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982|回复: 5

彭姓先贤激励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4 11:35: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学一首示子侄     彭端淑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之,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彭端淑,字乐斋,号仪一。清康熙38年(1699年)生于丹棱双桥镇(高桥乡)翠笼山下之彭坝。雍正十一年进士,先后任吏部主事、朗中、广东肇罗道按察使。他注重振兴教育,培植人才,整顿吏治。乾隆二十年辞职返川,任成都锦江书院主讲、院长二十年,造就了大批如李调元、张船山等优秀人才。与李调元、张问陶并称清代四川三才子。著有《白鹤堂集》,《为学》(意为做学问),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八十一岁时病故于成都南郊白鹤堂。

彭端淑从小聪慧颖异,十岁即能文。他与弟彭肇诛、彭遵泅于紫云山下“相为师友”,同窗苦读达六年之久。他后来的成就并不是靠先天的才气,而主要是得力于后天的踏实勤学。他曾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为学一首示子侄》,说四川有一穷一富两个和尚,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到南海(这里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属浙江舟山群岛)朝圣。”富和尚问:“你凭什么前去?”穷和尚回答说:“我带一瓶一钵就够了。”富和尚说:“几年来我想雇船去,还未能实现呢,你凭什么去得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去告诉富和尚。富和尚深感惭愧。这个故事,生动扼要地论述了做任何事情其难与易、主观与客观之间有着辩证的关系,特别强调它们是可以转化的,转化的条件就是人们主观上刻苦努力、顽强奋斗的精神。彭端淑正是从立志苦行的僧人那里,敏悟到具有普遍性的道理。从而工苦力学。彭端淑在这篇文章中提到了他对“聪与敏”、“昏与庸”这些先天条件的看法。他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雍正四年(1726年),彭端淑考中举人;雍正十一年又考中进士,进入仕途,任吏部主事,迁本部员外郎、郎中。乾隆十二年(1747年),彭端淑充顺天(今北京)乡试同考官。乾隆二十年出任广东肇罗道署察史。当时的肇罗道为“三江要口.五州之屏藩重地”,可见朝廷对他的器重和信任。他一到任,即以“清植’,二字自励,于是上行下效,吏民称便。他身为朝廷命官 节制重镇.但出行议事,巡视察访,却轻衣减从,杜绝了那种前呼后拥、鸣锣清道的排场;并严禁“迎送馈” 违者严惩,深为“吏民称歌”。特别是对那些才识具茂之士,他更亲自考核,不拘一格地量才录用,“成就甚众”;而对于民事纠纷,刑律诉讼,则“务更正,使之相安”。由于他比较能广接视听,了解民瘼,依据案情,权衡事理,循律论断,旬月之间便弄清了肇罗道所属州县陈积老案三千余件,由是声威大振,朝廷大吏“深相倚重”。彭端淑在广东做官约六七年光景,这是他一生仕途生活中最为显赫的时期。

彭端淑在为官期间,虽力求进取,决心兴利除弊,上报朝廷,下慰民望,不愿碌碌终此一生。但是,当时的清王朝已进。人极为兴盛的乾隆时代,经济文化也出现了相当繁荣的兴旺景象,而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也日益尖锐复杂了起来。彭端淑在多年的为官生涯中,看到了清王朝表面繁荣下面民生维艰的社会现实,官场中的明争暗斗,最高统治者的好大喜功,因而内心逐渐滋生了一种愤懑和惆怅之情,消极避世的隐追思想也逐渐地发展了起来。他在一次监督运送大十去粤西的归途中,失足落水,虽幸免于死,但却认为这是大难即将临头的预兆。他仰天长叹:“人于宦途不满意,辄以咎人,此谁挤之者!今不葬鱼腹,天于我厚矣,复何望焉。”即由广东辞官归蜀。

归蜀后,彭端淑便在成都锦江书院“以实学课土”担任主教,开始了他一生中作育人才的教学生涯。锦江书院是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由四川按察使刘德芳在成都原文翁石室遗址上建立的省立最高学府。学员选自省内秀才以上人员,学员学费、生活费由清政府拨给该院的学田供给,在院学生有两百人左右的规模,著名学者李调元曾是该院学生。彭端淑主锦江书院讲席之后,以他广博的学识,竭尽他晚年的全力于教书育人。此时,他对宦海仕途生活极为厌倦,甚至悔恨自己过去热衷什途力争功名是误落尘网,陷入歧途。他在《寄仲尹》这首诗中说:“‘疲驴消日月,薄宦久;”‘脱羁地,鸿雁游海天。”直到老死,彭端淑把他一生中的最后约二十年时间,全部贡献给了四川的文化教育事业。他在《戊戌草?寒食》一诗中有明确的记载:“锦江栖迟二十年,每逢寒食一清然。”这对他讲席书院的时间和心境都作了生动形象的描述。

彭端淑一生苦工诗文,他一直坚持“诗学汉。魏,文学左、史,皆诣极精微”。但在文学道路上,他却是有一番曲折经历的。他在《白鹤堂晚年自订诗稿》的序中说:“余一生精力尽于制义,四十为古文,五载成集,近五十始为诗,已二十五年矣。”“制义’即人股文。可见,彭端淑在五十岁以前,主要是致力于八股和古文。尽管他在古文方面“学之可为至笃”,然而在清廷专制统治和“文字狱”的压力下,他是不敢也不可能“妄有所作”的;而束缚思想的八股文也妨碍了他在文学上的发展。直到近五十岁时,他的一些作品才表现出激越奋进。深沉稳健的倾向,给人以鼓舞和教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11: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彭来平禁烟诗

天地本好生,惟人自戕贼,所事嘘吸闲,豈必务饮食,此烟来外洋,

流毒遍中国,称名虽云泥,财货易千亿,嗟哉嗜已深,丧亡行在即。

天威郝然怒,大臣钦厥职,煌煌功令颁,一一严申饬,第恐不教诛,

法外施仁侧,宽限两月间,断瘾药以克,梯航绝其源,烟具缴宜亟,

士商及军民,编保胥查劾,但期改而止,无纵亦无刻,吾闻前明时,

旱烟禁曾力,矧芘害无穷,沈溺奚容惑,囘头即是岸,戒之係徽纆,

革面兼革心,庶同登寿域。

【注】矧shěn(况且),芘(古通庇),纆mò(绳索)。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11:3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题壁示塾中诸子】 彭风翔

斗室聚咿唔,一鉴凿来小,湯盘铭日新,莫使纖尘绕。

月影擬居然,光涵几席徧,不是爱清幽,独为开生面。

自昔得芸窗,所期在豁达,何嫌甕窦居,仰视彼苍阔。

一片体虚明,取象良非偶,物我本无殊,勉旃贵慎守。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11:3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彭端吾的家训

    彭端吾(生卒年不详),号嵩螺,明代夏邑(今属河南)人。万历进士,做过山西道御史。所撰《彭氏家训》,被收入《课子随笔钞》。
    彭端吾的家训篇幅不长,语言精练,富含对人生的真知灼见。其中谈论较多的主要集中在个人风节、为人处世、睦亲持家等方面。
    彭端吾很看重气节,因而家训中谈论颇多。如:“人得意骄矜,我犹如是,无变态也;人失意委靡,我犹如是,不低眉也。”①“穷厄时极能见人,凡气节不委靡者,到底必有成就,愈穷愈有节概,方是男子。”他甚至认为“与其生一个丧元气的进士,不如生一个培元气的痴儿”。
    关于做人处世,彭端吾谈得更多。他认为做人“诚”是最要紧的,“人只一诚耳,少一不实,尽是一腔虚诈,怎成得人”?至于做事,他提出要慎思:“急行无善,步缓一着,加一熟思,自是不差。”“事来先料理一著,明蜡未形,先时整顿。只待事至总理,便错乱矣。”此外,还要参考众人的意见,即“公议”。“凡事看公议如何,如系众论不可者,即止不为。一件犯了清议许多,好事救解不来。”他还提出,言语谨慎,不要以讹传讹,侮损别人;而对别人的批评则应虚心接受,知过必改。家训中说:“有讽喻我者,必其爱我之甚,不置我于度外者,当和颜以受之。彼乐与言,我得实益。”“凡有错处,随觉必改,如饰非文过,便一生无长进处矣。惟改过极是第一美事。”
在家庭伦理方面,彭端吾家训提出了一个“孝”道的新标准,即“保此身”、“做好人”,并且认为这是最高的孝。他说:“保此身以安父母心,做好人以继父母志,便是至孝。”他告诫家人要崇尚俭约,切忌奢华。因为“容足以外,皆为无用”;“人家豪华且莫艳羡。一家润富,不知倾害几家”。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11:4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彭玉麟治家之道

    彭玉麟(1816~1890),字雪琴,湖南衡阳人,为近代晚清名将,曾随曾国藩创办湘军水师,带领水师镇守长江、鄱阳湖、彭泽湖。彭玉麟严于律己,治家治军严格,为官清正爱民,官至兵部右侍郎,加太子少保,后擢兵部尚书,以衰病辞,受命赴广东办防务,后以病开缺回籍。彭玉麟性情刚介绝俗,一生以能征善战闻名,善诗文,下笔立就,尤擅长画梅花。在治家方面,彭玉麟留下了大量家书。从其家书中,可见其治家思想及其对己、对家人的严格要求。
    彭玉麟在其禀母书中说:“吾家清苦,无期功强近之亲,攀援附引,惟其如此,乃与男以刻苦自励之阶。丈夫立身,本耻蝇营狗苟,有一艺自植,足慰堂上甘者,于愿未足,于心无疚矣。科名两字,太觉酸腐,但籍此羁束身心,使勿懒散,亦一法也。年来主考,辄少伯乐,男不敢然,深念师言:场屋之中,只有文丑而侥幸者,断无文佳而埋没者。益自刻苦。”短短数语,可见其未登仕途时严于律己和胸怀壮志的心境。在另一封禀母书中还说:“习静之后,颇有所得。觉万事空寂,此心转觉安定。外欲不侵,外魔不入,于一生罪过,历历不爽,立意锐改。磨其垢污,而嚼然,而焕然。眼前境地,一例清凉,如释重负然。窥事事理明,读书书义透,可谓洗心退藏,析静中之真亦者也。”这是彭玉麟在向其母禀告习静在修身中的作用。
    彭玉麟在治家中对家人子女要求严格,在其居官期间,不许儿子利用权势勾结官府,胡作非为,而要求家人扶危济贫,谋地方安宁。他在致其叔父的信中说:  “侄最恨者,依势以凌人。我家既幸显达,人所共知,则当代地方上谋安宁。见穷厄,则量力资助以银钱。见疾苦,则温谕周恤无盛颜。荣儿年日长,书不读,乃出入衙署作何事。恐其频数,而受人之请托以枉法。或恐官长,以侄位居其上,心焉鄙之,而佯示亲善。总觉惹人背后讥评,请大人默察其所为。”他在给其子的书信中,每每对其子循循善诱,严加教诲,要求其子严于克己修身。其中说:“古圣人之道,诲人以善言,薰人以善德,曰‘善与人同’。其徒以善教人,以善养人者,善言善德或有限,则又贵取诸人以为善。人有善则取以益我,我有善则取以益人,彼此尽陶冶感化之功,故善端无穷,而善源不竭。君相之临朝抚元元,师儒之诲人于不倦,莫大乎与人为善。方今剧寇猖狂,城邑墟印,人民水灾,苦无诲之以善,薰之以善之人,鼓荡斯世之善机,挽回天地之生机也。善机既泯,恶流横溢,汤汤似洪水,非疏导之力所能遏止者矣。
   近以平贼有所感,录亦数语,体会之。”这是教诲其子要克己从善。他在另一封给儿子的信中又说:“汝能以余切责之缄,痛自养晦,蹈危机而知惧,闻善言而知守,自思进德修业,不长傲,不多言,则终身载福之道,而吾家之幸也。历观名公钜卿,或以神色凌人者,或以言语凌人者,辄遭倾覆。汝自恃英发,吐语尖刻,易为人所畏忌。余少时,颇病执拗,见事之不平者,辄心所有恃,片语面折,如此未尝不可振衰纲,伸士气,然多因是遭尤怨。官场,更险途也,吾非贪仕禄而屈节自抑,所以保身也,汝宜慎之。”这是教诲儿子应加强修养,待人不可有傲慢之态,更不可盛气凌人。
    彭玉麟要求儿子不要在家境优越后便追求享受逸乐,应宁守缺,不可求全。他在家书中说:  “处境略优,即当思来处不易。
    朱柏庐先生《治家格言》,汝岂未之见耶?乃厌粗砺而饫肥甘,御锦绣而弃杼轴,此即趋凶蠲(judn)吉,自取坠落之道。君子固穷,穷者剥之境,而复之几也。小人则时时求逸乐,逸乐及凶神恶煞之饵,所以杀庸俗者。吾起身贫窭,近跻高位,但知守缺而不敢求全,常引‘日中则昃,月盈则亏’之理以自警。奈何汝竟骄满,悖逆其上哉!曾帅(即曾国藩)尝名其所居曰‘求缺斋’,诏其子孙曰:  ‘宁求缺于一生,而求全于堂上。’汝可将此语,时时反复忆诵之。”彭玉麟在家书中告诫儿子不可得不义之财和份外之物。他说:“吾家近来宽裕,乃从份内得来。份外之物,得之不祥,非义之财,悖人则悖出,此皆不可轻易收受。人能自知所欲为正当,则饥惟思食,寒惟思衣,渴饮而倦眠庶可 已。食而必肥甘,已非分,失饱之旨矣。衣而必锦绣,已非分,失暖之旨矣。烹龙井雀舌,卧锦茵华褥,亦不过解渴安神而已。思此可以省却许多贪心,息不少无谓争执,必也受之无愧,磊落光明,乃能使鬼服神钦。否则似吾家声,授受多,或且疑暮夜之苞苴(指贿赂);请托众,或且视亲善似营苟者矣。关起两扇墙门,不问叫鸡骂狗事,又何尝失了宦家子弟身分?读破万卷书,可销千般虑,尔偏不为,乃欲妄议乡里是非黑白耶?妄议之不足,乃欲逐逐无度量分界耶?宜深改其过恶,勿惮。”由上可见,彭玉麟对其儿子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亦可知,他对自己的要求也必然严格。
    在治家中,彭玉麟不仅严格教子,而且严格规范、教育其孙,教孙子修身克己,守正循礼。其子因误军令被其处斩后(父斩子,这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多见,由此可见其治家治军之严),他把希望寄托在了孙子身上。他在军中多次给年纪尚幼的孙子写信,对其进行教育,信中说:“汝父以不羁之性,误军令而论斩。吾宗有后,血胤在尔。汝父少不学,督率过严,辄诉(该字:左边为“足”)(tu6)弛,余切诫之,以其凶终恐覆吾祚。今幸老朽可保首领,而令名未为渠伤,足可慰己。汝年虽稚,有跨灶之誉,接尔安禀,觉字体骨秀得之天,文法高迈疑素习。吾视孙间,何不可曲致其情,乃类孔氏,道不垂伯鲤而及子思耶?今后但求汝不应科举,不习刀马,隐于穷荒,读破万卷书为通儒,于愿已奢。噫!缅怀杀戒,今吾悾忡。”在此,短短数语,将其对孙子的希望与要求,及失子之痛等感情,跃然纸上。在另一家书中,他对其孙言:“为学之道,须克己,尽心养性,保全天之所以赋于我者。黾勉求之,事牛功倍,切不可轻率评讥古人。尝见朋侪中有恃才傲物者,切辄以人不如己而骄恣,到底潦倒一生,没齿而无闻。其讲理学者,动好评贬汉士,其讲汉学者,动好评贬宋儒。白识者观之,彼其所造,曾无几何?故吾人力学,当除傲气,当戒自满,庶几有进步。”这是劝孙子在治学中要修身克己,尽心养性。
    彭玉麟还告诫其孙应立志,他说:“吕坤语,‘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贱不足恶,可恶是贱而无能,:是以立言立行之外,尚须立德立功。人有一技之长以自养,不求人以取辱,便是大丈夫。依赖成性,仰人鼻息,最可耻。童子鸿不肯因人而炊,便可敬。’寥寥此数语,在汝信中见之,使我欢喜。稚年已悟道,他日必能光吾门楣;”他还教导其孙要谨守尚俭和宽厚待人的家风。他说:“富不学奢而奢,贫不学俭而俭,习于常也。吾家素清贫,今虽致高爵,而余未能忘情于敝袍:跨马巡行,芒鞋一双辄相随。每见世家子弟,骄奢淫佚,恨不一一擒而置之法。乃渎《老子•运夷》云:‘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则又付之浩叹而已。汝来书,不愿锦衣玉食,良足与浯俭德;然颐指气使,饱食暖衣而无所事者,犹觉奢。小婢一人,用供汝祖母驱使。老仆司门户,彼亦人子,以贫而来依,不宜妄加呼叱。犯过温喻之,蒲鞭示责,仁者为之。能如是,彼未必不乐为之用。尔其慎守余言。”①
    仅从上述即可看出,在修身克己治家方面,彭玉麟不愧为我国近代一杰出人物。他的治家之道,许多方面至今仍值得认真研究和弘扬。
    晚清名臣彭玉麟,在治家方面也是做到了立德家人和的,并在此方面也不失为一范例。彭玉麟戎马一生,很少在家与家人团聚,但是,他时刻关心着家人和家庭,通过家书与家人保持着密切联系,并以高尚的德行促使着家庭和睦。
    彭玉麟在《禀叔书》中说:“忆自高曾来,累世积德,而显贵独及吾身,祖宗仁厚,子孙敢不勉之。乃人仕途,觉风波险恶,莫I\安危。即佐杂末秩,下场鲜有好者。更环顾邑境,官声赫赫者,其昆季子孙,皆潦倒坎坷,无相继而起之人。此中或有因果,见之使侄畏悚,深恐累世之德,于吾身而没,是以任职之后,一切谨慎。治事以经分纶合,详思约定为本;用人以广收慎选,勤教严绳为主。尽力王事,鞠瘁以死亦所愿。抚爱子民,不使失所流离,不使饥嗷待哺,以求吾心之所安。”从此信中可以看出,彭玉麟在重视德的基础上,不仅在家中尊重长辈,而且能以德为官并对待百姓子民。这在封建社会中是可贵的。
    彭玉麟在其谕子书中说:“古圣人之道,诲人以善言,教人以善德。曰:‘善与人同’。其徒以善教人以善养人者,善言善德或有限,则又贵取诸人以为善。人有善则取以益我,我有善则取以益人,彼此尽陶冶感化之功,故善端无穷,而善源不竭。君相之临朝抚元元,师儒之诲人于不倦,莫大乎与人为善。”“汝能以余切责之缄,痛自养晦,蹈危机而知惧,闻善言而知守,自思进德修业,不长傲,不多言,则终身载福之道,而吾家之幸也。”
    在致其弟的信中说:“人处家庭间,能以父母之待我过慈,而愧对之,则不失其孝;能以兄弟之待我过爱者,而愧对之,则不失其悌。处社会中,能以友朋之待我过惠者,而愧对之,则不失其信;以君臣间之待我过厚者,而愧对之,则不失其忠。孝悌忠信之道,亦何尝不从知足中得来。反是,则嫌父母之待我不慈,兄弟之待我太苛,于友朋则启衅隙,于君臣则生怨望,自恃无愧无怍,怨人太啬太薄。德以满而损,福以骄而折,可不慎乎!吾自随戎幕而绾兵符,位尊得君恩独优,日常以此自悚愧,恐居高自危,处处谨慎,未知能免殒蹶否也?特以此意告弟,请代约束子侄。居乡党中,诚勿藉势逞骄,害我官声也。”“剑侄书来,以未入学为忧,余心窃不以为然。吾人只有进德修业是分内事,科名两字乃是身外事。分内事由我作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进德至何等地步,便算我之地步,修业至何等光景,便算我之光景。至于科名,由命中注定,丝毫不能自主。便算得了科名,德可以不进,业可以不修否?抑科名两字,是进德修业之止境耶?若定要拘于科名,则所修学业,非为自己学,乃为科名学,吾未见其成。今侄年轻,迟早之数,则可谈,终身无望,即不可说。若以此小试不售遽发牢骚,骂主考,骂学院,即自认是才学好,有了限止,便无进益。若以此次小试不售遽生忧闷,则窃叹其所志者小,而所忧者不大也。君子先天下之忧而忧,乃忧不能继内圣外王之业,乃忧不能尽修齐治平之心。德不进,业不修,则足忧之。贪不廉,懦不立,则足忧之。贤否不明,仁惠不施,悲天命而悯人穷,此皆天下之隐忧,我宜独先其忧者也。若夫微名之得失,世欲之荣辱,君子因未暇及此也,请弟将此意转谕之。”“家庭骨肉之亲,乐逾南面。吾弟兄性格相近,亲爱亦逾常人,欢欣和畅,事事如阳春景象。乃不料小弟兄辈,动生嫌衅,此实朵儿性气桀鹜,度量不闽,辞意凌人,有以致之。吾愧教导无方,未由洗厥兽心。自前年来,我喜钊侄之进德修业,可以光大门楣,为祖宗争气。其言沦风旨,洞达时势,综括机要,非徒十家务井然,若有条之不紊,尊亲而惠下,也具有实践功夫,以后与荣儿,可以远辟,枭獍实不足化耳。能可无躁尤矜,互求和睦亦佳。嗣后荣儿,将不令出仕,恐其无善终、弟家子媳,幸不趋奢华、吾尝作数语以勖后辈曰:‘出门莫坐轿,居家勤洒扫 。诸女学洗衣,早晚学烹凋。老逸而少劳,事理多明晓。少甘而老苦,此事颠倒厂。’词虽粗陋肤浅,能照此做去,也叮成孝子贤媳,把持门户。”
    彭玉麟之子性格刁顽不羁,彭玉麟曾预料其无善终,并令其不得出仕,后来,其子果因“不羁之性,误军令而论斩”,并且被彭五麟所斩杀。由此可见其治军之严,能大义灭亲。其孙聪慧上进,因而,彭玉麟对他寄予厚望。他在给其孙的信中说:“汝父以不羁之性,误军令而论斩。吾宗有后,血胤在尔。汝父少不学,督率过严,辄拆(该字:左边为“足”)弛,余切诫之,以其凶终恐覆吾祚,今幸老朽可保首领,而令名末为渠伤。足可慰己。汝年虽稚,有跨灶之誉,接尔安禀,觉字体骨秀得之天,文法高迈疑素习。吾祖孙间,何不可由致其情,乃类孔氏,道不垂伯鲤而及子思耶?今后但求汝不应科举,不习刀马,隐于穷荒,读破万卷书为通儒,于愿已奢。噫!缅怀杀戒,今吾悾忡,:”在另一信中,又借吕坤之 语,勉励其孙要立志守德。他说:“吕坤语:‘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贱不足恶,叫‘恶是贱而无能。是以立言立行之外,尚须立德立功。人有——技之长以自养,不求人以取辱,便是大丈夫。依赖成性,仰人鼻息,最町耻。童子鸿不肯因人而炊,便可敬。’寥寥此数语,在汝信中见之,使我欢喜。稚年已悟道,他日必能光吾门楣。”
    仅从上可见,彭玉麟作为一名封建官吏和武将,是很注意治家的。尤其可以肯定的是,他在治家中重视立德,并能身体力行,带动家人,促使家族和睦。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11:4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彭德怀治家之道

    彭德怀(1898—1974),湖南湘潭人。他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领导人,担任过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副总司令、八路军副总指挥、第一野战军司令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等职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之一。他一身正气,刚正不阿,仇视邪恶,恨国贼民贼,对祖国对人民无限忠诚,为中国人民的解放立下了丰功伟绩,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革命家。晚年,他受屈蒙难,仍坚强不屈,深受人们尊敬。
    1898年10月24日,彭德怀出生在湖南湘潭乌石峰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为了他将来有出息,全家省吃俭用,辛勤劳作,送他上了私塾,并取名彭得华。在私塾学习一年后,母亲病死,彭得华停了学,全家生活无计,开始了讨饭生涯。讨饭时,财主戏侮他,让他说是“招财童子”,他拒口不言,决心再也不讨饭。他上山砍柴,下河摸鱼,换钱养家。10岁起,他就给人家放牛,13岁进煤窑当了童工。受压迫、受歧视的生活,使他从小就产生了反抗的情绪,形成了倔强的性格。
    彭得华15岁那年,他的好友罗伢子被财主打伤了。原来,这一年大旱,穷人家都断了粮,财主家却囤积着大批粮食要运到城里卖高价。罗伢子气愤不过,想从财主家的粮仓里弄出点粮食来,财主发现了,将他暴打一顿。彭得华得知后,对穷兄弟们说:“我们找老财算账去,让他平价卖粮!”“到他家吃排饭(即  吃大户)去!”’他们与成群的饥民担着箩筐,拿着口袋,向财主家冲去。.到了财主家,彭得华对财主说:“今天,我是代表全村的乡亲们来借粮的!”财主见饥民很多,便陪着笑脸说:“贤侄,我哪有那么多粮,我家也缺粮呀……”众人说:“你家的粮仓满满的,怎么说缺粮?”那财主说:“那粮食早被县府充公了,马上就要运走,如果是我的,我情愿借给大家。”狡猾的财主已买通了官府,要把粮食运走。彭得华听了财主的话对乡亲们说:“大家听着,刚才他说了,如果仓里的粮食是他的,就会借给咱们。他的粮仓,里面的粮食自然是他的,我们只管拿好了!”乡亲们喊着,打开了粮仓,分起了粮食。第二天,财主告到了县里,县里贴出了捉拿“聚众抢粮,扰乱乡里的首要分子彭得华”的告示,团防局派团丁来捉人。彭得华逃离了家乡,到洞庭湖边的湘阳县,隐姓埋名,当了一名湖堤修理工。
    两年后,彭得华投湘军当了兵。由于他勇敢善战,很快就升为排长、连长,成了一名威武的年轻军官。他受革命思想的影响,在连里秘密组织了救贫会,专门打击土豪劣绅,救济贫民。1921年秋,他在驻地听说恶霸地主欧盛钦仗着哥哥是大官,横行霸道,无恶不作,便决心为民除害。他派出几个救贫会会员,换上便衣,在农民的带领下,摸到了欧盛钦家,把他秘密除掉了。对此,百姓拍手称快。数月后,此事被欧盛钦在省城当大官的哥哥知道并告发了,省里的督军派人把彭得华抓了起来。在押送的路上,士兵出于对彭得华的敬佩,解开了捆他的绳索,使他脱险了。1922年,他改名彭德怀,考入湖南军官讲武堂,毕业后,回到了原来的部队。
    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了,那时,彭德怀已是团长,他所在的部队已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军。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政变,国民党军队到处“清乡”,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1928年夏,平江县来了一支国民党的“清乡”部队,坚持斗争的农民赤卫队很快发现,这支“清乡”部队和国民党其他军队不同,他们遇到游击队、赤卫队,朝天放几枪就退了,还把一些子弹、手榴弹丢在地上,任由赤卫队来捡。这支部队,就是彭德怀的湖南独立五师一团。原来,早在1926年,彭德怀就结识了共产党人段德昌,1928年,经段德昌介绍,彭德怀秘密地加人了中国共产党。所以他的部队暗中支持农民赤卫队,还积极筹备武装起义。1928年7月22日,起义的条件成熟了,在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人领导下,平江起义爆发了。起义成功后,他们创立起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彭德怀任军长。他们开创了湘鄂赣根据地。1928年12月,红五军转战到了井岗山,与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四军会师。
    从此,彭德怀开始了他光荣的革命生涯。
    古往今来,恨国贼民贼是一切仁人志士和胸怀正义的人们的可贵品质和处世之道。在近现代,不少革命志士,正是像彭德怀元帅那样,出于恨国贼民贼的正义,才走上了革命道路。冯玉祥将军的一生,也是爱国爱家,恨国贼民贼的光明磊落的一生。他们为今天心怀正义的人们的处世、治家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但是,世界、社会是复杂的,古往今来,总有些人甘心做国贼民贼。现在我国还存在着较严重的腐败现象,有些为官者已蜕变为腐败分子;社会上偷窃现象还经常发生,有些人是以偷窃、抢劫为生的。这些国贼民贼,都是国家社会的蛀虫,都是危害国家社会的邪恶势力。一切恨国贼民贼的人们,都应该积极地与这些社会蛀虫和犯罪行为进行斗争,使我们今天的社会更文明、更美好,各个家庭更幸福。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21 12:1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