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梁 健 刘佳惠子
还未到荷恩堂,记者就听说与它相关的几件新鲜事:村里有座500年历史的祠堂,倾斜度堪比比萨斜塔却屹立不倒,村民按1∶1的比例又复制了一座,引来大批中外游客参观;88口荷塘遍布全村,塘里的鱼儿远销香港,每逢端午还有十来支农民龙舟队前来竞渡;近几年,不断有迁到县城的村民又搬回来,还吸引了6户外来居民落户村里。
一个普通的农村社区,为何这般神奇?9月14日,记者带着浓浓的好奇心,走进被誉为“乡间都市”的龙南县渡江镇象塘村荷恩堂社区。
我们刚进村,沿河的百米竹林就映入眼帘。小径通幽处,老人怡然围坐于石桌旁话家常、下象棋;绿油油的草地上,小孩子在快乐嬉戏着;报刊长廊前,几名农忙归来的村民认真阅读着新闻。一派清新美景,一幅和谐画面。象塘村村主任钟雨雄告诉记者,以前荷恩堂脏水四溢、垃圾成堆,一到雨天,有时连进村的路都找不到。从2008年开始,荷恩堂致力于打造生态和谐社区,筹资200多万元改善公共环境,修水沟、接自来水、硬化道路、栽种花草树木、设立垃圾中转站、安装体育器械、新建休闲亭和停车场……面貌焕然一新。
说话间,我们来到了荷恩堂。钟雨雄介绍说,荷恩堂是得名于明代先祖报恩反哺而兴建的祠堂。近年来,社区对“荷恩堂”、“禄公祠”等客家建筑进行新建和整修,形成了一本书、一堂课、一台戏、一个陈列室、一个故事、一本画册的感恩文化,如今荷恩堂已经成为全县青少年感恩教育基地。
钟雨雄的家紧挨着荷恩堂,是一栋新建的三层楼房,他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去喝茶。这座房子是2009年拆除土坯房后盖起来的。这几年,村里分批进行拆旧建新,齐心协力拆掉了1400多间土坯房、空心房。接着,村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给拆旧建新户提供补助和贷款,一栋栋新楼拔地而起。如今,全村798户农户中,70%以上住进了新房。
家家户户建新房,村民们的经济收入能承担得起吗?看到我们疑惑的目光,钟雨雄笑了:“我们这里可是全镇有名的富裕村啊!”荷恩堂是“水产之乡”,有上千亩水面,几乎家家户户养鱼、卖鱼,户均年增收4000多元。通过土地流转,社区建立了蔬菜、甘蔗种植和水稻制种基地,部分农户被返聘到农业基地当农业工人,社区一半以上的年轻人外出务工。近年来,不少人还带回项目返乡创业,陆续办起了电脑绣花厂、针织厂、电子厂等。目前,社区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占了80%以上。
谈话间,门外一阵铃声响起,钟雨雄的母亲麻利地提起一袋垃圾走出门去。原来,社区保洁员骑着电瓶车准时来收垃圾了。以前,村民们的垃圾都倒在村口、塘边,蚊蝇乱飞,气味难闻。前几年,社区建立了保洁制度,实行生活垃圾袋装化,每户一年出60元卫生费,聘请两名保洁员负责上门收垃圾和清扫公共场所。“那谁来收这笔费用呢?”记者关注地问道。“我们社区成立了一个‘说事评理组’,全部由德高望重的老党员和退休老干部组成,他们义务收取和管理这笔费用。”提到这,钟雨雄话匣子立刻打开了:“说事评理员的作用大着哩,调解纠纷、道德教育……”
记者行走在荷恩堂,靓丽风景不断映入眼帘。诚信超市,倡导从商讲诚信、讲文明;邮政便民站,提供报刊征订、邮件寄送、商品分销等服务;池塘龙舟赛,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每年举办“十佳感恩少年”评选,感恩教育从小抓起……在这个3100多人的农村社区里,农家超市、餐馆、卫生医疗点、农村信用社、文化活动站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村民娱乐文化、健身休闲、宽带上网、治安调解等公共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形成了方便快捷的“十分钟生活圈”。如今,荷恩堂已成功跻身全省精品农村社区、赣州市文明和谐村落社区行列。
惜别荷恩堂,记者情不自禁地回首凝望,心里思忖:“这样的‘乡间都市’,真让城里人羡慕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