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4-7-17 15:54:35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情系珠江 at 2004-7-17 15:15
舅仔(小舅子)、晚仔(小儿子)、心抱(儿媳妇,实为古音“新妇”)、心抱仔(童养媳或小媳妇)、俐(舌)、手指公(大拇指)、大比(大腿)、肚腩(小肚子)、牛牯(公牛)、牛仔(小牛)......抖(休息)、揿(按)、偷走(逃跑)、驯(乖)、杰(稠)、靓(漂亮、好)、臭pang1pang1(臭哄哄)、一窦鸡仔(一窝小鸡)等等,都是常用的粤语词汇,怎么归到客家词汇里啦?而且还写错了一些字。可能是深受粤语影响的客家地区(例如广西)的业余爱好者所归纳的。
粤语所用的词就是粤语的专利了吗?别忘了客家话也是汉语,是古汉语发展来的。各方言词汇相同有什么奇怪,闽南、客家、粤方言相同而与普通话不相同的词有很多。
客家方言字至今未有统一的写法,部分与粤语相同或相近的就直接借用。
傅雨贤并非什么业余爱好者,在方言研究上有名气,他的文章刊于多种期刊上,如《方言》、《双语双方言》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