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35|回复: 0

語言學習 自我反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2 17:3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某日,聽聞新竹教育大學教授呂菁菁在所上演講的「從語言習得看語言重建」,反思了一些在學習語言上的問題。

  語言學習到底有沒有所謂的關鍵期,是否過了關鍵期之後學習第二語言,就會變得比較笨拙?而第一語言和第二語言,究竟哪裡不一樣?想起小時候,若不是父母讓我給阿公阿婆照顧,我想我今天就不會習得這一口美麗的客家語言。不記得本身的第一語言是國語還是客語?自小有記憶以來,就會一口流利客語,而也不記得自己是先學會客語,還是先學會國語。七歲以前我居住在客家村,生活上講的是客語,所以我將其視為我的第一語言,七歲以後來到都市,都市中說客家話的機會變少,說國語的機會增加,所以我視為國語是我的第二語言。因此,我認同第一語言是有所謂的關鍵期,而受到第二語言的影響,第一語言相對的也會受到影響,在許多詞彙上也漸漸簡化、或是直接被影響,造成第一語言漸漸退化。

  一直以來,一直在思考為什麼大家的客語程度會退化?為什麼會說客語的人越來越少?大家對於自己說客語越來越沒有自信?我想原因絕對不會單單只是教育,也不會只是因為家庭,而其中身處的環境更是非常重要。在學習語言過程中,學習英語是最辛苦又最花時間,然而卻又怎麼都學不好的一件事。對於為何最困難的客家話會說,但英文卻怎麼樣都學不好?原因很簡單,因為「環境」,沒有一個可以讓我認真說英文的環境。就像現在政府很努力的向下扎根,讓小孩從小就接受母語教學,不斷地讓他們背誦,講述客家詞彙、學習歌謠、舉辦客語朗讀比賽等等。但不知這樣的教育所帶來的效益到底有多少?是否小朋友都清楚每個客家話詞彙的發音位置、語音聲調,還有其中的意思?抑或是用模仿、死記的方式,將這些客語詞彙記熟呢?

  在經歷了這麼多年,離開從小長大的家鄉也有將近20多年,雖然客語能力大不如前,但也不至於退化,甚至越來越重視自己應該要更精進自己的客語能力。因為文化的保存,最主要還是語言的保存,倘若今日沒有語言,文化也不會存在了。在決定進入中央客語所就讀時,就更加地相信自己身上所背負的使命,決定更深入了解語言背後所蘊藏的祕密。學習語言,我認為最好的方式就是要有一個很好的環境,並且從小就開始讓小孩自然學習,而要有這樣的環境,父母更是要以身作則,讓小孩可以在良好的客語環境下學習語言。這樣才可以確實讓孩子深切地在生活中學習語言,而不是受到填鴨式的教育。

  而最後,我要感謝我的阿公阿婆,送我一個這麼珍貴的禮物-「客家話」。更希望可以有越來越多的人,願意一起為這個美麗的語言文化做最直接的保存。

【文/彭琦倩(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所研一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27 12:2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