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 別
| 內 容
| 作 業
| 參 考 資 料
|
︵
上
學
期
︶
| | 9月20日—課程介紹
|
|
|
| 9月27日—政治文化與政治參與
|
| 傅恆德《政治文化與政治參與》(台北縣:韋伯文化國際,2003),頁1-19。
|
| 10月4日—政治制度與政治參與
|
| 郭秋永《政治参与的社会动员论: 理论建构上的探讨》(台北:中央硏究院三民主义硏究所,1981)。
|
| 10月11日—政治參與類型
|
| 香港大学学生会社会科学学会编《政治参与在香港》(香港 : 广角镜出版社, 1984);袁颂西《台湾地区政治参与之硏究》(台北 : 中央硏究院三民主义硏究所, 1984)
|
| 10月18日—客家社團介紹
|
| 林文丹等《新加坡宗鄉會館史略》(新加坡:新加坡宗鄉會館聯合總會,2005),頁147-181;李明歡《當代海外華人社團研究》(厦門:厦門大學出版社,1995),第5章。
|
| 10月25日—客家社團的功能
|
| 李明歡《當代海外華人社團研究》(厦門:厦門大學出版社,1995),第7章;洪镰德《馬六甲華族會館的結構與功能》(新加坡:南洋大學,1977)。
|
| 11月1日—會館與幫權政治(一)
|
| 林孝勝《新加坡華社與華商》(新加坡:新加坡亞洲研究學會,1995),頁28-62;Cheng Lim Keak, Social Change and the Chinese in Singapore: A Socio-Economic Geography with Special Refrence to Bang Structure. Singapore: Singapore University Press,1985.
|
| 11月8日—會館與幫權政治(二)
|
| 黄賢强〈客籍領事梁碧如與檳城華人社會的幫權政治〉見徐正光編《第四屆客家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2000);〈新加坡中華總商會史記〉,見《新加坡中華總商會75週年紀念特刊》(新加坡:新加坡中華總商會,1981)。
|
| 11月15日—社會政治運動(一)
|
| 古鴻廷、張震東〈論南洋華人民族主義運動之研究〉見崔貴强、古鴻廷《東南亞問題之研究》(新加坡:教育出版社,1978);顔清湟著,李恩涵譯《星、馬華人與辛亥革命》(台北:聯經,1982),第8章。
|
10
| 11月22日—社會政治運動(二)
|
| 劉宏、黄立堅《海外華人研究的大視野與新方向》(新加坡:八方文化企業,2002),頁119-135;黄賢强《海外華人的抗爭》(新加坡:新加坡亞洲研究學會,2001),第3章
|
11
| 11月29日—客家族群與政治參與
|
| 徐正光編《徘徊於族群和現實之間—客家社會與文化》(台北:正中書局,1991),頁184-203;邱彦貴、吴中杰《台灣客家地圖》(台北:貓頭鹰出版,2001),頁147-154。
|
12
| 12月6日—客家社團在新馬社會的角色
|
| 劉宏《戰後新加坡華人社會的嬗變—本土情懷、區域網絡、全球視野》(厦門:厦門大學出版社,2003),第4章;梁純菁〈新加坡族群創業者——獨立前客屬會館的作用〉,見鄭赤琰編《第三屆國際客家學研討會》(香港:三聯書店,2002)。
|
13
| 12月13日—宗鄉會館的整合
|
| 曾玲、莊英章《新加坡华人的祖先崇拜與宗鄉社群的整合—一戰後三十年廣惠肇碧山亭爲例》(台北:唐山出版社,2000),第9章
|
14
| 12月20日—華人社團在新馬社會的政治作用(一)
|
| 曾少聰《漂泊與根植:當代東南亞華人族群關係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
15
| 12月27日—華人社團在新馬社會的政治作用(二)
|
| 同上。
|
16
| 2007年1月3日—期末報告討論(一)
|
|
|
17
| 1月10日—期末報告討論(二)
|
|
|
18
| 1月17日—總結
|
|
|
︵
下
學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
|
|
|
11
|
|
|
|
12
|
|
|
|
13
|
|
|
|
14
|
|
|
|
15
|
|
|
|
16
|
|
|
|
17
|
|
|
|
18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