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2-6-20 17: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RE:[转帖]李国豪院士
一片丹心化彩虹----记桥梁力学家李国豪 (连载一)
闯大上海 进同济大学
怀着炽热的求学愿望,16岁的少年李国豪与一位姓余的同乡结伴,告别了父老乡亲和年迈的祖母、慈爱的母亲上路了。那时候正是1929年。
平常故乡的一草一木,是那样的平淡无奇,甚至于不太把它放在心上,但当离开它远走他乡的时候,村子里屋上的一砖一瓦、田塍上滋长的野草野花,都好像含情脉脉地注视着他,向他投来亲切的目光……李国豪恋恋不舍地提着简单的包裹和藤箱,向下市轮船码头走去……
那时候,梅江傍着县城流过,汇合程江水势更大了,河水混黄翻滚,深不见底。出远门的人大都是坐小火轮,沿江顺水而下的。梅江经过松口镇继续向下奔腾,流入大埔县境,至三河坝汇入韩江,过高陂镇,不停地向东流去,水势越来越大,江面也宽阔了。小火轮抵潮州停留了一会,重新启航直达沿海城市——汕头市。潮州人讲的是潮州话,和客家话完全不一样,很难听懂。按着船期,汕头定期有外国大轮船驶往上海。统舱船票是五块大洋。
古代哲人老子在他的《道德经》中,这样写道:“合抱之木,出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今,少年李国豪怀抱着远大的理想,跨开了第一步,正应了老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名言。他从小在困厄的环境中长大,因而深深体会到环境愈艰难困苦,愈需要有坚韧的毅力和信心、决心。现在他有了明确的目标,就是奔向梅县人心目中极有名气的上海同济大学,同济医科。
1929年夏天,李国豪踏上上海这块陌生的土地,开始了崭新的生活。由于县中的同学已在复旦大学读书,所以一到上海临时就寄宿在复旦。他一安顿下来就到处打听报考同济大学的事(同济医学院是同济大学的一个学院)。第一次招生考期已过,幸好还赶上第二次招生。第二次报考的学生有100多人,招收名额为15名。听说报考的多数是高中毕业生,而李国豪却勉强算个旧制中学毕业生。这时,李国豪心里微微触动了一下,怕自己的成绩比不过人家。随即他提醒自己,如今好不容易千山万水跑到上海来了,名已经报上了,岂有临场退缩之理。本来,他的脾气就是决定要做的事就努力去做,决不后退。现在他也还是那副老脾气;决不退让,努力应考。成功与失败对他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他并不把这放在心上,他认为怕失败是懦弱的表现。“我什么时候懦弱过?”他暗暗责备自己。随后他就一心准备功课,再也不去想了。还是在复旦大学读书的县中同学有经验,劝李国豪为防万一,同时报考复旦大学生物系,作两手准备。李国豪照着他的意思又报了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