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3-3 16: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正宗的客家女人—访我省著名女作家、省文联副主席温燕霞
原帖由 namlow 于 2010-2-7 19:22 发表
:江西安远人=?客家
www.jxgdw.com2010-3-3 15:25:34 来源:今视网
我是正宗的客家女人—访我省著名女作家、省文联副主席温燕霞
在图书订货会江西出版集团百花洲出版社的展架前
记者:温主席,你的长篇小说《夜如年》现在更名为《围屋里的女人》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重新出版,这对于您来讲意味着什么?
温:首先,我非常感谢百花洲文艺出版社总编辑姚雪雪女士对我这部作品的赏识,感谢她在繁纷的出版物中看到我这本书的价值。其次,我觉得这次的重新出版是对我的作品及我本人的一次充分肯定。网络时代是全民写作的时代,加上出版业空前繁荣,每年出版的文艺书籍数以万计,一本长篇小说只是这条文学大河中的一朵小小浪花,难以引人注目,除非独具特色。我不敢说《夜如年》有多好,但出版以后比较受读者欢迎,这倒是真的。《夜如年》1999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初版,2001年再版,2002年拍成电视连续剧《围屋里的女人》,2004年在全国热播,影响较大。长篇小说由于载体不同,很难有电视剧那样的轰动效应,如果没有独特的故事内核和独到的文化内蕴,一转眼就被众多的作品淹没了。《围屋里的女人》之所以现在仍然受到读者和出版社的欢迎,正是基于它那强烈的地域风情和鲜明的艺术特色。这提醒我今后在创作中要用只属于"我"的视角和语言去勾勒人物、描摹世界,开出流淌着作者特有汁液的花朵来。
记者:温主席,在您的七部小说中,您是不是最喜欢《围屋里的女人》?
温:这个问题让我有些为难。我是一个孩子的母亲,我不知道当我有七个孩子时会不会偏心。我以前一直想母爱是公正的,可当我面对"作品"这个孩子时,我发现自己其实无法做到真正的公允。在我现有的作品中,我的确比较偏爱《围屋里的女人》这本小说。她是我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创作时根本没有想过要出版。我让那群想象中的女人生活在我的老家赣南,精心刻画,倾情描摹,许多着墨较多的细节都交织着我的生活体验和我对故乡的怀念。那时的世界不像现在这般缤纷,诱惑较少,工作也不如现在繁忙,我的创作在一种闲散的状态下进行。这使得我有时间推敲文字,所以下笔时特别自由,表达很流畅。我个人认为,《围屋里的女人》这本书较好地诠释了我对"小说"这一概念的理解,现在回过头再看,我有些惊讶自己当时对生活的认识与阐述,那时我才三十多一点,居然比我记忆中要成熟,还有,我不明白那时的自己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闲愁。
记者、温主席,你是客家女人,您的作品中的主角也多是客家女人,您认为作为现代的客家女人与《围屋里的女人》中描写的客家女人有什么不同?
温:与生活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围屋里的女人》相比,现代客家女人在精神上获得了真正的解放,她们的侠骨柔肠,铁肩担道义,在生活和工作中执掌着自己的命运。她们身上彰显出客家女人吃苦耐劳、纯朴智慧的精神特质,在客家民系中闪耀着夺目的光彩。
当然,由于年代不同,传统客家女的某些美德也在经济狂潮的冲击下渐渐缺失了,譬如现代客家妇女不如她们的先辈那般坚韧,面对困难有的人会选择退缩,有的客家妇女甚至从表面看已不再像她们的先辈那样贤惠,因为她们把重心放在了工作上。但我个人认为,这种现象并不意味着坏,反而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她们的生存空间更广大了,有可供选择的余地,可以视为是一种进步的伴生现象。
记者:有关客家文化您有新的创作计划吗?
温:我的新作《一个客家妇女眼中的客家》,今年将由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在这本著作中我以"我"这个客家妇女的家族史和"我"作为正宗的客家妇女的生活体验史作为创作的切口和支撑点,对客家特别是江西赣南客家的民俗文化进行了全景式的介绍。我这本书2003年就开始写了,资料的收集比较费时,写作过程也不连贯,可能缺乏必要的深度。但它以"我"这个点带动客家这个面,将会是一本比较独特的书,具有强烈的原生态意味和浓郁正宗的客家特色。
如果你对客家文化有兴趣又不了解,那么我这本书可以带您到客家一窥,而且是内窥,我可是正宗的客家女人哟。
记者:温主席,3月8日,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将在南昌市新华书店举行您的签名售书活动,这是不是您的第一次签名售书活动?您对此有何感想?
温:读者见面会有过多次,签名售书这还是第一次。以前我以签名售书这一类的活动特别反感,觉得好端端的文学为什么要跟促销搅到一块。其实我那是以偏概全了。现在是信息爆炸的年代,平台和受众都碎片化了,文学既是艺术,但也有商业的物质。因为书的销售就是纯粹的商业行为。如果一本书要有到达率和知晓率,它必定得借助"销售"这个终端平台。我们不能食古不化,抱一种将作品藏之名山、传之后世的想法将小说束之高阁。所以我现在认可了签售这一形式。于读者而言,作家是隐藏在文学背后的陌生人,通过这一活动我们能够直接接触到读者,并与他们进行有益的互动,我想这对于双方而言都是有益的,起码我们能够零距离碰撞,这一撞也许就撞出了智慧的火花,我很期待三八节的到来,希望那一天能够以文会友。
在图书订货会江西出版集团百花洲出版社的展架前
记者:温主席,你的长篇小说《夜如年》现在更名为《围屋里的女人》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重新出版,这对于您来讲意味着什么?
温:首先,我非常感谢百花洲文艺出版社总编辑姚雪雪女士对我这部作品的赏识,感谢她在繁纷的出版物中看到我这本书的价值。其次,我觉得这次的重新出版是对我的作品及我本人的一次充分肯定。网络时代是全民写作的时代,加上出版业空前繁荣,每年出版的文艺书籍数以万计,一本长篇小说只是这条文学大河中的一朵小小浪花,难以引人注目,除非独具特色。我不敢说《夜如年》有多好,但出版以后比较受读者欢迎,这倒是真的。《夜如年》1999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初版,2001年再版,2002年拍成电视连续剧《围屋里的女人》,2004年在全国热播,影响较大。长篇小说由于载体不同,很难有电视剧那样的轰动效应,如果没有独特的故事内核和独到的文化内蕴,一转眼就被众多的作品淹没了。《围屋里的女人》之所以现在仍然受到读者和出版社的欢迎,正是基于它那强烈的地域风情和鲜明的艺术特色。这提醒我今后在创作中要用只属于"我"的视角和语言去勾勒人物、描摹世界,开出流淌着作者特有汁液的花朵来。
记者:温主席,在您的七部小说中,您是不是最喜欢《围屋里的女人》?
温:这个问题让我有些为难。我是一个孩子的母亲,我不知道当我有七个孩子时会不会偏心。我以前一直想母爱是公正的,可当我面对"作品"这个孩子时,我发现自己其实无法做到真正的公允。在我现有的作品中,我的确比较偏爱《围屋里的女人》这本小说。她是我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创作时根本没有想过要出版。我让那群想象中的女人生活在我的老家赣南,精心刻画,倾情描摹,许多着墨较多的细节都交织着我的生活体验和我对故乡的怀念。那时的世界不像现在这般缤纷,诱惑较少,工作也不如现在繁忙,我的创作在一种闲散的状态下进行。这使得我有时间推敲文字,所以下笔时特别自由,表达很流畅。我个人认为,《围屋里的女人》这本书较好地诠释了我对"小说"这一概念的理解,现在回过头再看,我有些惊讶自己当时对生活的认识与阐述,那时我才三十多一点,居然比我记忆中要成熟,还有,我不明白那时的自己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闲愁。
记者、温主席,你是客家女人,您的作品中的主角也多是客家女人,您认为作为现代的客家女人与《围屋里的女人》中描写的客家女人有什么不同?
温:与生活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围屋里的女人》相比,现代客家女人在精神上获得了真正的解放,她们的侠骨柔肠,铁肩担道义,在生活和工作中执掌着自己的命运。她们身上彰显出客家女人吃苦耐劳、纯朴智慧的精神特质,在客家民系中闪耀着夺目的光彩。
当然,由于年代不同,传统客家女的某些美德也在经济狂潮的冲击下渐渐缺失了,譬如现代客家妇女不如她们的先辈那般坚韧,面对困难有的人会选择退缩,有的客家妇女甚至从表面看已不再像她们的先辈那样贤惠,因为她们把重心放在了工作上。但我个人认为,这种现象并不意味着坏,反而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她们的生存空间更广大了,有可供选择的余地,可以视为是一种进步的伴生现象。
记者:有关客家文化您有新的创作计划吗?
温:我的新作《一个客家妇女眼中的客家》,今年将由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在这本著作中我以"我"这个客家妇女的家族史和"我"作为正宗的客家妇女的生活体验史作为创作的切口和支撑点,对客家特别是江西赣南客家的民俗文化进行了全景式的介绍。我这本书2003年就开始写了,资料的收集比较费时,写作过程也不连贯,可能缺乏必要的深度。但它以"我"这个点带动客家这个面,将会是一本比较独特的书,具有强烈的原生态意味和浓郁正宗的客家特色。
如果你对客家文化有兴趣又不了解,那么我这本书可以带您到客家一窥,而且是内窥,我可是正宗的客家女人哟。
记者:温主席,3月8日,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将在南昌市新华书店举行您的签名售书活动,这是不是您的第一次签名售书活动?您对此有何感想?
温:读者见面会有过多次,签名售书这还是第一次。以前我以签名售书这一类的活动特别反感,觉得好端端的文学为什么要跟促销搅到一块。其实我那是以偏概全了。现在是信息爆炸的年代,平台和受众都碎片化了,文学既是艺术,但也有商业的物质。因为书的销售就是纯粹的商业行为。如果一本书要有到达率和知晓率,它必定得借助"销售"这个终端平台。我们不能食古不化,抱一种将作品藏之名山、传之后世的想法将小说束之高阁。所以我现在认可了签售这一形式。于读者而言,作家是隐藏在文学背后的陌生人,通过这一活动我们能够直接接触到读者,并与他们进行有益的互动,我想这对于双方而言都是有益的,起码我们能够零距离碰撞,这一撞也许就撞出了智慧的火花,我很期待三八节的到来,希望那一天能够以文会友。 |
|