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獨在異鄉為異客---點評劉劭希的音樂之旅(三)
文;吳曉天
結識阿希是在1998年,他在北京錄製筠子專集的時候---此前,他因受邀包攬製作內地知名搖滾歌手鄭鈞的大賣專輯<第三隻眼>,已在京城圈中名動一時,打出了旗號.
那時願"屈尊"涉足內地流行樂壇的港台製作人,尚且如鳳毛麟角般精貴,哪個歌手能請來一位給自己撐腰打氣,還是"高投入大製作"的代名詞,成為專輯的首要賣點之一.做宣傳時,總有些狐假虎威的味道.
儘管當了回"先驅者",儘管從此紮根北京數年,但阿希并沒有借著那股東風再接再厲大撈一把.後來除了零散接些單曲製作(倒是以主打居多)的活計,就是躲在京郊一隅,通宵與魔獸爭霸,過著閑雲野鶴的日子.當時只覺得:這人八成沒啥大出息.
再當回事後諸葛亮吧.現在看來,那時的阿希心思並不在為他人作嫁衣上面.一則是在養精蓄銳;二則腦子從沒有閑著.當原鄉的同行們終於看到大陸蘊藏的廣闊市場,開始集團化大舉"入侵"的時候,他反而決定要殺回去了----一來一往,都是乘虛而入,整所謂先下手為強.
第一次聽說阿希要做自己的專輯,又是客家方言,又是僅用自家那些頗顯簡陋的設備錄製,並沒有當回事,以為DIY嘛,不過是自娛自樂,自產自銷罷了-----在固有的觀念和潛意識裡,這種小本經營的單兵作戰方式充其量不過如此----當然那是對於阿希的創作才華還沒有全面的了解,這才是他最大的財富和無克限量的投入.
待到他的首張專輯<嬉哈客>一經推出,便在當年的台灣金曲獎上獲得提名,第一反應是:喲,行阿!
一年過後,阿希的<野放客>又出爐了,儘管受到SARS攔路拖延,還是沒能擋住他兩次走上金曲獎的領獎台.通過東風衛視的現場直播,看到他一派意氣風發的樣子,與在北京家中所見自不可同日而語,倒先想起那句俗話:人不可貌相.
對於阿希的最新專輯<八方來客>,在前兩篇文字中已有評論,該誇的也夠肉麻,不必重複.眾目睽睽,他的進步和完善是顯而易見的,至於今年能否又在金曲獎上再領一把風騷雖不敢妄斷,畢竟總有天時地利人和等附加因素的左右,但無可否認的是,三年來阿希已經創造了一個奇蹟,至少這是客家音樂,是眾多DIY音樂人,乃至華語流行音樂本質上整體的榮耀和希望.
對於阿希的看法,經歷了一次U型的走向.倒不是說中間那段就看低了他,而是通過幾年來的交往接觸,逐漸從對"台灣來客"的疏離感和禮節性尊重,轉變為平等對待,不再以"外賓"相看;繼而又由於對他創作才華的深入了解,以及所創佳績的關注,昇華為由衷的欽佩和期待.
-------想必這個U型,也正是阿希那段經歷的心情走向吧?
惟敢預言的是,今後的阿希還將繼續流浪下去,不僅出於客家人的天性,更在於那是他音樂的原創動力.與其說他是在地理上流浪,不如說他是在音樂中徜徉.
轉載自http://www.crazystudio.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