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734|回复: 4

[粤西] 粤西廉江的客家人(作者:张干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24 15:4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粤西廉江的客家人
梅州网  www.meizhou.cn     来源: 客家研究院
  张干华
  1990年笔者因公到湛江,在公务中见到一位银行干部,他知道我们来自客家之都梅县,就主动和我们讲客家话。因为他的口音和我们的较接近,我就问他离开梅州多长时间了,老家在哪里。他回答说,他是本地廉江人,讲涯话的。我对他的回答很感兴趣,进一步交谈才知道粤西各县的许多山区都有客家人聚居。1996年我又出差到湛江,这一次有机会到了廉江市,专门走访了县志办和一些客家村镇,对当地客家人的一些情况作了调查了解。
  一 廉江客家人口、方言概况
  廉江市是湛江市属下的一个县级市,地处广袤之西南、雷州半岛的北部,东连茂名市的化州,北边和西边分别与广西的博白、陆川、合浦三县接壤,南面是湛江市郊和遂溪市,西南面是出海口--北部湾的安铺镇。地势北高南低、南宽北窄,南半部是浅海沉积平原和缓坡低丘陵地带,占全县总面积的七成左右,其余三成为北部丘陵山区。廉江是人口大县,据1985年统计有人口104. 98万,其中约有一半为客家人,主要居住在北部和西部丘陵山区的10多个乡镇的2324个自然村里。这些客家人的主要特征是讲涯话。涯话,又称哎话,属客家方言。操涯话的移民主要是宋朝以后来自福建西部旧汀州府和粤东旧嘉应州的客家话地区。由于迁来较晚,所以聚居在北部和西部的山区地带。明清之际,续有客家居民迁入,他们定居以后,村落多连成片,内部交往频繁,其方言变化较慢。虽然如此,由于迁入时朗不同,来源亦有差异,故此,如今该县的涯话亦出现了多个谐音有明显差别的地点,如塘蓬、长山、和寮、石颈的涯话,就跟石角的有较 大的差别。
  现在,廉江境内方言主要有白话(粤话)、涯话、黎话(又称雷话,属闽南方言)。操白话的约30万人口,操雷话的约20万人口,他们都居住在靠海边,靠湛江、遂溪的平原或低丘陵地区。而讲涯话的约有50万人口,主要分布在塘蓬、石颈、和寮、石角、长山等五个乡镇和河唇、石岭、青平、高桥、雅塘、营仔、 吉水等乡镇的部分村庄,此外,河堤、横山等乡镇也有个别讲涯话的村庄。
  二 廉江邻县客家人口状况
  实际上,主要来自闽西汀州和粤东嘉应州的客家移民不仅到廉江落户,还有更多的在其周边的省、县繁衍生息。广西的陆川、博白、浦北、合浦是广西客家人最集中的地区,共有 140多万讲涯话的客家人,其中与廉江相邻的陆川、博白的客家人均占一半以上。本省与廉江相邻近的几个粤西县市也都有不少的客家人。化州这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县级市就有约40万客家人聚居在415个自然村,占了该市人口的38.8% ;信宜也有131个村庄居住着23万多的客家人,占该市人口的 25.3%;沿海的电白县北部地区也聚居了客家人口25万,占该县人口的21.1 %。这些客家人大都聚居在比较晚才开发的丘陵山区。
  三 廉江客家人弘扬了客家文化习俗和优良传统
  廉江原名石城县,从宋孝宗乾道三年(1176)设县到民国3年,因县名与江西石城县同,始改为廉江县。在客家人迁徙的历史上,在比较后期的迁移中有从闽西、粤东向西南等地迁移的,一些客家姓氏族谱里面有移居石城县的记载,实际上就是指迁到粤西石城(即廉江)。
  这些客家移民到粤西后,聚族而居,开发山区丘陵土地,保留了客家的语言、习俗。
  1.重视源流
  客家人从中原辗转南迁,又往闽西、粤东迁到西南。客家移民始终不忘自家的宗族渊源,他们到了新的居住地,勤奋拓荒,扎下根基后,有了条件都要修建姓氏宗族祠堂,祭祀祖先,承先启后,世代相传。河唇镇的钟氏移民此地已有20代了,其后裔上万人分布在四个管理区的几十个村庄,前几年,他们集资捐款重修了钟氏大宗祠,祠堂正殿供奉着开基以来的历代高曾祖灵牌位几百个,祠堂柱联写着:
  始钟离兴颍川福建上杭千世脉
  迁广东创青湖竹园木朵一家亲
  可以看出,钟氏开基祖是来自福建上杭,而青湖、竹园、木朵等地都是他们现在的聚居地。
  2.保留客家特色的文化传统
  习文尚武。据《廉江县志》记载,明清时期,客家人聚居的村镇出过武举人和文举人。
  信奉佛教,建庙宇。历史上有记载的该县三十五个庵庙中,客家人聚居的村镇里有近十个。据《石城县志》载,原福建连城籍士民鼎建县右之西的华光庙,后迁较场前之南,嘉庆二十二年知县张延干重修,增建西彰戏楼。可见县城里的老华光庙也是客家人民所建,民国年间,该庙成了初级小学。
  流传的涯歌中叙事、传情、夸张、比喻、豪放不羁等手法特色与客家山歌同出一源。
  哥有心来妹有心,一条丝线一枚针;
  妹走花针哥是线,哥同阿妹心连心。
  八月十五是中秋,哥送月饼给妹收;
  九月重阳开来看,月饼生虫妹也留。
  黑布剪衫白布边,送给阿妹来针连;
  有情阿妹针针扣,无情阿妹疏疏连。
  榄树打花花榄花,哥在榄上妹榄下;
  掀起衫裙等哥榄,等哥一榄就回家。
  三月蝉仔叫喳喳,绣花篮仔手中拿;
  阿妈上山去采茶,阿弟一人留在家;
  不见阿妈莫害怕,阿妈等会就回家;
  给你摘朵山茶花,蝉仔叫时看看它,
  就像看到了阿妈。
  3.艰苦创业、顾全大局
  廉江在历史上水旱灾害频繁,人民饱受干旱之苦,洪水之患。客家人移居该县北、西部山区垦荒耕作,虽也修了一些山塘水陂,但到1949年,全县可灌溉农田只占耕地面积的5%。1958年,当时的湛江专区在客家人聚居的北部山地开始修建两个大型水库。其中修在河唇区的鹤地水库集蓄水、发电、航运、灌溉四大功能,与水库配套的是总干渠长达76公里的雷州青年运河,受灌农田24.25万亩,相当于1949年全县可灌溉农田面积的5.3倍。为了解决雷州大地人民的干旱之苦,在修建这两个大型水库时,客家人民识大体、顾大局,完成了较大规模的移民工程,并奉献出了自己的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现在,鹤地水库已开辟成了粤西有名的旅游胜地,人们不会忘记当地客家人的奉献、创业精神。
  本人对廉江客家人的了解是很粗线的,仅介绍一些情况, 作为抛砖引玉。
  参考资料
  1 廉江县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出版。
  2.熊守清《广西客家的源流分布及其特点》,嘉应大学客家研究所《客家研究辑刊》1996年第1期。
  3.侯国隆《关于广东客家人分布情况的调查》,《广东史志》91.3。
  (文章选自嘉应大学客家研究院《客家研究期刊》1996年第2期)

http://hakka.meizhou.cn/hakkanews/0911/11/09120700243.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1 19:0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广东廉江青平镇的钟其润,我们迁往居此也有20代了,粤西却很少人知道自己也是客家人。祖居福建长汀,明中后期迁往广东秋风江。然后也有经此迁往广西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6 18: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钟其润 于 2010-6-21 19:02 发表
我是广东廉江青平镇的钟其润,我们迁往居此也有20代了,粤西却很少人知道自己也是客家人。祖居福建长汀,明中后期迁往广东秋风江。然后也有经此迁往广西的。

我电白的,我是第十九代的,已经有二十一代的,不知有没有二十二代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4 21:02: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系信宜市洪冠镇蓝村客家人,俞氏入粤第十四代,十五代快出生咧!在族谱上看到有20世嘅!好像系大明崇祯年间从今日嘅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城郊镇三峰村迁到云浮市罗定市罗镜镇,清康熙37年迁来信宜市洪冠镇蓝村,我屋家那一支在族谱前面。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3-29 19:5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钟其润 发表于 2010-6-21 19:02
我是广东廉江青平镇的钟其润,我们迁往居此也有20代了,粤西却很少人知道自己也是客家人。祖居福建长汀,明 ...

因为粤西根本就不存在客家,从来就没有客家的概念,白话涯话雷话间相处也没有冲突,廉江县城有讲客的(是粤语白话),事实客家是罗香林提出后才有的,不过几十年时间,但好像各地都纷纷追认这个称呼了,甚至类似打造成了一个品牌,而粤西听说客家这词至少是90年后的事,粤西先祖迁来数百年间就不存在客家人这一讲法,后裔自然也不是客家,但是由于客家的品牌效应影响力大了,也有部分人去追认这个称呼的,在学术上涯话和客家话归类到一起,我认为没问题,至于客家人这一称呼,还应实事求是。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12 16:0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