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3-3 06:3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惠州黄氏书室:崇文重教绩著循良 客家书室传承文明
2009-04-01 09:44:00 [来源]: 东江时报[报料热线] 惠州日报
位于惠城区环城西路的黄氏书室(又称黄家祠),绝对是一个闹中取静的好去处。它置身喧嚣的闹市,让每位从门庭前路过的人都有一种奇妙的感受:惠州的人文积淀到底有多厚?
黄氏书室原是归善黄氏的祖祠,后来才改成黄氏宗族教育场所。从宗祠到书院的转变,恰恰反映了客家民系历来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
历史诉说:客家书室传承文明
黄氏书室建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是典型的三进式院落,1990年7月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黄氏书室的出现并非偶然。清雍乾年间,客家人从福建、江苏和粤东山区不断迁入惠州各县,他们带来了自己的语言和风俗习惯,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崇文重教、力耕苦读、学优则仕的思想传统。而随着迁入人口的日益增多,客家子弟入学读书和参加科举考试的问题日益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大量宗族式的客家书室应运而生,黄氏书室就是其中一例。
正因为肩负着教育族人子弟的重任,黄氏书室才变得厚重起来。据史料不完全统计,归善黄氏历代人才辈出,明清两代归善县中举290人,其中黄姓中举18人,清末1人中恩进士。有的族人官至州同、州判、知县、县丞、教谕、千总。至近现代,更是人才辈出,族人任师长、专员、县长不乏其人;教授、总工程师等高级职称者更是人数众多。惠州著名教育家黄植桢、中山大学原校长黄焕秋等就是归善黄氏的杰出代表。
如今,经过精心修缮的黄氏书室庄重古朴。大门楹联“绩著循良第一,家传孝友无双”彰显着黄氏家族对读书的重视和对礼仪的追求。整座建筑使用布灰瓦铺顶,绿色琉璃瓦剪边,建筑内雕刻工艺流畅,所刻石狮传神活现、栩栩如生。更难能可贵的是,书室还保存了很多绘有古代贤圣的壁画,以及精巧别致的构件雕刻,观赏价值和文物价值相得益彰。
为了让黄氏书室继续发挥它的人文教化功能,市委、市政府使之成为惠州市首座公立市级民俗类专题博物馆——东江民俗文物馆。如今,该馆全面向市民开放,所收藏的2万多件民俗文物,让游客大饱眼福。这些文物均是带有浓郁东江流域特色的民俗文物,可以说是贯穿了惠州几千年来的民俗文化。
专家点评:书室历沧桑仍保存完好
王宏宇(市博物馆原馆长)
黄氏书室是典型的清道光年间建筑,一进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中间硬山式屋顶,前后两间为卷棚式屋顶,此种建法既扩大了前天井的深度,又显得富有变化。经过160多年的沧桑变化,黄氏书室还能较好地保存下来,实属不易。
目前黄氏书室尚存石碑两方,一为清道光壬寅年(1842)创建祠堂对由黄氏嗣孙、举人、龙门县教谕黄彬撰写的“归邑黄氏建祠序”碑;一为民国十六年(1927)的“添入牌位碑”。此两方石碑是人们研究归善县黄姓人源流、分布、族规族例的很好史料。
网友视点:浓缩五千年器物文明
今日惠州网网友“nove”说,黄氏书室不大,但其丰厚的文化内涵给自己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去参观时发现,屋内从古代的石器到明清的钱币,从达官贵人的婚嫁彩礼到寻常农家的犁具石磨都有,历史文物十分丰富。一个小小的书屋竟然浓缩了上下五千年的器物文明,与其说是一个书室,不如说是一个岭南古迹和民俗博物馆。”
网友“秋茹”说:“每次看到黄氏书室前的对联‘绩著循良第一,家传孝友无双’,让我感觉很温馨。”( 本报记者严艺超 朱丽婷 方炳徐 摄)
黄氏书室内景。
[ 本帖最后由 linqifeng 于 2010-3-3 06:32 编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