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电视台 吳詩禹 彭晉祿 范群宏 台北】
在談到客家精神時,常可聽見用「硬頸」一詞,來說明客家人的不怕苦不怕難,但研究客家語言的學者認為,「硬頸」或者是「硬殼」這兩種說法,其實都具有負面意思,並不適合用來表現客家精神,反而是「硬程」比較貼近,但硬程的程字是假借字,無法直接從字中看出意義,因此客籍作家提出「硬耿」的說法,雖然有客籍學者贊同這個說法,但要如何取得共識,還須經過更多的討論。
客家人說的硬頸,最早的意思是罵人家固執,但從客家文學大師鍾肇政提出發揚客家硬頸精神之後,硬頸這個詞從負面的用法開始有了正面的解釋,不過客家學者認為硬頸這個字眼,以及另一個硬殼,在客語詞語用法上其實都是負面的字眼。
政大民族系副教授 彭欽清:「硬頸自古以來,絕對是負面的,所有有文獻包含客英大辭典,硬頸罵人說,脖子硬硬不聽話。」
最近媒體人陳國祥提出硬耿這個詞語,認為客家精神、硬直又耿介。根據東漢學者許慎,說文解字的記載,耿這個字是耳箸頰也,耳箸於頰曰耿,杜林說耿光也,又說耿明也,引申有光明且正面的意思。
不過耿這個字,若從客語的實際使用來看卻反而是負面的用字,比較正面的用法,則是硬程這個說法。
政大民族系副教授 彭欽清:「硬耿這個耿字,在我們客家話裡面是負面的講法,我們說那個人很耿性,我認為我們客家話,既然有這麼好的一個詞,硬程,這句話要給它恢復回來。」
不過台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總編輯羅肇錦卻認為「程」這個字,是一個假借字,在客語用法上有音無字,比較難將此意思表達出來,硬耿反而容易了解。
台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總編輯 羅肇錦:「這本來就是客家話的特色詞,沒有漢字可以去對照,你想硬程,你講程度的程,程度的程怎麼會有硬程的意思在裡面,可以很清楚,它是用代音字來用的。」
客家精神是硬頸、硬殼,還是硬程、硬耿,說法雖然眾多,但硬頸與硬殼已被多數學者認為具有負面用法,似乎不宜使用,至於古老的硬程或是新創的硬耿,是否可用來代表客家精神,還須要更多的討論。 (2011-07-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