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63|回复: 0

「反對虐養神豬運動」與「框架策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2 17:3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林敬育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碩一生)】

  台灣近年來的社會運動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浮上檯面,而社會運動的目標在於促進或抗拒社會變遷,行動者希望能夠提出一套核心價值或意識形態作為行動指導。一九七九年台灣解嚴後出現許多的社會運動項目,如:農民運動、婦女運動、老兵返鄉運動、生態保育運動、消費者運動等等…也開始產生了常態性的社運團體。
藉宗教、文化之名 行殘虐之實
  而「反對虐養神豬運動」,最早可追溯到2003年8月,由中研院社科所研究員錢永祥、靜宜大學副校長陳玉峰教授、作家李喬等人,以及台灣促進和平文教基金會,台灣生態學會籌備會,高雄市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花蓮動物物權益促進會,動物社會研究會等團體發起。
  他們發起連署,並召開記者會,呼籲台灣各地祭拜神明活動的主辦單位,能採取各種措施,隨即或逐步取消「神豬比賽」。並在新聞稿中表示,「台灣各種祭祀活動裡,『神豬比賽』以『宗教』與『文化』之名,讓另一物種生命必須被迫不斷『增胖』,甚至在最後兩年的飼養過程裡,因為必須加速『增胖』,而被人們限制行動,最後甚至『胖到癱瘓』。這種『殘虐』他者生命的祭拜行為,卻常見於客家義民廟的中元祭典、清水祖師、開漳聖王壽誕、甚至觀音誕辰等活動中。」而這個「反對虐養神豬運動」在2011年的義民祭典前夕,再次由百餘位客家人與民間組織發起「反對虐養神豬」連署,而成為各大新聞媒體的焦點,得到不少人關注和響應。
反神豬運動 曇花一現
  社會運動不僅是挑戰既有的權力與資源的分配方式,同時也在宣傳一套嶄新的文化訊息,要求實踐某種社會生活的可能性。社會運動並不一定要走入所謂的主流,掌握更多的民意。而係企圖以行動喚起大眾的關心,再透過媒體的報導,讓更多人知道或認同社運組織的訴求,喚醒並召集有志一同的個人,支持社會運動。
  但是,為什麼有些社會運動可以輕易動員群眾走上街頭,有些卻只能在媒體上如曇花一現,不過是當天新聞報導的點綴,只被輕輕帶過?社會運動的行動者常常用誇張的行動、聳動的字眼設法吸引媒體的報導,但往往模糊了焦點。有鑒於此,社運組織可藉由框架策略,作清楚的陳述,以傳達社運的核心訴求,並制定合宜的媒介策略,再透過傳媒報導,一步步將議題建構為各界關心的焦點。因此成功地操作議題,可使媒體持續關注議題的發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3 06:4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