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桂山拟办客家文化节
联手辖区三所大中专院校提升文化品牌,推动校园与村居文化交融
来源:中山日报 2012-05-28 第 6342 期 A1版 发布日期:2012年5月28日
| | 五桂山是我市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不过,随着教育园区的崛起及外来人口的增多,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碰撞,能否擦出新火花?传统客家文化如何焕发新的生命力?近日,五桂山办事处邀辖区内的3所大中专院校的10多位教授专家,共议文化和社会建设。而首届五桂山客家文化节初定今年10月举办,三所大中专院校也将参与其中。
■客家山歌敌不过“周杰伦”
中山中专几年前搬到了五桂山石鼓,王悍红老师每天都驱车往返于城区和五桂山之间,四五年来,五桂山留给她最深的印象就是城桂公路和 “三只鹿”的标志,“对客家文化的感受不多,接触不多。”她坦言。
五桂山学校的音乐教师赵红艳曾经和她有着同样的感受。10多年前,刚到五桂山工作的时候,对客家文化也是一无所知。“不过,这几年有了很大变化,在每年大大小小的文艺晚会和‘送戏下乡’活动中,客家山歌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节目。”她认为,如今外来人员有了更多的了解客家文化的渠道。
确实,无论是办事处在各村和社区力推的“广场文化”,还是“山歌进校园”活动,都让白口莲山歌这一文化遗产得到传唱。不过,一些新的问题也正在凸显。
赵红艳认为,相比于周杰伦等明星的流行音乐,客家山歌对孩子们的吸引力还是相对较弱,“歌词变了,旋律永远不变,很难提起孩子的兴趣。”
对此,赵红艳建议,客家山歌应做到传统和现代的“结合”。传统的精髓不能丢弃,但可以探索用现代的音乐元素进行改编。如今,她也在做这方面的尝试,歌曲《客家妹唱山歌》的歌词在表现客家妹,但速度、调式等都进行了改编。
■高校与村居文化交融待“拆墙”
近年来,随着广东药学院中山校区、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中山中专等院校的进驻,五桂山正逐渐成为一片教育高地。然而,这些院校的“围墙”,也像是一道屏障,阻碍着校园内外的文化融合,将学生和当地居民分隔开来。
对此,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文化产业系副教授包小忠有一个大胆设想:“能不能创新,把校园的墙壁拆掉,让学院的实验室、教学楼、图书馆、宿舍等与当地居民融成一体,互为影响?”
有形的墙能不能拆,需要考虑很多因素,但无形的墙必须打破,已经成为了五桂山办事处和几家院校的共识。比如,学校图书馆可以开放给村民、外来务工人员;又比如,学校里面有很多社团组织、文艺队伍,都期待有更多的锻炼机会,五桂山大大小小的广场和每年10多场的大型晚会,就是他们更宽广的舞台;而院校的专业教师,也可以指导每个村居的文艺社团,让他们的水平有更大提升。在各种交流中,也必将为客家文化注入更多创新元素和活力。
不少教授还期待,利用高校的师资资源,可以参与到五桂山的文化建设前期研究。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最近新开了文化产业系,就十分期待在文化建设上与地方"牵手",并结出硕果。
■整合资源办客家文化节
客家文化作为五桂山一张文化品牌,尤其是白口莲山歌,更是五桂山独有的。首届五桂山客家文化节如何擦亮这张牌?
记者获悉,文化节的初步设想包括了本土文艺队伍客家山歌大赛、客家歌舞晚会、客家美食节、客家风情摄影展等一系列活动。
五桂山办事处也正考虑,调动辖区大中专院校、各个景点的资源,借助"客家文化"这个品牌,带动第三产业,推动校园与地区文化交融,提升全区文化建设,为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寻找到新的发展路径。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