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秆
禾秆,即稻秆,指的是水稻的茎。它大概有半米多高,长得笔直,中间是空的,筷子大小,未晒干之前是金黄色,晒干后变成淡黄色。
小时候,去稻田里挑禾秆回家,是粤东农村比较常见的农活之一。几乎每个家里有耕田的农家孩子都曾干过这农活,每个在农村出来的小孩都会有一段关于挑禾秆的童年记忆。
禾秆要先在稻田里晒干,然后才能挑回家存放。一般是收割完之后,把它扎起来,扎成一个个像稻草人一样的形状,金字塔形,下面铺开,晒在田地里。待它晒干之后,就拿上绳子和挑杆(客家人叫担杆),去把它捆扎好,挑回家里去先存放着,留待以后用。
房子比较大的家庭,会把禾秆叠放在专门的房间里,叫柴房。而房子比较窄小的家庭,则会在房旁立四根按正方形排列的石柱,接着再在上面摆上木梁,然后再把捆扎好的禾秆逐次堆放上去,堆放的时候,要逐渐往内收,这样越往上就越小,呈金字塔形。陆河客家人称这个为“秆棚”。之所以要这样,是因为南方春夏多雨,要防止雨水淋湿,以及让雨水可以快速流走。秆棚打得好不好,坚不坚固,美不美观,同村的村民之间还会暗地里互相轻劲。如果秆棚打得歪歪斜斜,甚至是倒下来,会被村里人嘲笑的。打秆棚这种堆放禾秆的方式方法,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对于粤东的农家人来说,禾秆的用处可大了,可以在多个方面派上大用场。它既可以用来当柴火,又可以做为牛的饲料,还可以用来捆扎东西,冬天也可以用来垫床。可以说,禾秆是农家人的好宝贝。
旧时,禾秆是农村人极其重要的燃料。尤其是冬春之际,山上的草木枯萎,农民很难割到柴草,日常生活所必需的燃料往往就需要禾秆来接续。不然的话,农家人就没法煮饭、烧水等,生活就过不下去了。禾秆是很好的燃料,产量多,又容易获得。所以,旧时没有煤气(天然气)的时候,它是粤东农家不可或缺的燃料。 禾秆还可以做牛的草料,是粤东地区耕牛的主要食物之一。尤其是冬春季节,旧草已枯,新草未起之时,就必须依靠禾秆来维持耕牛的生命。禾秆营养成分很高,牛很喜欢吃。如果没有禾秆,耕牛冬天就会饿死,而没有牛干活,粮食就很难高产,许多人就会挨饿。因此,等于禾秆间接救了不少人的性命。
上述这些,都是禾秆最为常用的一些用途,其实它还有一些作用虽然重要,但现在已不常用了。
旧时,农家的穷人,没有棉被或床垫,就需要依靠禾秆来垫床保暖,以便顺利渡过寒冬。用禾秆垫床,并不是胡乱地将禾秆乱铺在床上了事,而是需要手巧的主妇们,把禾秆编织成像棉被一样的,再把它铺在床底下,然后上面再摊上一块土布。这样睡起来,虽然没有棉被或床垫那么暖和,却也足以保暖,可以使农人们顺利渡过寒冬。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还有许多陆河农家,是靠这样过冬的。那禾秆编的床垫,等到来年夏天,天气热起来的时候,就会被丢掉。然后等到冬天的时候,手巧的主妇又再编织一床。
在陆河,禾秆还被用来制作一种在酬神祭祀时使用的“草纸”。这种草纸主要是利用传统的造纸技术制造,因为禾秆有丰富的纤维,来源广泛,价格又十分低廉,所以用其来做原料制造“草纸”最合适不过了。因为主要原料是禾秆,所以这种纸就叫“草纸”。草纸的质地十分粗糙和脆弱,不可以长久保存,所以一般不用来书写(除非是做法事的时候,要在上面写字)。它的主要用途,是在酬神祭祀的时候,在结束的时候,主家会将一大堆草纸(象征阴间的钱币,俗称金纸银钱)烧给神明或祖先。
禾秆还可以编织成其它的东西,或者是用来做捆扎东西的绑带,以及可以直接在田里烧掉,用它的灰来肥田。总之,禾秆的用途很广泛,是旧时粤东农家极其重要的生产资料。
不过,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禾秆的各种用途已逐渐被其它更好的东西所取待。因此,在一些地方,禾秆已成为“废物”,只能任其烂在田里,或将其燃烧之后做耕地的肥料。禾秆的灰,其实并不是很好的肥料,这种草灰,肥田的价值相对较有限。但是夏天的时候,它在田里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腐烂掉,而夏天的农活不等人,农民根本等不及,所以只能烧掉。由此,也带来了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
如何变“废”为宝?近年来,也有一些人进行过有益尝试。比如,通过机器将禾秆压制成人造板,在建筑方面使用。不过,这类尝试都规模不大,并不能有效地解决“禾秆问题”。在某些地方,每年收获季节过后,农民焚烧禾秆带来环境污染问题仍成为“新闻”。
从曾经不可或缺的宝贝到现在成为“问题”,禾秆在农民手中价值的变化,折射出社会的巨大变迁。(QQ:33079930) 幽壹
2012年12月29日于陆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