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4-3-17 23:30:39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新民 at 2004-3-16 23:17
文中所指的某县是为:广西南部的灵山县旧州镇、浦北县张黄镇,两地客家人相对聚居,合计人口约十几万人,属客家话孤岛中小群岛,语言比较接近,但两镇地理上却相距甚远。我总结了一下其语言的特色有:
1、声母z、 ...
一、词汇方面,和防城客家话的异同点。
1、相同的词汇:
宴昼(下午)、爷哀(父母亲)、阿me1(母亲)、阿公(爷爷)、阿婆(奶奶,防城称阿嬷的更多见)、面墩(脸庞)、鼻公(鼻子)、脚眼(脚髁)、眼核fut6(眼珠)、下爬(下巴)——本字应就是“巴”、雨遮(雨伞)、水衣(雨衣)、电胆(手电筒的电珠)、镬头(锅)、手袜(手套)、暖壶(保温瓶)、砂煲 (沙锅)、枧gan3(肥皂)、番薯(甘薯)、犸骝(猴子)、金瓜(南瓜)、飞鼠(蝙蝠)
、马螂kong2。
2、不同的词汇:
日头——热头、返风——发风(刮风)、茫沟——水沟/水沟沥lak5 (水渠)、公dai——姐jia3公(外公)、婆dai——姐婆(外婆)、姊丈——姊夫(姐夫)、头那——头壳(头颅)、额牙——额角、禾钩——禾镰(镰刀)、粟米——粟包(玉米)、大虫——老虎、沙牛——黄牛、偷盐蛇——竹八蛇(壁虎)、骚甲——黄贼(蟑螂)。
二、语音方面,和防城客家话的异同点。
1、“声母z、c、s一律读j、q、x,与粤语一般。”
防城客家话则有两套声母:z c s和j q x,主zu3≠指ji3,而梅县话只有一套:z c s,主zu=指zi。
2、混杂广西粤语特有的声母s?。
此“s?”音近“xil”或“sl”,防城亦同,“xil”分布于桂南和粤西的不少白话和客家话地区,如南宁、防城港、北海、茂名市(当地黎话也有这个声母)等。
3、“有的地方韵母ou(欧)完全缺失,一律读ei(英文字母A)。”
也有的地方将“ou”读为“iu”的,如兴宁客家话的“偷、口、狗”等字即读“iu”,但大部分地区的客家话都读为“ou”,如梅县、大埔、防城港的客家话“偷、口、狗”读“ou”,只“狗”字梅县读为“ieu”,有“i”介音。
4、从普通话借词相对困难,从粤语借词较易。
这是几乎所有的客粤混居的客家话(包括珠三角地区)都有的现象,有些是古汉语的保留(相对于普通话而言),如“食、箸、饮”等字,客、粤、闽均相同的,普通话则用“吃、筷子、喝”等。有些是客家话从粤语中引进的。有的全盘照搬,如“口岩ngam1(适合)、呖liak6(聪明能干)”,有的借粤语的字、词而用客家话的音,这样的例子还更多,如“犸骝(猴子)、乜嘢(什么)、揾(找)”就是,客家话分别读作“ma1 lou1,mai2 nga1,vun3”。“什么、找”在梅县则用“脉介、寻”。还有些字是自身演变、发展的结果——这就是本地客家话的特征词,既不同于其它地方的客家话(包括它的原乡的客家话,桂南的客家话较早的原乡就是梅州,台湾四县客家话的直接原乡则是梅州市属各县),又不同于粤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