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linqifeng 于 2011-9-13 18:47 编辑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07日06:30 南方都市报 微博
8公里,是厚街镇中心区与新围社区之间的距离,这8公里,也是富裕与贫困的距离。
新围,虽然身处世界工厂东莞厚街镇辖区,实际上,这里并没有多少工厂的痕迹;而外界对厚街的印象,如酒店密集、活色生香、热闹繁华,这些也都与新围无关。
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新围被工业化远远甩在后面,成了厚街辖区24个社区中唯一一个“市 欠 发 达 村(社区)”,当地居民仍然依靠农业为生;与此同时,也正因为没被工业污染,新围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吸引外界的眼光。尤其令人羡慕的是,这里的村民常年饮用山泉水,村里长寿老人特别多。
然而,新围社区的人们并不甘于寂寞。“我们始终打不开‘造血’脱贫的这条路,靠‘输血’是没办法脱贫的,”这是新围社区党支部书记李明刚心中最强烈的痛楚。他最新的设想是修建一个水库,他盼望能够得到镇政府支持,“把水库修建起来,新围就能实现自己造血,才能摆脱‘年年扶,年年贫’的命运。”
繁华深处的贫穷
500多年前,来自梅县五华等地的客家人迁徙到东莞厚街,他们繁衍生息代代相传,于是有了今天的新围;500多年后,这里的村民们依然保持着老祖宗“靠山吃山”的传统,荔枝、龙眼、蔬菜,这些农作物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新围人李志明不仅是一位果农,他还是一名出租车司机。有一回,他听一位到过新围的乘客感慨:“真难想象,繁华的厚街深处竟然还有这么穷的地方。”李志明说,这是他听过的最让他心酸的唏嘘。
这里是厚街最边缘的一个社区,虽然同样属于厚街领域,但,繁华确实不属于他们。每次开会听到“新围,厚街镇唯一被市列为欠发达的社区”,新围社区党支部书记李明刚的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李明刚是社区的老干部了。10多年前,当其他社区的居民在忙着“盖厂房、收租金、等分红”的时候,新围人是没有的。由于新围地处偏僻,交通不通,招商引资非常难,人们只能外出务工。如今,新围外出务工的人超过2/3,剩下的就是在家务农,依靠种荔枝、龙眼、蔬菜谋生,农作物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
再一算社区的账目,李明刚说他都觉得不好意思,社区收入来源于出租土地给商户种植,其次就是零星几间工厂的租金,但是少之又少,所以就出现了常年收不抵支的情况。
于是,多年收不抵支如雪球般越滚越大,让社区负债累累,2010年该社区负债率高达69%。“直到两年前,新围被市里列为96个欠发达社区之一,收入得到部分弥补,但实际上现在的状况依然是收不抵支。”
为厚街繁荣做了贡献
就新围来说,其地处横岗水库上游,绝大部分区域在生态控制线内,受土地规划限制,工商业发展也及其缓慢。李明刚说,也因为如此,全镇的农保任务就自然落到了新围头上。
在李明刚的记忆中,在2002年前后,那时候新围的基本农田保护区为3000亩,每次镇里有项目,没用地指标,镇里向市申请调整,就把农保区的指标调整到新围社区,从而保证了其他项目的顺利启动。10年下来,到2011年,新围的农保地已经增加到了9100多亩。
“新围人纯朴,好说话,要是其他社区的,肯定没那么轻易就能被调的,那样很多指标都调不了,项目也上不了。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新围也是为全镇的发展做贡献了。”因此,对于镇里发动其他富裕的社区给予新围的帮扶,李志明觉得,于情于理,这都是新围应该得到的补偿。
想改变“年年扶年年贫”的命运
“我们始终打不开‘造血’脱贫的这条路,靠‘输血’是没办法脱贫的。”这也是李明刚心中最强烈的痛楚。“对新围的扶贫,政府确实帮了很大的忙。但土地统筹开发没有落实,新围永远不能脱贫。”现在扶贫的措施都不是解决贫困的根本办法“年年扶,年年贫。”
“市、镇、社区三级统筹土地开发,让社区参股,进行开发,这是我们能想到的唯一造血办法”。此前,新围社区曾向镇政府多次提出要求,但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李明刚记得,大概在2005年前后,新围有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当时镇里曾经说划一块地让他们去发展。那时在厚街工业园区有100亩地说要划给新围,但后来不知怎么回事,就没了下文。
李明刚常常觉得,想再多最后还是陷入死胡同,总觉得打不开出路。现在社区没有土地可以开发利用,自己怎么“造血”呢?
最近,他有一个新的设想,既然是农保地,发展不了工业项目,那就发扬老祖宗“靠山吃山”的精神,修建一个水库,他是这么想的:“修建水库既能保持生态,开发旅游,又能蓄水、供水、发电,甚至可以为厚街乃至东莞所用。”李明刚盼望能够得到镇政府支持,“把水库修建起来,新围就能实现自己造血,才能摆脱‘年年扶,年年贫’的命运。”可是,这眼下,要做项目评估报告,搞清楚修建一个水库,具体能产生多大的生态经济效益,评估费用这笔钱还没有着落。
采写:
南都记者 黄丫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