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942|回复: 1

东莞市樟木头镇客家姓氏探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25 22:3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87年东莞市有常住客家人24万多,约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5%,其主要分布在一些山区镇。2005年樟木头总人口为144905人,其中户籍人口为23587人,分布在全镇各个村庄。就各村庄原籍常住居民而言,樟木头是东莞市唯一的纯客家镇。
    据民国七年(1918年)《吴氏重修族谱》载:樟木头吴氏念五郎已于南宋德祐年间(约1275年)居住洋凹,为已知的樟木头最早有记载的客家先民。
    明朝以前,樟木头已有官仓、柏地、洋凹、大细锅先后立村。明末清初,由于大量客家人南迁,樟木头的村庄已发展到40多个,各村居住着姚、麦、谢、陈、林、翟、古、彭、郑、黎、余、邱、张、侯等十多个姓氏。其中麦氏住樟木头围,姚氏住白果洞,余、邱、刘、张等姓住珊珠棚,谢氏住新圩厦,陈氏住柏地,林氏住沙井,翟氏住赤山,侯氏住赤布,古氏住古坑,彭氏住簕竹排,郑氏住南湖,黎氏住泥坑。至2005年除个别姓氏后裔仍住原村外,都已迁到别处择居。此外,明末清初,樟木头的大细锅、上九栋、下九栋、阴坑、急水坑、观音肚、牛牯石、石壁头、排沙围、宝山窝等村的客家人,也都由于原居地山高林密,生活环境恶化等原因他迁,如下九栋的邱氏已迁徙到马来西亚,1972年还有亲属专程从马来西亚回簕竹排村寻根;牛牯石的曾氏已移居清溪;石壁头、排沙围的移居柏地;系马围的则移居田心村。其余村原居民迁往何处不详,至21世纪初这些村庄只剩下遗址残墙。
    樟木头各村的客家人,据族谱记载,大部分是在明末清初第四、五次客家人大迁徙中,从闽西、赣南、粤东、粤北迁来的后裔。
    樟罗村刘氏  刘氏原居村名为田心村,后并入樟罗。刘氏原姓伊祁氏,上古唐尧时代(前2000)因先祖受封于刘(今河北省唐县),因以刘为姓。十八世祖刘景迁南京府沛县,七十三世祖刘荣迁江西赣州府宁都太华山铜鼓村;七十五世祖刘邦为汉代开国皇帝,老家在江苏丰县金刘寨村。
    唐僖宗时(873),刘祥三兄弟因黄巢之乱,自沛县迁居福建汀州宁化县石壁洞,为福建刘氏一世祖。宋朝末年(1200~1240)开七官授广东潮州府总镇,由福建宁化迁广东兴宁县即任立业。明万历三十一年(1604),十二世祖刘良宝,号东岭,妣赖氏,从潮州府惠来县(原居潮州揭阳河婆)移居广州府东莞县田心村(即今樟罗),为樟罗(田心)村刘氏开基始祖。后与邻村的罗屋围、连屋围、背围等村统称为“田心洞”。
    樟罗村罗氏  罗氏源于古罗国(在今湖北襄樊市宜城县),是周武王分封之地,最早定都南漳,因附近有河名为罗水,故称罗子国。春秋时罗子国被楚国所灭,子孙以国为姓。其远祖叫颛顼。罗氏一世祖罗珠,于汉初(前206)任张留侯,居长沙城东;至汉惠帝时(前194~前186)命守九江郡兴灌侯,筑豫章城(今江西南昌),遂迁居豫章沟。四世祖罗臣恭,汉平帝五年(公元5年)避王恭乱,徙居河南汝宁府罗山县。二十八世罗祖景新由豫章西山徙虔州虔化县太平里,后徙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洞葛田凹柴源里。四十六世祖罗宁郎赐进士第,管赣州宁都县,遂居宁都鸦鹊林(今江西)。第四十九世祖罗谷贤移居江西吉安府永丰县;第五十一世祖罗洪清娶九妻,生十八子一女,仍居宁化,但其后裔却因繁衍、生计,或升官而散迁,传至一百五十二世为始祖,复订谱序。
    罗氏分源太祖罗钦,先住潮州府饶平县立歌都百诵乡柑子园,后迁汤坑。三世祖罗沧溪、沧波之子乾瑞、广瑞,先自潮州府迁东莞县珊珠棚村,后因兄弟分歧而择居。乾瑞移居田心村,广瑞迁往长山口围,后经协议两人共户同住田心村。明天启年间(1621),五世祖罗以任才回原籍携其祖父沧溪遗骸迁葬田心乡老围。清乾隆年间(1736~1795),六世祖罗启辉自老围移居新围(原名苟美围)立村。
    樟罗村连氏  连氏的太始祖为齐国大夫连称,裔孙存古上党(今山西长治市)开宗。上祖连楹,襄垣阳泽河人,明洪武五年(1372)中举人,洪武十年(1377)任承敕郎,洪武十二年(1379)任承事郎、监察御史,专任福建道巡城、巡江、巡海等23年,建文四年(1402)被燕王朱棣杀于南京。其子孙惧遭灭门之灾,四散奔逃。但其长子和三子仍留福建或从南京逃福建。始祖光裕(字五荣),居福建宁化县葛藤坳石壁下,生三子:进步、道步、达步。后分别移居广东,达步移至揭阳县林田亩龙宫墩,其后裔于清雍正至乾隆年间(1736~1795)陆续迁东莞县樟木头大围、背围、新围、九明村、新村坑等村散居。
    白果洞村黄氏和樟木头围黄氏  黄氏先祖发源于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流域,因崇拜家中的黄莺而自称“黄族”。黄氏先祖在商末周初建立黄国(今河南信阳市潢川县),被周朝封为黄子国,子孙以黄为姓。白果洞黄氏是以黄振云迁于惠州府长乐(今五华),后又迁海丰王云洞为一世祖。二世祖黄有声转迁广州府东莞县樟木头田心乡,三世祖黄旭春复迁白果洞村立业。1990年代,白果洞改称百果洞。
    樟木头围黄氏则是黄峭山后裔黄永成,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由揭西五云洞到惠州某豆腐村,再到樟木头创基,立黄玉溪为一世祖,黄九真为二世祖,黄永成为三世祖。
    官仓村蔡氏  官仓蔡氏原住地在官仓窝。蔡氏鼻祖出自姬周(前1046),公元前213年,周武王定都镐京(在陕西长安西南)。分封诸侯时,蔡氏始祖叔受封于河南汝宁上蔡县,立蔡国,后因政变死于放逐地。他的儿子胡,忠于周朝,被派到鲁国有功,又被封于蔡国,史称“蔡仲”。春秋时代(前722~481),蔡国为楚惠王所灭,后裔便以国为姓。子孙蔓延四布,一部分逃到山东济阳定居。唐朝末年,黄巢之乱,蔡炉(起问)带53姓从济阳南迁福建宁化县赤岗高梧村,而后蔡兴星迁广东梅州松源,再后蔡锦基迁揭西县河婆尖田尾开基。明崇祯五年(1632),蔡显瑞并廷兰偕诸弟侄迁广东省东莞县樟木头官仓窝开基,后又迁官仓河边立村。清咸丰二年(1852)其弟子把蔡东湖(卒于1576年)及原配朱氏等遗骸从潮州尖田尾迁葬于官仓,并立为太祖,是为官仓村蔡氏始祖。随着人口的繁衍等原因,官仓蔡氏村民又播迁于丰门、赤山、刁龙、泥陂、古坑、柏地、石马等地形成望族,称为“蔡屋洞”。
    樟洋村赖氏  樟洋村旧称洋凹围,建国后因与樟木头围并为一个行政村,改称樟洋。赖氏始祖叔颖,出自轩辕黄帝第29代玄孙,系文王第19子武王之弟,周姬人氏。春秋年间(前1122~前1075),叔颖灭商纣有功,受封于赖,赐子爵,故称赖子国。今河南省息县以北35公里的包信镇便是古赖国的国都故址,公元前538年,战乱迭起,赖国被楚灵王所灭, 被逼迁于鄢(今河南鄢陵西北),后人以国为姓,其间断世359年。此后逐渐在颍川郡(今禹州)、河南郡(今洛阳)、河内郡(今武陟)形成望族。颍川郡赖氏有一支播迁于江南,分布于江西、福建、湖南、浙江、江苏、广东等省。直至叔颖十四世孙赖先复兴世系,称一世祖。叔颖三十一世孙赖硕(先十八世祖)于宋元嘉末年迁江西宁都,其第三子赖灿生七子,次子赖德转迁福建上杭古田,赖德长子赖标自古田迁宁化石壁村。赖标征西番有功,唐僖宗封大将军,世袭十一世,威武一时,后移居福建长汀。赖标十一世孙(赖先三十三世祖)朝美徙居永定汤湖,朝美三世孙(先三十六世祖)千九郎由福建永定汤湖迁广东揭阳县后又移居大埔县。先三十八世祖赖敏在大埔湖乡(湖寮)开基,先四十世祖赖信(号建仁)在岩上立业,为岩上始祖。传至九世祖学思(号隐居)生4子(实为5子,君仁断后),其次子君信(妣汪氏)携次子历标,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自石行村青哈湖迁广州府东莞县洋凹村创业。赖历标在洋凹生5子,清康熙庚午年间(1690~1691)令其次子允俊(后改名华俊)携二子云翔、四子云虬回原籍将君信两老遗骸迁回樟木头洋凹安葬,并立为开基洋凹始祖,历标为二世讳,华俊自立为三世讳。赖氏第二支源出姜姓,是炎帝后裔,西周初年封赖(烈、厉)国于隋州(今湖北)。而樟洋赖氏源于黄帝周姬,并非姜姓一支无疑。
    樟洋村吴氏  吴姓起源有两说:其一出自姬姓。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建周国,长子泰伯在今江苏无锡建立勾吴国。周朝建立后,武王封泰伯的三世孙周章为侯,改国号为吴,后被越国所灭,其子孙便以国为姓。另一起源出于舜的后代有封虞的,因虞与吴近音,故而有吴姓。
    西周时,江苏无锡的吴氏开始向齐、鲁之间迁徙繁衍,其后入河南、安徽等省,隋唐时期分布大江南北。宋明以后,吴氏称雄于东南。后蜀驸马吴宜的五世孙吴吉甫是吴氏入粤始祖。吴氏七十六世祖念五郎约于南宋理宗德祐年间(1275)在大埔县湖寮村同仁开基,后移居东莞洋凹。后裔九十一世祖吴  庄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在洋凹银井开基,立为洋凹吴氏始祖。是巳有史料记载定居樟木头最早的姓氏。
    樟洋村张氏  张氏为黄帝世胄,出自周姬。相传,张氏名自黄帝之五子——挥。挥发明了弓箭,被黄帝任命为弓正(官名),同时也称弓长,两字合起来就是“张”了。这是张姓的最早由来。春秋时期,晋国贵族“解张”的后代用他的名作为姓,这是另一种起源说法。张姓的发源地是帝丘(今河南濮阳)。一说挥公受封青阳,即今河北东部与山东相邻的清河县。魏晋南北朝之后,张氏人家随原华北居民一起向南方和东南迁移。唐宋时向湖、广、闽和云、贵地区迁移。樟洋的张氏约于清雍正乾隆年间(1736~1795)从大埔县湖寮迁来。
    樟洋黄沙陈氏  黄沙陈氏上古没有记载。陈秀吾系福建漳州平和县人,其子陈旭东于清顺治己亥年(1659)携父母遗骸迁于清溪石田仓背围,4代后陈以忠父又迁洋凹黄沙村开基创业。
    同期,樟洋的刘氏赵氏则从福建漳州辗转迁来洋凹定居。
    资料来源于《樟木头志》及各姓氏族谱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level +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6 08: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后蜀驸马吴宜的五世孙吴吉甫是吴氏入粤始祖。


应该是后蜀驸马吴宣。吴氏始祖诗有云:宣公驸马蜀王朝。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14 01:4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