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石城蝴蝶

血汗之路--美国的客家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11 00:3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美国确实有很多广府人,只可惜很多华人移民都被美国白人常常认为是台湾人移民过来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1 11:3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北美早期華人以粵人為主,其他華人族群移民都只是近年的事情而已,現在美加當地的地方譯名,都是以粵語為標準的,好像域多利亞(維多利亞)、卡加里(卡城)、滿地可(蒙特利爾)等等。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1 11:34:07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 ... D&variant=zh-cn

伍冰枝(Her Excellency The Right Honourable Adrienne Louise Clarkson, CC, CMM, COM, CD,1939年2月10日—),生于香港,祖籍广东台山,是前任加拿大总督。她是加拿大首位华裔和第二位女性总督。作为加拿大总督,她的继任者是米凯勒·让。


伍冰枝伍冰枝的母亲是客家人。她的父亲伍英才有英国国籍,在二战时沦为日本的战俘,后被英国通过交换战俘换回。因此伍氏家族在1942年(民国31年),根据1923年华人移民法案中许可华人入境的“特别个案”规定,举家移民到加拿大。

伍冰枝曾在渥太华的公立学校就读,1956年至1960年间在多伦多大学修修读文学学位。在大学期间她被当时的总督颁发英文文学奖。

伍冰枝1962年开始在巴黎大学文理学院修读硕士课程。她论文的研究方向是梅瑞狄斯的诗。1963年,她和在多伦多大学任教的政治科学教授史蒂芬·克拉克森结婚。1975年,二人离婚,她和子女间的感情非常疏远,直到现在他们也甚少见面。

伍冰枝在加拿大广播公司(CBC)制作和主持过几个节目。它们包括:《Take Thirty》《Adrienne at Large》《The 5th Estate》《Adrienne Clarkson's Summer Festival》和《Adrienne Clarkson Presents》。她的广播生涯大大提高了她的知名度。1987年至1988年闲,她任McClelland and Stewart出版公司主席,并写了几本书。她在1980年代也担任过安大略省驻法国巴黎的代表。

经过当时总理克雷蒂安(Chretien‎)推荐、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委任后,伍冰枝在1999年10月7日宣誓上任,成为加拿大第26任总督。她是第二位女性、第一位非白人和第一位没有政治或军事背景的总督。

作为加拿大的总督,她是加拿大三军的最高指挥官。在2002年她用这个身份访问了在阿富汗作战的加拿大士兵。

伍冰枝上任之初,她令总督一职带来更多公众注意而受到大众赞赏。可是自她上任,总督府的支出增加了200%,遭到了公众的质疑。但是支出增加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一些以前由政府机构支付的费用,例如安全人员,现在变成了总督府的支出。

2003年,在外交及国际贸易部的策划和资金支持下,伍冰枝和50个加拿大名人访问了芬兰,俄罗斯和冰岛。有人批评她的访问是浪费金钱。但总督办公室反驳说这是很成功的访问,尤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会面是非常建设性的。

2004年,伍冰枝前往法国参与纪念盟国登陆诺曼底海滩的典礼。伍冰枝当时是以“加拿大元首”的身份出席,但英女皇伊丽莎白二世亦有同时出席,所以伍冰枝出席典礼用的头衔在法理上出现了问题。

虽然伍总督承受了很多批评,但她比其他总督都更积极地,不停到加拿大每个角落会见加拿大的各阶层的人士。她曾到科索沃去会见当地的加拿大维持和平部队;也曾在驻波斯湾的加拿大驱逐舰上度过了一个圣诞节。她也总是自己写自己的演说稿。

伍冰枝1984年起同哲学家与作家约翰撒罗(索尔,曾于1996年获总督非小说类文学奖)同居,并于1999年结婚,但延用前夫的姓克拉克森。她的哥哥伍卫权是一名医生,1999年获加拿大勋章,嫂子叫利德蕙,是加拿大华裔第一个上议院女参议员。

虽然有些加拿大华人为伍冰枝在文学和政治的成就觉得自豪,但有些华人认为她除了名字外,实际上并不是一个中国人,例如她不懂华语。所以,有些加拿大人觉得她并不是代表任何少数民族来担任这一职位。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1 11:39:02 | 显示全部楼层
伍冰枝在香港出生,然後到了加拿大,應該已經沒有甚至可能從來沒有台山認同,母系的客家更加不用說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1 11:40:29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加在大陸移民普及前,香港移民佔很大比重,都是講粵語的,包括粵化的客家人及其他外省人。

澳洲的也是。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1 11:47:18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 ... 2&variant=zh-cn

加拿大华人历史

第二次大规模的中国移民是在鸦片战争后。当时的中国移民从广东省台山县,来避开国内的贫穷和政治不稳定状况。来加拿大的广东人大多数都是从香港进入加拿大。中国人在1858年(咸丰8年)开始在英属哥伦比亚(又叫卑诗,但是只是一个殖民地)出现。当时,卑诗省的飞沙谷(Fraser Valley)有个淘金潮。这个淘金潮吸引了很多中国人和旧金山(旧金山)的华人来卑诗。

华人还在兴建加拿大太平洋铁路作出伟大的贡献。卑诗在1871年(同治10年)同意加入加拿大联邦的条件是联邦政府在10年内建成一条连接加拿大东西部的铁路。1880年(光绪6年),铁路公司在广东省聘请了5,000名工人,亦在加州聘请了7,000名华人。虽然铁路华工只是负责大约300英里的工程,但这300英里却是加拿大太平洋铁路中最艰巨的一段,因为这段铁路要穿过险峻的落矶山脉,白人大都不愿意去冒险。所以,廉价的华工是最好的人选。到1881年(光绪7年)底,最初的5,000名华工当中,仅有约1,500人生还。

==============

因为加拿大华人在二战的贡献,而且有些反华条例违反联合国宪章,加拿大政府在1947年(民国36年)废除了排华法并恢复在加华人的公民权利。可是,当时有资格移民到加拿大的华人只限于具有加拿大国籍华人的配偶和子女。由于实行共产主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10月1日成立和在韩战中对朝鲜政府的支持,在加华人要面对一股新的反华浪潮。北京政府成立后,加拿大的华人都被主流视为中共的间谍(虽然大多数的加拿大华人都是亲国民党的)。在1967年,加拿大政府改变它们的移民政策,将“出生地(Place of Origin)”一栏删除。因为这个新政策,1967年后有很多中国人用“独立移民”身份来到加拿大。在1949年到1970年代中,移民到加拿大的华人大多数来自香港,台湾,和东南亚地区。来自中国大陆、有资格赴加拿大团聚的申请要通过加拿大驻香港高级专员批准,因为加拿大在1970年10月前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邦交。

===============

加拿大政府在1971年实行了多元文化政策以后,将所有(尤其是对亚裔的)制度化种族歧视废除。加拿大实施多元文化政策以后令华人社区觉得他们被加拿大主流接受。还有,因为“九七”问题就快来临,有很多香港人选择移民到加拿大。因为香港(在1997年7月1日前)和加拿大同是英联邦成员,所以香港人可以很容易来加拿大。根据加拿大驻香港领事馆的数字,1991至1996年间“每年有大约2万个香港人移民到加拿大,占香港人移民外国的大半和加拿大总移民的20%。”

今天中国大陆已经超过了香港和台湾成为最多华人移民的出生地。而且,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移民已经成为加拿大移民中人口最多的群体,超过其他任何国家和地区。根据加拿大移民和国民部2002年的数据,由2000年起,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加拿大移民人口是比例最大的,每年大约有3万人移民到加拿大,占加拿大移民总人口大约15%。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1 11:50:35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 ... A&variant=zh-cn

美籍华人

华人移民美国始于1820年代,但为数很少。1820年至1840年赴美的华人大多为男性,包括一批获满清政府支援的留学生,包括著名铁路学家詹天佑等。

基于加州淘金潮,当时美国西部急需劳动力,1850年代华人移民随即大量增加。同时由于太平天国叛乱,中国南方政治动荡不安,华人一般来自广东。1882年,美国通过《排华法案》禁止中国移民。

第二波华人移民是在1952年和1965年,美国移民法解禁之后,从台湾到美国当学生的。1970年代,台湾经济渐趋发达,此类移民于1970年代末开始减少。1977年大陆开始送学生往美国,此类移民在1980年代越来越多。

另外,一些现代移民来自福建,赴美国寻找劳动工作,以纽约为中心,集中在东北地区。

================

移民美国的中国人曾造成数次移民潮。

据美国政府记载,首次的移民潮大约发生在1820年左右。从1820年代到1840年代末的中国移民以男性为主,每次很少数量很少。不过,由于移民地区只有少数的中国女性,很多移民都选择与当地的女性欧洲移民的后裔结婚。这一时期最著名的华人移民是举世闻名的Siamese twins Chang and Eng Bunker.

较大的潮流始于1850年代。当时北美西岸在加州淘金潮期间得以迅速开发,时值华南遭受由于满清政府腐败,造成严峻的政治与经济动荡不隐;内忧有太平天国叛乱,外患又有鸦片战争。

结果,许多贫困、操台山话和粤语的华人移民从广东省来到美国修建铁路。他们不愿再忍受家乡贫困的生活景况,情愿为预付金签下往美国长期劳动的合同。许多人把挣来的钱全寄回家,不再期望能活著回家。他们的实况就有如“卖猪仔”)。这些华人聚居于唐人街,旧金山的一个人口最为多。这些早期移民,一半以上来自台山。这些移民曾受到1868年蒲安臣条约的鼓励 ,但1882年排华法案 却使从中国移民成为非法,直到1943年。许多西部州也开始生效了一些有差别待遇的法律,使得中国和日本移民很难拥有自己的土地或者找到工作。这些法律直到1950年代现代国民权利运动开始时才被废止。

随著1952年至1965年美国移民法的放宽,第二次中国移民潮开始。从中国大陆的专业人士的移民逐渐增多,于是1977年美国政府开始允许移民定居。这群华人倾向集中在市郊地区,并且远离市区的唐人街。这些华人说带有家乡口音的普通话。

最近的第三次移民潮,包括无正式文件的外国侨民,主要来自福建省,赴美寻找下层手工职业。这些外国侨民倾向集中 于城市地区诸如纽约市,这些华人与高学历专业人士有间中小接触。他们有些说官话,大部分说闽语,尽管接近台湾话,却无法与美籍台湾人产生密切联系。由于经济福建情况改善,这类的移民数量开始减少。一般而言,一个福建移民需付予蛇头数万美元,偷渡往美国,以及支付食宿。路费从家里和村里借来。这些移民通常工作三年,前两年还债,第三年才赚到钱。

自从1965年,华裔移民美国受到援助,美国分别予以中国大陆和香港个别的配额。

基于移民法,香港移民不被列入美籍华人名单,因而他们倾向移民加拿大。

1980年代,由于毕业生不返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人才外流广泛关注。事件后,移居外国的情况恶化。

许多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移民受惠于1992年中国学生保护法案 (Chinese Student Protection Act of 1992),法案假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移民享有永久定居地位身份。法令造成意料之外的的副作用:法令的主要受惠者是无正式文件的福建移民,他们不及中国毕业生,没有机会从正常途径获得永久居留权。

1990年代后期,大量美籍华裔专业人士开始返回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人才回流。典型的事业模式:中国毕业学生会移居美国,投入当地工作市场,遭遇玻璃天花板(Glass Ceiling)后再返国;在affirmative action((鼓励雇用和录取少数民族、弱势民族、女性等的)防止种族与性别歧视的积极行动)措施下,中国留学生受到优待,但1990年后情况不复见。2000年后,导致美国工作前景恶化,加上新科技企业(尤其是互联网公司)的发展和膨胀,返国的中国毕业生急剧增加。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1 11:52:45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en.wikipedia.org/wiki/Chinese_Australians

Chinese Australian

The early history of Chinese Australians had involved significant immigration from villages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 in Southern China. Less well known are the kind of society Chinese Australians came from, the families they left behind and what their intentions were in coming. Many Chinese were lured to Australia by the gold rush (since the mid-19th century, Australia was dubbed the New Gold Mountain after those in North America), sent money to their families in the villages, regularly visited their families and retired to the village after years working as a Sydney market gardener, Cairns shopkeeper or Melbourne cabinet maker. As with many overseas Chinese groups the world over, early Chinese immigrants to Australia established Chinatowns in several major cities, such as in Sydney (Chinatown, Sydney), Brisbane and in Melbourne.

The White Australia Policy of the early 20th Century severely curtail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communities in Australia. However, since the advent of Multiculturalism as a government policy in the 1970s, many Chinese from Hong Kong, Mainland China, Taiwan, and Southeast Asia (Malaysia, Vietnam, Cambodia, Indonesia and the Philippines) have immigrated to Australia.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1 11:54:34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en.wikipedia.org/wiki/Chinese_Brazilian

Chinese Brazilian

The Chinese Brazilian community is centered around the Liberdade district in São Paulo. Besides being an area famous for its strong Japanese presence,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Taiwanese immigrants settled in Liberdade, and many Chinese immigrants have come to Liberdade following the Communist revolution in 1949. Many Cantonese from Hong Kong and Portuguese-speaking Macau — including some Macanese of mixed Chinese and Portuguese descent — also settled the place after their return to mainland Chinese rule in 1997 and 1999 respectively. These Macau immigrants can usually speak and understand Portuguese (its Creole, Macanese or Patuá, is also spoken), allowing them to adjust more easily to life in Brazil. A very sizeable number of Chinese Indonesians settled the area as refugees when they were violently forced out by Indonesians of Malay descent in the 1960s. Today, Chinese Brazilians usually speak a mixture of Chinese and Portuguese.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1 11:5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沒有幾多華人移墨西哥的,香港報章報導多年前有一亞視前藝員移民墨西哥,不過當地治安非常惡劣,他被洗劫,損失慘重,他回到香港之後接受報章訪問現身說法。

華人移民美洲主要到美加,跟著就是巴西、巴拿馬及牙買加,主要都是粵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5 12:58: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期加拿大政府就平反人頭稅而道歉的事件也可以反映加拿大的華人情況。

法裔的總理哈珀以粵語讀出:”加拿大道歉”。

而同場翻譯則有五種語言:英語、法語、粵語、台山話、普通話。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6 09:03: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贴本身就是篇垃圾。把广府人的移民历史篡改成客家人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6 09: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邑地区是美加华侨之乡。
潮汕和梅州地区主要是东南亚华侨。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6 10: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早期有幾多鶴山人到北美就不知道了,不過當地只有四邑同鄉會而沒有五邑的,是不包括鶴山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6 10: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有近60万台山人,整个北美有多少五邑华侨就难说了,可能接近200万。
美国的三邑(顺德南海番禺)会馆的历史也很悠久。
早期移民北美的华人主要是广东珠江三角洲的南番顺,四邑和香山人(中山珠海)。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12 09:5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