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由时报 記者陳璟民/專題報導
傳統客家歌謠「三大調」,即老山歌、山歌仔、平板,依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網站解說,都有基本曲型,歌詞可自由發揮,跟宋詞、元曲相似,是古代樂府的遺風。
老山歌的曲調固定,悠揚高亢,節奏自由流暢,拍子拖得很長,可隨意填詞而唱,七言四句的歌詞都能用此調哼唱,是最豪放、纏綿、動人,也最難唱的曲調。
山歌仔由老山歌變化而來,節奏較快,不能隨意拉長,也是曲調固定,不限歌詞,旋律婉轉,女子愛唱。
平板脫胎自採茶戲主要唱腔「採茶腔」,歌詞屬勸世歌,也是由山野漸漸走入茶園、家庭、戲院的產物,比較容易唱。
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副教授王俐容強調,客家流行歌曲「市場銷售廣度值得加強開拓」,一般認為客家流行歌曲,始自1980年代吳盛智、塗敏恆等人,他們的作品比較受當代民謠、爵士、搖滾、舞曲等流行音樂的影響。
1996年後又有謝宇威、顏志文、陳永淘等人站上舞台,2000年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成立,獎勵客家音樂創作,林生祥、劉劭希等新生代浮出檯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