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45|回复: 9

南雄的风土人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3-23 14:2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方土养一方人。千百年来,勤劳、善良的南雄人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时也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富于生命气息的民情民俗。
  南雄的民情民俗植根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浓厚的乡土情结以及热爱生命、祈盼太平的炽热情感。这种民情民俗既是中原与岭南文化的融合,也是粤赣之间民情的交汇,最重要的是南雄人根据本土风物而进行的约定和创造,
  活泼泼的南雄风土民情淳朴自然,像泥土一样芬芳扑鼻,像酒一样香醇热烈。
服饰与饮食
  服饰穿戴   南雄男女穿着比较朴素,与周边县区没有多大的区别,其中只有女子的围身裙(袍肚俚)、头帕颇有客家女特色。女子围身裙,常取黑色布,带子用白色,裙长约35厘米,上宽27厘米,下宽64厘米,似梯形,中青年妇女围裙镶花边,上方加“蓝头”(饰边)以装饰。裙带左右各一条,用棉线织成,末端有缨子。裙的上方系银链,多为嫁妆。头帕有单头帕、双头帕两种。单头帕长约0.5米,宽0.42米,用黑布,有的加“蓝头”装饰。双头帕为单头帕的2倍,系头帕的带子,中青年多用白色,老年人用黑色。围身裙与头帕既方便劳动又朴素大方,至今仍很盛行。
  传说南雄妇女的头帕是仙人吕洞宾所赐。在一个明媚的春天,吕洞宾骑着一匹白马在红梅驿遛跶。看到一农夫插秧,便说:“插秧郎,你这样莳田,一天可以插几千几万行呢?‘这一问,把农夫吓住了,心想一天能插几百行就了不起了,哪能插这么多呢?农夫难以对答,只顾插秧。吕洞宾含笑而去。
  日落西山,农夫回家,一进门便把这天发生的事告诉了妻子。妻子听了,笑了笑,说:“傻鬼!他明天如果再来,我自有办法。”第二天也随夫一起去插秧。
  果然,吕洞宾又来了。他还是这样问:“插秧郎,插秧郎,你究竟一天能插上几千几万行?为何不告诉我一声?”农妇伸直了腰,笑吟吟地说:“老翁呀!你的马儿的的嗒,一天能跑几千几万个足迹?”这一问,反使吕洞宾哑口无言。他沉思片刻,下了马,转身抬起右腿做乘下马状,问农夫:“你看,我这姿势是上马还是下马?”聪明的农妇灵机一动,左脚前移一步,反问道:“你看,我这是上田还是下田?”吕洞宾十分叹服,说:“民家女,真聪明,来来来!仙家赏给你一条头帕。”说完便腾云驾雾而去。
  饮食嗜好   吃辣椒。南雄人喜欢吃辣椒,几乎餐餐有辣,无菜不辣。吃法有:生吃,将辣椒切碎拌酱油、熟油;火烤,将新出辣椒置于烫灰中煨熟,加熟油盐;油炒,将辣椒切碎用油盐香料煮熟,盐煮,将新出辣椒整只用盐水煮熟。此外还加工成蒜蓉辣椒酱、禾麦辣椒酱,通常作佐料。初冬辣椒成熟后,家家户户将辣椒晒干或晒干后磨成粉贮存,以备常年吃用。
  吃酸笋   酸笋是南雄传统的调味佳品。菜肴中加入少量的酸笋,其味浓郁绵长。酷暑天,剩菜中加入少许笋汁,剩菜虽过了夜而无馊味。城乡多数家庭都备有酸笋缸。酸笋制法:选一个新陶缸,能容10公斤为度,用5公斤簕竹笋,去壳洗干净(切忌沾油盐),取“不见天”井水(清晨不见太阳之井水)5公斤,与竹笋一齐藏入缸中,腌浸10天左右,即可食用。
  吸烟。南雄盛产黄烟,吸烟之风甚盛,在烟区十五六岁的男子就开始吸烟,烟民占成年男子的90%。以本地产烟叶为主,自己加工切丝,自卷自抽。烟民年人均消费烟叶7.5公斤左右。
  饮布荆(马鞭科牡荆属)土茶。农民每年取布荆籽或嫩叶晒干收藏,一年四季用此物煲水喝。特别是夏收夏种时节,农家习惯用大锅烧煮布荆茶,既可生津止渴解暑,又能驱风散气预防感冒。此外,有的农户还饮藤婆茶、森俚茶、石板树茶、清明籽茶等。
  传统食品   钻缸酒。该酒是城乡群众自酿的传统酒。举凡红白二事或年节家宴,尽管备有其它美酒,也一定要出敬自酿的钻缸酒。钻缸酒既有烧(白)酒的浓烈,也有黄酒的甜美。制法:以发了酵未取酒的糯米糟倒入用粘米蒸制的白酒中。一般是20公斤粘米白酒“钻”7到10公斤糯米糟酒,约“钻”七天可饮。如“钻”上几个月、半年或更长时间,其味更加芳香浓郁、醇短绵长。建国前,城里还有一种“楼阁酒”,即女孩子出生后,母亲在坐月子时将一埕钻缸酒用黄泥封好,埋入地下或高置楼阁,一直保存至女儿十七八岁出嫁时,用它作为陪嫁之物。
  番薯糟。 为丘陵地区家民的传统食品。每年冬季将番薯切成片煮至半熟,晒干,用煮薯片的汤或清水掺湿,进甑蒸熟,取出再晒干,然后倒入未取酒的酒糟里掺匀掺湿,置于酒埕密封。次岁春夏农忙时取出食用,其味芳香甜美,具有滋补强身作用。
酿豆腐。将做好的豆腐块,用食油炸至金黄色、空心。按生活的丰俭制馅,一般是用芋头刷成糊状加上猪油渣、虾米、咸鱼、葱蒜、萝卜等料,较高级一点的用冬笋、香菇、腊肉、叉烧、大地鱼等。将馅料混匀下锅炒至半熟,然后酿入油炸豆腐内,煮(蒸)熟即可。逢年过节或设宴请客,多有酿豆腐,以示南雄特有风味。
  春节腊味。是传统的冬春时令佳肴。每年冬至前后,家家必做腊味,品种有腊鸭、腊肉、腊肠、腊鸡、腊鹅、腊狗,山区还有腊野味。
  糍类。南雄糍有十多种,是各个节令传统的食品和礼品。
  油糍。以糯米粉、糖、食油为原料,比例为10:2:2,食糖熬熟后与糯米粉搓匀,每个做成球状或扁圆形,然后用食油炸熟,食时再蒸软,可贮藏二三个月而不变色不变味。
  黄年糍。又称粳米糍。冬至前后,将粳米置于灰水(过去用黄玉柴烧灰,现在多用草木灰)中浸两天,然后捞起蒸熟摊开晾凉,再次蒸熟,并趁热倒入石臼,臼内插两米长的木棒3—4根,由6—8人相互转动木棒,将米绞烂成团,起臼切块,每块1—1.5公斤,冷却晾干后用草木灰分层叠入缸中,一般多放置到春耕大忙时食用。山区春节前后以此糍和鸡蛋、瘦肉共煮,宴请宾客,俗称糍汤碗。现在少种粳稻,此糍也少。
  麻糍。以糯米为原料,制法与做黄年糍大体相似,不同之处是只蒸熟一次即下臼捣烂,农村多在冬天做好,第二年春耕大忙时切片下锅,稍煮即可食用,省时耐饥。
  饺俚糍。历史悠久,为南雄小食之一种,街头时有出卖,用白粘米在草木灰水中浸两小时,磨成浆并熬熟,拧成圆形薄片,内包酸菜或茄子、辣椒、香料,形状似饺子,蒸熟即食。有的不包馅,用糍饼印印成饼状或用手捏成小团块蒸熟,亦很爽口。
  白水麻糍。是农村在十月朝(即十月初一)制作的时令糍类。先用清水浸透白糯米,蒸熟捣烂,每个拧成扁圆形,然后油炸,裹上白糖,再蒸软。爽口甜美。
芋圆仂。用去了皮的芋头刷成糊状,和入香料等调味品,每个拧成球状,裹上米浆,炸熟即成。如把芋头切成丝状,是为芋头丝。
  豆腐圆。亦称豆浆糍。以1:2的黄豆、白米为原料,加水磨成浆,加入香料拌匀,用铁匀或汤匙盛好炸熟即可。
  蕉叶糍。百顺、澜河等山区农村端午节的传统糍类。以磨好的米浆加糖搓匀,每个用蕉叶包成长条状,蒸熟即可。
  铜勺饼。以浓稠粘米倒入直径8—9厘米的浅平铁勺内,再放入酸菜、辣椒作馅(也有放入黄豆、花生仁或小鱼、虾、螺肉作馅的),然后再裹上一层米浆,用油炸酥。为民间小食,作佐酒小吃,香酥可口。
软团。为农历6月23日尝新节糍。先用白糯米粉掺和适量水,捏成圆球状,然后将适量的糖置锅内煮溶,再将粉团投入拌匀,最后用油锅烧煮。性软味甜,老少喜爱。
  艾糍。为清明节传统糍类。用糯米粉和嫩艾叶,比例为2:1,煮熟捣拌烂匀,然后捏成小块,以油、糖、姜为馅,包成葫芦状,蒸熟即可,食之鲜美爽甜。
  锅巴糍。用面粉或粘米粉调稀拌匀,配以葱、蒜、鱼草等香料(切碎)。然后用勺子铺于锅中煎熟。
状元糕。相传明朝弘治年间解元伦文叙赴京科考,路过南雄时,以此糕充饥,后来高中状元,皇太后赐名状元糕。此糕用糯米粉、杏仁粉、白糖等制成,每块手指大,印有“如意吉祥”四字。
  春节年果。有油炸芋头片、番薯片;有用粘米粉配以五香粉、辣椒粉调湿和匀,制成薄片,油炸而成的豆角酥或称壳落酥;有用芋头煮熟搓烂,加入猪油、辣椒粉、粘米粉,做成手指大圆团,油炸而成的猪膏团。还有炒果、炒米糕等。

  http://www.gdnx.gov.cn/nxgk/20030528/2321.asp

[ Last edited by 午后晨星 on 2004-3-23 at 14:57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3-23 14:3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各种筵席

  1、 满汉全筵
  原为官绅巨贾高级酒筵。该宴菜式共计108款,计开:
  四到奉:什锦头盘一个,下马点心两式(粉果、烧买),上汤片儿面每位一盘。
  四热荤:鸡皮寻龙、蟹黄鲜菇、玉簪田鸡、夜合虾仁。
  四冷荤:酥姜皮蛋、京都肾球、酥炸鲫鱼、凤眼润。
  四双荤:菠萝拼大鸭、北菇拼猪利、青瓜拼腰花、芦笋拼鸡肉。
  四大碗:一品官燕、凤尾群翅、象拨虞琴、金钱豹狸
  四中碗:虎扣龙藏、仙鹤会熊掌、银针炒翅、鼎湖上素。
  四小碗:炒梅花北鹿丝、红炉烘雪衣、干烧网鲍片、凤子入竹林。
  四每位:月中丹桂、舌战群儒、清汤雪耳、鹿水鸭。
  四烧烤:烧乳猪全体、如意鸡一双、哈儿巴一扎、挂炉片皮鸭一对。
  四冷素:斋扎蹄、素笋尖、斋面根、素白菌。
  四座菜:清蒸海鲜、广肚乳鸽、乌龙肘子、焗烧羊腿。
  八咸点心:母子鲜虾饺、鸡丝拉皮卷、云腿馅儿饼、蚧肉海棠果、鲜虾扒水饺、百花酿鱼肚、芙蓉鸡粒角、酥炸鲈鱼条。
  八甜点心:玫瑰煎蛋糕、脆皮菠萝球、奶油焗香酥、莲子茸方脯、橙汁鸳鸯筒、芝麻凤凰卷、七彩冻香糕、水晶鲜奶冻。
  二甜菜:甜西瓜盅、雪冻杏仁豆腐。
  一面:干烧伊面九寸。
  一干饭:白饭。
  一稀饭:白粥。
  四饭菜:咸蛋、牛乳、咸鱼、炒菜。
  一汤:草姑蛋花汤。
  四跟汤:酸辣汤(跟乳猪)、火腿上汤(跟第一道甜点心)、长春汤(跟片皮鸭)、草姑上汤(跟伊面)。
  四跟面制品:千层饼(跟全乳猪)、片儿烧(跟如意鸡)、饽饽(跟片皮鸭)、如意卷(跟哈儿巴)。
  一百子桃包:爵禄封侯百子桃包全座(用面粉制成雀、鹿、蜂、猴等动物和寿桃等好兆头观赏品)。
  二分手:大红瓜子、酥炸杏仁。
  四凉果:提子干、核桃、杏脯肉、桂圆干。
  四糖果:糖莲子、糖冬瓜条、糖桔饼、糖椰角。
  四蜜果:蜜饯金橘、蜜饯柚皮、蜜饯枣子、蜜饯杷果。
  四酸果:酸沙梨、酸荞头、酸子姜、酸青梅。
  四生果:苹果、甜橙、荔枝、沙田柚。
  四水果:马蹄、莲藉、菱角、塱尖。
  四看果:像生香蕉、像生雪梨、像生四季桔、像生潮州柑(我用木瓜沙葛等仿制)。
  以上共109款。如用于寿酌,则不要干饭;如用于喜酌,则不用百子桃包,便是108款。分早、午、晚、夜宵四餐享用,可吃三天三夜。

  2、 十二围饯

  原是南雄中上等人家的筵席,共有两种菜单。
  第一种:
  四糖果:糖冬瓜条、糖莲子、糖姜、糖桔饼(或糖莲藕、葡萄干等)。
  四水果:甘蔗、马蹄、柚子、柑桔(金桔或橙)
  四冷盘:腊鸭、腊肠、金银肝、油炸鱼(或皮蛋酥姜、叉烧、桂花肠、糖排骨、卤味)
  八大碗:鱼翅、鲍鱼(或江贝)、海参(全鱼)、香菇、全鸡、全鸭、圆蹄、燕窝。
  八小炒:肉片、腰花、鱼片、鸡球、鱿鱼、猪肝、什锦、炸子鸡。
  座台菜:扣肉、白折切鸡、猪皮、鱼丸。
  最后上伊面:糖莲子水各一碗。
  回礼:油炸酥饺或莲花酥、蛋糕等共4种。
  第二种:较低档,除四糖果、四水果、四冷盘、伊面、糖莲子水和回礼品相同外,其他不同的有:、
  八大碗:扣蚝豉猪脚、淮山蒸鸡、薏米鸭、海参肉丸、虾米扣黄芽白、冬菜圆蹄、水鱼猪脚、粉丝烩汤。
  四小炒:炒肉片、炒鱿鱼、炒鸡球、炸炒糖醋鱼。
  座台菜:白切鸡、焖鱼、扣肉、炒什锦。

  3、 八碗八盘

  属中等家常用筵席,菜单均从十二围饯变化出来,无座台菜,无鱼翅、鲍鱼、江贝等菜。

  4、 五藤牌、四碗四盘

  为一般百姓用筵席。五藤牌菜单是:白切鸡、冬菜扣肉、炒肉片、烧鹅(或烧鸭)、炒什锦(或炒鱿鱼、鱼片),无其他盘碟。
  四碗四盘菜色以炒肉、炒鸡、炒鸭、炒鱼和什绵中变化而来,人称家庭菜。
http://www.gdnx.gov.cn/nxgk/20030528/2321.asp

[ Last edited by 午后晨星 on 2004-3-23 at 14:57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3-23 14:33:22 | 显示全部楼层
5、 九碗头

  常为白事之用,分上九碗和下九碗两菜单。
  上九碗(出殡后):白切鸡、扣肉、烧鹅、冬菇、扣鸭、冬菜圆蹄、糖醋鱼、肉丸、炒上水(猪杂)各1碗。
  下九碗(出殡前):禾虫羹两碗、虾米豆腐两以及猪皮、焖鱼、烂肉、白切鸡、蛋皮炒绿豆芽各1碗。
建国后,筵席有所简化,城乡红事通行十大碗。市区十大碗菜单为: 鸡蓉翅、炸子鸡、炖全鸭、炖全鸡、(或白鸽)、炒鲅鱼、全香菇、炖海参、炒腰花什锦(或鹌鹑蛋)、炒田鸡(或炒鱼腐)、炸炒酸甜鱼;农村十大碗菜单为:萝卜肥肉2碗、炒瘦肉2碗、大团肉(烂肉加八角香料)2碗、辣椒鱼片2碗、鸡肉猪骨汤1碗、猪皮1碗。白事市区为九碗头,农村为八碗头。

  岁时节日民风淳

  春节    除夕城乡家家贴春联,大多数喜贴清乾隆年间监察御史邑人胡定所作“梅开庾岭为香国,春到雄州是锦城”和吕魁士秀才所作“凌江春色循环转,庾岭梅花次第开”。近年雄城有二副较好的对联:“南粤喜巨变,深入改革,环宇欣谢金虎去;雄关看振兴,更奔蟾宫,人间笑迎玉兔来。”“雄州内处凤起舞,浈凌两岸龙飞翔”。
  除夕中午吃“团年酒”,用金针菜、鸡蛋、油烧豆腐和黄酒煮成,晚上吃“团圆饭”,处出的人都要赶回家团聚,以示团圆幸福。晚饭后,要扎甑,用一盘白米盛着白银和一筒筷子,一串钥匙,象征万事如意,晚10时“封财门”,先用炒好的黄豆、早谷,用勺盛到房门口,抖动勺子,象征迎财进门,然后把写着“封门大吉”四字的红纸贴在两扇门中间。封门后全家团圆守夜,至深夜一点左右开门,按通书所示的大利方向“出行”。这种习俗建国后逐渐废止,但仍保留着除夕晚上吃“团圆饭”的习惯。
  年初一吃斋,斋菜有芫荽、荞头、大蒜、木耳、腐竹、冬笋、韭菜、金针菜等,都寓意祥瑞之兆。年初二杀鸡做牙祭,请新姑爷。初四请姑娘客。初七为谢年,要谢灶神。
  无宵节   有舞龙灯、打火狮、打香火龙、闹花灯等盛大活动,至今盛行不衰。旧时无宵节还有一种习俗,妇女婚嫁两年以上未生育的,女家要将两株偷来的白色菜花(象征男孩)和两盏纸扎的莲花灯,俗称“菜花灯”,还有一尊多仔弥勒佛象,打锣敲鼓送到男家洞房中,祝福生男育女。如果生了孩子,男方要向女方送谢灯。此俗已废。
  清明节   城乡家家户户上坟扫墓,修整祖坟,三牲祭拜,以示对祖先的缅怀。还有做艾糍和饺俚糍的习俗。建国后,机关学佼组织干部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悼念革命先烈,请老一辈革命者讲述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端午节   是南雄一大节日,俗称“端午大过年”。此日家家裹粽子,鸡杀鸭。市区有划龙船的习俗。市区和珠玑巷还有迎游茅船、装故事等节目,茅船用芒秆草扎成,由一人把着前走,后边跟着一群人,一人领唱众人和,边走边唱茅船歌(市区只迎游茅船,不唱茅船歌)。还有迎太子菩萨,从五月初五至十八日。传说太子菩萨为驱瘟之神,迎菩萨可以驱灾安民。
  尝新节   农历6月23日为尝新节,农村较盛行。这天家家品尝早谷米饭,用早黄豆磨制豆腐、以鸡、猪、鱼三牲奉祀关帝庙,拜土地神和灶王爷。水口一带尝新节为十月朝,即农历十月初一,为牛王生日,农家尝糯米,做糯米糍,俗称“十月朝,麻糍拉拉烧”。
  盂兰节   盂兰节,也叫中元节。盂兰盆意救倒悬。《盂兰盆经》说:“佛祖十弟子之一目莲,见其母死后在地狱受倒悬之苦,求佛祖救渡,佛祖命目莲在僧众夏季安居终了之日(七月十五日)置备百味饮食,供奉十万僧众,其母方可解脱。”后世仿行目莲救母礼仪,并相沿成习。这就是盂兰节的来由。
  南雄盂兰节本意为超渡幽魂,祭品有豆腐饭和生果。要在街上撒纸钱,纸钱18吊是阴府通币象征。逢十字路口,要烧纸包,做小糍果,丢在路口超渡。烧纸包用鸭血和鱼血涂抹。据说这样就能把纸包送到阴间去。纸包面上印有一匹马,跟着一辆牛角车,由一人推着。
  中秋节   各家各户烧豆浆糍、南瓜糍、芋头糍。中秋节果品有红梅栗和坪田白果,还有吃芋仔。相传东汉光武帝患难时吃芋仔,后来做了皇帝。吃芋仔便成为民间逢凶化吉的象征。晚上吃石螺、芋仔、柚子、月饼,边吃边赏月,一般在农历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进行。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城乡都有登高、佩带茱萸,吃蒸米糍、饮菊花酒的习俗。部分群众有“暖花”习俗,即年满3岁儿童,重阳节要到王母娘娘处祈求保佑,叫做进花园。年满16岁时,再到王毒娘娘处供奉,叫做出花园。建国后已很少见。
  冬至节   这一天吃冬至羹,用水将米浸透,磨成米浆后,伴以芋头、萝卜、笋、腊肉碎、虾米、大蒜、葱、姜丝、花生仁待制成,随家境丰俭而定。还有挂冬祭祖、穿耳环的习俗。12、13岁女孩在冬至日穿耳环,叫“出幼”,从此开始梳辫结发。
  姓氏节   南雄习俗重姓氏,上方(黄坑以上)尤甚。较大的姓氏都以老祖宗出生月日为本姓节日。这天杀鸡宰猪,全族男女老少(包括已出嫁的妇女)同祭祖先。如大塘浆田黄姓氏节日为农历(下同)六月初六;彭姓十月二十;乌迳官门楼黄姓八月初十;赖姓、杜姓七月初七;李姓九月十三;新龙王姓七月十三;界址董姓、赵姓八月十四;坪田叶姓八月十三;南亩蔡姓七月十四。建国后此节日仍在一些地区流行。

  婚丧喜庆

  婚姻   建国前旧式婚礼颇繁琐。古代男女结合成为夫妻,仪式分六个阶段,称为六礼。其内容为:男家请媒人至女家提亲,谓之纳采;男家请媒人问女方名字和出生年月日,以占卜吉凶,谓之问名;男家卜得吉兆后,备礼告嫁,决定缔结婚姻,谓之纳吉;男家给女家送聘礼,谓之纳微;男家择定婚期,备礼告女家,求其同意,谓之请期;新郎至女家迎娶,谓之迎亲。六礼多见于贵族豪门,民间则因陋就简,主要有挑日子、铺房、暖轿、行开眉礼、催妆、送亲等仪式。
  挑日子。婚前,将男女双六的生辰八字告诉算命先生,择吉结婚。
  铺房。结婚头一日,男方要请和合二神来暖房,吹八音,打爆竹,拜和合神,在床 铺上、马桶中、笼箱里撒五色纸花,叫做“五子登科“。用早禾秆垫床,兆早生贵子。
  暖轿。结婚头一天,抬轿到新郎祖厅,在花轿里放一米桶、一把尺、一个米筛、一条红布、一面铜镜,叫做迎轿。在神台点一盏灯,叫长命灯。
  行开眉礼。新娘结婚头一日,请夫妻双全多子女的妇女,以两条线互相绞合,为新娘拨除脸上汗毛。
催妆。男家备公鹅一只,叫做催妆鹅,送至女家,女家配以母鹅成一对,连同新娘做的99双布鞋一并送回男家。抗日战争后,将鹅改为鸡,叫“公婆鸡”。
  送亲。建国前多用花轿,水上人家用船,再改坐花轿,现多用自行车或机动车。农村新郎一般在家等候,市区新郎亲往女家迎娶。建国后,山区取消坐轿,自行车机动车不通行的,新娘则由青郎背到男家,如路较远,路过村庄时才背。新娘到男家大门时,由“好命人”来接亲。前面一个儿童拿米桶,一个儿童拿米筛,牵新娘下轿过“磨篮”,再入洞房。接着,新娘新郎拜天地,拜父母,揭头盖后,饮交怀酒,然后出厅为赴宴亲朋斟酒,最后闹洞房,唱赞歌。
  婚后三日,新娘回娘家拜祖先。男家以主婚人名义,发贴邀请女家亲友来宴会。结婚满一个月,新娘回娘家住半个月,叫做宿满月。回夫家时,娘家要送鞋袜、针线、剪刀、尺、线篓等物,意在勉励积极生产、勤俭持家。
  古时还有奠雁礼、寡妇再嫁、童养媳、等郎媳、男到女家(入)等礼仪。
  建国后,政府提倡婚事新办,代之以宴会、茶会、旅行结婚、集体结婚。
  生育   催生。孕妇即将分娩,娘家须备催生礼送到婿家,以祝平安吉祥。礼品有猪肝、腐竹、鸭蛋、老鸭。
  洗三朝。浴盆中放喜蛋及金银首饰等,请好命老妇用艾叶水或柚皮姜苗水为婴儿洗涤,洗后带婴儿拜祖宗,拜天地。
  弥月即满月。做姜酒宴请新友,男家先到女家报姜酒,生男的送1只雄鸡,生女的送1只雌鸡。娘家送姜酒礼,一般送240个鸡蛋和4—9只鸡。一般亲友送婴儿用品。
  留百岁毛,婴儿诞生百日,父母请理发师为其剃头,女婴在脑袋左右各留一撮桃子大的毛发,男婴在脑门顶留一个印样毛,叫做留百岁毛。
  系长命索。婴儿周岁时,以五色丝线作裤带,称为系长命索。
  戴百家锁。婴儿周岁时,由外祖母家送铜锁、银算盘,挂在婴儿颈项,送银手镯、铁脚钳戴在婴儿手足上,脚钳用棺材钉做成,叫做“长生不老铁”。
  拜花公花婆。弥月时,由外婆家送三牲祀奉花公花婆,祈求 保佑。花公花婆神位贴在梳妆台上,每月初一、十五都有要供奉,直至孩子成人娶嫁为止。
  取贱名、保平安。男的多名为“狗”、“生”、“养”,如旱狗、鸡栖生、过房养,意为牲畜一样易长大。
  以上习俗建国后多废止,唯催生、姜酒仍流行。
  丧事   家人逝世,首先报丧出讣告,次为入殓。入殓前要行洗身(净身)礼,由子孙到附近河边,把三枚铜钱和三张18吊纸钱扔下河里,向河神买水,用小钵头装回家中,以白布沾水向遗体胸前抹三抹(农村则抹全身),然后请人给死者穿衣服,一般男双女单。然后抬死者出厅安放,设灵堂。请八音班奏哀乐,拣好日子下棺入殓。有钱人家入殓,第一日由礼生主唱入殓礼,搭孝堂、摆仪仗、挽联,请道士做道场。第二日晚上行家奠礼,新朋俱到。第三日点主,请有名望长辈或先生点神主牌,以鸡冠血在神主牌的“王”字上加一点。第四日出殡。
  穷人送葬,多用床板合成棺木,入殓后第二天大清早,抬棺上山,大锣敲送,俗称“打老虎”。
建国后,丧葬礼仪逐步简化,提倡火化。
  做寿   俗称“做生日”。男60岁,女61岁,大寿男70岁,女71岁,子孙较多,家境较富裕的人家都要做寿。第一日,亲朋前来送礼祝寿;第二日,早晨开寿面席,炒寿面,吃寿包。中午开寿宴,多数用12围饯。晚上谢屏,食八碗四盘和四小座碟。以上为规格较高的“大生日”。一般“小生日”在当天办完。建国后,做寿礼仪简化,一般请亲朋宴会,以示祝贺。
  乔迁   农村新屋建成后,择吉日入宅。早晨4—5点钟,燃放鞭炮,全家老小分别拿着梯子、饭甑、粥盆、菜刀、火钳等依次入宅,亲戚朋友端着堆成小山形的米糕、粽子等,随后相送入宅,表示庆祝,然后屋主宴请亲戚朋友,以示答谢。
http://www.gdnx.gov.cn/nxgk/20030528/2321.asp

[ Last edited by 午后晨星 on 2004-3-23 at 14:58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3-23 14: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起南雄人吃辣椒,很多湖南人都不敢比的。我很多的同学在广州上学都会从家里带上几罐自制的辣椒。在学校实在没有辣椒呀,老是甜的,都吃得腻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24 03: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韶关很了不起呀,广府人都说自己的根在韶关南雄。

[ Last edited by kejia on 2004-3-24 at 03:14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24 14:2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长的帖子啊~~爱吃辣的地方多美女,南雄是否也是啊~~:)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27 02:5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南雄的赣人中以 江西吉安泰和人居多,其次是吉安各地和南昌人。都从事工商业,当地豫德小学为赣人开办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4-3-27 11:3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4-3-27 11:4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27 12: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傻虎黄大猫 at 2004-3-27 11:37
可能有一部分广府人源自古代的南雄州保昌县牛田坊、珠玑巷。以“坊”为名,仅见于广府地区,客家地区无。可能这一带的文化在古代是有别于客家文化的,也可能与客家文化有联系。
珠江三角洲居民的来源,显然不局限 ...




以“坊”为名,如果你说的是地名的话,那客家地区是有很多的,我以前看到很多。在江西以“坊”为名的地名太多了,南昌市区就有 “徐家坊”“熊坊”等,本人老家就是南昌县“丁坊”附近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4 21:07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