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學者齊集縱論古村落保護,對保護領域內的咄咄怪事直言─── 莫讓千城一面悲劇再現鄉村 羊城晚報梅州訊 記者鄧瓊報導:“全國古村落工作經驗交流會暨第二屆中國古村落保護與發展研討會”于3月20日至22日在梅州和汕頭舉行。一批知名專家、民間人士對當前保護領域內的咄咄怪事直言進諫。
馮驥才:從千城一面到千村一面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著名作家馮驥才因故不能親赴梅州,他在“書面發言”中談到:“在中國城市改造中出現的‘千城一面’文化悲劇,很可能在廣大農村中再現。古村落是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綜合體,它不僅有精美和獨特的建築與大量珍貴的物質遺產,還有那一方水土創造的口頭與無形的文化遺存。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在村落,少數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基本上在村落。可以說,非遺的載體在村落里。如果村落蕩平,其文化不就會立即煙消云散?我們十年來所調查、挖掘、整理出來的非遺不又重新面臨消亡,我們不是又回到搶救的原點上?”
宋兆麟:毀滅性政策毀傳統文化
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宋兆麟憑著自己長達50年的“田野調查”,認為中國古村落遭遇破壞,與某些地方推行的一些不高明的“毀滅性”政策有關。他舉例道,海南的黎族住在船型屋(茅草房)內,其中保留許多黎族傳統文化,但當地官員認為茅草房太落後,就硬讓他們拆毀茅草房,搬到磚瓦房裡住,結果,大量黎族傳統文化被摧毀。
黃淼章:古村落或將淪為握手樓
廣東省文史館史學院院長黃淼章說,現代化生活與傳統文化的矛盾使廣州古村落受到越來越大的沖擊。村民對現代城市生活方式和品質的合理追求,對原有居住環境的不滿意構成了古村落保護的內部矛盾。他以花都三華村為例,這個村建于北宋,至今有900多年歷史,最古老也最有價值。由於地處花都鬧市區,三華村正在被城市化浪潮吞噬,大有淪為“握手樓”林立的“城中村”的危險。
劉華:淡化宗族觀念也是破壞
中國民協副主席、江西省文聯主席劉華說,保護古村落應尊重傳統的民間觀念。他說,相對於那些沒有生氣的“空心村”,或者大紅燈籠高挂的旅遊區,要分外珍惜真正的傳統的民間觀念,如宗族觀念、風水觀念、民間信仰等。不少地方對祠堂進行清理,通知各族不得改建新建,全部改為夜校等,一些被保護的古村落中的傳統文化空間被文體活動、文教場所所占用,或抽空了傳統祭祖內容,成為空心表演形式,這其實也是一種破壞。
顧森:保護兩脈不能說是迷信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顧森認為,古村落保護特別要保護好“兩脈”,即文脈和龍脈。文脈指這個古村落的人文傳統、禮儀傳統、民俗文化傳統等,龍脈即通常說的“風水”,凡涉及風水的林木、峰石、山水、津渡、橋梁等都不可輕易破壞。他說:“保護好兩脈不是一個方法問題,而是一個文化品格問題。”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20322/6257372.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