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46|回复: 1

百岁老兵渴求家乡一捧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19 14: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1-4-19 10:21:20[url=]河源日报[/url]苏勇军我要评论(0)
本报记者与多地志愿者爱心接力,帮助远在四川的赖正雄老人“看”到了阔别近70年的老家紫金
赖正雄老人在四川叙永志愿者的协助下,通过网络视频“回老家”。
赖叶辉将满带家乡气息的泥土装进罐中
     对于离开故乡已近70年的百岁老人赖正雄来说,他的梦想是——拥有家乡的一捧泥土。然而,已经107岁的他不可能千里迢迢从四川赶来紫金了,老人家想拥有家乡一捧泥土的愿望能实现吗?近日,本报记者与四川、广州的一群志愿者帮助老人通过网络视频,带老人“回到家乡”“走走看看”,感受家乡的气息,并帮助他实现了拥有家乡一捧泥土的愿望。

百岁老人索土心愿
志愿者网上发帖求助

    4月12日,网友“广州慈济人”在紫金论坛发表了题为《百岁抗战老兵祈求紫金家乡一捧泥土》的帖子。帖子称:“一位身在四川叙永地区的抗战老兵赖正雄老人,今年已经是107岁的高龄了,在人生步入倒计时之际,他希望得到一捧来自家乡的泥土,老人的家乡在广东省紫金县下洞乡三甲台村(老人的口述,不知道现在有没有改名字)。泥土要一公斤左右,采集地点希望在村口。泥土的一部分留在老人百年之后陪葬,另一部分留给子孙……”

    帖子一出,立刻引来网友的热议和关注。大家纷纷回帖帮忙出主意。来自紫金县古竹镇当地的网友,更是帮着确定老人家乡的地址,联系老人的亲人。在市区某银行工作的黄先生当天下午致电本报记者,希望本报能关注这一事件。

    在众网友的努力下,当天下午,赖正雄的老家被确定为紫金县古竹镇下洞村。通过当地村干部的牵线搭桥,本报记者与赖正雄的亲人取得了联系。由于赖正雄的亲人均已搬到中山去了,本报记者只能通过电话联系到了赖正雄的一个侄子赖叶辉,并与他相约4月13日一同回到古竹镇下洞村。同时,本报记者还通过广州的志愿者“广州慈济人”张先生,与“关爱抗战老兵网”的四川叙永县志愿者“梅敏”取得了联系,商量第二天通过网络视频让老人“回老家”。

百岁老人通过网络视频“回老家”

     4月13日下午1时左右,本报记者与赖叶辉相约在紫金县古竹镇见面后,一同搭乘摩托车前往下洞村。途中,赖叶辉告诉记者,赖正雄于1943年离家参加抗日战争,抗战结束后老人曾回过老家一趟,后来再也没回来过。因在参加抗日战争的长沙战役中,负伤失去了一只胳膊,老人被送去四川叙永残废荣誉军人第七教院。之后,老人就在叙永县安家落户,结婚生子。上世纪80年代,老人的身体状态还比较好,当时在赖叶辉等人的张罗下,老人准备返回家乡紫金看看,但最终没有成行。

      在下洞村,本报记者看到,赖正雄老人家在下洞村的房子早已被拆除了,房子所在地如今已成了长满杂草的荒地。下午2时左右,按照与四川叙永志愿者“梅敏”的约定,本报记者就在这里用QQ视频聊天,让远在千里之外的赖正雄老人通过视频看到了自己的“家乡”。为了让老人家能够看到更多家乡的变化,本报记者与赖叶辉拿着连接着无线网络的手提电脑在村子里转了一圈,让老人家以这样一种方式在家乡“走走看看”,感受家乡的气息。看着家乡的一草一木,老人家激动地通过语音视频说:“感谢你们,让我能回老家看上一眼!”

千里寄泥土帮圆心愿

     网络视频“回老家”结束,赖叶辉找来锄头,来到赖正雄原来房子所在的荒地上,刨开杂草,用锄头挖出一些泥土,小心装进塑料瓶中。装好泥土后,本报记者拿出相机,用镜头捕捉记录下洞村的变化。

     4月15日,本报记者和一直关注此事的市民黄先生一起将这些相片和泥土邮寄给四川叙永县的志愿者,通过他们转交给赖正雄老人。

     四川省叙永县的志愿者得知泥土已寄出后,给本报记者发来短信:收到泥土后,一定妥善保管,并会亲自送到老人手中,帮老人家完成这个心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0 14:33:28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岁老兵渴求家乡一捧土》追踪:老兵收到老家泥土
2011-4-20 9:52:45河源日报苏勇军我要评论(0)     本报讯(记者 苏勇军)“这是家乡紫金的油沙泥。”昨日,当四川叙永的志愿者将泥土送到百岁抗战老兵赖正雄身边时,老人一眼就认出来了。

    百岁老人赖正雄原籍是紫金县古竹镇下洞村人,对于离开故乡已近70年的赖正雄来说,他的梦想是——拥有家乡的一捧泥土。近日,本报记者与四川、广州的一群志愿者帮助老人通过网络视频,带老人“回到家乡”“走走看看”,感受家乡的气息,并帮助他实现了拥有家乡一捧泥土的愿望。(详见昨日本报4版报道)

    昨日,四川叙永的志愿者收到本报记者寄过去的泥土后,把泥土送到赖正雄老人家中。老人用仅有的那只右手从瓶中抓出一小撮泥土放在手心,高兴地说:“这就是我老家的泥土,虽然70多年没看到了,但现在仍然一眼就能认出来,这是黑色的油沙泥,一年要种两季稻谷,还能用来种玉米、筑墙修房……”

     收到家乡的泥土,老人特别高兴。他又想起了紫金老家两位堂兄弟的名字,一个名叫赖福贤,赖福贤的儿子名叫赖竹辉。当问他想不想回紫金老家看看时,他说:“想去,但是走不动了。谢谢你们给我送来了老家的泥土,帮我完成这个心愿。”  

编辑:hanli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12 23:37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