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4-1 06:4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eewells 于 2011-6-26 18:09 编辑
『渡臺祖曾大舉公』客家歌曲原創介紹
歌詞為先父曾現鑫老師晚年口述族史,由長子所完成,曾現鑫老師自民國三十五年起服務於桃園縣新屋鄉新屋國小,對客家文化推廣不遺餘力,本歌曲創作源於曾現鑫老師臨終遺願『繁榮家族,一代比一代好!』,歌譜由曾現鑫老師長子完成『曾大舉公數位族譜』製作後所創作,完成日期為2011年03月31日。
『曾大舉公數位族譜』網址:http://www.webeye.com.tw/
渡臺祖曾大舉公介紹
公元1727年(清朝雍正五年)福建總督高其倬上疏奏請朝廷而開放海禁。
大舉公,祖籍廣東省惠州府陸豐縣,生於公元1719年(清朝康熙58年)農曆11月14日,公元1733年(清朝雍正11年)與叔父曾繩運公、曾繩福公,以及幼弟曾大毅公一起渡海來臺,初居大牛欄(今永興村)。叔姪等人因見大牛欄地荒人稀,乃決心就地拓墾,並有若干成果。時叔父曾繩運公、曾繩福公突染病過世,不久弟曾大毅公又被鄰人毆斃,大舉公因而遷居大埔頂(今埔頂村),並在當地繼續拓展事業。經過多年努力,拓荒鑿圳,終使大埔頂一帶成為良田。
《新屋鄉誌記載》桃園縣新屋鄉土地拓墾:下埔村曾氏來臺始祖為曾大舉公,元配吳氏,於公元1733年(清朝雍正11年)與叔父曾繩運公、曾繩福公,以及幼弟曾大毅公等5人,一起渡海來臺,在新竹州桃園廳竹北二堡大溪湣,字大牛欄埔頂開墾創業。在一份公元1769年(乾隆34年)的契約中,說明曾大舉公認墾業主吳象的土地,這塊土地四至界址「崁眉」所指何處未明,但「紅瓦厝」位於埔頂村,曾氏開墾範圍到達埔頂村,與現址「祖堂」、「宗聖祖塔」所在的下埔村,拓墾範圍頗為廣擴,開墾的貢獻,可謂勞苦功高。
大舉公當時使用「曾永記」為號。下列為手抄業主吳象與曾大舉公於公元1769年(清朝乾隆34年)契約:
【本宅有埔地一所,座落曾公埤下大車路上,茲佃人曾大舉前去自備工本,開埤圳墾耕,犁分一張,遞年收成栗石、蕃薯以及雜子,照一九五抽的。租稅風淨,一半運至本家倉口入倉交收,一半運至竹城內完納公項,將來開成水田,按照每年納租入石。如是別創退佃下手,必同下手之人認佃誠實,不得妄退匪人,致生事端,自行出莊。今欲有憑,給墾批一紙為照。】
《再批明:此紅瓦厝埔頂么埤下之業,經請業主吳象踏明界地,東至消溝車路為界,西至崗尾崁眉為界,南至崁眉車路為界,北至崁眉直透為界,交付曾永記前去掌管無異,為照。》
PS.當時通行做法:認墾者所需繳納15%的收穫,一半運往承墾家中存放,一半繳往竹塹城完納公項。
另外,大舉公也曾認墾郭振岳的土地,其中埔地一所,址在埔頂庄,嗣後開闢成田,地號曾永,議將此業做為香祀。
開派祖宗聖曾參公
宗聖祖訓『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三省誠身,道傳一貫。』
曾氏家規 孝親悅心,尊師扶幼;世襲立嫡,承嗣立長。
嫡宗不婚,子嗣敏聰;撫子繼嗣,同宗擇姪。
招贅為嗣,宗聖脈混;淫邪亂倫,聖規則罰。
『曾氏族譜』記載,曾大舉公傳下派名昭穆:占立乾坤建現發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