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地区客家妇女一直都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她们死后都谥号:孺人。在梅州客家妇女去世后,则可按七品官员的诰命夫人的服饰殡葬:穿戴凤冠、霞披、松鹤袍、珠绣鞋。在墓碑上均可刻上某某“孺人”之墓。在其它地区,不是七品官员的诰命夫人去世后,一般只在墓碑上刻上“某某氏”之墓,连上名都少见。
据民间传说:宋代末年,宋帝丙(原字为有日字头)一行被元兵追赶南下,来到梅县松口镇的燕赖村渡口,为大江所阻。正当危急之际,从山上走来一群口唱山歌,肩挑柴草的妇女,宋帝的随从即上前请求救援。樵妇见义勇为,撂下柴草,手执挑杆、镰刀堵住路口,把住渡口,组织渡船护送宋帝一行渡江。元兵追至,发现路口被堵,沿河、山口有人把守,不明虚实,疑有伏兵,便不战而退。宋帝昺为谢“救驾”之功,赠以金银珠宝,樵妇们不受,宋帝感于樵妇忠义,诏令封赠全体樵妇以“孺人”称号,以此传说为据,后人有为客家女子题诗:男执干戈女甲裳,八千子弟走勤王。 此后,客家妇女去世后,可按诰命夫人的服饰殡葬,墓碑上均尊称为“孺人”。但是,这种殡葬服饰,大多数平民百姓是办不起的,墓碑上的孺人称谓则不论贫富皆可使用。
流传地区:梅县
搜集地点:松口镇
搜集时间:2003年
搜集整理:林作尧
[来源:摘自《广东民间故事全书》 | 作者:整理:林作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