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赣南客家民系形成的四个时期
独特的社会性群体
在我国的南方,尤其是赣、闽、粤的结合部,居住着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客家民系。他们的先民,原来都是中原地带的汉民,或因不堪忍受战乱之苦,或因为官、经商,或因投亲靠友,逐渐南涉而流落下来,由少到多而形成的居民群。他们和当地土著居民不同的是,都是从四面八方迁徙而来,与当地原来的土著居民相对而言,他们是从外地迁入的客户居民,这个居民群,就称之为客家民系。
经历了四个时期
中原汉民迁徙赣南大范围的历史时期有四次,基本上都是与当时的社会动乱和历史变化有关。小范围的迁徙流动,如涓涓细流,不计其数。
第一时期是南北朝和宋末
先秦时代,赣南土著居民为南蛮百越之族,秦汉时因地控闽粤,朝廷曾先后派重兵在此屯扎,自此土著与外地迁入的汉民杂处。但大规模的迁徙始于南北朝。
这个时期迁入赣南的居民,其祖籍大多数都在中原,也有少数在江东和西蜀,其迁徙的路线一般都比较曲折。在进入赣南之前,有的先在赣北、赣中停留地过,有的先在福建邵武、宁化停留过,有的先迁江浙,再转赣东、赣中最后在赣南定居,迁徙的原因大多数是为避战乱。
第二期是元至明代中期
这一时期迁入赣南中部地区的居民较多。这批居民多来自赣中。元末明初,赣南人口流失,田园荒芜。而赣中一带人口相对较大,为恢复生产,明初统治者以减免税赋等手段,鼓励移民屯田。这批迁入赣南的赣中居民,他们原先也是由北南徙的中原汉民。
第三期是明末至清代中期
这一时期的移民,主要来自闽、粤、赣的交界地区。上溯他们的祖先,亦多是来自中原。
这一时期移民多密集于赣南山区,特别是龙南、定南、全南、寻乌及上犹、崇义西北部和兴国、瑞金、会昌、安远等县,赣南中部流落较少。
第四时期是清末和民国初期
这一时期迁入赣南的居民来源广,居住分散,但总人数不太多。规模较大的要算抗日战争时期来自南昌、赣北和苏浙皖迁入的难民和广东潮汕地区迁入的难民。前者多居住赣州市和城镇,后者多分布在信丰县的新田、大桥等乡村和赣州市的马婆岭。
时隔数百年后,第一、第二时期自外迁入赣南的居民,多称自己是“土著”,对以后时期迁入赣南的称之为“客家”。其实,赣南这块土地上,真正的土著居民极少,基本上都是此一时期彼一时期和此一地域彼一地域,东迁西徙、南来北往的客家人。
稿件来源:《赣南日报》 作者:钟蔚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