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34|回复: 0

闽西客家十番音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21 10:4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番又一番,演奏和谐盛世的欢乐,所有的苦难已从丝弦上,轻轻地拨落,而全部幸福,正从心底里,汩汩地涌出……金秋十月,闽西客家艺术团在世界文化遗产永定客家土楼“振成楼”为游客表演闽西客家十番音乐,博得游客阵阵掌声。

闽西客家十番音乐,2006年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十番”又称“客家十欢”“打十般”“十样景”“集欢”“国乐”“十班”“集番”“协番”等。之所以称为“十番”,是因为乐队演奏时使用二胡、吊规、椰胡、板胡、月琴、三弦、扬琴、琵琶、竹笛、唢呐等管弦乐器及板、堂鼓、堂锣、小钹、碰铃等打击乐器共10余件,“十”是泛指,并非一定是10人演奏10件乐器。乐队的组合,除二胡、扬琴、月琴、竹笛及小锣鼓钹等主奏乐器必须外,其余则根据乐队所拥有的掌握乐器的人才不同而有所增减,可七八人,也可十五六人。它是一种民间音乐,原用工尺谱记录,不能演唱,但可以吟诵,以行进式演奏为主,主要用于祝贺迎亲、寿宴、生日、金榜题名等喜事。

据有关史料记载,“十番”在闽西至少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主要流传于闽西客家的永定、长汀、连城、上杭、武平等县,深得群众喜爱,不论城镇和乡村,几乎都有演奏十番音乐的班社,多为业余自娱自乐的组合。革命战争年代,一批文艺工作者用“旧瓶装新酒”的形式,用闽西人民喜闻乐见的十番乐曲,填上革命新词,如广为流传的歌曲《送郎当红军》用的就是十番音乐的曲调等,用以宣传革命道理,鼓舞群众斗志,发挥了很大作用,成为我国民族民间传统文艺与革命斗争紧密结合的成功范例,也为闽西客家十番音乐增添了灿烂光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2 01:4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