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客家阿哥 豆腐乃中华饮食之瑰宝,雅俗共赏,人见人爱。作为佳肴,川菜的麻婆豆腐或最为著名,其麻、辣、烫、香、酥、嫩、鲜、活八味,口感丰富,非常霸道。 而我最爱的却是客家酿豆腐。 它素有“客家第一菜”之称。传闻嘉应州(今梅州)有结拜兄弟二人,时常一起赶圩做买卖。一日晌午,兄弟俩兴冲冲进饭馆吃饭,点菜时却吵嚷了起来,一个要吃肉,一个要吃豆腐。原来他们十分节俭,从来都是两人共点一个菜。眼看兄弟俩就要吵翻脸了,这时,机灵十足的老板娘从厨房出来,双手端着一盘菜,边走边说:“都别吵了。看!你们要的都有了。”果然,煎得金黄、焖得滋润的豆腐块里酿着香酥、爽脆的肉馅! 一说客家先民从中原南迁后,仍保留逢年过节吃饺子的习俗。而客居的山地为稻作区,都不种麦。一般人家买不到面粉,吃饺子便变得奢侈起来。久之,客家祖地——宁化石壁一客家女子突发奇想,把做饺子的馅料填入豆腐块中,代替饺子。由于创新出来的“饺子”造型独特,口味鲜美,迅即传遍闽粤赣客家大本营。 客家酿豆腐丰俭由人,既可做家常菜,也可用来招待贵宾。 1918年5月21日,孙中山先生经汕头赴大埔三河坝视察援闽粤军,受梅县同盟会员谢逸桥、谢良牧邀请,5月27日乘“西发号”小火轮抵达松口铜琶村,是晚下榻爱春楼。谢氏兄弟宴请国父的主菜便是客家酿豆腐。品尝过后,孙中山先生赞口不绝。当即为爱春楼题联曰:“博爱从吾好,宜春有此家”。题罢,兴致未尽,又撰写一联云:“爱国爱民,玉树芝兰佳子弟;春风春雨,朱楼画栋好家居”。 各地酿豆腐做法大致相同。将厚实的石膏豆腐切成火柴盒般大小(一寸宽半寸长半寸厚),将鲜香菇、瘦肉、鱼片、虾仁、冬笋等剁碎,加调料搅拌成馅料,蒸熟,再添加适量生粉、蛋清、姜末、葱花调拌,酿入一块块豆腐中。 烹饪手法上,客家酿豆腐可红烧,可油炸,可香煎,可清蒸,可黄焖,可先煎后焖,可半煎半煮,甚至还可用来涮火锅。 前清乾隆御膳中有一品“如意箱子豆腐”,可谓是客家酿豆腐的“宫廷版”。它兼顾闽西、赣南两地客家的做法。先将豆腐块油炸成金黄色,然后切开一刀,将里面依然软嫩的豆腐剔出少许,再酿人馅料。接下来上蒸笼蒸一两刻钟,翻扣,装盆,上桌。不同的造型,御厨将豆腐做成如意装,客家人则把它们做得像一块块元宝。 清香、酥柔、爽滑、鲜美者,客家酿豆腐也。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曾经做客惠州,在瘦西湖畔吃酿豆腐。那天嘴馋得很,酿豆腐一上桌,我便大吃特吃,几乎全被我吃完了,才发觉嘴唇皮烫去一大块,火辣辣,钻心。那窘困相、那酷爱酿豆腐的模样,一时成为朋友们的笑谈。 今天,阿哥痴心不改。无他,酿豆腐好吃! 2010-1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