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3-4-17 11:41 编辑
本会馆始创于一八O一年( 按因为一八O一年嘉应会馆地契上已标明仁胜公司在其北侧)
馆宇建立于一八四九年,座落在槟城大伯公街门牌廿号。是槟城历史最悠久乡团之一。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槟岛沦陷,所有簿册、议案、文献,具荡然无存,于是会馆的史料,就无从稽查,如有遗漏错误,只有待日后考查与补正。按据前辈口述:「 我增城龙门两邑梓里,在二百年前,侨居此地,人数不多,但却能高瞻远瞩,胼手胝足,披荆斩棘,创建巍峨堂皇的会馆,旨在联络感情,守望相助,排难解纷。 会馆初创时,得力于甲必丹郑景贵公之资助于领导,并获各位乡贤之鼎力支持。当时郑景贵乡贤不但是我增龙人之领袖,同时也是华人之领袖,对国家社会贡献良多,尤其是郑公开辟吡叻州之矿业,奠定华人在马来亚开矿之基业。于一八九四年,他与女公子郑庚娘合献第一公冢特别山地予广东暨汀州会馆。一八九八年( 光绪廿四年、秋八月吉日「 初一」),根据重修五福书院碑记载 :「 郑慎之翁捐出书院地壹大段,工金五千七百六十大员」。此外,他与张弼士,张煜南,谢梦池,戴欣然同为槟城极乐寺的五大总理。他是当时 :「 数十年前间侨南富者,人必翘指称公以对」。此实属增龙人之光荣。
本会馆最初之信理员为屋契 ( 呀兰 ) 代表有二 : 一属仁胜馆有名而无代表。一属增龙馆,则有冯登桂,郑兴发,钟亚三,廖亚五四位为代表。此四位乡贤先后作古,爰于一九一六年七月廿一日,召开会员大会,公举郑大平,廖成保,李田秀,廖廷均四位代表继续入名呀兰,而仁胜馆,增龙馆之呀兰从此合并为一。
廿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被推选为会长者有廖廷均,李田秀,冯彬祥,刘锦瑞,何锦源与李天柱。上述六位会长先后作古,则公举刘天赐接任会长,直至其年迈体弱乃告离职。嗣后无人接棒,致使会务陷于停滞境地,幸获德高望重的拿督张炜荣局绅与黄明德乡贤有鉴及此,于一九七二年七月十六日起来成立槟城增龙会馆复兴委员会,号召全马增龙会馆协助重振槟城增龙会馆,经过六个月的奔波努力,槟城增龙会馆终于重见光明,以比显露出增龙人之团结合作,互相协助之精神。会馆同人为表扬张,黄二公之功绩,特将其玉照悬挂在会馆内永垂纪念。
迨至一九七三--七四年,会馆开始进行逐步修葺。大厅设有神龛,以供同乡安置先人神主牌,每逢月尾,春秋二祭及年节都有上香并以牲礼,果品,鲜花等供奉。墙壁上悬挂着清末广东增城县志编修,太史公赖际熙之匾额 : 「 钦点翰林院庶吉士」,与光绪丙戌科进士吴兆祥之匾额 : 「 钦点营用守备」,以追念其功德。本会馆为应时代需求,即再次修改章程。公举王林清,伍瑞明,黄明德,刘永麟为会馆产业信托人,至一九七五年二月廿五日,刘永麟辞去信托人之职,乃由杨润福律师递补。并厘定春秋二祭祀典日期。即将春祭日期订于清明节前五日( 西历三月卅一日)。秋祭日期亦订于西历八月廿二日,并与槟城增城同乡会联合举办春秋二祭祀典。又规定西历十月八日为会馆成立周年纪念日。于一九七五年,五月廿五日,郑振香乡贤提议设立增龙社,获得一致赞成,即推举郑振香为主任,黎明福,郑戊刚,潘荣新,袁瑞娇,刘天生,朱萧温为委员负责筹办庆灯上香事宜。择定农历正月十六日为该社在海珠屿大伯公庙举行庆灯上香盛会日期,藉以联络乡谊,闲话桑麻,促进彼此间之感情。 时代巨轮,不断地向前推进,会务之发展必须适应时代,不能故步自封,一成不变,所以本会馆现今由简单的结构与活动,逐渐扩大起来,以迎合时代环境变迁之需求,吸引青年同乡之加入。自一九八O年以来,本会馆尽量提拔年轻有为的新血为接班人,并以一个老、中、青三结合的领导层来推动会务之发展。 一九八三年本会成立奖助学金委员会,旨在培植人才,扶掖后进,鼓励同乡子弟发奋向学。公举钟炎坤为教育组主任,并推选王林清,伍瑞明,钟志能,何松德为委员,展开筹募奖助学金的工作,同乡们对下一代的教育表现得非常热心,在这短期内筹获一万六千多元,把这笔奖助基金存放银行生息,然后将每年所获得的利息作为颁发奖励金用途。自一九八四年开始颁发奖励金至今已历五届,而获奖人数却逐年增加,换句话说现有的奖助基金是难以应付,故期望大家想出一个一劳永逸的筹款方法,使教育基金丰富起来,给同乡子弟带来更大的帮助与鼓励,这就是教育组的寄望。 旋至一九八六年八月廿四日,钟炎坤同乡提议,本会馆应拥有自己的徽章,以显示增龙人之团结合作,互相协助之精神,并象征着槟城增龙会馆之特质。因此,大家一致赞成,并授权由钟同乡去擘画一切。徽章图案由名画家陈昌孔先生设计出来后,再获社团注册官之批准。本会馆从此有了这精致美丽的徽章,不但增加了会馆的品质,同时也使它踏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本会馆的会务方针,今后竭力追随时代和社会的需要,共同为社会慈善福利以及文化教育工作分担一部份的责任。深信乡团的存在是有一定价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