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被同化和被客家,我想说几句.大家对龙川了解少,当然我了解也很不全,我只说自己知道的.
龙川是迁徙的交会点.由于交通不便,各自同化不了谁.
龙川自然形成多声气,有好多个镇的音调都各有点不同,但大至分上半县和下半县,
1,声调:
A,上半县近梅兴声,比梅声硬点,近五华声,所以我听台湾新竹邱镜淳县长的客家话很好听,吴伯雄的也很好听.
B,下半县佗城声,少听比较吃力,多听则好些.
2,地理和人文情况,
A,上半县山多地少了,过去都是争着往外,留不住人才.
B,下半县稍好点.但人文方面比梅县,兴宁差.(估计赵佗时代也带走不少精英吧,瞎猜,待查.)
3,迁徙年代.
A,上半县,肯定不会是秦朝赵佗那时迁的啦,那时这么荒疏的地方有谁要呢,估计唐朝时也是荒山野岭吧.
B,下半县,待查.
4,迁徙路线
A,上半县,一,有经赣南下迁来的,二,有经石壁,长厅和梅县迁来的.我属于后者.
B,下半县,待查.
5,民居,
全县多数是俯弟式围屋.有些很大,也豪华.石门,石柱,雕梁画栋.(可惜不重视保护)与五华,惠阳类似.(曾看过惠阳区秋长镇周田村叶亚莱老屋)
6语音同化的可能性,
估计很小,因为这么荒的地方,来往少,加上野兽的出没,迁徙时就必须是一大群人同时迁和居,所以语音的同化不大.除非单枪匹马(仅一家几口人)到另处生活,少数进入多数,肯定会被多数同化.当到第二或第三代则有可能全被同化.否则各自形成自己的声调.只有少词汇受影响.
7,风俗
A,上半县,上信风水,二次葬,等等与梅兴同.
B,下半县,待查.
8,心理上.
A,上半县,本就是与赣南,梅兴一样的.心理上就是客家.绝不存被的感觉.
B,下半县,待查.(认识几个佗声话的人,好象没有反感客家,反而是很认同.但不知迁徙路线)
9.族谱,从族谱上了解也到位,很直接.这些就待有心人去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