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85|回复: 0

浦北客家人的“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30 18: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到春节,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而我市的浦北县过年也有许多的风俗习惯,浦北有许多客家人,他们分布在全县的石埇、张黄、安石、大成等14个镇,占全县总人口的46%左右。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勤劳勇敢的浦北客家人,一直来还保留着许多传统的习俗。一年一度的春节,则是浦北客家人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因此浦北人的春节过得热闹又祥和。     

进入农历十二月,过年的气氛就慢慢地浓起来了,农妇们洗洗涮涮,上上下下进行大扫除, 男人置家具,人人赶街逛商店办年货、添新衣。浦北客家人先在腊月二十三日进行祭灶,送“灶王爷上天”,这天以后,各家各户就开始做一些传统的年礼,如大粽、烘饼、米散、粉利等各种各样的食品,以备过年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之用。除夕中午,各家各户的男女老少,满面春风,高高兴兴宰鸡杀鸭,煮糯米饭、做年糕、年夜饭、更岁饺子等,以传统的客家菜肴供过社坛、祖先和各方神灵后,举杯欢庆团圆。这一餐,就是千里之外的亲人,也要赶回来同吃团圆饭。

除夕夜,客家人要贴对联、贴桃符、准备好鞭炮。忙完这些,一家人闲下来后,围坐一起,阖家老幼在长明灯下,开始熬年夜,这又叫“守岁”。据称,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宋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公元420年至589年)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守岁”的时候,家人从家事年景到天下大事,畅谈一年的丰收,展望新一年计划,拉家常,话人生,东家长,西家短地聊天或玩乐,通宵不眠,直熬到小孩子们犯困打盹。到大年初一交零时,家家户户就放起鞭炮及品种繁多的五颜六色的烟花。顿时,炮光闪烁,硝烟弥漫,绚丽多彩的烟花直穿夜空,城镇乡村到处火树银花,洋溢着大年春节到来的热闹喜庆的气氛。年初一一大早,家家择吉时放鞭炮开门,谓之“开财门”。全家起床后,要拿糖果糕点、打“早伙”。各家父母、祖父母、叔叔、婶婶都给小一辈压岁钱,再三嘱咐小孩子们,不能乱问,不能多说话,不能说粗话,不得说不吉利的话,这更增添了客家人过春节庄重肃穆的气氛。     

初一早中餐要素食,一般吃大粽、烘饼、米散、粉利、年糕、汤圆、米粑、油豆腐等,象征“团圆”。早餐后,首先到厅屋祖先堂,向祖先跪拜,然后全村各家由长辈引头,敲锣打鼓,至祠堂拜祖宗或寺庙朝佛,谓之“出行”;摘回常青树枝插在门上,谓之“纳财”。这一天,忌扫地和往外泼水,意愿是免财气外流。同时忌讲不吉利的话。中餐后村里的青壮年开始舞龙舞狮,到圩镇门店或邻村拜年,大家见面时都互相道一声:“新年好,恭喜发财”之类的祝福语,大人见到亲朋好友的小孩都互相派发红包。这天,浦北客家人还有“偷青”的习惯,即采摘地里少许的菜花、生菜、葱、蒜等,因“菜”与客家话的“娶”、“财”字谐音,分别寓意“娶花”、“生财”、“聪明”。     

从初二开始,浦北客家人就开始亲戚朋友交贺、 拜年。通常是闺女回娘家,外甥看舅舅,三乡五里,路上行人如织,穿梭般往来于青山秀水之间。初三到十五,农村大都舞龙、舞狮子或演花鼓戏。舞龙前有彩旗牌,大锣大鼓开道,后有帮事队、乐队、浩浩荡荡。每到一村,以鞭炮相迎,有的邀吃拦门酒,俗称“邀座”。此时,舞龙、舞狮子均得表演一番,以示酬谢。


农村新年气氛从初一延续到初七、八以后,人们才陆续下地干活,家在农村的机关干部职工也满载年礼,从乡下返回单位上班,而出外打工的人们也开始陆续出行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收起 理由
海底世界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3 05:1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