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142|回复: 3

闲话客家[转帖][备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2-4-13 12: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2-02-25.10:15:48    鲁阳玖
<br>这篇文章来源于与珠玑(广府)文化相关的网站。
<br>为什么不注明出处呢?
<br>
<br>
<br>2002-02-25.15:28:10&nbsp;&nbsp;&nbsp; 啊原
<br>http://www.7cworld.com/tqb/200103/0318/newsfile/funews51.htm
<br>
<br>
<br>2002-02-25.18:44:23&nbsp;&nbsp;&nbsp; 余人
<br>这是一篇让人易动情好文章,真的,我喜欢。但未免让人有点孤芳自赏的感觉。客家人我们都应该很坚强的。
<br>
<br>
<br>2002-02-26.23:08:07&nbsp;&nbsp;&nbsp; yanxiuhong9
<br>好久没来了,明后天下载一堆东西细看后再聊.
<br>今天在海南岛的一个网吧里.
<br>
<br>
<br>2002-02-28.09:39:53&nbsp;&nbsp;&nbsp; 鲁阳玖&nbsp;&nbsp;&nbsp; 鲁阳玖对余人先生的观点完全赞同。不仅是客家人,在全国各地都有许多孤芳自赏、坐井观天的不良倾向。
<br>清朝末年,一位很有名望的湖南人也说过这类不着边际的话:要想中国灭亡,除非湖南人死尽。言下之意是:只要还有一个湖南人,中国就不会灭亡。实际上,参加辛亥革命的各省籍人士中,从领导者,到组织者,到参与者,不管怎么排,占有多数的是那些省籍的人士,大家也清楚。
<br>上个世纪还有一套名言:七十年代看广东,八十年代看哪里,九十年代看哪里等等豪言壮语。到了今天,广东仍是全国关注的热点。
<br>比嘴皮子功夫有什么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即使是“先前阔”,也不应用来炫耀,而应立足于现实与长远,产生紧迫感危机感才对。
<br>客家人在穷山恶水的恶劣环境下世代生存,仍然是文风鼎盛,出现了一大批在近代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就如天上的繁星,数也数不过来(根本无需把不会讲客家话、也从没认同自己是客家人的历史人物拉进客家名人录里)。全国各地的山区数不胜数,但像客家山区这样人才辈出的绝无仅有。然而,客家人就可以为此而陶醉吗?充斥网上的“客家人最伟大!”这类自大的口号,不知使多少人看了以后忍俊不禁。
<br>在全国来讲,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是三江、两河(江苏、浙江、江西,河北、河南),江苏省和江西的非客家地区,产生的状元就占有很大的比例。广东历史上文化不发达,只产生九个状元。如果让不了解广东情况的朋友来猜,肯定会猜这些状元大多数是客家人。结果恰恰相反,没有一个是客家人。8个来自粤方言区,1个来自闽方言区。恢复高考制度以后,广东历年的“高考状元”,据我所知(经常看报),均来自粤闽方言区(可能有客家地区的“高考状元”,我看遗漏了,但人数不会多)。当然,状元并不能说明多少问题。不久前有关部门已经禁止搞“高考状元”的报道。但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在考试方面,客家人就略输一筹了。若论文化的发达程度,由南海、番禺、顺德等地为主体的珠江三角洲平原地区,以及“海滨邹鲁”潮汕平原的文化,在岭南文化中所占的地位尽管少有人提及,但与客家文化相比,其开放程度和兼容性,是有较明显的优势的。当然,各种不同的文化都有它的优势与劣势。
<br>
<br>
<br>2002-03-01.20:45:44&nbsp;&nbsp;&nbsp; lanker305
<br>梅州成为文化之乡只是近代的事。别扯这么远。
<br>
<br>
<br>2002-03-02.16:52:24&nbsp;&nbsp;&nbsp; 鲁阳玖
<br>一直到上个世纪初还有科举考试。不算远。
<br>当然,科举考试的那套“八股”是不是一种科学、完善的考试制度,又是另一回事。
<br>
<br>
<br>2002-03-03.23:52:43&nbsp;&nbsp;&nbsp; lanker305
<br>客家被人称为客家才一百多年。我们家乡到我这一代是二十一代,也就大概一二百年。我认为客家人在梅州安定下来只不过是二三百年的事。生产力重新得到发展也就一二百年的事。而且梅州文人的大量出现只不过是鸦片战争以后的事呀。
<br>
<br>&nbsp;&nbsp;&nbsp;
<br>2002-03-04.00:37:26&nbsp;&nbsp;&nbsp; 鲁阳玖
<br>茅错!
<br>lander305先生说的有理!鲁阳玖完全接受。
<br>
<br>
<br>2002-03-04.10:28:09&nbsp;&nbsp;&nbsp; yanxiuhong9
<br>一代人25-30年,21代至少500年啦.
<br>
<br>&nbsp;&nbsp;&nbsp;
<br>2002-03-04.16:51:48&nbsp;&nbsp;&nbsp; 鲁阳玖
<br>lander先生应该查找一下资料,看看梅州历史上有多少进士,有影响的文化名人有多少,而不应把梅州说成是开发很晚、文化发展起步很慢的地区。鲁阳玖在叫好、赞同的时候,你有没有意识到你说的实际上是什么意思吗?不知道你原来有没有这个意思,但人家看起来就好像是说:梅州的文化确实落后。怎么能这样呢?连论敌鲁阳玖都拍手赞成,你还没反应过来?
<br>鲁阳玖只是说梅州没出过文状元,并没有说梅州文化落后呀!
<br>建议你翻翻资料,好好找一找真正的梅州籍客家名人。但是,最好别提洪秀全那个人(他自己也不承认自己是人,他是“上帝的第二个儿子”!),不仅是鲁阳玖这么普通的人对他不感冒,很多文化界的名人对他的批判也是毫不留情的。你上网查一查吧。
<br>
<br>
<br>2002-03-04.17:06:15&nbsp;&nbsp;&nbsp; 鲁阳玖&nbsp;&nbsp;&nbsp; 不过,按家谱记载,状元的后代在梅州倒有不少,例如,祖籍南海(今属顺德市伦教镇嘉涌村)、世居广州并在广州抗元被俘的南宋文武双状元张镇孙,还有另一位民族英雄、江西状元文天祥,就被许多客家人奉为始祖,并在许多介绍客家文化的文章里反复引用,就说明客家人对文化的推崇程度。在客家农村里,即使是很偏僻很贫穷的村庄,人们所取的名字也是比较文雅的(很少听说在其他方言区常见的“土狗”、“亚妹”等等土名)。粤语方言区的南海市,历史上出过6个状元,文风鼎盛(今天仍是如此,我看过南海农民的书画展,令人叹为观止),但我看了南海的文史资料,还没看到谁谁是状元后代的文章,也没看到过专门考证状元的“中原祖居地”家世的文章。这只是与民风有关,而与文风无关。梅州客家地区那种对名人前辈的强烈推崇,与身处山区,条件较艰苦,尤其需要精神的寄托与激励有关。
<br>
<br>当然,中国人都有祖先崇拜。不瞒你说,鲁阳玖的显赫祖先是谁?说出来吓你一跳:周文王!你不相信?
<br>黄土高原上的周原就是周王室的发源地.我曾到过那里,发现那里果然有许多许多的同宗兄弟.然而,据史料记载:那些人很多是西汉以来汉化的匈奴后代!(博物馆里还详尽地列出了匈奴汉化后各姓后代在陕北各县的分布情况)匈奴?包着羊肚毛巾带着憨厚笑容的陕北老乡们,难道就是我曾经咬牙切齿地吟诵“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诗句所指的匈奴的后裔?那么,西汉以来沿着黄河古道一路向南迁移的中原百姓之中,带有匈奴血统的汉族同胞有多少(河南有一块地方就曾经叫作南匈奴)?我不敢想下去了。
<br>对于广东人的北方血缘,有人说是20%,但普遍的说法是40%或30-50%.实际情况怎么样?从大多数人的长相来看,与南方的少数民族比较接近,这是什么原因?我确实搞不清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北人南迁很平常(闽粤桂三省由于山川阻隔南迁的人数会少一点),南人北迁也很平常。北方人中肯定也有不少南方人的血统,例如陕西就有不少地方的人是朝廷强迫江南富户北迁落户的后裔,天津等地也有这方面的记载,此外还有广东的畲族被强迁到浙江,云南等地的各族军民被大批迁移到东北和山东半岛等等历史记载(原籍东北的台湾著名作家李敖的父系祖先就是“西南夷”)。为什么各地都有“北人南相”或“南人北相”的现象?我想就跟这个有关。
<br>好了,不再说了。再说就可能会挨骂甚至挨揍了。
<br>(注:已更正了一些不恰当的说法,原文风格不变)
<br>
<br>
<br>2002-03-04.17:28:44&nbsp;&nbsp;&nbsp; 鲁阳玖&nbsp;&nbsp;&nbsp; 刚才只是开开玩笑而已。看来,鲁阳玖这个毛病要改掉,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我还是很想改的。还有另外一个毛病就是在激动的时候言辞会过火一点,这是人性的弱点之一。但我的优点就在于直率,有什么就说什么,决不隐瞒自己的观点。
<br>说句真心话。鲁阳玖对“根”的认同感也是很强的,要不然也不会寻根寻到客家网里来了。我对家谱世系记载的态度是:那是我们牢不可破的精神家园,说不定也真的是我们的血缘所系。只是由于年代久远,难以辨认而已。既不盲从,也不妄改。这就是炎黄子孙鲁阳玖的态度
<br>
<br>
<br>2002-03-04.20:50:25&nbsp;&nbsp;&nbsp; lanker305&nbsp;&nbsp;&nbsp; 我们的祖先是从福建算起的。迁到五华是第十二代左右吧。其间在梅县也逗留一阵吧。
<br>
<br>
<br>2002-03-04.23:47:41&nbsp;&nbsp;&nbsp; 鲁阳玖
<br>家族的历史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只不过是小小的一滴水。
<br>还是让我们把眼光放远一点吧。
<br>
<br>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不断壮大的根源在哪里?
<br>五千年来,中华民族历经战乱浩劫,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的根源
<br>在哪里?
<br>
<br>是那本出自几百年前而又被后辈子孙一改再改版本各异说法不同的祖传族谱的神奇凝聚力吗?是不到万分之一概率而又年代遥远难以查证引起争议的贵族宗亲血统的激励作用吗?No!(这是洋话,我们都懂的)
<br>
<br>的确,在漫长的岁月里,许多赫赫有名的光照千秋的前辈们给了我们无穷的精神力量,我们不能忘记他们,他们也是我们之中一部分人的嫡亲先辈;然而,更多更多的默默无名的前辈们在艰难的跋涉中,在与贫穷、灾难同行的漫长岁月里留给我们更多的更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即使身处绝境,也永不绝望,只要奋斗,一辈一辈地奋斗下去,就有希望!他们中的许多人,就是我们中大部分人的嫡亲先辈,用泪水和着汗水在贫瘠的土地上浇灌,浇灌,用伤痕累累的手托起明天的太阳。但厚厚的族谱里找不到他们的名字,找不到,永远也找不到!在古老的华夏大地上,到处都有他们奔走的脚印。他们原来拥有不同的文化,来自不同的群落,但他们的后代都凝聚在巨龙腾飞的土地上,拥有同一个名字——中华民族。
<br>
<br>他们血脉相连,他们休戚与共,同呼吸,共命运,不屈不饶,顽强抗争,在漫长的岁月中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不仅创造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还铸造了中华民族之魂。
<br>
<br>这就是我们的根。
<br>这才是我们的根。
<br>永不枯萎,
<br>深深根植在
<br>我的心底。
<br>
<br>
<br>                          -感性的认同  理性的思索-
<br>
<br>
<br>2002-03-05.09:36:44&nbsp;&nbsp;&nbsp; 鲁阳玖&nbsp;&nbsp;&nbsp; 我们的先辈从何来?他们的足音我们如何才能听到?凭我们各自的感觉,用心去聆听。
<br>我们和我们的后辈向何处去?命运就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心。
<br>二十世纪曙光初露之际,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预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br>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大潮滚滚而来,我们是迎风搏击,还是向后躲避?
<br>
<br>正因为如此,鲁阳玖尽管有点依依不舍,但还是痛下决心,暂别客家风情网这个目前还是宁静的港湾,搏击风浪去了。
<br>再见,各位网友!
<br>
<br>(本人对“客家”并没有专门的研究,上网时间也不长,进入这个网站纯属偶然。我并非从事艰苦细致的学术研究,只是思想稍为活跃一点而已,也可以说是“无知无畏”吧。有感想不说出来,憋得难受,随便说说而已。由于经验不足,在抒发感想的时候,言词之间不可避免地会有很多不妥的地方。我很想一一把它改过来,但要一一“补漏”,工程确实太大。就让它保留下来,就教于大方之家,不慎得罪之处,请原谅。但愿我提供的资料能对客家研究和客家网站的建设有所帮助。)
<br>
<br>--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br>
<br>
<br>2002-03-05.18:05:32&nbsp;&nbsp;&nbsp; yanxiuhong9
<br>网上要有争论,还是得有吹鼓手.一要笔头好,学识丰,二要有激情,多好奇.
<br>希望鲁兄常来,多出主意.笔者从事客家话调查研究,但是也不忘把客家话放在整个汉语系统中来观察.我相信现在眼光开阔,心气平和的人多起来了罢.
<br>
<br>
<br>2002-03-05.22:32:18&nbsp;&nbsp;&nbsp; lanker305
<br>搞错了。我们的祖宗在五华开垦疆土是第十二世。第一世在福建。
<br>
<br>
<br>2002-03-08.10:29:41&nbsp;&nbsp;&nbsp; 余人&nbsp;&nbsp;&nbsp; 我们有自信,我们当然是自豪的,人没有这么点精神是不行的,不管他是谁,相信鲁先生可以理解的。客家人也一样要有的。但我认为客家人的过人之处是不争的事实,因为强大所以坚强(我决不是自大和盲目),所以我们应该是坚强的,争论无所谓。客家人出了那么多名人,他是他,我是我,关系不大,我相信没有一个有成就的前辈回在做事的时候会时刻挂着自己是客家人才去努力的, 即使说有那也只是一种自豪而成为动力或追求,做事好是要靠自身的奋斗的!当然先辈们是令我们自豪的,但不是我们的资本,我们仍然要去努力,正因为努力(落后的环境和优良的风气)梅州地区人才辈出,广东省的高考据我的查阅除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省会广州以外,低级市中梅州的高考升学率和质量是最好的。努力在于个人!
<br>
<br>&nbsp;&nbsp;&nbsp;
<br>2002-03-08.11:23:28&nbsp;&nbsp;&nbsp; 鲁阳玖
<br>说得对!客家人的强大凝聚力和强烈认同感是历史原因形成的。
<br>作为客家人,完全有能力、有必要拥有这种自豪感。
<br>作为广东人,这种自豪感也不会比别人差,而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我在随广东旅游团出省游览的时候,就领略到我的老乡们那种夸张过度的“自豪”,使我为之脸红耳热)。
<br>作为一个中国人,更应有这种自豪感。我们自豪,是因为我们的国家日益强大。
<br>我们在自豪的同时不忘自强自省自励,是因为我们还得正视现实,面向未来。
<br>不管你来自何方,不管你有没有“背景”,你都可以自信地说出:我们不会比别人差。这是我们的力量之源,成功之道。连一点自信都没有,还能干什么大事?
<br>但是,千万不要像赵老太爷那样,自己骄傲地拥有“天下第一姓”,也不管这个姓是怎么来的,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怎么都不让阿Q先生姓赵。这样干,不打架才奇怪呢。(不瞒你说,鲁阳玖先生其实也是挺“Q”的--和全国人民一样!)
<br>
<br>由于工作的关系,我走过全国很多地方,接触过各种不同的方言,觉得最接近粤方言的语言只有一种,那就是客家方言。粤方言在血缘上,粤、客、闽三个方言区的人也是最接近的。按语言的古老程度来排序,粤方言源于秦汉时期,闽方言源于东汉时期的河南固始地区(史籍记载此地的古代语言有别于中州韵),客家方言形成于宋元时期。由于粤方言是强势方言,许多讲粤语的人,其中一部分人的祖先原本可能就是讲客家方言或别的方言的。例如,曾发生大规模土客械斗的哪个粤语方言区,其土语就和广州白话差别很大,讲白话的人是听不懂的。那个“我”字怎么说?“涯”!这个字的读音跟客家话大同小异。还有喜欢吃很咸的东西,特别节俭等等。那个地方就是著名的五邑侨乡,其中的台山华侨众多,台山话又有“小世界语”之称。当然,五邑方言属于粤方言是无疑的,跟客家话的差异很大。经济发达的东莞市除了南部的几个镇属于客家方言区或客粤方言区之外,大部分讲粤语(东莞话)。讲粤语的东莞人也是喜欢吃很咸的东西,生活习惯与“东江客”差不多,其龙舟属于粗犷的“大头龙”,广州、南海、顺德、番禺等三角洲地区的精巧“鸡公龙”是不会跟东莞的“另类”龙舟比赛的,因为“级别”不同,无法分出高低。东莞的龙舟队和顺德的龙舟队一样,都享誉全国,多次获冠军。由于粤语之间的差异较大,同一种语言的人的认同感并不是很强,只有一点相同,都热爱自己的家乡,最自豪的就是:走遍天下,还是广东好。其中的一部分人,实际上是带有客家血统的,但已经没有认同感了。
<br>我觉得,对于客家人来讲,认同感与自豪感是一对孪生兄弟。因为自豪而认同,因为具有广泛认同而更加自豪,甚至把族群的声誉与名人挂钩。这是一种很自然的感情。但什么事情都有一个度,过了这个度就会走向极端。例如,不少客家籍网友在得知孙中山先生不是客家人以后,怅然若失,很不开心;当得知李登辉、陈水扁、吕秀莲这三个“分裂蛋”竟然有客家血统时,气得破口大骂:怎么会是这样?!于是找出许多论据来证明这三个人是讲福佬话的,不是咱客家人,如果是在客家人的社会里长大就不会这样了。实际上,判断一个人是否爱国,并不是看他说什么语言,而是要看他的思想于言辞。在台湾讲福佬话的人群中,就有不少坚决反对台独的人士。在搞台独的人当中,也有一些客家人。怎能以语言来区分是否爱国呢?这些客家网友的爱国热情令人钦佩,但在客家认同上达到如此狂热的程度,就该冷静一下了。
<br>中国现代史上,有三个臭名昭著的大汉奸:汪精卫、陈公博、周佛海。这三个败类是哪里人?恐怕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其祖籍地、出生地的人根本就不把这类混蛋放在眼里。因为这三个汉奸早就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全国人民都可以随时唾骂他们。
<br>粤方言区的人都有一颗平常心。他们不因在近代史上人才辈出,涌现出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蔡廷锴等一批历史人物、民族英雄而专门作广府名人统计,也不因那三个臭名昭著的汉奸中有两个出生于此地而专门论证他们不算咱们广东人。当然,对汉奸谁都是咬牙切齿地痛恨,但那是从国家、民族的角度去痛恨,而不是局限于地域范畴。
<br>
<br>
<br>2002-03-08.21:51:03&nbsp;&nbsp;&nbsp; 啊原
<br>蔡廷锴不是客家人吗???我看了一本书说蔡廷锴和他领导的二十九路军大部分是客家人,好象是《客家和近代中国》里的。但愿蔡廷锴不是客家学者论证出来的客家人!
<br>
<br>
<br>2002-03-08.23:28:07&nbsp;&nbsp;&nbsp; 鲁阳玖&nbsp;&nbsp;&nbsp; 蔡廷锴是罗定人。我读过他的回忆录,里面有许多粤方言。在回忆录里,他说自己是讲广东白话的,没有说自己是客家人。但罗定是山区,应有客家人,也许蔡廷锴本来就是客家人或有客家血统,我也搞不清。
<br>蔡廷锴领导的是十九路军,大部分两广人,高级军官大部分是讲粤语的。官兵里应有客家人,但有多少我也不清楚。查资料吧。
<br>
<br>&nbsp;&nbsp;&nbsp;
<br>2002-03-09.12:31:46&nbsp;&nbsp;&nbsp; 鲁阳玖
<br>也许是鲁阳玖在谈到李登辉等人带有客家血统的时候,引起一位代号为alwen12的先生不满。但他没有在这里回复我,却跑到蓝客的论坛去嘀咕,刚巧被我听到了。于是就有了以下对话。
<br>
<br> alwen12请问:汪精卫又是哪里人?
<br>作者:alwen12(xxx.xxx.xxx.xxx) 2002/03/08 21:27   
<br>看了某些狂妄的家伙的贴,觉得好笑。忍不住注册个名,上来问问。
<br>  alwen12回复:不要告诉我,他不是说“蛇话”(鸟语)的!!
<br>作者:alwen12(xxx.xxx.xxx.xxx) 2002/03/08 21:32   
<br>
<br>  
<br>鲁阳玖回复:谁在用“鸟话”发问?先回答鲁阳玖的三道“抢答题”:
<br>作者:鲁阳玖(xxx.xxx.xxx.xxx) 2002/03/09 11:45    字节:2K 点击:1次 帖号:476
<br>当前论坛: 客家极度自由空间 [lanker305.xilubbs.com]  互换联接: 谈天说地,橄榄树流浪屋欢迎你?
<br>
<br>看了某个狂妄的家伙的这封鸟贴,觉得好笑。忍不住哈哈大笑,半夜都笑醒。从语气来看,十有八九是客家籍的网友。既然有意见,为什么不当场答复,提出商榷甚至抗议(蓝客先生就做得很好,我就赞赏这种爽朗的作风),指出哪一点说得不对,应该改过来(chenxy8848等许多客籍网友都是这样做的,我认真地看了以后,该纠正的都作了纠正,该说明的都作了说明,该转变态度的都作了转变,当然,该坚持的还是要坚持)。你为什么跑到另一个论坛来喃喃自语?既然是网上交流,就应该坦诚相见,开开玩笑也无所谓,但不能吞吞吐吐,像猜谜语一样说一些令人不知所云的话。这个谜语挺难猜,让我先问你三个问题吧。
<br>第一条是必答题。什么是“蛇话”(鸟语)?如果是指畲话、瑶语,那是很不应该的,十分的不应该!为什么不应该这样说,你应该清楚。如果是指被北方人称之为“鸟语”的广东话,那么,这种话不仅指广州话,还包括客家话、潮汕话、雷州话。举个例子说,如果你不小心差点摔倒,一个北方人及时扶住你,你用客家话说个“谢”字,人家能听懂吗?人家还以为你骂他呢!如果你看到有汽车飞驰而过,你急忙用客家话提醒一句“车!”人家能听懂吗?光天化日的,哪来的“叉”?人家问你在哪里,你用客家话说“在邮局”,人家还以为你在说外语单词呢。虽然客家话在南方语言中最接近普通话,但与普通话的差距仍是很大的。差距有多大你知道吗?撇开空间的距离不说,从时间上看,起码在五百年以上。在四川的一家单位,有人告诉我说,那里有一个领导,是真正的广东人,他说的话谁也听不懂。我一问,原来是广东翁源人,讲客家话的。客家话内部的差异是很小的,各地的客家话与普通话的差距应该差不多。如果你因为自己是客家人,就把北方人对广东话(包括广东的客家话)的“鸟语”称呼照搬过来,就等于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如果你不是客家人,你完全可以以旁观者的角度去分析,那么激动干什么?
<br>第二条是可问可不答的选答题。你说谁“狂妄”?这个“家伙”怎样狂妄?你不说出来,我只有猜了。我进入论坛发言的时候,已经在有关的帖子表明我的立场:我是以平民的意识、平常的心态、平直的文笔、率直的性格畅所欲言的,纯属探讨问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请网友指出来。我既没有自称是高人一等的“贵族”,也没有妄称是学富五车的学术权威,我和大家一样,都是网络论坛的“发烧友”,谁比谁都高明不到那里去,最多是“五十步笑百步”的差距,通过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哪有一点狂妄?一个沉迷网络论坛的“小知”有什么本钱狂妄?我没有。如果你有的话,麻烦你亮出来,是骡子是马让大家瞧瞧。
<br>第三条是必须戴上口罩对话的论述题。我点了李登辉、陈水扁、吕秀莲等台独分子带有客家血统,只是为了说明广大客家人在痛恨他们的同时,在客家认同上出现的另一种倾向。可能你认为我提了那三个败类的名字有损客家人的形象,很不服气,从客家人以外的范围里选出了一个“高山上挂屎桶,臭名远扬”的大汉奸的名字--汪精卫。这个民族败类据说是讲粤语的。于是,你就把这个屎桶提到论坛上来,嚷嚷着:大家快来看哪,这是谁家的?害得我唔着鼻子偷笑:还用问,这是咱们全中国老百姓人人恨之入骨、臭不堪闻的混帐东西,谁会认领?他的祖居地、原籍、出生地、成长地那几个地方的老百姓根本就不认他,谁还会整天嘀咕他?谁还会认领他这一摊臭大粪。谁喜欢,谁“珍藏”。还不赶紧扔掉?快!
<br>
<br>
<br>2002-03-09.15:43:32&nbsp;&nbsp;&nbsp; 鲁阳玖
<br>南汉先生向我指出:  
<br>你那观点有问题,东莞人并不爱吃咸的东西而是爱吃甜的,而且东莞人比较歧视客家人。  [南汉] 0  03.09 13:02 2
<br>
<br>经查证,东莞是有一部分粤语区的人喜欢吃咸的,许多地方的人的生活习惯更接近广州(毗邻广州)。例如广州的甜品“糖不甩”就源自东莞。现在东莞南部的客家地区由于邻近深圳,地广人稀,得天独厚,清溪一带现已发展为大型的计算机生产中心,经济实力甚至超过东莞的水乡地带。
<br>
<br>
<br>2002-03-09.21:12:31&nbsp;&nbsp;&nbsp; 鲁阳玖&nbsp;&nbsp;&nbsp; 从蔡廷锴将军故乡罗定市的网站资料来看,虽然没有明确说他是客家人,但
<br>从罗定当地有少量客家人的记述以及蔡廷锴故居“是粤西典型农户大屋,略带客家大屋风貌”的描述来看,当地应是客粤两种文化交汇的地区。蔡廷楷先生是客家人或客家人后裔是有可能的。
<br>
<br>蔡廷锴将军故居
<br>
<br>--------------------------------------------------------------------------------
<br>    在罗镜镇龙岩村大华山下。蔡廷锴(1892~1968),字贤初,广东罗定人,出生于农民家庭,十八岁投军,后在陆军讲武学堂毕业,从排长逐级擢升至军长,曾任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副总指挥。1932年1月28日,奋起指挥淞沪抗战,打死打伤日军一万多人,以少胜多,名震中外。随后被蒋介石调往福建和红军作战,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政策的影响下,与红军订立抗日反蒋协定。1933年11月,同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等在福建建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失败后游历欧美,受到海外华人的欢迎。1935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大同盟。抗日战争时期,曾一度任国民党第二十六集团军总司令,在两广指挥作战。1946年在广州与李济深等共组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等职。1968年4月25日在北京病逝。
<br>
<br>    故居建于1912年,三进院落合院式布局,占地7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前有阁楼、回廊。两侧设有附屋。后座两角置有炮楼,屋前为池塘,屋后有菜园、果园,四周砌围墙,附屋设有猪舍、牛栏、厕所等。通巷设水井,是粤西典型农户大屋,略带客家大屋风貌。因年久失修,已严重损坏。1992年人民政府拨款修整了主体部分。1989年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前广东省政协主席吴南生题写匾额。
<br>
<br>
<br>
<br>罗定概况1    罗定市人民政府市长 ---李尧坤
<br>
<br>
<br>罗定市人民政府市长 李尧坤
<br>
<br>--------------------------------------------------------------------------------
<br>
<br>【李市长讲话、文章摘录】
<br>     广东省人民政府于1991年2月1日公布了首批1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罗定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物、独特的文化、秀丽的风景而名列榜上。
<br>
<br>一
<br>    罗定市历史悠久,它位于广东省西部,西江之南,东有云雾山脉,西有云开山脉,南接高雷,西通桂、黔、滇,是西江走廊的交通要冲,自古被视为门庭防卫,抚绥重地。
<br>
<br>    远在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时期,已有人类在罗定大地上生息繁衍。他们居住在今天苹塘、金鸡等地的洞穴中,过着渔猎生活。距今四五千年前,罗定的泷江河、罗镜河、太平河流域,已遍布人类生活的踪迹。早年在罗平横垌背夫山发现的大型战国墓葬,其墓主人就是史料所称的“百粤之君”。墓中出土的大量文物证明,在2400多年前,罗定曾经创造过辉煌的远古文明。对此,我国著名地理学家曾昭璇先生曾撰文指出:“罗定东邻高要,南接阳春,西界岑溪,是一天然古国,即古称两山之间(云开大山和云雾大山)的古王国之地。”
<br>
<br>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罗定属苍梧郡端溪县地。东晋末年,在罗定地设立龙乡、元阮两个县,龙乡治所在今太平镇潭白管理区(关于元阮县城,著名地理学家曾昭璇和徐俊鸣认为在罗定盆地的西缘)。这是罗定设县的开始。
<br>
<br>    罗定自晋末建立县治后,地位迅速上升,龙乡建县仅数年,晋康郡就由元溪县迁来龙乡县。自此,罗定太平便成为郡治所在地,直至北宋初,相沿六百多年。期间,曾一度改设广熙郡,但郡城仍设在罗定。
<br>
<br>    到了南朝梁、陈年间(公元502—581年),曾在罗定县设置一州(泷州);三郡(平原郡、开阳郡、罗阳郡);六县(龙乡县、夫阮县、永熙县、罗平县、开阳县、安南县)。
<br>
<br>    隋开皇九年(公元583年 ),撤郡改行州县制,罗定地设一州四县。24年后,撤州改行郡县制,以罗定的太平、罗镜为中心设立永熙郡,仍以太平潭白为郡城,永熙郡下辖泷水县、永熙县(均在罗定)、怀德县(今信宜)、良德县(今电白)、安遂县(今郁南)、永业县(今岑溪)六个县。这是罗定历史上最大辖境。
<br>
<br>    唐初改永熙郡为泷州,在罗定境内恢复一州四县政制。后泷州一度改名开阳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名泷州,所辖泷水、开阳、永熙(后改永宁)、安南(后改镇南)四县,大至包括罗定全部及云浮、信宜、郁南、岑溪小部分地区。北宋开宝六年撤消泷州,四县并为泷水一县,长达六百多年。
<br>
<br>    明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因罗旁地区的“瑶乱”被平定,泷水县升格为罗定直隶州,“罗定”一名自此载入史册。罗定直隶州管辖东安(云浮县)、西宁(郁南县)两县,俗称“三罗”,至辛亥革命改罗定州为罗定县止。三罗地区成为广东一个重要行政区域,长达三百四十余年。
<br>
<br>
<br>二
<br>    罗定先民们在一万年前便在自己的土地上劳作、生息、繁衍。他们从山洞穴居走向山丘建屋定居;从原始群走向氏族社会;从愚昧落后走向文明进步。经过数千年德融合发展,成为百越民族的一个成员有着相同图腾信仰,有着共同文化特征。
<br>
<br>    到1700多年前德东晋王朝,罗定地区居民仍是越族人。故历代王朝在罗定实行越族酋长自制制度。到东晋末年,在今罗定设置龙乡、夫阮二县时,县名便是来自越语译音。如“夫阮”就是越语“荒地的村”的意思。两县的行政长官亦由当地越族酋长担任。南北朝时期,中原汉族居民因战乱灾难大举南迁,不少豪门大族亦随之落籍岭南。南朝的梁王朝时(约公元502—557年),原籍河南鄢陵,曾任新、石二州刺史的陈法念举族定居罗定。他们“以孝义训溪垌蛮族”,传播中原先进的文化,加速了罗定土著越族的封建化进程。陈氏家族一连五代都担任罗定越族酋长。和高凉冯冼氏、钦州宁氏合称岭南三大酋长。以使用铜鼓著称的古代越族,到南北朝时期被称为俚、僚族,主要原因氏分属两大酋长管辖:粤西南路至海南岛的部落尊冼夫人为酋长,叫俚人;西江南岸、高凉以北地区尊陈法念为酋长,叫僚人。唐朝,在岭南推行怀柔俚僚的政策,陈氏家族的陈集原官至冠军大将军、行左豹韬卫将军、上柱国、颍川郡开国公。其事迹入载官修的《新唐书》、《旧唐书》。
<br>
<br>    唐玄宗开元十六念(公元728念),泷州刺史陈行范领导僚族人民反唐称帝,攻占了粤西四十余城。唐王朝派宦官杨思 率十万大军围剿泷州,陈行范与六万多起义僚人被杀,许多僚人因此被迫西迁。留居原地的唐代僚人,到宋元年间改称僮族(今壮族)。
<br>
<br>    唐朝末年,原在荆楚地区生活的瑶族大举南迁,徙落今两广各地。此后历五代、宋、元、明各朝凡八九百年,罗定地区的居民以瑶族和僮族为主体。其僮族,清代大学者顾炎武说:“僮则旧越人也。”
<br>
<br>     宋元明时,罗定地区的瑶、僮两族人民反抗封建王朝统治压迫的斗争此起彼落,持续二百多年。到明万历年初,明王朝出动十万大军征剿罗定瑶民,历时一年,杀害四万多人。大量瑶民四散逃亡,少部分避居深山。
<br>
<br>    明初推行屯田制度,不少参加屯田的汉族士兵落籍罗定。与此同时,官府公开招募流民定居垦荒,大批汉族人纷纷迁居泷江两岸。明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派往罗定围剿瑶民的官兵成批落籍罗定。此后,大批汉人继续迁入,罗定居民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由原来瑶、僮两族逐渐改变为以汉族移民为主体。
<br>
<br>     追溯历史,罗定长期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沿袭至今仍然保留着少数民族诸多遗习。如今天罗定人喜食螺、蛤、蛇之类的动物,其烹饪仍是典型的古代越族遗存;罗定有三月三、四月八、七月七等民间节日;昔日罗定闺女出嫁前一连几晚吟唱一些如泣如诉的民歌,俗称“唱字眼”,这是典型的僮族遗风。先前罗定各地遍布雷王庙、开天庙、盘古庙供人顶礼膜拜,这显然是瑶、壮族传统文化留下的烙印。
<br>
<br>三
<br>
<br>    古代罗定虽地处岭南,声名却传播神州。历代均有不少著名的历史人物涉足罗定,如唐朝的诗人宋之问、武后宰相张柬之、桓彦范;翁方纲、何仁镜等,都曾避乱或寓居罗定,留下了许多题咏。初唐杰出诗人宋之问任泷州参军时所写的《过蛮洞》、《入泷江》两首诗,被收入《全唐诗》中,描写当时罗定少数民族聚居,文身凿齿,瘴疠肆虐、生活贫困的情况。陈氏豪族的陈集原在唐武周年间撰写的《龙龛道场铭(并序)》摩崖石刻,取六朝骈文之精华,文笔优美,骈词工丽,后被收入《全唐文》和《广东文征》。明万历年以来,出任罗定地方官者多具文韬武略,如陈磷、郑人逵、张国经、洪颐煊、宋起凤等,他们启贤兴学,促进了罗定文化教育的发展。到民国时,罗定成为广东的文化县之一。
<br>
<br>    罗定方言也很独特,有白话(近似于广州话)、 “neng"(注:代替古汉字—左“人”右“能”)古话、客家话漳州话、阳山话及瑶话等。其中以 古话最具有地方特色,与广西东部的“地古话”较接近,是以古代俚语、僚语和中古音为基础,与多种语言长期融合而成的一种独特方言,它保留了许多古音成份,是罗定古代地方语言的“活化石”。“neng”古话最大的特点,一是复调,同一个字词,用作定语时读一种声调,用作宾语时却读另一种声调;其次是运用唇、舌、齿发音,在旷野中传播时十分清晰响亮。“ neng”古话主要集中在围底河流域丘陵地区,这里正是古代俚、僚族人聚居的地方。这种方言自成体系,极具稳定性,故能从古代流传至今而不被别的方言同化。
<br>
<br>    从民歌亦可体现地方的文化特色。罗定山歌和“ neng”歌多为七字四句体,对平仄、对仗、押韵比较讲究,但也崇尚通俗易懂。可以两人对唱,也可以摆设山歌擂台,和者的歌头要接对方的歌尾,意境相贴。不少联络顶山歌使用方言及地方俗语入歌,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音而绘声绘色,惟妙惟肖,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素龙镇妇女伍凤英以唱山歌闻名,1960年10月到北京出席全国群英会,在会上演唱了罗定民歌。会后受到郭沫若的亲切接见,后被吸收为中国音协会员,并当选为音协广东分会理事。
<br>
<br>    罗定保存有大批珍贵的文物古迹。目前,全市登记的文物景点有132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3处。名胜古迹有龙龛岩摩崖石刻、文塔、蔡廷锴将军故居(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峰塔、学宫、府第民居、罗定州城遗址(明清)、泷水故城(唐代)、建水故城(唐代)等数十处。
<br>
<br>    罗定的考古发现尤其市古墓葬的发掘,令人瞩目。近20年来,岭南所发现的大中型战国墓葬,最大的有三座,其中两座在罗定,这就市著名的太平镇南门垌战国墓和罗平镇背夫山战国墓。两处墓葬出土文物近200件,其中有4件青铜鉴为广东所仅见,铸造精美,肩腹部有细密的蟠螭纹,耳当是蟠螭纹组成的兽面和兽头装饰,这饰物非王者莫属,均为国家一级文物。墓中出土的青铜镰、叉、云纹鼎、三叶矛、三棱镞,为广东前所未见。在罗定罗镜鹤咀山发现的南朝墓是目前岭南发现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多的一座南朝墓葬。墓中出土精美的越窑青瓷56件,是一千多年前青黄釉瓷器中的精品。尤其是其中两只瓷罐有偶然烧出的“窑变”釉色,尤如千峰青翠点缀一缕紫霞,十分罕见。墓中还出土了金手镯、金指环、铜镜、陶器等物。金手镯上面凿有几组栩栩如生的神兽异草图案,镂刻工艺巧夺天工,在唐以前的金饰物中,还未见如此精美的珍品,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曾送首都北京以及香港等地展出。罗定还是岭南出土铜鼓最多的地方之一,已发现汉至晋代铜鼓出土点12处,出土铜鼓16面。这种古代民族用器至今仍在西南、海南各民族种以及东南亚各国民族中使用。说明古代罗定曾是历史悠久的岭南文化发源地之一。此外,在罗定还出土过青铜车器及饰物,其精美程度可与广州象岗山南越王墓中出土的车马饰物相比美。
<br>
<br>四
<br>
<br>    罗定不但创造了辉煌的过去,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凭借改革开放的东风和市场经济之大潮,罗定人民正携手共建多姿多彩的今天。
<br>
<br>    —工业以省级先进企业广东液压泵厂、罗定无线电厂为支柱的机电系列企业,以水泥为支柱的建材系列企业,以林化厂为支柱的化工系列企业,以银河纺织集团公司为支柱的轻纺系列企业,以市服装集团公司为支柱的服装系列企业形成五大支柱产业,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已经确立。
<br>
<br>    —农业基础扎实,产业化进程加快。农业由于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尤其市引、蓄、提、电相结合的水利水电建设取得历史性的突破,粮食十多年来持续稳产高产,1991年被国务院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1995年被国家统计局、中国农业评价中心评为中国农业生产百名大县市(排名29位),1997年水稻亩产达1007公斤,成为绿化委员会、林业部、人事部授予罗定县为“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1992年,罗定县达到广东省绿化标准。1996年获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称号。
<br>
<br>    —外向型经济起步早发展快。“三资”、“三来一补”企业发展到320家,遍及电子、纺织、轻工、化工、机械等10多个行业,项目规模由小到达,并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资金密集型转变,成为广东省山区县(市)出口创汇大户之一。1996年7越,海关总署批准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罗定海关”,隶属广州海关领导,为我市和周边县市的对外贸易和交往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
<br>
<br>    —基础建设加快,投资环境日臻完善。交通方面,有可供82座客机升降的飞机场;有通往云浮、岑溪、阳春、信宜、南江口等5条共长210公里的一级加大标准水泥路;有自筹资金建设的南江港码头。能源方面,实行自办水电、获电和连接省电网三项并举,实现村村通电。全市水电装机容量4.76万千瓦,火电装机容量0.75万千瓦,年发电量达2亿千瓦时。4万千瓦的油电厂即将建成投产。通讯方面,实现了电话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中继线路光纤化,程控电话、图文传真、无线寻呼和移动电话使用十分普遍。
<br>
<br>    —市政发展快,城区格局新。城市建设围绕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城区建成面积已达16.1平方公里,街道总长140公里。城区建设逐步实现绿化、美化、净化。1995年3越,省政府批准罗定市的城区总体规划到2010年扩大到56.1平方公里面积、40万人口,成为以轻纺和建材工业为主、环境优美的现代化中等城市。1996年被省委省政府定为13个创建文明城市试点之一。1996年底罗定制订并通过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1997年,城市规划建设取得显著成绩,荣获广东省“南粤杯”。
<br>
<br>    穿越时光的隧道,我们可以看到罗定的过去和现在,但远远不是罗定的全部。希望你看了这个栏目之后,再到实地观光考察。多角度多侧面认识罗定,宣传罗定,同心同德描绘名城更加美好的明天!
<br>
<br>
<br>2002-03-10.09:59:25&nbsp;&nbsp;&nbsp; 鲁阳玖&nbsp;&nbsp;&nbsp; 蔡廷锴将军是如何被考证为客家名人的,我不清楚。在客粤双语区,既是客家人、又是广府人的双重认同是较普遍的,只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前者的认同更强一点。把蔡廷锴将军收进客家名人录,肯定是有依据的。但是,把蔡廷锴将军的军事才华和英雄壮举都归结为“客家精神”,眼光未免太窄了。像蔡廷锴将军、叶挺将军这样的一代名将,他们考虑问题的时侯会首先从“客家”想起吗?他们指挥战斗的时侯难道会对将士们高喊“发扬客家精神,冲啊”?客家文化环境对他们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任何地区出现的杰出人物都离不开当地社会人文因素的影响,这是无疑的。
<br>但是,如果把“客家精神”作为一个筐,凡遇“客家名人”就往里面装,这就是“严谨”的治学精神吗?我看过一篇文章,说的是胡耀邦的治国方略,很有兴趣地看了,结果大失所望,通篇说的是胡耀邦的每一项决策都体现了客家人的“大气”。为何不把“客家精神”贯彻得彻底一点,把具有客家血统的领导者错误发动的“文化大革命”归咎为客家的“小气”呢?如果这样看问题,则明显是谬误的。
<br>我们敬佩伟人,并不因为他们是客家人或广东人或别的某个地方的人,而是因为他们具有宽广的胸怀、远大的抱负、卓越的贡献。
<br>
<br>
<br>2002-03-10.10:49:16&nbsp;&nbsp;&nbsp; 鲁阳玖&nbsp;&nbsp;&nbsp; 还有一件使我吃惊的事:
<br>我在查阅资料的时候,发现不仅“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名字被收进各种版本的客家名人录里,连“国母”宋庆龄也不知什么时候进了客家名人录。
<br>宋庆龄是海南人,祖辈世居海南,故乡的人讲的是正宗的海南话(属于闽南方言)。她被收进客家名人录,可能是源于族谱的记载。宋庆龄的父亲原姓韩,按家谱记载,最早定居海南的那位韩姓先辈是河南人,先迁福建,后渡海迁移到海南。如果追溯起来,会和客家人拥有同一个福建始祖。这是很普遍的现象。例如,在广东人中,不管是讲客家话,还是闽南话、广府话,杨姓人家十有八九把福建儒学的开山鼻祖、“龟山公”杨时供奉为始祖,福建的唐朝皇室后裔李伙德则是李姓人家的始祖,征伐闽越的陈姓名将则是陈姓人家的始祖。史载福建原有一个以蛇为图腾的林姓大家族,人数众多,文化也相当发达(要不然知名度不会那么高),后来都消声匿迹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来自中原的“西河林”,和客家人族谱记载的祖先一样。按照这个逻辑推断,那么整个广东的人十有八九都是“客”。不仅广东,全国也是这样。有一位客籍朋友自豪地告诉我,他的祖先是福建的一位很有名望的人,娶了三个妻子,生了21个儿子,每个儿子都发扬客家不断开拓的精神,离家创业,分赴全国十几个省开枝发叶。我想,其后代一定是多得数不胜数,如果认真整编的话,这支“军队”的编制有多大,是难以想象的。
<br>家谱的研究是一门科学。作为汉族重要组成部分的客家民系的家谱研究也不例外。如何科学地研究它、评价它?我只是谈了一点很浅层面的问题探讨一下。要解答这一高深的难题,还要靠学识渊博的专家学者。
<br>
<br>
<br>2002-03-10.11:38:29&nbsp;&nbsp;&nbsp; 鲁阳玖&nbsp;&nbsp;&nbsp; 我曾听一位姓何的客籍朋友说,他们是汉朝名将韩信的后裔。刘邦诛杀韩信家族的人,韩家族人扶老携幼分散逃难,其中的一支逃到河边,追杀的官兵问他们是不是韩姓族人,他们在情急之中指河为姓,说是姓何,逃过一劫。安居下来后,后代又继续向南播迁。
<br>关于这个何姓,北方的淮河流域则有一种说法:原来姓韩的人家迁到黄淮流域以后,当地人把“韩”字读成“何”,结果将错就错,改姓何了。
<br>广东的一部分韦姓人家也有原来姓韩的说法,据说是韩信的后代,为了避祸,从山东向南逃,并改姓“韦”,还有秘密祭祀的一套仪式。
<br>这样的“拆字法”北方也有,例如司、马、同、冯四姓的一些人家都认为自己是司马迁的后代,为了避祸才改姓的。
<br>江南某地的金姓,也认为自己是刘备的后代,在晋朝的时候为了避祸才改姓的。
<br>上述改姓的说法,由于年代久远,难以查证,只有专家可以释疑。如有兴趣可查一查这类的资料,丰富一下联想力。
<br>还有近代有据可查的改姓现象。例如福建的客家林姓迁到广东大埔以后,改姓杨。又如著名京剧艺术家杨小楼,祖先原姓王,因避祸改姓杨。还有香港著名影星成龙,原名陈港生,其父亲原姓房,原籍安徽,成为正宗的鲁菜师傅以后,为了谋生,自我介绍是山东人,并改了一个大姓:陈姓(陈姓是广东的第一大姓,广州规模宏大的陈家祠就是全省各地陈姓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成龙在香港出生,很长时间都不知道自己的真正祖居地。记者问他老家是哪里的,他顺口答道:山东。山东哪里?他确实答不上来,但哪种无根的感觉确实难受,于是顺口答道:烟台。那是一个风景如画的海滨城市,足以承载游子寻根的美好梦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2-5-17 07:3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2-5-17 21: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RE:闲话客家[转帖][备份]

别忘了五华出了个武状元。你们黄飞鸿 是吗?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2-5-17 21: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RE:闲话客家[转帖][备份]

在胡服被称为唐服的年代。 (李惠堂II: 2002-05-17, 12:27:01)0 B (0/9/22)
在少林武功流行的年代。 (李惠堂II: 2002-05-17, 12:46:17)0 B (0/0/0)
在买官求爵的年代。 (李惠堂II: 2002-05-17, 12:42:42)0 B (0/0/0)
在卖身救姐的年代。 (李惠堂II: 2002-05-17, 12:41:52)0 B (0/0/0)
在全国人民经商的年代。 (李惠堂II: 2002-05-17, 12:41:15)0 B (0/0/0)
在李丽珍的年代。 (李惠堂II: 2002-05-17, 12:40:44)0 B (0/0/0)
在发财到广西的年代。 (李惠堂II: 2002-05-17, 12:40:08)0 B (0/0/0)
在铁道游击队的年代。 (李惠堂II: 2002-05-17, 12:39:36)0 B (0/0/0)
在丘少云被认为傻蛋的年代。 (李惠堂II: 2002-05-17, 12:38:41)0 B (0/1/0)
在哈韩哈日的年代。 (李惠堂II: 2002-05-17, 12:37:58)0 B (0/1/0)
在不认祖宗的年代。 (李惠堂II: 2002-05-17, 12:37:22)0 B (0/1/0)
在胜者为王的年代。 (李惠堂II: 2002-05-17, 12:36:54)0 B (0/1/0)
在二奶比大奶酷的年代。 (李惠堂II: 2002-05-17, 12:36:12)0 B (0/1/0)
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年代。 (李惠堂II: 2002-05-17, 12:35:27)0 B (0/1/0)
在血灾被称为光荣的年代。 (李惠堂II: 2002-05-17, 12:34:38)0 B (0/0/0)
在奴役被称为光荣历史的年代。 (李惠堂II: 2002-05-17, 12:33:53)0 B (0/1/0)
在努尔哈赤被称为祖宗的年代。 (李惠堂II: 2002-05-17, 12:33:15)0 B (0/1/0)
在成吉思汗被视为英雄的年代。 (李惠堂II: 2002-05-17, 12:30:43)0 B (0/1/0)
知道‘胡服’是谁吗? (在险峰: 2002-05-17, 12:30:09)0 B (0/2/0)
在孙中山被视为大炮的年代。 (李惠堂II: 2002-05-17, 12:30:07)0 B (0/2/0)
在岳飞被视为无赖的年代。 (李惠堂II: 2002-05-17, 12:29:23)0 B (0/1/0)
在洪秀全视视为妖的年代。 (李惠堂II: 2002-05-17, 12:28:32)0 B (0/3/0)
在袁崇焕被视为汉奸的年代。 (李惠堂II: 2002-05-17, 12:28:01)0 B (0/1/0)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2 13:5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