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830|回复: 8

兴宁学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3-7 01: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梅州论坛



[ Last edited by xiaoxishan on 2004-3-7 at 01:12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12 18:3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寺庙还是学校?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3-12 22:3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古代学校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18 10:5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想不到在这里见到我的母校,真开心!
兴宁学宫就是现在的兴宁市兴民中学,这座庙宇在我读初中的时候(95-97)是学校的图书馆。

附:
  兴民中学史略

兴民学堂(兴民中学前身)创办于1903年,租赁大巷里李氏宗祠及胡屋为校址,抗日护台志士丘逢甲为首任校长。
创办伊始,按学生实际分设:五年制初等班;三年制高等班;一年制师范讲习班(培养办新学师资)。创办第一学年就有学生一百多人,他们分别来自兴宁各乡镇及五华、梅县。
    1905年,广东学务处(教育厅前身)成立,因丘逢甲校长参与学务处工作,推举王蔚奇继任校长之职。1906年,校长王蔚奇奉委为劝学所所长(相当于现教育局长),不久又受聘于湖北而离兴,改由倡办人肖惠长任校长。此后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志士仁人有如雨后春笋,不少师生加入了孙中山倡导的同盟会,兴民从此成了兴宁民主圣地之一。
    1911年,随着民主革命的深入,兴民师生在肖惠长校长带领下,为“光复”兴宁立下汗马功劳。不久,肖校长被社会各界公推主持县政,兴民校董会推举陈少岳为校长。
    不久,根据肖惠长提议,呈准将已停办的蚕业学堂原址拨归兴民作校址(后称北院,现制药厂),并多方筹资添建了教室、宿舍、仪器室、办公室、图书室及学生会所。
    1913年,陈少岳校长呈请省府批准将兴民学堂改为四年制中学,学生毕业后可以报考高等院校预科或各类专门学校。
    1918年,陈少岳校长病故,校董会决定聘劝学所所长罗雅达任兴民中学校长。第二年省教育厅明令“劝学所所长不能兼任校长”,遂改由兴民学堂创始人之一手罗幼山返兴任兴民中学校长(是时他在广州两广方言学堂任职)。
    由于要求就读兴民中学的青年越来越多,校舍严重不足。为解决这一矛盾,罗校长一方面发动师生捐银千余元,另方面亲赴广州邀请肖惠长、刘则修、肖兆祥等协募集一千六百余元,肖惠长又发动华侨捐银四百八十余元,继建四层楼房一座,缓解了矛盾。
    1923年学制改革,兴民中学定为三年制初级中学。
    从1923年改制到1929年三间中学合并,兴民中学先后由罗幼山、刘洪若、陈亮、王锦葵(王越)、曾万里担任校长。这一时期,兴民师生在继承发扬优良校风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反封建的斗争:1925年2月,周恩来率东征军攻克兴宁后,兴民师生积极参与革命宣传活动;“五卅”惨案发生后,兴民师生走上街头游行、演讲,并封存、销毁了不少日货;1926年,随着青年运动的蓬勃兴起,兴民学生自发组织了“读书会”、“青年改造社”、“青年锻炼社”,创办“民众学校”,组织群众学文化,宣传革命道理,还在学校成立了共产主义青年小组……这一时期,兴民学生在求学、革命的道路上涌现的杰出人物数以千计。
    1929年,兴民、县立、高级三间中学合并,成立兴宁县立第一中学。兴民中学创办26年来形成的优良校风、学风和革命传统,从此寓于县立第一中学之内,得以沿续和发扬光大。
    1956年,由于加快人才培养之需,县党政领导研究决定在县城增办一所中学。为纪念创兴邑新学的先贤,增办中学仍以“兴民中学”命名,校址定在学宫,并派李青冈为第一任校长。
    复办初期仍为三制初级中学,共16个班860人,二年后就增至21个班1250人,成为兴宁较大规模的初级中学。
1958年春开始,全国开展了整风“反右”,这场运动给教育战线带来很大的冲击。运动以后,根据上级的指示和要求,学校加强了德育与劳动教育,发动师生边上课边劳动,在南济桥开辟了50多亩的农场,并于1960年建起了教室等设施,形成一个学生学习生产知识与技能、培养劳动习惯的分校。
    1961年,学校在总结了创办农场,开展勤工俭学等方面的可喜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看到了知识质量下降的问题,并采取了有力措施,既抓教师的教,又抓学生的学,在认真抓好文化科学知识的提高的同时,继续抓好分校农场建设:南济桥农场面积增至一百亩,并在这个分校办起了二个“耕读班”;1964年,又在刁坊贵峰村开辟了三百多亩的农场,开办了第二个分校,办起了三个“耕读班”。
    由于学校在加强思想教育、发展智育和勤工俭学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而获得不少殊荣:1964年被汕头地区评为宣教战线先进单位;1965年,兴民中学学生会被推荐为全国学联十八届委员单位,省第三届委员单位和省、地、县先进学校,是全省三间“红旗学校”之一。
    1966年7月,“文化大革命”烈火烧到了兴宁,从此校园陷于瘫痪和混乱状态,直至1977年学校的教学秩序才恢复正常。这场为期十多年的“革命”,学校是“重灾区”,而兴民中学又是“重中之重”的灾区。
由于“文革”期间初中学制三年缩为二年,加上示少小学附设了“初中班”,因此初中毕业生仅数量大增,水平降低,且年龄偏小,未及就业年龄的占多数,于是要求就读高中的群众呼声日盛,据此,上级决定兴民中学于1970年下期开始增办高中,并逐步成立兴宁规模较大,成绩突出,举足轻重的完全中学。
    从1978年开始至现在(2003年),学校先后由张晋辉、张迪平、饶热民、叶联任、肖文胜、刘松茂、曾宪安主持行政工作。在七位校长领导下,学校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充分调动社会各界以及全体师生办学积极性,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日趋完善,校容校貌大大改观,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1985—1986年,上级拨款14万元,旅港同胞李发、陈日章、张丙海、李育松、王冶东、陈桥新等先生慷慨解囊,共投入26万元建成了先贤楼;1986—1988年间,香港嘉应商会会长刘宇新先生与曾宪梓、罗焕昌等18位先生,筹集港币80万元(其中刘宇新先生赞助35万元),重修了学宫的大成殿,重建了文峰书院和戟门;1989—1991年,刘宇新先生又独资40万元港币,改建了尊经阁,建造了尊师楼,并将学校园改建为爱生楼;1991—1993年学校投入67万元拆除原膳堂建造了综合大楼;1997—1998年由李学渊之子李祖慧先生认捐100万元,多方筹资共投入270万元拆除明伦堂,建造了综合性办公大楼——学渊楼,由刘宇新先生捐资10万元拆除原科学馆建造了宇新读书亭;1998—1999年投入147万元拆除靠近南街民居的一栋旧教学楼,并在原址重建一栋新教学楼;2000—2001年投入500多万元购买了连接运动场南端,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兴宁市印刷厂整体,并把主楼改造装修成14个教室;2001—2002年投入近90万元建造了高大雄伟新校门。此外,1988—1997年学校在校外共建造了4栋教师住房。在此应特书一笔的是老校长李青冈、伍新怀,老教师林均南、罗炳才等为学校发展殚精竭虑,或奔波联络,或编撰文字,为改善兴民办学条件,重现兴宁文物风采,做了大量工作。
    现在整个校园终年绿树成荫、繁花掩映、环境幽雅。除了古色古香的棂星门、状元桥、戟门、大成殿、尊经阁以及飞阁流丹的读书亭,校内还新辟了生物园、地理园、文化长廊以及素质教育专栏,文化氛围浓郁,是“学院式、园林化”的求学育人的理想场所。新建的校门保持着明末清初的建筑风格,红墙绿瓦,美仑美奂,气宇轩昂,是兴城一大景观。校内有分散的互不干扰的教学楼5栋,综合楼1栋,学生宿舍2栋,师生厨房1栋。图书馆藏书6万余册,各类报刊100多种。有独立的标准足球场1个,羽毛球场2个,篮球场3个。 综合楼装备了一个阶梯教室,两个多媒体教室,三个计算机教室(各有电脑60台),一个课件制作室,一个语言实验室以及一个用于教师培训的计算机室。全校共有教职工217名,专任教师163人,其中高级教师23人(含特级教师1人),一级教师98人;有国家级优秀教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劳动模范5人、市级以上优秀教师10多人,组成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行政班子由15人组成,大多数是高级教师,且有较高的现代教育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学生由1978年的22个班1440人,到现在增至47个班3362人。
    自2000年4月评为“梅州市一级学校”以来,学校紧紧围绕“办出水平、办出特色”这一宗旨,高度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设置专门机构负责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成立文学社、文艺队、合唱团、足球队、篮球队和各类学生社团。我校“南院”文学社刊物《兴民文苑》至今已出版了152期,学生的优秀作文专集《采薇》亦已出版了五辑。文体活动多姿多彩,学校文艺队多次代表兴宁市参加省、市中学生文艺汇演并获奖。学校重视艺术教学工作,做到“四到位”:领导到位、师资到位、教学设备到位、措施到位。
    一百年来,兴民中学为国家培养了万千英才。如革命家陈坦、张中、邓逸凡、伍晋南;著名烈士蓝胜青、陈锦华;著名历史学家罗香林;著名科学家李善邦、李敦化;教育家王越、陈子明、罗伟其;著名电影艺术家袁文殊;美术家罗清桢;还有后起之秀数理专家柯惠新、环保专家陈桂珠、解放军高级将领柳河生、著名演员陈锐等都是从兴民中学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可谓“桃李满天下,美誉传四海”。近几年中考、高考,升学人数和升学率均位居普通完中前列, 2001年高考,省线入围257人,艺术考生上省线人数为18人,居全市完中之冠;2002年高考又获优良成绩,高考分数上重点线的有10人,本科线的有95人,入省线人数达247人。另有30名艺术类考生参加考试,有20人入围,达到了“低进高出”的预定目标,超额完成市教育局下达的任务,高考排名为全市第三。2003年高考再夺丰收,11人入重点线,108人上本科线,439人考上省线;并有多人获单科高分,其中800分以上1人,750分以上5人,700分以上15人,有4人次进入梅州市单科前50名。骄人的办学成绩,带来良好的社会声誉,广大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也一致盛赞兴民中学办出了特色,办出了成绩,不愧是一间百年老校。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18 10:5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正门


戟门


学渊楼


崇文楼



[ Last edited by 涯爱懒矢嬷 on 2004-3-18 at 11:00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3-18 11: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应该是兴民中学的新校门吧,给这个历史悠久的学校增添了古朴的色彩。

在老家读书的时候,因为对街道不熟,常常到处乱串,一不小心就串到兴民来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4-2 00:5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怀念啊!

好怀念在兴民的日子啊,我初中高中都是在这里上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4-19 13:36:54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看到了兴宁的学校~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19 21: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于2001年
兴民中学高中毕业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2 13:3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