的角度而言,本身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要想让这个创新具备真正的实际价值,还要有理论家总结创新成果,使之理论化系统化,要有作曲家来创作符合新筝特点的作品,并要有演奏家来演奏推广普及。对于筝乐艺术来说,幸运的是,筝乐大师王天一进行了开天辟地的研究,不但突破性地创新了新筝的全面系统理论体系,还创作改编了大量新筝作品,培养了一批新筝演奏家,使筝乐艺术产生了跨越式的发展。王天一也因为在新筝领域的突出贡献被誉为“新筝艺术之父”。

新筝强大的和声功能,使得几乎所有的和弦种类都可以运用到筝乐作品的创作当中,十二平均律体系的应用扩大了作曲家创作范围,新筝的出现,为古老的民族艺术中融入了现代音乐的要素,使得筝演奏更多风格、更多题材的音乐成为可能。

说到新筝作品,首先要提到的是《威尼斯之夜》这首原创的新筝独奏曲。这是王天一出访意大利,在著名的“水城”威尼斯参观时有感而做。此曲原本想写成古筝曲,但出于古筝本身的限制,在和声方面没有办法妥协。直到新筝出现后,此曲才被正式推出。

《威尼斯之夜》是新筝上第一首基于十二平均律创作的新筝作品。它的问世让人们认识到,原来筝这件民族乐器还可以如此动听的演奏异国风情浓郁的作品,同时也让人更加直观地理解了筝乐改革的必要性,以及直接证明了新筝改革的成功之处。《威尼斯之夜》有两个完全不同于传统古筝作品之处:

1、作品中大量运用“3 5 7”、“5 7 2”、“2 4 6”、“4 6 1”等标准三和弦,而这些和弦因为传统古筝上缺少4、7等音就很难完全实现,多数情况下是利用古筝上原有音来替代没有的音,例如:古筝上没有4音,想用“2 4 6”这样的和弦时就只能用5替代4,写成“2 5 6”,这样一来其效果可想而知。

2、作品中运用了双手食指在筝弦上连续快速弹奏大量半音序列的技巧,营造了极佳的氛围。这样的创作之前筝乐作品中从未出现,只有钢琴曲中有此类运用。这种技巧看似简单,但从传统筝的结构上来讲,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在新筝上只要技术过关,就可比较轻松进行半音序列的演奏。

新筝曲《爱尔兰之恋》是又一首把新筝演奏技术推向高峰的作品。此曲仍为王天一所创作,取材于作者两度赴爱尔兰进行演出和文化交流的感受。作者第一次应文化部派遣赴爱尔兰演出,十余场演出得到了爱尔兰人民的极大欢迎,甚至电视台都播出公益广告劝导大家注意观看演出的安全,防止踩踏事件发生。隔年,爱尔兰总统府直接发函邀请作者再次赴爱尔兰进行文化交流。这次的演出交流规格之高是不多见的,爱尔兰的总统、总理、副总理、议长以及商界政界诸多高层都来观看演出,深深为中国艺术所陶醉。作曲家深感爱尔兰人民的深厚友谊,在回国的飞机上写下了《爱尔兰之恋》。在这部作品中,作曲家借鉴了爱尔兰著名的踢踏舞的节奏,匠心独运地设计出左手快速分指弹奏旋律,右手在左右演奏区来回跨区交替弹奏来为旋律伴奏的演奏模式,具有极高的技术难度。这完全颠覆了传统古筝作品中右手演奏旋律、左手伴奏的常规演奏模式,难度之大在传统筝上是不可想象的,是对筝演奏技术的跨越发展。这对演奏者的左手弹奏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将现代筝乐作品的发展推上了更高的层次。

大型新筝与钢琴协奏曲《立马乌江》的问世,更是将筝乐作品的创作推向了高潮。这是中国第一部大型新筝与钢琴协奏曲,这部作品的成功不只是在演奏技巧方面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在其演奏形式与表现力方面的创新。在《立马乌江》之前也曾有作曲家创作出古筝与钢琴协奏曲,但大多作品古筝部分都是按照钢琴作品的创作方法进行创作,很多地方并不适合古筝演奏,例如:经常会在古筝曲谱中发现左右手同时在一根弦上进行演奏以及同时弹奏两根相距很远(超出手指最大能力范围)的筝弦等问题,这体现了作曲家在创作时并没有很好的考虑到乐器本身的特点。这些作品虽然将古筝和钢琴编配到了一起,而实际上古筝和钢琴并没有发挥各自所长,协奏便失去了意义。

在《立马乌江》中新筝与钢琴平分秋色,新筝部分充分运用新筝演奏技法展示筝魅力所在,而钢琴部分则发挥其强大的和声功能,两种乐器各自独立又相互配合,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协奏作品。与古筝独奏作品相比,协奏作品气势上更加强大,内容也更加丰富。在表现力上,作品更是通过“次序外轮扫”、“双手次序轮板”、“掌指击弦”、“击柱”、“击板”、“刮柱”等技巧将音乐三种语言:音符语言、肢体语言、表情语言相结合,将《垓下被围》的紧张激烈、《饮泣别姬》的凄美幽怨、《兴勇搏杀》的激昂壮烈以及最后一个乐章《含恨自刎》的不甘与无奈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此曲的创作使得筝的表现力得到空前的提升。

除了上述作品之外,还有姜淼、王冬婉等人创作的《快乐的古丽娅》、《冰融二月春》等优秀作品,这些作品的出现为筝乐的发展贡献了积极的力量。

不难看出,新筝的出现极大地增强了筝乐的表现力,新筝在完全兼容了古筝各种演奏技巧和艺术特色的前提下又创造性、突破性地增强了筝的和声处理能力,这为更多优秀的作品出现打下了基础,同时也是筝乐发展更加贴近了社会需要。以筝乐大师王天一为代表的作曲家演奏家们功不可没。

六、现代新筝改编作品的艺术特点

现代新筝改编作品较古筝改编作品相比有很大的发展和创新。古筝4和7的欠缺,给古筝改编带来了不少麻烦,很多时候必须为了旋律而放弃和声。而新筝弥补了古筝“缺音少律“的不足,在改编作品方面更加游刃有余,基本上可以与钢琴相媲美。例如,新筝改编作品《打虎上山》是根据著名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打虎上山》改编的一首新筝曲,原曲由京胡和交响乐队共同合作完成,气势恢弘。此曲曾被改编为古筝曲,但由于古筝缺音少律以及和声功能的欠缺,不得不对原曲进行了大量删减。另外左手忙于控制音高,无法配合右手进行复杂的和声演奏。改编后的作品显得单薄很多,并且音准方面控制也很不理想,这都是古筝本身的限制所带来的。而新筝对此曲的改编可以说是真正做到了“原汁原味”,原曲的精髓部分都得到了充分的保留。在严格按照原曲音乐要求处理作品的同时,在左手弹奏的和声配置上充分发挥了筝的艺术特点,使乐曲内容表现得更加充分,更加深刻的揭示了音乐的主题。

新筝强大的和声功能,为其他流行音乐的改编也创造了条件,这也是现代筝乐作品又一发展创新之处。之前几乎所有的流行音乐改编到古筝上之后,就只剩下旋律,而更多的和声伴奏均由MIDI完成。换句话说,就是古筝卡拉OK。现在市面上充斥着这样的古筝卡拉OK音像制品。而新筝则改变了这一局面,它的强大和声处理能力使得一般的流行音乐改编不再成为“不可能的任务”,也不再需要“古筝卡拉OK”这样的演奏形式。像《愤怒的小鸟》游戏主题曲、《童话》、《挥着翅膀的女孩》、《天空之城》主题音乐等大量新筝改编作品,均是古筝无法完成的。同时,这些优秀的改编作品问世后,更多的人了解并且喜欢上了筝这件乐器。

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面对普通受众来说,演奏流行音乐要比演奏高难度的原创筝乐作品更受欢迎。原因很简单,流行音乐流行于当下,为群众所熟知,流行音乐改编的筝曲拉近了作品与受众的距离,可以让人们更直观地感受到了筝这件古老的乐器的魅力。也有一种片面的观点对流行音乐改编的筝曲持负面看法,这是没有大局观、对艺术本质掌握不够的表现。艺术的存在基础就是“人”,没有受众,艺术本身便失去其意义。流行筝曲作为一种形式,在现在以及未来都将活跃在现代筝乐艺术舞台之上。

由于新筝的强大功能,使得为其他乐器创作的作品改编成筝曲也成为了可能。如新筝曲《献给爱丽丝》改编自钢琴曲《献给爱丽丝》,在保留钢琴曲风格的同时,又结合新筝的特点进行了必要的改编,改编后的演奏效果听起来比钢琴柔和、细腻,情感更为丰富。扬琴曲《欢乐的新疆》改编成新筝曲后,运用“右手快四点”、“四指轮”等弹奏技巧保留了扬琴演奏的颗粒感,还运用“摇指”、“连续定时滑弦”等扬琴中没有的技巧将散板的含蓄深沉和慢板部分的柔美悠扬非常好的表现出来,保留了扬琴版活泼欢快的同时,又增添了一份沉稳与柔和。

                   七、结语
现代筝乐作品在传统筝乐作品的基础上在和声功能的运用不断增强,演奏技法、技巧不断创新,曲目内容越来越丰富,演奏形式趋于多样,表现力也大大增强。总的来说,现在筝乐作品的创作在向着一个好的方向发展,但在发展与创新过程中也产生一些问题。在现代原创筝乐作品中,有些作品一味追求曲调、技法的创新而忽视了音乐的灵魂——旋律的创作,希望作曲家们在今后的筝乐作品的创作中重视旋律的创作,不要忘记一切的作曲技法和演奏技巧都是为创作出好听的音乐来服务的,因此要以创作旋律为主体,而不要本末倒置。在现代筝乐改编作品中,把一些优秀作品进行合理的改编到古筝上来,可以起到促进古筝艺术发展的作用,但是这样的改编必须立足在对古筝自身的充分了解之上,必须做到知己知彼。对古筝本身的功能和缺陷做不到了如指掌,对古筝艺术的自身特点做不到深刻领会,则很那改编出优秀作品。我相信,通过大家不断的努力、研究和创新,现代筝乐作品一定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致    谢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我的大学四年学习生涯将以此论文的完成为结束,在本文完成之际,我要由衷的感谢关怀、教诲、帮助、支持和鼓励我的老师、朋友和亲人。

首先,我要对此次指导我论文写作的孙越老师致以深深的感谢。从论文的设计选题到资料的搜集直至最后修改的整个过程中,花费了孙老师很多的宝贵时间和精力,在此向导师表示衷心地感谢!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开拓进取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都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感谢大学四年以来辛苦往返于榆中与市区为我们授课的老师们,感谢他们在学业上对我的谆谆教导,让我在专业知识方面有了系统的学习,是老师们的悉心教导让我积累了丰富的知识来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

我还要感谢与我共渡大学生活的朋友、同学们,感谢他们一直以来对我的帮助、信任、支持和鼓励,让我在大学四年生活中留下了珍贵的回忆。

最后,我要感谢我亲爱的爸爸、妈妈。感谢父母二十多年来对我的养育之恩,感谢他们对我无私的奉献和精神的支持与鼓励,感谢他们为我构建这样一个温暖的家作为我强大的后盾,让我不断努力向前奋进。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8 12:4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13 14:50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