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01|回复: 0

粤东西北科学发展报告 生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18 16: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粤东西北科学发展报告 生态

2010/01/29 15:44:36 来源: 作者:
生态环珠:义利博弈与实践路径
广东地势总体北高南低,北部多山地和丘陵。粤东西北、特别是粤北地区,是珠三角乃至整个广东省生态保护的屏障。粤东西北地区如何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继续保护好这个绿色屏障?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如何避免重走资源消耗型的老路?能不能实现“金山银山”与“青山绿水”的双赢?
广东东西北地区用事实交出了一份答卷。
依照自然的地理格局,粤东西北、特别是粤北地区,可视为珠三角乃至整个广东省生态保护的屏障。
一个严峻的问题和挑战于是浮出水面:对于经济欠发达、却担负着广东生态屏障使命的粤东西北部,如何既能避免走珠三角“高污染高能耗”的老路,又能保证自身的快速发展,从而缩小与珠三角的差距?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是要“金山银山”?还是要“绿水青山”?
对粤东西北来说,这是一个两难的抉择。对粤东西北来说,这又是一个没有余地的选择:作为珠三角乃至广东的生态屏障,环境必须要保护;作为广东后发地区,经济必须要发展。
二者难道就不能兼容?世事究竟有没有两全?为完成这艰难的“两全”,广东多年来未敢放松。
事实上,广东很早便意识到,“十一五”期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沿海地区依托港口将形成以重化工业为主的资本密集型产业群,珠三角部分产业将逐步向东、西两翼和山区转移,工业不断向农村转移,环境污染有向山区和农村等饮用水源地转移的趋势。
为此,广东提出的对策是,以改善珠三角环境质量为重点,严格控制污染转移,并分区制定产业准入制度。具体到粤东西北地区,就是对山区工业发展规划和园区建设开展规划环评和区域环评。严格园区建设项目准入,实行园区集中供热、集中供汽、污染集中控制。
2010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促进粤北山区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将对东西北部发挥生态屏障作用的寄望集中地投射到粤北地区,将其定位为“广东具有生态型循环特色的新经济区,环珠三角绿色产业带,全省最重要生态屏障,环境优美的居宜业家园,全国山区科学发展新模式试验区”。
这是因为,粤北不仅是南粤的生态屏障,同时也是珠三角重要的主要水源地。
“河源是全省重要生态屏障和饮用水源区。我们始终牢记保护生态环境的大局观念和政治责任。”秉着这样一份自觉与负责,河源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加快发展、注重民生、构建和谐”的发展方针,曾先后拒绝300多个总投资400多亿元的有污染项目。关停小钢铁企业19家,淘汰落后钢铁产能362万吨。关闭非法采矿点463个,并对重点企业全面安装在线监(测)控设施。
梅州提出“绿色崛起”发展战略,开展“绿满梅州”大行动,启动全省首个省市共建的生态文明(林业)示范点建设,被省建设厅列为全省山区唯一的“宜居城市示范点”。目前,全市饮用水、地表水、空气和声环境质量居全省前茅,梅江是全省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
今年梅州还成功入选“中国十佳绿色环保标志城市”。
在粤东地区,作为经济特区之一的汕头市,以建设生态型海滨城市为发展定位,在新一轮城市规划中,专门规划出一条面积约388平方公里、岸线长度约68公里的城市生态经济带,对具有代表性的自然资源尤其是将重要湿地植物资源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中加以重点保护。汕尾市提出了“再穷也要保护环境”,把“生态母体”保护作为项目发展第一门槛、发展绩效第一标准、汕尾形象第一品牌,决意走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在粤西,湛江市深入实施“工业立市、港口兴市、生态建市”的发展战略,提出建设“老百姓城市”城建理念,走“以人为本、绿化惠民”的生态园林建设之路。据统计,该市连续3年年均新增城市绿地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40.65%,绿化覆盖率达45.7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51平方米。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授予湛江市“2008年度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对该市坚持“生态建市”发展战略给予了充分肯定。
……
科学发展,生态先行;破坏生态,寸步难行。
在谋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粤东西北真切地认识到,环境是他们最宝贵的资源,是所谓“后发优势”中的关键因素,他们一切依托珠三角、实现错位发展的蓝图都是以环境优势为基础的,对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的认知更加深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决心也更加坚定。
工业转型+绿色产业的发展模式
受惠于省委、省政府推行的“双转移”政策,自2008年开始,广东东西北部地区开始大规模地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由此开启了珠三角与粤东西北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发展。
但在转移过程中,环境与发展的矛盾再次凸显,那么,广东东西北地区如何处理承接产业转移与保护环境的矛盾呢?
首先是实现工业园区化,将企业限定在固定的园区内,产业集聚,将污水、废气等集中处理。在工业园区内坚持严格的环保标准,没通过环评的项目坚决不要。
河源市委书记陈建华说:要是按照梯度发展的传统模式,发展低端产业,河源的发展道路就会越走越窄。
为此,河源产业转移园对电镀、印染等污染严重的企业一律拒绝,曾有一家产值相当可观的咖啡壶生产企业多次上门要求落户,但该园区管委会了解到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有污染,坚决予以拒绝。
为保证产业转移不对环境造成明显影响,韶关市从空间上划分了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四类主体功能区,明确产业转移方向;严把项目审批关,各园区引进项目必须是在园区环保审批核准的产业门类范围内,否则环保不予审批;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力度,为产业转移腾出环境容量,以延长以韶钢为龙头的黑色金属冶炼和以韶冶为龙头的有色金属冶炼两大产业链为抓手,发展环境友好型工业,树立环保示范企业,力推清洁生产,淘汰一批能耗高、技术水平低的老工艺设备,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
虽然在产业转移上提高了准入门槛,但是近几年韶关的产业转移依然成效显著。在2009年韶关(广州)招商引资推介会上,韶关签约投资额达972.84亿元,更加充分地证明了韶关发展生态型产业大有吸引力。
其次是工业转型,发展循环经济。
梅州提出建立特色新型工业、绿色农业、休闲度假旅游及现代物流四大基地的构想,积极探索绿色崛起之路。在全省率先淘汰落后的小钢铁厂116家、产能128.64万吨,整治关闭各类木材经营加工厂(点)902家,以及淘汰一批小水泥、小造纸、小矿山等污染大、能耗高的落后企业,通过采取资金优先、资源优先、技改优先、服务优先等扶持措施,巩固提高电力等优势产业;从技改贴息、财政补助、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重点扶持培育陶瓷、工艺等特色产业,调整优化建材产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较快地形成了资源型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非资源型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的新格局。
在去年举办的中国循环经济发展高层论坛上,广东梅州成功入选中国十佳绿色环保标志城市,与大连、三亚等知名国内城市同登一榜。
云浮市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以循环经济理念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树立新生产观,推进石材、水泥、硫化工等企业入园,产业集聚,集中治理,统筹资源合理利用,从单一产业循环向多产业循环转变,拉长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降低生产成本,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作为全省首个循环经济试点县的云安县,以硫化工、水泥制造、石材加工为主导产业的云浮循环经济工业园已初具规模,年产值可达52.39亿元,年创税2.93亿元,规划到2015年,园区年产值超317亿元,年创税超19亿元。
如今,云浮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两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控制在省下达年度指标内,全市空气环境质量保持在国家二级标准以上,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45天,优良率达94%以上。

打造绿色经济支柱产业
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博弈中,粤东西北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发展旅游休闲、健康养生、生态体验、现代农业等零污染的绿色产业,以此为其现代化提供产业支撑。
在粤东,有着共同文化背景的粤东四市,正以潮汕客家文化为纽带,加强潮客和睦,促进特色旅游资源整合,利用粤闽赣、粤台旅游合作优势,大力发展凸显潮汕文化、客家文化、侨乡文化的地方特色旅游,努力构建“四大特色区域”,将粤东地区建设成为以民俗、华侨文化、海洋文化为主体的特色文化旅游区域。
作为我国最早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粤西三市滨海风情浓郁、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粤西三市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旅游产业也乘势崛起,其开发的蓝色滨海、绿色生态、红土文化、温泉漂流、荔乡风情、六祖故里、红色之旅等众多精品旅游线路,深受珠三角和大西南地区游客欢迎,游客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已成为广东省很有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而在粤北,目前正在全力打造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的梅州,按照特色农业、绿色农业、旅游农业的定位,重点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壮大水果、茶叶、油茶等八大主导产业,发展农业产品精深加工业,打造全省重要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加工供应中心。
目前,梅州有各级农业龙头企业238家,有16个国家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有无公害农产品总数93种,绿色食品、有机食品11种。梅州被授予“中国金柚之乡”、“中国著名单枞茶之乡”、“广东脐橙之乡”。金柚、脐橙、茶叶打入欧盟、日本、东南亚市场。雁南飞、雁鸣湖等旅游农业景点成为梅州农业的新亮点。
同处粤北地区的河源,这个去年全省唯一没有下过酸雨的城市,如今正在推进一项可以把环境资源变成实实在在的财富的项目——万绿湖直饮水项目,以万绿湖的优质水源向广州、东莞等珠三角城市输送直饮水。这个“卖水”计划如能顺利实施,将成为河源市源源不断的财源。
编辑:丁红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2 02:5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