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539|回复: 1

采菊东篱下_ 张汉文 (林奄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4 08:5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andrew 于 2012-6-4 09:01 编辑

著名作家田仲济在《沉樱去台湾以后》一文中曾谈到女作家沉樱(陈锳)在台湾“苗栗县一个中学教书期间结识一对学识道德人品极高的夫妇,丈夫张汉文是台湾的国学大家和抗日志士,年轻时曾伪装投海,逃到大陆求学,成了康有为的及门弟子。后来写过书,做过事,到日本和新加坡住过多年,台湾光复后才重回故里,就他的身份是该飞黄腾达的,但他却无意宦途,守着头份镇斗换里(斗焕坪)的祖产山坡地实行起中国读书人的读耕生活。他的夫人司马秀媛是一位日本华侨富商的女儿,幼年在日受教育,小学毕业后回上海,进入了有名的贵族教会学校中西女塾,又接受了纯西方式的严格的教育,同时又开始了汉文的学习。……她的文学艺术的修养很深,生活感情非常高雅。从上海富商的豪华家庭中到了台湾乡间山坡的农舍中也能怡然适应,从未流露出半点不满或一句牢骚,‘当年’怎样怎样的话自然更没有了。”


                     这一对“采菊东篱下”的隐士就是台湾女作家张典婉的父母张汉文先生和司马秀媛女士。

张汉文(林奄方,1901-1979)先生在青年时期曾经受教于台湾林焕文(林海音之父)和南海康有为,其才学为章士钊所盛赞。康有为则称其“禀赋绝异”、“茂才力学”,曹泰、陈千秋和梁启超等学生,尤不及之。他是日本神户侨领马聘三先生的女婿,历任中华民国驻日本神户总领事馆主事、副随习领事衔,长崎领事馆随习领事,新加坡总领事馆随习领事等职。抗战胜利以后,张汉文从大陆回到台湾,隐居头份务农,耕种果园农田,1979年病逝。

从学康有为

1913年,戊戌变法的领袖康有为在流亡多年后终于得以顺利归国,暂时厝居上海辛家花园。1921年,他在上海愚园路172号自购地皮10亩建造了一座中西合璧的花园住宅,名其居为“游存庐”,名其堂为“天游堂”,这就是后来史书所称的“康公馆”。...........



       林奄方
原名张汉文,启蒙于林海音之父林焕文,毕业于台湾总督府国语(日文)学校读书,曾任台湾屏东县林边公学校训导。因敬仰康有为道德文章,常常写信向他求教学问,并请求批准来沪从学。康有为特地汇去旅费,资助张汉文和陈鼓征偷渡到大陆。张汉文为“避免日本人察觉”,以“林奄方”名字注册入学。

康有为对他们爱护有加,不仅免收学费,还供应他们的生活费,让他们住在家中。林奄方亦视康师若父,倍加尊敬。

陈鼓征,后改名陈虚舟,1906年生,原籍福建,曾留学日本,廿年代长途名将。1924年5月20日,毕业于吴敬恒创办之上海国语师范学校首届普通科。1926年,他进入天游学院读书,同年,与林奄方考取上海邮政总局。......

田园耕读

抗战胜利以后,林奄方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台湾苗栗,恢复原名张汉文,开始了文人回归田园的悠闲生活。张汉文和司马秀媛夫妇甘于平淡,与沉樱、琦君、罗兰、张秀亚、刘枋等人隐居于头份镇,悠然自得。

作家林海音是这样描述他们在斗焕坪的时光里,女作家沉樱“和山东老乡刘枋,谈乡情、吃馒头,她和张秀亚谈西洋文学,和琦君谈中国文学,和罗兰谈人生,和司马秀媛赏花、做手工、谈日本文学。和我的的关系更是不同,她所认为的第二故乡头份,正是我的老家,她在那儿盖了三间小屋,地主张汉文先生又是先父青年时代在头份公学教的启蒙学生。我们大家聚在一起的时候,话题甚多,谈写作、谈翻译、谈文坛、谈嗜好、谈趣事,彼此交换报告欣赏到的好文章,快乐无比!到了吃饭的时候,谁也舍不得走,不管在谁家,就大家胡乱弄些吃的--常常是刘枋跑出去到附近买馒头卤菜什么的。”这就是隐者们的小快乐欢聚,成了大家一生难忘的好时光。[29]司马秀媛女士出身名门,其父司马聘三是日本神户侨领,在孙中山、陈其美肇建民国之始,曾给之予大力资金支持。司马秀媛出生于日本,小学毕业后回上海,在贵族教会学校中西女塾接受纯西方式的教育,“她的第一语文是日文,第二语文是英文,第三语文才是她本国的汉文。但由于家学渊源,更加她丈夫的影响,她的三种语文同样的精通,讲起话来同样流畅。”这些日子里,作家沉樱与张汉文、司马秀媛夫妇结成高贵的友情,她在斗换里新建了屋子,并开始翻译外国文学,其中以翻译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的《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最为轰动,销量近10万册。

同时,司马秀媛与沉樱合译《车轮下》(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曼.赫塞Hermann Hesse着),她在翻译《车轮下》时,反覆翻读英文版本,又买了日本版对照,然后才动笔翻译,经沉樱校订润色。该书由台北道声出版社出版,至1982年已经出了第12版。[30]

1967年,沉樱退休赴美定居,大家联系少了许多,但是思念依然不断。1986年,司马秀媛、林海音、琦君、罗兰、张秀亚和刘枋在当年8月出版的台湾《中国时报》“写我友人”专栏上联合发表纪念文章,庆贺沉樱八十寿庆。这六篇文章感情真纯自然,读来令人感动。

晚年的张汉文先生一直追念康有为,他会常常举家北上去看望在台的师母康梁随觉,还特别作《游存庐哀思行状三纪》一文,以为纪念。

1979年,张汉文先生病逝于台湾。2000年,司马秀媛女士逝世。


在台湾苗栗头份镇,张汉文和司马秀媛夫妇度过一生中最平和的最后一段时光。历史如白驹过隙,从镇江走到神户,再到上海、星洲、重庆、苗栗、台北;从马聘三到司马秀媛,再到张汉文、张典婉;从渡海创业、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到国共内战,再到两岸离散、太平轮事件纪念。这个家族走过了一个动荡非凡的时代,每个人都经历了祸难与抗争的曲折人生。可喜的是,中国文化在这个家族依然保存下来,并薪火相传,弦歌不辍。


附张汉文(林奄方)先生著作文章目录:
著作:
《大国民之使命》 林奄方 (非卖品) 上海暨大南洋文化部1929年出版。
《中华南部及南洋园艺视察谈》(日)樱井芳次郎着,林奄方编译,国立暨南大学南洋美洲文化事业部1930年初版;国立暨南大学南洋及美洲文化事业部1934年再版,南洋丛书之十二,刘士木主编。
《法布尔传 上下》王云五主编,G. V. Legros原着 林奄方译述. 万有文库第二集第七百种,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5年3月;Fabre, Poet of Science,自然科学小丛书,王云五、周昌寿主编,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5年7月.该书搜集法布尔的生活、研究 、交友、住宅等照片十余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1c9b22010117wj.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6 00:01:47 | 显示全部楼层
边读边写边耕
党争与我无关,
采果编书会友,
粗茶乡食余生.
曾作风云斗士
终究青史留名.,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22 14:4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