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15|回复: 0

客家方言分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16 10:3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寻红觅彩 于 2013-3-18 14:11 编辑

客家方言jnhanyu.com主要通行于大陆的广东、广西、福建、江西和四川、湖南、海南部分地区。其中主要的区域是广东东部和北部,广西南部,江西南部,福建西部。粤闽赣边区一带是客家最集中的地区,因而也是客家方言最流行的地区。在海外,台湾和香港有部分地区讲客家话。东南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菲律宾以及美洲华侨、华裔中也有不少讲客家话的。
广东的客家方言几乎遍布全省,但主要分布在粤东、粤北地区。其中纯粹属客家方言或以客家方言为主的县市有:梅县、兴宁、五华、大埔、蕉岭、平远、龙川、和平、始兴、连平、新丰、河源、丰顺、紫金、南雄、翁源、连南、英德、惠阳、曲江、博罗、宝安、惠东、揭西、仁化、乐昌、廉江、乳源。此外饶平县、揭西、海丰、陆丰、龙门、从化、花县、新会、化州、四会、阳江、鹤山、三水、高要、开平、信宜、珠海、深圳龙岗、东莞等广东的其它地区的一些县市也有不同程度的客家话分布。据最新调查资料统计,在粤西的湛江、茂名、阳江三市约有190万人讲客家话,分布区域约为6400平方公里,具体分布在廉江、化州、信宜、高州、电白、阳西、阳春等县。
福建省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闽西的长汀、连城、上杭、武平、永定、清流、宁化、明溪等县。此外,南靖的曲江,平和县的九峰、长乐,诏安县的秀篆、官陂,龙岩西北部万安(旧名溪口镇)等地说的也是客家方言。
江西省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赣南的兴国、宁都、石城、瑞金、会昌、寻邬、安远、全南、龙南、定南、信丰(不包括县城嘉定镇和城郊的部分农村)、大余、崇义、上犹、南康、赣县、于都等十七个县和西北部的铜鼓县、修水县的大部分乡镇。此外,萍乡、广昌、永丰、吉安、泰和、万安、遂川、井冈山、宁冈、永新、万载、宜丰、奉新、靖安、高安、武宁、横峰等县市的部分乡镇均讲客家方言。
四川省也是客家人居住较为集中的一个省份,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成都郊区东山一带、新都、金堂、广汉、什方阝、彭县、双流、新津、简阳、仁寿、资中、威远、安岳、富顺、泸县、合江、宜宾、广安、仪陇、巴中、通江、达县、西昌等县市的局部地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客家方言分布全区90个市县中的79个市县,占所有市县的87.78%。就乡镇而言,全区1364个乡镇中,583个乡镇有客家话,占所有乡镇的42.74% 。广西客家方言集中的地方,主要是在陆川、博白、浦北南部与合浦东部;其次是防城、钦城与灵山相连的一片地区;以贵县为中心,沿铁路东南至玉林北部、西北黎塘、宾阳地区;此外还有来宾、桂平、平南、象州、柳州、蒙山、荔浦、阳朔等。
湖南省的客家方言主要通行于攸县、茶陵、酃县、汝城、桂东等县的某些乡村,还有浏阳、平江县的某些乡村。江永、江华等地也有少数人说客家方言。
台湾的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桃园以南各乡镇和中坜、新竹、竹东、苗栗一带乡镇以及屏东县一部分乡镇、高雄县的美浓镇。
客家方言在海外的分布可分为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五个地区。其中亚洲讲客家方言的共有350万人,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越南、缅甸、印度、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国家。非洲的客属华侨华人共有5.4万人,分布在毛里求斯、留尼旺、南非等12个国家。在美洲约有46万人讲客家方言,分布在秘鲁、美国等21个国家和地区。欧洲、大洋洲的客属华侨华人有16万和4.4万人。

客家方言的研究深受海内外学者的关注,早在清代中叶就有人开始研究,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早期的研究多是《地方志》内的分卷,偏重于语词的考释。这一时期比较著名的有黄钊(1788─1853)的《石窟一徵》,内有“方言”两卷,温仲和(1849—1904)等人撰写的《嘉应州志》,内有“方言”一卷,杨恭桓(1907)的《客话本字》以及罗蔼其(民国初年)的《客方言》十二卷。本世纪40年代以来,随着各地调查汉语方言之风的兴起,各地陆续有学者开始调查客家方言,有人用音标标记客家话,研究客家话的语音和词汇,还出版了为数不多的客家方言研究专著。比较著名的有罗香林的《客家研究导论》,书内系统描写了兴宁客话的语音,还有已故著名语言学家董同和的《华阳凉水井客家话记音》一书,记录四川华阳水井客家人的口音。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是中国语言学突飞猛进的黄金时期,汉语方言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快车道,客家方言研究也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阶段,特别是80年代以后全国各地掀起编修地方志之风,使客家方言研究顺风而上,成果丰硕,既有综合性的研究专著;也有对某个点的语音、语法、词汇进行深入探讨和描写的专题研究;还有音变类型、方言分片分区、客方音史、本字考、划分客方言的标准、客家话与其他语言(包括客土、客闽、客赣、客湘等)的比较等的研究。限于篇幅仅举代表性的论著。大陆方面,有关客家方言研究的专著有:周日建《新丰方言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李如龙、张双庆主编《客赣方言调查报告》(厦门大学出版社1992);陈修《梅县客方言研究》。(暨南大学出版社,1993);何耿丰《客家方言的语法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谢永昌《梅县客家方言志》(1994年);罗美珍、邓晓华《客家方言》(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林立芳《梅县方言语言论稿》(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7)等。以辞典形式出版的有张维耿、赖江基主编的《客家话辞典》(1993);谢栋元《客家话一北方话对照词典》(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黄雪贞主编的《梅县方言词典》(1996)等。至于客家方言研究的单篇论文则更多,比较著名的有罗常培“从客家迁徙的踪迹论客赣方言的关系”(《语言与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1950);罗美珍“畲族所说的客家话”(《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0.1期)、“福建长汀客家话二字组、三字组的连读变调”(《语言研究》1982.3期);黄雪贞“客家话的分布与内部异同”(《方言》1987.2期)、“客家方言声调的特点”(《方言》1988.3期);邓晓华“闽西客话的韵母音韵特点及其演变”(《语言研究》1988.1期);“客家方言与宋代音韵”(《语言研究》增刊1991);饶长溶“长汀方言的代词(《中国语文》1989.3期)、“长汀方言及其分片(《客家纵横》增刊1994);蓝小玲“《切韵》的全浊声母和客语的送气清音”(《客家纵横》1992);项梦冰“连城(新泉)话的人称代词”(《方言》1992年第三期)等。
海外的论著有: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杨时逢教授在台湾调查了北部桃园和南部美浓的客家话,先后出版了“台湾桃园客家方言”(《史语所单刊二十二》,1957)和“台湾美浓客家方言”(《史语所集刊》1970)。接下来台湾客家方言研究专家罗肇锦教授先后又刊行了全面描述客家方言语法的《客话语法》(台北,学生书局,1984)和单点方言研究专著《瑞金方言》(1989);钟荣富“论客家话的V声母”(《声韵论丛》3,学生书局1991)。在国外,日本语言学家桥本万太郎撰有“客家四县方言的音韵体系”(中国语言研究第8回全国大会案内,1957),并于1973年出版过英文版的《客家方言》一书;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的沙迦尔教授更是经常活跃在客家学、客家方言学术领域的一位著名学者,他所著的《香港新界客家方言》(英文版,1977)是研究客家方言的人经常翻阅的文献。此外,如罗杰瑞“什么是客家方言”第二届汉学论文集台北,1987);哈玛宛《印度尼西亚爪哇客家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等。上述研究成果表明:客家人与众不同的最明显特征是他们使用的客家方言。它是汉语各种方言中内部比较一致的一种方言。梅县客家话被公认为是客家话的“正宗”。
这期间客家方言的研究队伍也在发展壮大,现在既有饶长溶、詹伯慧、李如龙、罗美珍、何耿丰等老一辈专家学者,又有周日健、林立芳、谢永昌、刘纶鑫、谢栋元、邓晓华等年富力强的中年学者,更加可喜的是近年还涌现出一大批后起之秀,其代表主要是分别以詹伯慧教授和李如龙教授挂帅的广东暨南大学中文系和厦门大学中文系两个汉语方言学研究基地培养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如练春招、蓝小玲、庄初升、钱奠香、温昌衍等年轻学仁,使得客家方言研究后继有人。
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无论从广度和深度上都超越了前人。然而在看到取得空前成就的同时,也应看到还存在局限性,客家方言研究还没有形成一定规模,影响还不大,步伐太慢。从关于客家方言研讨会的举办来看,众所周知,汉语方言调查研究工作近十年来取得深入进展,除了定期举行的全国方言学会学术年会以外,各大方言都先后组织起专门研讨交流本方言研究成果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某个方言学术研讨会。比如粤方言、闽方言每隔两年举办一次国际学术性研讨会,至今粤方言已举办过6届,闽方言举办过5届,而且从未间断过。而客家方言研讨会直到1993年才在福建龙岩市召开了第一届研讨会,时隔3年后才在广东增城市举办了第二届,1998年在韶关举办了第三届,2000年11月在梅州举办第四届。因此与其他方言研究相比,客家方言起步晚,力度也不大。此外,客家方言研究涉及的地域也有限;各个地区的研究也不平衡。客家方言研究走在前列的有梅县、增城、南雄和闽西龙岩等地,这些地区都有过专门的著作刊行,但其他客家地区的客家方言研究涉及大少,仅广东梅州市而言,除了梅县话有过系统研究成果外,邻近的兴宁市、五华县、蕉岭县、平远县、大埔县、丰顺县等地的客家话除在各县县志的方言篇有所反映外,迄今为止还没有专门的研究成果面世。又如客家方言研究重视地域的异质不够,饶平、海丰、陆丰等地的客家话与以梅县为代表的客家方言有较大差别,在台湾的客家话有“四县话”、“饶平话”和“海陆丰话”之分,广东省内也有“粤东客话”、“粤北客话”之说,这就是明显例证,然而也没有人进行深入研究。再如对客家方言进行综合比较的论著很少;绝大部分是从语言结构上研究客家方言,很少和文化联系起来探讨客家语言,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今后kingyutech.com我们的学者进一步去研究、去攻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21 15:2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