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63|回复: 0

臺灣客家宣教:以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客家宣教中會」為中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30 23: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古儀瑩(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畢業生)】




  本文主要探討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客家宣教中會」之成立與發展。1980年代起有一群牧者提倡設立客家中會,以確立宣教之主體,並擁有宣教之自主性。在這過程中經歷了許多討論,透過文獻資料和口述訪談來了解「客家宣教中會」的歷史與變化,以及客家地區之教會在加入或不加入客家中會時的考量為何。

  長老教會傳入臺灣始於1865年馬雅各醫生(Dr. James L. Maxwell)開始在南部展開宣教,而北部地區的開端則是加拿大馬偕牧師(Rev. George Leslie Mackay)於1872年到淡水進行宣教。南、北部宣教師們各自在其教區宣教、管理。宣教師來臺之初便學習當時臺灣人口佔大多數的福佬人的語言,以便溝通和傳講基督教訊息。南、北部的宣教師們曾到過客家地區宣教,但少有宣教師刻意學習客語來傳教,仍以福佬話為主要的宣教語言。

  為了增加客家地區的宣教資源,1950年代起便有牧者組織客家宣教相關單位,以及將聖經翻譯成客語。至1980年代後,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設置「客家宣教委員會」,負責全臺灣之客家宣教工作,聯繫各中會辦理相關事務。長老教會是以「中會」為宣教主體的架構,中會管理所屬教會的財產和人事,一些客籍牧者認為唯有成立客家中會才能真正進行客家宣教工作,因此開始進行籌備、舉辦研討會、說明會等,以新竹中會(範圍含括桃園、新竹、苗栗、臺中)客家地區的教會為主,說服各客家地區教會加入並成立客家中會。2000年因加入之教會僅13間,未符合規定之15間教會,先成立「客家區會」,其中自新竹中會轉出12間,自高雄中會轉出一間美濃教會。2007年教會數量達到15間,升格為「客家宣教中會」。經客家委員會於2004客家人口調查報告顯示,全臺灣客家人口佔50%的地區有49處,以此比照加入客家中會之教會數,差距甚大,本文將探討教會加入或不加入之因素。

  本文之研究成果有三個貢獻。第一,透過文獻資料及口述訪談,了解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客家宣教及客家中會之歷史。第二,釐清客家宣教中會之現況與問題,宣教不分族群。第三,受社會變遷影響之下,客家文化(語言)難以在客家地區之教會被使用及呈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7 23:5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