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258|回复: 1

风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6 15:2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风车

    说到风车,许多朋友可能会以为笔者说的是那种纸或塑料做的,会迎风而转的小孩子玩意。其实不是的。笔者这里所说的“风车”,指的是一种木制的农具。因为其形状像车,使用的时候又要利用到风的作用,所以陆河客家人就称其为“风车”。

那这种叫风车的农具,农家人是用来做什么用的呢?

原来,华南地区的农民,每季把谷子收割完晒干之后,都要用这种风车来过滤,通过人工产生的风,把渗杂在谷子里的杂质去除掉。简单的来说,风车就是一种净谷机,通过它可以使新收的稻谷变得“干净”。

风车是这样使用的:手工转动转把,产生一阵阵风(跟风扇的原理差不多,只不过是用人力做动力的),把谷堆里那些长得不实的谷子、晒谷过程中渗进去的尘土以及其它一起杂在谷子里较轻飘的东西吹走,而把实的谷子留下。吹谷(陆河人叫“搞谷”,搞就是转的意思,指的是使用风车时的动作)的时候,风速的大小要均衡,不能时快时慢。转得太快,风太大了,那许多原本实的谷子会被吹走;转得太慢,风太小了,那些较大的杂质又吹不走,所以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至于究竟多大多快才算合适,则要靠操控风车的人视具体情况自己灵活掌握了。还有一点,吹谷的时候,一定要顺着风向吹,不能倒过来吹。不然的话,吹谷的人会吃上一嘴一脸的灰尘。

这种农具其实南方许多有种水稻的地区都有,大家的基本原理一样,形状则大同小异。可以说,风车是华南农民收获稻谷必备的农具之一,是华南农民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果没有它,那些混在新收的稻谷里面的杂质就很难去除掉。当把谷子辗成大米时,这些杂质又会渗进大米里,使大米也变得不干净。这样的话,用这种米煮出来的饭,会杂有许多杂质,变得难以下咽,而且吃了也会不健康。因此,千万别因为这种农具原理简单就小看它。其实在历史上,它出现对解放生产力曾起过十分重大的作用。

不过,尽管风车不可或缺,但旧时也不一定每个农户家都有风车。一来因为它的价格不菲,有些贫穷的农民独力买不起;二来则因为它虽然很重要,但是一年到头,要用到它的时间却不多,也就是稻收后谷子晒干时的那几天。其它一年之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里,它总是默默地停放在杂物间里,别无它用。旧时农家的房子往往比较,这种农具体积庞大,显然太过占用地方了。因此,旧时经常是几户或十几户农民,共买共用一台风车。等到农忙需要用到它的时候,一台风车经常一天之内要连轴转,一个下午要被抬往好几家不停地使用。常常是这家刚用完,另一家又急匆匆地抬过去用,用完又有下一家。

这种风车是由木头制做的,有四个脚,中间有一个空的大圆肚子(圆鼓形)。在空荡荡的大肚子里面,安装有带转轴和扇叶的木转轮,其中一边伸出一根铁的转架(原理类似于自行车的脚踏)。顶上则有一个上大下窄的斗(倒金字塔),用来装未吹过的谷子。斗下装有机关消息,可以自由调整放谷开口的大小,以控制放谷的速度。大肚子前方,大木斗下方,有一个向下倾斜的木托盘,其开口朝转架一方,使用的时候,在木托盘下方放上箩筐,实的谷子会顺着托盘滑到箩筐里。在木托盘的前方,还会开一个朝下的口子,那些半实半空的谷子,会从这里掉下去,这些半实半空的谷子,一般人不吃,而是辗碎了用来喂猪。而正前方,则开一个巨大的方形排风口,使用的时候,那些杂在谷子里的尘土、空谷子、草枝等杂质,会随风从这个排风口排出去。

或许,在现在的人看来,风车的原理很简单,制作也十分容易。可是,要知道这种农具已不知流传了多少年,那时候能发明这种农具,可是十分重大的事件。这样一件看似简单的物件,既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又让人们能够吃上“干净”的大米。因为单人手工就可以完成“净谷”的全过程,所以风车的使用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几乎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正常使用(只要足够的场地,能够放下风车)。这种农业实用工具,大概算是中国人比较早就懂得利用“风能”,并且已经能够人工自由操控“风能”的证据了。因此,那些发明它的中国古人(这种农具具体是哪个年代发明的,目前已很难考证,但起码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是十分了不起的。这让人不得不佩服中国古人的智慧。

笔者记得小时候,每每到新一季稻谷要入仓的时候,在村里祠堂门前用来晒谷的禾町上,经常可见到几架风车依次排开,村里的大妈大婶们各自用自己的风车吹谷。她们一边挥汗如雨,一边不停地转着手里的风车转把,个个都把手里的风车转得又快又稳,那些从排风口排出来的杂质堆得老高。那种壮观的收谷场景,使人难以忘怀。

现在,尽管早已进入了机械化、自动化时代,但是在陆河等华南地区的农村,仍有许多农民,每年夏冬两季收获稻谷时,仍在继续使用这个已经流传了千百年的农具。连使用的方式方法,也跟千百年前的古人一样,没有任何大的变化。风车,这么多年过去了,它还在继续造福着人类。(QQ33079930
       幽壹
20121223日于深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7 21:2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想当年自己也是这样用的,现在家里也还在用,二十几年了,一点也不会坏。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12 18:4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